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颂

北颂 第1710节

  著作影响最大的还是包拯。

  刑法司司使包拯,迷上了刑律和解剖,经常钻在法医馆里跟法医馆的博士们交流,最终经过三个月,和法医馆的博士们共同铸出了一部书。

  请寇季题名,寇季大笔一挥,写下了《洗冤录》三个字。

  赵祯审阅过以后,立马命令朝廷的印刷作坊,将其刊印了数万本,发放到了各地的刑律衙门,供给各地刑律衙门的官吏们学习。

  并且限期学习,两年以后会有法医馆的博士们上门考校。

  一时间各地刑律衙门哀嚎一片。

  有人忧愁,有人自然欢喜。

  包拯和法医馆的博士们著书有功,赵祯酌情赏赐了他们官职和钱财。

  并且大笔一挥,将法医馆定名为天圣法医馆,晋为国学。

  法医馆内部被分割成了医术馆和洗冤馆。

  并且准其开馆授徒。

  天圣法医馆也成了应天书院和文昌学馆以后,第三个被晋升为国学的学馆。

  随后,朝廷对太学和国子监做了切割。

  太学和国子监被清除出了朝堂。

  太学被定名为太一学宫,定为国学。

  国子监被定名为国子书院,定为国学。

  太一学宫、国子书院、应天书院、文昌学馆、天圣法医馆,五大学府,被定为国学,受朝廷资助,山长由朝廷任命,但不得干涉朝政。

  五大学府当中的先生们,不立官,不赏职,皆是平民之身。

  五大国学确立以后,跟应天书院齐名的崇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相继被晋升为国学。

  山长由朝廷派人出任。

  朝廷派人出任几大国学的山长,算是取缔了几大书院中一些家传的陋习。

  正式的将其纳入到了朝廷的教育体系。

  对此几大书院的人奋起反抗,还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但是无一例外,均被掌管着大宋教育的教化部主官贾昌朝给镇压。

  一些人迫于朝廷的威势,向朝廷低头。

  一些强硬的人抛下了学馆,准备去别处创里新的学馆。

  但当朝廷方出了要立三十六座国学,且不入国学,不得参加科举的风声传出去以后。

  几乎九成九的学馆先生都服软了。

  他们就像是一块块砖石,任由朝廷来回搬动。

  就在全天下人都在为朝廷教化事业一日三惊的时候。

  苏洵匆匆跑到了竹院,怨念深深的盯着寇季。

  “你不帮着大院事理事,怎么有闲暇到我府上来了?”

  寇季提笔在一本书籍雪白的封皮上写下了苏景先著四个字,笑着询问苏洵。

  苏洵苦着脸道:“先生,咱们能收敛一下吗?”

  寇季瞥着苏洵,疑问道:“我已经好几个月没上朝了,你还让我收敛,我还能收敛到哪儿去?”

  苏洵没好气的道:“学生说的不是这个。”

  寇季疑问道:“那是那个?”

  苏洵沉声道:“十三本了!从您找上学生,到如今,学生署名和没署名的书,已经著了十三本了!”

  寇季笑着道:“帮你扬名立万,不好吗?”

  苏洵苦着脸道:“我又不是神仙,短短几个月,怎么可能写出那么多书?最关键的是,学生和包拯共同署名的那本《桃花源》传到了蜀中以后,被我爹瞧见。

  我爹还来信问我,什么时候变成了大儒了,居然能写出如此深奥的东西。”

  寇季不以为然的道:“你处理政务之余,闷头苦读,自然会有所收获。深奥一点也属于平常。”

  苏洵咬着牙道:“若是学生自己,学生也就认了。有事弟子服其劳,谁让学生是您的学生呢。

  但景先才九岁,就著出了三本书了,算上您刚刚写名字的这本,已经四本了,是不是太夸张了?

  还有小儿苏轼,不到六岁,就著出了一本书,简直骇人听闻。

  您折腾学生,学生认了,您能不能放过小儿。”

  寇季瞥了苏洵一眼,义正言辞的道:“你刚也说了,有事弟子服其劳,你是我学生,难道景先和苏轼就不是我学生了?

  我寇季的学生,自然与众不同。

  三岁识字,四岁吟诗,五岁出口成篇,六岁著一本书也很寻常嘛。”

  苏洵张嘴要反驳,就听寇季又道:“再说了,苏轼神童之名,又不是我出去炫耀的,是他自己出去炫耀的,你还时不时拉着自己儿子出去跟别人的儿子比较。

  以至于苏轼六岁之龄,就已经闻名汴京城。

  他的名声,是你铸就的。

  我只不过是借着他名声让他出一本书而已。”

  苏洵被寇季说的哑口无言。

  寇季瞥着苏洵继续道:“你也不用想太多,大家都在著书,你儿子著一两本,没人会在意。”

  说话间,寇季又拿出了一本书,随手在上面挥毫,写下了‘寇准’二字,然后在苏洵惊愕的眼神中,一脸淡然的道:“你看看,我祖父都著了三十六本了。”

  苏洵强压下心头的惊愕,盯着寇季沉声道:“没人会信的。”

  寇季笑着道:“别人信不信我不在乎。只要买书的人发现里面的学问是真的,并却学了里面的学问,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旨在传播学问,而非扬名立万。”

  苏洵咬牙道:“此事若是被载入史册,会被人笑话的。”

  寇季失笑道:“学了我传授的学问,还笑话我?你觉得可能吗?就算后世子孙对我传播的学问存在疑虑,只要他们学了我的学问,就是我的门徒。

  他们不仅不能笑话我、辱骂我,还得用冷猪头将我供起来,称呼我一声先师。”

  苏洵道:“如此行径,非君子所为。”

  寇季哈哈大笑,“朝堂上哪里有什么君子?若是有人以为朝堂上有君子,那他就是天底下最大的蠢蛋。”

  大笑过后,寇季又拿出两本书,塞给了苏洵,脸上充满了欣慰的神色。

第0991章 论五、六、九本书如何统治数个王朝

  “几日不见,你又著了两本书,不错不错。有你这样的学生,为师心中甚慰。”

  寇季捏着自己下巴上的胡须,一副高门大德的模样。

  苏洵气的浑身都在发抖,“先生?!”

  寇季见苏洵恼了,摆着手打哈哈道:“两本书而已,没什么要紧的。你若怕名声受损,可以让手底下的官员去做啊。

  你好待也是朝中重臣,手下从官无数,每人发他们一本,让他们去署名不就好了?

  我这个当先生的欺负学生,你们这些当学生的可以去欺负下官嘛。

  你看看人家杨文广,我一本兵书也没给他。

  结果人家拉着枢密院的老臣,硬生生的著出了三本兵书。

  还整理了曹玮行军时候的言论,著了一本《曹公论战》。

  不仅如此,人家枢密院的人还准备奏请官家,将邙山讲武堂定为国学。

  狄青回了汴京城以后,连我都没见,就走了。

  去干嘛了?

  就是去整顿邙山讲武堂了。

  相信不久以后,朝廷就会多出一个专门教授将校的国学。”

  苏洵咬牙道:“一次性设立这么多国学,一个个底蕴都不足,这不是胡闹吗?”

  寇季哈哈笑道:“这你可怨不得我,你得去问欧阳修和贾昌朝。自从他二人奏请将太学和国子监从朝廷割裂,变成一个单纯的书院,并且得到了官家支持以后。

  他们二人就大刀阔斧的在我大宋朝推行新的教化之道。

  眼下还只是国学和蒙学。

  等到国学设立的差不多的时候,府学和县学恐怕就要冒出来了。

  到时候你再看,那场面绝对让人叹为观止。”

  苏洵沉声道:“底蕴不足,冒然设立如此多的学府,有害无益。”

  寇季笑着道:“开始的几年是会困难一些,但只要熬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都在做一件亘古未有的事情。

  遇到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一帆风顺反倒是让人害怕。

  此事若败,朝廷不过损失一些钱财。

  此事若成,那朝廷就能真正做到人人有书读,人人识字的大好局面。”

  苏洵眉头紧皱着,陷入到了沉默。

  寇季见此,继续道:“如今有国学、府学、县学的事情帮我们吸引朝野上下所有人的眼球,我们刚好可以趁机著书立说。

  等到风声过去了,我们的书也就散布到整个大宋了。

  大宋推行基础蒙学多年,如今蒙童数量多达千万。

  只要我们的书散布出去,稍做引导,就能传承下去,不是一家一户的学说能够阻挡的。

  更不是那些有门户之见的腐儒能够影响的。

首节 上一节 1710/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倾南北

下一篇:南宋第一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