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第1397节
这时候,只见梓潼县早已经是如临大敌!
城楼上的官军全都上城,开始准备防守这次反贼的进攻。
在梓潼县城里面,大概有300多名本地的乡兵。他们这次守卫的是本乡本土,所以战斗意志还是比较足的。
不过要说打起仗来的水准……不好意思,他们要是碰上盗贼也许还能对付一下,可是他们现在碰上的却是伍朝阳!
当伍朝阳他们来到梓潼县城下的时候,就见面前的城墙建得粗糙而又简陋。
这个小小的梓潼县城,是由本地盛产的石头筑成,就别说马面和翁城了,甚至就连个城楼都没有。
此时穿戴着一身官服,相貌十分威严的梓潼县县太爷正站在城墙垛口后面,朝着下边怒目而视。
城楼上的那些官兵也手持着刀剑,准备等着一些反贼攻城的时候,给予他们迎头一击。
这个时候,这位县太爷往下一看,只见下面的队伍竟然是竟然是井然有序,一排排一列列的甚为整齐!
他当然不知道,这个是义军中的五十个班长,将自己队伍中的士兵挨着个连拉带拽的结果。结果让县令看了倒是吃了一惊。
原本他料想着,这些贼人反军尽是乌合之众,这里边全都是泥腿子,只怕是连一个知兵的人都没有。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下面的军队人数比他想象的要少很多,但是军容确是很整齐!
只见这位县太爷一边在心里七上八下的胡思乱想,一边从城墙垛口上探出头来,朝着下边大声的怒斥道:“好你们这些大胆反贼!莫要猖狂!”
“等朝廷的天兵一致,我让你们每一个人都死无葬身……哎?哎!哎!啊~~”
就见这位县尊大人一句话还没说完,站在他身后的一位乡兵猛然间凑了上去。
只见他一弯腰,抄起了县令大人的两只脚踝,然后就把他像是一袋子稻谷一样从墙头上掀了起来,顺着城墙垛口就扔到了城外!
在这一刹那,城墙上下所有的官军和义军都傻眼了!
以他们心中估计,按照正常的套路,等到这位县令大人骂人完毕,自然是两方话不投机开始动手。
然后一边是义军攻城,一边是官军守城,说不定还得打上个几天几夜才能见分晓。
可是眼下发生的事,明显超出了这些人心中的预计!
他们心目中的主角之一,梓潼县令居然连一句开场词都没说完,就被人果断的从城墙上头下脚上的扔了下来!
只见这位县令大人的脑袋“咔”的一声杵在了城墙下的地面上,一下来了个“烧鸡公大窝脖儿”,嘎儿的一声就没气儿了。
随后,就见城头上几个乡兵打扮的人抄起了手中刀枪弓箭,开始向身边的官军下了手!
顷刻之间,还没等起义军上城攻打,梓潼县的城墙上就已经喊杀声响成了一片!
然后,还没等城墙下的起义军反应过来,只见面前两扇厚重的城门居然吱呀呀一阵作响,慢慢的向着里面打开了!
这怎么回事?居然有人从里面开了城门?义军战士的心中惊诧莫名的想道。
“给我冲!”
这时,就见伍朝阳毫不犹豫的一挥手,带着自己的义军,顺着大敞四开的城门就冲了进去!
在他们冲进城门,进到城里的一瞬间。他们就看到城墙周围四下都是血迹和死尸,横七竖八的官兵躺得到处都是!
而此时此刻,一队身着官军军服,但脖子上却系着红巾的战士。正有二十个来个人在城头上守着,不断的向着城下和两侧的城墙上飞快的向着守城的官军放箭。
而另外还有20来个人,就在城墙下杀散了守城门的官军,打开了城门,接应起义军冲进了梓潼县城!
这还用吗,这四十个战士,就是伍朝阳那95人小队之中,最后的一支队伍!
……
在这之前,他们就提前被伍朝阳安排进了梓潼县。当他们收到了伍朝阳的消息,知道起义军就在今天中午准备攻打梓潼县城的时候,他们就在梓潼城里暗暗的汇聚了起来。
他们先是干掉了一伙巡城的官军,换上官军的衣服,然后就来到了城门附近。
于是,等外边的起义军一到,城上的县尊大人开始喊话的时候,这些战士立刻就果断采取了行动!
等梓潼县城里剩下的那200来名官军,看到反贼的兵势凶猛无比,这些贼人的进攻也是极为犀利可怕。他们在丢了城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只得乖乖的丢下了兵刃坐地投降。
第1388章:却将烈火淬寒锋、其势如火、迎战官兵
就这样,大家认为坚不可摧,要付出重大伤亡,还有很长的时间才能攻下来的梓潼县城就这样转瞬易主,被伍朝阳轻轻巧巧的夺在了手里!
……
随后,就在县城里面,伍朝阳把那支四十人的新晋投诚队伍,委任为军法队,骑着马开始在城里四处巡视。
梓潼县城里,凡是趁火打劫的无赖、四处烧杀的强人,全都被他们毫不留情的砍杀殆尽。之后这些地痞还被脖子上套着一根绳子,挂在了城墙上示众。
用伍朝阳的话来讲,咱们流血牺牲出来造反,不是让这些人渣杂碎趁火打劫的!
随后,伍朝阳派人四处侦查。他在占据了整个梓潼县城以后,又派出了骑着马的一队精兵,很快就将地方上残余的残余势力扫荡殆尽。
等到彻底占据了梓潼县全境以后,伍朝阳一改之前犹如烈火燎原一般的飞速行动。而是稳稳当当的在梓潼县这里驻扎了下来。
在这期间,他手下的这支起义军,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以往中国古代造反的行动之中,所有的反王心里都有一个错觉,就是手下的人越多越好。
所以他们每当攻下攻打下一个地方之后,立刻就会开仓放粮,吸引附近走投无路的饥民过来投奔。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历史上的原文来说,往往是:“贼势如火,旬日之间猬集至十余万之众。”
但是这些缺乏训练和整编的饥民,往往在作战的时候,他们根本抵挡不住官军的剿杀。常常是一两千人的官军,就能把几万人的起义军打得溃散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