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颂

北颂 第1708节

  所以就让赵絮认了寇季做义兄,将嫁妆送到了寇季府上,由寇季这个义兄给添上去。

  诚如寇季所言。

  包拯和赵絮事情在民间传扬了十多日以后,就有一位老翁,奔到了皇城前的登闻鼓处,敲响了登闻鼓。

  八十多岁的人瑞敲登闻鼓,可没人敢拦,更没人敢伤其分毫。

  人家敲了登闻鼓以后,就往登闻鼓前面一站,一动不动。

  最后还是陈琳架着车,亲自将人请进了宫。

  老翁入宫以后,强烈的要求赵祯成全有情人,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于是乎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从宫里传出来。

  大致就是八十多岁的人瑞说服了赵祯,让赵祯成全了包拯和赵絮。

  赵祯被人瑞感动,答应将赵絮嫁给了包拯。

  汴京城的百姓得知此事以后,一片叫好声。

  有道是鸾凤非梧桐不落,如今有奇鸾凤落入草窝,是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

  皇家送了百姓数十年炭薪,也没有拉近皇家跟百姓的距离。

  反倒是一次嫁女,让皇家和百姓的拉近了距离。

  赵祯答应人瑞的次日,便派遣官员将婚书送到了寇府。

  寇季拿到了婚书以后,毫不犹豫的将此事传了出去。

  汴京城百姓们得知此事以后,叫好声更大。

  有感性的女大款,放出豪言,声称公主为嫁的英才,舍了公主尊位,没了公主礼仪,她愿为公主添十里红妆。

  有人起头,自然有人响应。

  于是乎,大宋朝最盛大,最热闹的一场婚礼出现了。

  钦天监选定了日子,过了大礼以后。

  热热闹闹的婚礼展开了。

  天麻麻亮的时候。

  一盏盏火红火红的灯笼在汴京城燃起,红色笼罩了整个汴京城。

  站在高处下望,就是一片灯笼海。

  当第一声炮仗声响起的时候。

  炮仗声就没停止过。

  包拯在成千上万人的呼喊声中,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吉服出了门。

  街道两旁围满了百姓。

  包拯在汴京城游荡了一圈,直到天光放亮以后,才到了宫门口。

  包拯入宫以后,天光彻底大亮。

  汴京城的街道上曲曲折折的街道上,出现了一道又一道的红纱。

  方出豪言的那位女大款,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说是铺设十里红妆,就铺设了十里红妆。

  只是站在高处仔细看的话,那红妆遍布汴京城,远远超出了十里太多太多。

  皇城头上。

  赵祯和寇季并肩而立,赵祯盯着那布满了汴京城的红纱,嘴角抽搐着道:“是不是太夸张了?”

  说到此处,赵祯回过头对寇季道:“朕说了十里,多一里朕都不买账。”

  寇季摇头一笑,“臣确实依照官家的吩咐,准备了十里。”

  赵祯眉头一挑,疑问道:“你的意思是,剩下的是百姓准备的?”

  寇季笑着点点头。

  赵祯难以置信的道:“百姓们为何会自愿拿出那么多红妆?总不可能是包拯和絮儿比朕还得人心吧?”

  寇季失笑道:“官家说笑了。臣派人仔细去查过,其中有一些是包拯在刑部查旧案的时候,结下的情义,有一部分是大户,还有一些是商家。

  在新律没有出现以前,商家最不受人待见,所以冤案也多。

  包拯清查旧案,为他们翻案。

  所以他们得知包拯要成婚的时候,特地前来报恩。

  还有一些是存粹过来凑热闹的。”

  赵祯深吸了一口气,道:“报恩的人没多少吧?”

  寇季点头。

  赵祯又道:“那凑热闹的人也太多了吧?朕想知道缘由。”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自从臣和官家开始更改律法、更改官制起,汴京城一直处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中。

  如今汴京城改制已经落下帷幕,地方上正在推行。

  汴京城压抑的气氛消散了不少。

  百姓们需要凑一凑热闹,发泄一下心中的情感。

  絮儿大婚,恰巧就出现在这个时候,官家此前又放了那么多传言。

  百姓们被传言感动,释放出了心中的情感,才有了今日的场面。”

第0990章 无赖先师?

  “压抑?”

  赵祯疑惑,“朕怎么不觉得?”

  寇季沉默了一下,摇头笑道:“那是因为官家一直处在压抑当中,从没有释放过。所以百姓们面对的拿点压抑,在你面前根本不算什么。”

  赵祯点点头,好奇的看向了寇季,“朕也能像是百姓一样放肆一下吗?”

  寇季缓缓摇头。

  “官家放肆的结果就是浮尸百万,山河动荡……”

  “那就算了……就让朕一直处在压抑中吧。”

  赵祯目光再次落在了满城的红色海洋中,幽幽的感叹道:“朕削了絮儿的尊位,怕絮儿嫁的不够体面,如今见满城百姓皆为絮儿祝福,朕也就放心了……”

  “官家,该回宫了,包驸马还等着给您这位皇兄叩首呢。”

  陈琳出现在了赵祯身旁,小声的说了一句。

  寇季对赵祯笑道:“臣也该动身去包府,等新人敬茶了。”

  赵祯点点头,跟寇季一起下了皇城城墙。

  寇季出了宫,赵祯赶往了延福宫。

  延福宫内一片祥和,宫娥和宦官们皆穿着大红色的衣衫,喜气洋洋的站在宫殿两旁。

  赵絮的长嫂,以及赵氏当家主母曹皇后,端坐在延福宫正中,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正在给宦官和宫娥们发喜钱。

  赵祯到了以后,坐在了曹皇后身旁。

  包拯用一根红绸牵着赵絮入了延福宫。

  依照礼数,女子出嫁,理当有长兄或者幼弟背出绣楼,只是赵絮长兄的身份有点高,朝野上下还没人能伏在他的背上。

  所以曹皇后从宗室内请了一位同辈的幼弟,背着赵絮出了寝宫。

  二人依照礼数去见过了李太后、杜太妃以后,才赶到延福宫拜见赵祯和曹皇后。

  虽说赵絮没办法依照公主的仪制出嫁,但是该走的礼仪一点儿也不能少。

  所以二人到了延福宫,走了一套大礼仪,才挎马坐轿离开了皇宫。

  赵祯一路送着赵絮离开了皇宫,有站在皇城头上,眼看着赵絮的花轿渐行渐远,一直消失在了视线中。

  汴京城内很热闹。

  百姓们似乎很喜欢一对新人,所以街道两旁恭贺的、讨喜的,多不胜数。

  红纱如道,铺设在街道两策,将街道染成了红色。

  一对新人在百姓簇拥下踏上了御街。

  寇府管事拦在御街正中。

  待到包拯临近以后,寇府管事将一封红皮帖子递给了包拯的傧相苏洵。

  苏洵捧着红皮帖子,高声唱赞。

  “今有赵氏长女絮嫁,义兄寇氏季,添玉璧一对、玉如意一对、玉马一对……”

  苏洵洋洋洒洒足足念了半个时辰。

  寇季身为赵絮义兄,拦街为赵絮添嫁妆,合乎情理。

  寇季身家丰厚,所以出手阔绰,为赵絮添了足足价值上百万贯的嫁妆。

  金玉器物,数不胜数,足足有六百多人抬着嫁妆。

  包拯代替赵絮谢礼以后,寇府管事带着送嫁的队伍,汇入到了包拯迎亲的队伍。

  一行人再次前行,行至御街中段,又有寇府管事拦在街中,添百万贯嫁妆。

  行至御街后端,有寇府管家拦在街中,添三百万贯嫁妆。

  自此,迎亲的队伍一瞬间突破了两千多人,围观的群众更是数不胜数。

  赵祯为赵絮暗中添了三百万贯嫁妆,寇季在赵祯嫁妆的基础上,又给添了两百万贯。

  赵絮真心称寇季一声义兄,寇季自然得诚心待之。

  成千上万人簇拥着迎亲的队伍到了包府所在的街道,一瞬间将包府塞了个满满当当。

首节 上一节 1708/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倾南北

下一篇:南宋第一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