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颂

北颂 第1667节

  王安石和曾巩二人在讨论寇季的时候,寇季正在跟闺女寇卉大眼瞪小眼。

  寇季盯着寇卉不言语,寇卉盯着寇季也不言语。

  父女二人谁也不肯服软。

  赵润为了帮助先生,从怀里取出了一个竹蜻蜓,双手一撮,飞了起来。

  书房里的其他人的目光顺势被吸引了过去。

  狄咏更是不管不顾的抛下了笔,去追竹蜻蜓。

  什么先生之威、首相之威,对他根本不管用。

  他现在正处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年纪。

  规矩、礼法,对他都没用。

  狄咏噔噔噔的在哪儿跑。

  寇卉扛不住了,频频侧头向望过去。

  “爹,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放过我好不好?”

  寇卉终究经不住诱惑,出声向寇季服软。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先把你私底下撕毁书本的事情说清楚再说。”

  寇卉哭丧着脸道:“我不是故意的……”

  寇季冷哼了一声,“那就是有意的?”

  寇卉气的直跺脚,“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放了我。”

  寇季冷淡的道:“先说出来听一听……”

  寇卉哼哼道:“包拯喜欢赵絮……”

  寇季翻了个白眼,“你才对大一点,你懂什么叫喜欢?”

  寇卉不服气的道:“我就懂!”

  寇季瞪了寇卉一眼,“罚写大字十篇。下次加倍。下去玩吧。”

  寇卉气哼哼的剁了剁脚,扭头走了。

  寇季见此,摇了摇头没有言语。

  包拯和赵絮二人的问题,寇季多少知道一些。

  只是二人各有问题,还融不到一起去。

  外戚不得干政,在大宋如今依旧是铁律。

  包拯若是真的跟赵絮在一起,那仕途就真没了。

  所以寇季并没有极力的促成此事。

  他想看看两个人能走到什么地步。

  事实上外戚不得干政的铁律,也不是无解的。

  赵祯此前在处理朝中皇亲国戚的时候就曾经定下规矩。

  愿意放弃皇亲国戚身份,以正常人身份走仕途的。

  可以不受外戚不得干政的规矩约束。

  赵絮若是能放弃公主尊位,那她和包拯在一起,也不会印象包拯的仕途。

  问题是,现在是包拯喜欢赵絮多一些。

  所以要牺牲的话,很有可能是包拯牺牲。

  而包拯貌似没有为了爱情牺牲抱负的心思。

  所以,二人之间的感情现在就是一笔糊涂账。

  往后一段日子。

  寇季不是在府上教书育人,就是在政事堂处理公务。

  他提出的两项有关田产分配的国策,如今也刊登到了大宋书报上。

  为了扩大大宋书报的影响力。

  张成用了不少手段。

  其中有一项,就是借助谣言,向天下人宣扬称,有人通过阅读大宋书报,看清楚了朝廷的国策。

  然后在国策的引领下,赚取了庞大一笔钱财。

  许多商人为此购买了大宋书报,然后他们发现,在大宋书报上确实能看到许多国策,同时能通过国策的变化,找出一定的商机。

  有商人更是自我领悟出了在大宋书报上刊登广告的事情。

  一时间,大宋书报被炒的火热。

  关于朝廷要分地的两项国策,也瞬间被传到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

  豪门大户们看了朝廷新订立的国策以后,一个个皆摇头叹息。

  只允许购买五亩以下的良田,家中良田超过五亩的还不能购买。

  并且可以选择的方式只有借贷和服役。

  为了五亩地,贡献出去五个劳力,对他们而言得不偿失。

  朝廷分地,对他们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豪门大户仅仅关注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再关注此事。

  倒是那些贫寒的百姓,在得知了此事以后,欢欣鼓舞。

  朝廷的政令在寇季眼里,有压榨百姓的嫌疑。

  可百姓不这么看。

  百姓们觉得朝廷是在白送地给他们。

  他们平日里在豪门大户当佃户,一年到头,除了能混个半饱外,几乎得不到什么好处。

  一直到老死,也是一样的。

  如今借着朝廷的地种田,交够了朝廷的赋税,再交够了每一年的借贷以后,剩下的都是他们的。

  最重要的是,朝廷以十年为期。

  十年之内还清借贷,他们还能得五亩地。

  如此好事。

  百姓们自然欢欣鼓舞。

  民间一片沸腾。

  朝廷借着大宋书报,将势头吵起来以后,一直从年底火热到了次年年初。

  当朝廷约定的分田的时间到达以后。

  百姓们蜂拥到了衙门和大宋钱庄。

  田产是衙门分配,契约跟大宋钱庄订立。

  场面十分火热。

  赵祯和寇季坐在开封府衙门对面的凉茶棚子里,看着开封府门口汹涌着往进冲的百姓,感慨万千。

  “呼……”

  赵祯品了一口茶,吐出了一口浊气,脸上又喜也有悲。

  “朕看到百姓们群情激扬的样子,就知道朕推行了一道善政。朕心里是又高兴,又悲哀。

  朕以为,经过不断的迁移,不断的给百姓们分地,我大宋贫寒的百姓数量已经很少了。

  没想到,还是这么多。”

  寇季淡然笑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赵祯沉吟着道:“朕还想再搜刮一拨豪门大户,从他们手里弄出更多的土地。”

  寇季摇头笑道:“现在这些就够了。豪门大户已经被我们搜刮的很惨了,再搜刮,他们恐怕真的就反了。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百姓们往边陲引。

  虽然我们往边陲迁移了不少百姓,可如今边陲还有大片大片荒芜之地。

  等我们的百姓将那些荒芜之地变成了良田、草场、林场的时候。

  估计我大宋也不会再为土地担心。”

  赵祯看向了寇季。

  寇季笑着道:“因为那个时候,豪门大户大部分的人已经蜕变成了纯粹的商人。商人从商场上牟利,远比他们从土地中牟利要赚的多。”

  赵祯愣了一下,道:“四哥的意思是,纯粹的商人越多,我大宋土地兼并的麻烦就越小?”

  寇季点头道:“这也是我最近才悟出来的。当商人们从商场上的收获远远大于土地上的产出的时候,土地对他们而言,其实就是一个鸡肋。

  只要我大宋始终保持着有足够的粮食,粮食的价格足够低。

  商人们会自觉的放弃土地。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那些商人将自己手里的土地兜售出来,而不是仅仅的握在手里,任其荒废。”

  大宋在土地、屋舍方面的政令很严格。

  你家的土地、你家的屋舍,只要你不发卖,那么就永远都是你家的,谁也抢不走、夺不去。

  那就像是私人领土,只不过只有使用权和所有权,并没有管辖权而已。

  所以,商人、豪门大户手里握着地,只要他们不主动往出兜售,那谁也不能强行从他们手里抢夺。

  哪怕良田沦为了荒地,那也是人家的资产,谁也没办法侵占。

  赵祯仔细思量了一番寇季的话以后,笑着道:“四哥想的太长远了。光是让我大宋的百姓将我大宋所有的疆土占满,就得数十年之功。”

  寇季笑着道:“官家以前聊起此事,会十分兴奋,十分贪心。为何突然变得不那么贪心了?”

首节 上一节 1667/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倾南北

下一篇:南宋第一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