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颂

北颂 第989节

  回过神的寇准,在学馆的马圈里,随手牵出了一匹老马。

  骑着就奔到了汴京城内。

  老马奔跑的时候,上下颠簸,颠簸的寇准气血涌动,寇准也没有在乎。

  王曾见到寇准到了大喜过望。

  他觉得寇准比赵祯老成持重,应该明白事情的轻重,应该会劝诫赵祯。

  王曾一边往寇准身边跑,一边大喊,“寇公,你快劝劝官家!”

  王曾对寇准,那是信心十足。

  撇开寇准的身份地位不说,以寇准的性子,他若是真的要拦赵祯,赵祯肯定走不了。

  派人将赵祯请回宫里,或者拽着赵祯的衣袖将赵祯拖回宫里,他都干得出来。

  寇准策马到了赵祯的龙撵前,见赵祯坐在龙撵上盯着自己,拱了拱手道:“老臣寇准,见过官家。官家欲意何为?”

  赵祯神色凝重的道:“朕要亲自去西北,确认寇爱卿的死活。”

  赵祯心里清楚,寇准执意要拦他的话,他大概走不了,所以在看到了寇准以后,神色格外凝重。

  寇准听到赵祯的话,阴沉着脸,喝斥道:“胡闹!”

  赵祯听到这话,心中一沉。

  满朝文武,包括王曾听到这话,心头一震。

  赵祯沉声道:“朕只是……”

  赵祯的话还没有说完,寇准就蛮横的道:“家国大事,岂能由着性子来。寇季既然前往了西北,身陷沙场当中,那么在沙场上遇险,也很寻常。

  官家若是因为寇季一人,怒从心起,离开皇宫赶往西北。

  那让天下人如何看待官家,如何看待我寇府?”

  赵祯闻言,心沉到了低谷。

  满朝文武却激动的想尖叫。

  姜还是老的辣。

  寇公果然是寇公,三言两语就震慑住了他们奈何不了的官家。

  就在赵祯思量着如何过寇准这一关的时候,就听寇准道:“如果官家是因为私情,急着赶去西北,那么这一趟就不用去了。”

  “嗯?!”

  “嗯!!”

  赵祯、满朝文武齐齐瞪大了眼。

  听寇准话里的意思,赵祯若是有其他合适的理由的话,可以去西北?

  一瞬间赵祯刚落下去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满朝文武的心瞬间有点凉。

  赵祯略微颤抖的询问寇准,“寇公觉得,朕此去西北,应当如何?”

  寇准沉声道:“西夏,身为我大宋的藩属,屡次三番挑衅我大宋。如今又放辽人入境,犯我大宋,屠戮我大宋百姓,又害我朝重臣在西夏境内生死不明。

  西夏如此不知好歹,着实可恨。

  是可忍熟不可忍。

  如此藩属,留着也是祸害。

  还不如趁机御驾亲征,一举剿灭。

  让天下人看看我朝威仪,让四夷记住我大宋的兵锋。

  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大宋乃是天朝上邦,不可冒犯。”

  寇准说完这话,对赵祯一礼,高声道:“官家若是愿意御驾亲征西夏,老臣愿意为官家牵马持凳。”

  “哗!”

  寇准此话一出,东华门内外一片哗然。

  赵祯听完了寇准的一席话,强压下了心头的颤动,低声道:“那就有劳寇公了。”

  赵祯算是答应了寇准,御驾亲征。

  百姓们听着赵祯和寇准的对话,激动的不行。

  可王曾等人听着他二人的对话,心里拔凉拔凉的。

  王曾本以为来了一个救兵,却没想到,来了一个更疯狂的。

  人家也没说去西北看孙子的死活。

  只是义正言辞的告诉赵祯,西夏身为大宋的藩属,一点儿也没有藩属的样子,屡次三番跟大宋作对,必须好好教训一番。

  赵祯跑去西北的理由有些站不住脚,只能硬着头皮往外闯。

  寇准一到,非但没有劝诫赵祯,反而还送给了赵祯一个合理的借口。

  王曾颤抖着在赵祯和寇准二人之间来回看了许久,目光最终落在了寇准身上。

  王曾气急,盯着寇准质问道:“寇准,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二人虽然是至交,可如今寇准要鼓动着赵祯去涉险,王曾免不了直呼寇准的名讳。

  寇准瞥了王曾一眼,淡淡的道:“自然知道!”

  王曾盯着寇准颤声道:“官家乃是千金之躯,去西北涉险,实属不智。若是官家有个好歹,你我满门的人头摘下来,也难以赎罪!”

  寇准盯着王曾,沉声道:“你们忧心什么,老夫心知肚明。但官家就是官家,该经历的东西,总是要经历的,逃不过去。

  你们将官家一辈子堵在皇宫里,看似是为官家好,可实际上却是在害官家。

  官家若是不去西北走一遭,不看一看西北边军之苦,不看一看西北百姓在兵灾之下如何苟活,就不知道何为天下百姓之苦。”

第0675章 御驾北上!

  王曾听完了寇准的话,咬着牙道:“官家就算要巡视地方,也不应该是现在。”

  寇准皱眉道:“那也要看官家的意愿。”

  王曾凑到了寇准身边,咬着牙低声道:“你必须劝解官家,让官家放弃前往西北的打算。”

  寇准略微愣了一下,不悦的道:“不过是教训一下西夏而已,又不影响什么大局,你死咬着不放,为了什么?”

  王曾闻言,恼怒的低吼道:“你知道个屁!”

  “嗯?!”

  寇准竖起了眉头。

  王曾不敢再说过激的话,咬着牙低声对寇准道:“你知不知道,官家要将北方的兵,全部调遣到西夏去?”

  寇准彻底愣住了。

  作为曾经的大宋宰执、总摄国政,对大宋的兵马数量,以及兵力分布,还是十分清楚的。

  大宋八成的兵马,皆盘据在北方。

  大宋对战西夏、辽国,也一直调动的是北方的兵马。

  赵祯继位之初,大宋朝的兵马数量是一百四十万。

  其中并不包括一些团练、藩兵、乡兵。

  一百四十万兵马,皆是职业兵。

  经过了他主政裁减以后,大宋朝的兵马数量锐减到了一百二十万以内。

  他裁减的兵马,当然不止二十万,他裁减的兵马远远超过了二十万。

  只不过他在一边裁减职业兵的同时,也整顿了乡兵。

  一些厢军在被裁减以后,为了维持厢军的战斗力,他从乡兵中抽取了大批的人手弥补了进去。

  乡兵,如今在大宋,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存实亡。

  除了一些特殊地方外,其他地方已经没有了乡兵的存在。

  一些藩兵,也被他划拨出了大宋兵额之外。

  大宋不养他们,没必要将他们计算在内。

  但是该用的时候,还是得用。

  大宋上上下下的兵马经过了他一番梳理以后,大多数都是青壮。

  这也是大宋为何敢跟辽国、西夏叫板的原因之一。

  大宋兵马虽然被裁减了,但是战斗力直线的上升了一番。

  寇季拿下了河西以后,建立了镇西军,随后又通过整编折家军,建立了横山军,大宋兵马一跃到了一百三十万之巨。

  无论是镇西军,还是横山军,其实都是从零的基础上建立的。

  不像是宁边军、镇北军,那都是借着晋宁军、绥德军的跟脚建立的。

  火山、保德两军虽亡,但是他们数量不多。

  晋宁军、绥德军此前也并非满编。

  但宁边军、镇北军,却是满编。

  差出来的数量,也被补足了。

  横山军虽然收编了一部分的折家军,也收编了一部分银州守军,但横山军是一支新军,并没有借助其他有番号的兵马建立。

  折家军虽然厉害,但是在藩兵之列,并没有纳入到大宋的兵马编制中。

  银州此前的守军,只是银州团练,并没有正式的番号。

  他们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协助折家军,守卫长城。

  寇季算是将他们正式的纳入到了编制。

首节 上一节 989/1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权倾南北

下一篇:南宋第一卧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