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第795节
阵型正中,投石机弹射着一个又一个的大火球,飞入到了玉门关内,飞入到了城头上。
投石机投过去的大火球,压制住了城头上西夏兵马的箭矢攻势。
盾兵们扛着巨盾,快速的往前挺进。
居于阵型正中的大宋兵马,推着攻城车,架着云梯,快速的赶上了盾兵和枪兵。
当投石机的攻势停下的时候,盾兵已经推进到了玉门关下。
城头上的箭矢再次落下。
盾兵们撑开了巨盾,开出了一条道路。
辅兵们架着云梯,在壕沟处搭建出了一条道路。
跳荡兵们举着圆盾,借着云梯飞扑过了壕沟,冲向了被吊起的索桥处。
铁索在跳荡兵们的劈砍下断裂。
“嘭……”
巨木造出的索桥,重重的落在了地上。
在地上砸出了一个深坑。
“杀!”
“退!”
李元昊冷哼一声。
玉门关的城门被缓缓打开,守在城门后跃跃欲试的西夏骑兵,犹如潮水一般,冲出了玉门关。
朱能当即下领,让跳荡兵和辅兵退了回来。
盾兵迅速集结,在玉门关下筑起了一道防线。
长枪兵快速的挺进,撑着长枪,从盾牌足成的盾阵的空隙中刺出。
“砰砰砰……”
战马冲击在盾阵上,发出了沉闷的声响。
马匹的哀鸣,长枪刺破血肉的声音,在战场上此起彼伏的响起。
在西夏骑兵的数次冲击下。
盾阵被冲开了一个缺口。
西夏兵马冲入到了阵型中,挥刀奋力的砍杀。
组成第一道盾阵的大宋将士们,开始跟西夏兵马短兵相接,以命相搏。
第二道。
第三道。
第四道。
一连三道盾阵形成。
阻止着西夏兵马继续往前冲击。
人命如同草芥一样在战场上消融。
战马在嘶鸣,哀嚎声四起。
尸骸在一瞬间横躺在了地上。
有大宋兵马的,也有西夏兵马的。
城头上的箭矢尤如雨下。
爆裂的大火球,飞奔到了城头上,砸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坑洞。
第0550章 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
没上过战场的人,很难想象到战场的残酷。
血肉横飞。
人命脆弱的似乎一阵风吹走。
各种骇人听闻的死法,在战场上都能看到。
有被巨大的大火球砸成肉泥的,也有被箭矢射成刺猬的。
刀开人腹,肠肚齐流。
寇季眉头皱成了一团,看向了一帮面色冷峻,冷冷的盯着战场的朱能。
“你刚才在中军大帐中,一脸担忧的,是担忧战场太过惨烈?”
朱能瞥向寇季,拧着眉,摇了摇头,“不是……比这更残酷的战场,我也见不过不少……”
“卑职见过有人被咱们的将士生生咬死的,那身上,没有一块完整的肉。还有人咬着敌人的脖子,大口的喝血。那才是真正的骇人场面。
钦差若是不适,可以返回军营里坐镇。”
朱能身边的兴国军统领低声说了一句。
寇季眉头一挑,瞥了他一眼,“我是那种胆小怕事的人吗?”
兴国军统领嘿嘿一笑,低声道:“是卑职失言了……”
他嘴上说着客气的话,脸上不屑的神情也掩饰的很好,只是眼中的轻视的光芒,却难以掩饰。
武臣和文臣,天生是敌对状态。
加上大宋的国策问题,武臣们对文臣就更加没有好感。
兴国军统领,轻视寇季,大概也是因为如此。
寇季懒得跟他计较,对朱能道:“若是你能将火炮留下,也不至于打的如此费劲。玉门关的城门虽然厚重,但也扛不住火炮的轰击。”
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火炮,寇季拥有绝对的自信。
朱能沉声道:“火炮放在阳关,阳关更保险。”
寇季沉吟道:“我看你是想重创去阳关的铁鹞子。”
朱能没有否认,反而点头道:“不错……狗日的仗着铁鹞子犀利,不断的屠戮我大宋的将士,自然得给他们一点教训,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血债血偿。”
寇季意外的道:“我还是第一次发现,你如此看重手下将士的性命。”
朱能闻言沉默了一会儿,幽幽的道:“以前确实不太在意。自从在沙州城见到了将士们一个个饿死在眼前以后,心就变软了。”
寇季愣了一下,苦笑了一声。
朱能的心态,他也不好去评价对错。
作为一个统兵大将而言,他这种心态,不适合统兵。
可作为一个宋人而言,他的心态一点儿错也没有。
“希望你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变得心慈手软……”
朱能淡然摇头,“不会的……”
就在朱能和寇季说话的时候。
西夏骑兵,已经撞破了两道盾阵,杀死了近千大宋兵马。
西夏骑兵也因此损伤了近千人。
索桥前,尸骸遍布。
鲜红的血液将索桥前侵染了一遍。
西夏骑兵的攻势,被制约了许多。
没有了冲锋助力的骑兵,很难撕开盾阵。
“攻!”
朱能沉着的下令。
大军再次压了上去。
西夏骑兵没有冲锋助力,只能被盾兵逼回索桥。
城头上的李元昊见此,冷冷的吩咐道:“让铁鹞子出击!告诉理奴,能杀多少杀多少!”
理奴是铁鹞子四队队长。
是铁鹞子十队队长中,除了妹勒以外,最具统领天赋的人。
在妹勒死在了沙州城外以后。
理奴就接替了妹勒,成为了铁鹞子的指挥人。
随着李元昊一声令下。
早已在玉门关内准备好的一千八百铁鹞子,在理奴的率领下,冲出了玉门关。
铁鹞子的身影出现在了玉门关以外以后。
朱能的眉头拧成了一团,“果然出现了……”
寇季眉头一挑,“你在等他们?”
“不错……”
不等寇季再次发问,朱能已经开始下达一系列的作战命令。
“传令全军,死战不退!”
“传令元山部铁骑,准备出击!”
“……”
随着朱能的命令传达到了全军。
全军四万多将士,面对着铁鹞子,硬生生的顶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