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第1672节
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红袄军的军队中增加了数千匹战马,又增加了军械和盔甲,在战斗力和机动性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可以视为是一场胜利。
并且他们这次回来还带回了不少粮食,同时在杨妙真心中,此行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她这次有了一个犹如诸葛孔明一样,神机妙算的军师!
陈浩南这家伙算无遗策,只要相信他的话,按他说的做便是无往不利。这让杨妙真的信心和底气也平白的涨了不少。
于是等到回来之后,趁着队伍中军粮并不缺乏,杨妙真果断的把训练士卒和重新调整军队的任务,交给了陈浩南军师和王云峰,让他们放手去做。
之后在沈墨的主导和王云峰杨清岳的配合下,杨妙真这次带回来的两万军队和王云峰手中的5000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整军和军训。
如今的红袄军上上下下,对陈浩南军师无不是心服口服。所以沈墨的编练工作也进行得异常顺利。
杨妙真一回来就召开了军议,让陈军师在会议上把新的军队改编训练思路拿出来,供大家讨论。
在会议开始之后,杨妙真向老将马志远通报了他们这次出征的经过,其间对陈浩南军师谋略自然是极尽赞美之词。
马志远惊讶的看着沈墨,而这位陈军师也眉飞色舞的笑着向马老将军挑了挑眉。
看起来这家伙丝毫没有成为一名军师的觉悟,表情跟之前二泥鳅那种赖皮赖脸的样子,几乎是别无二致!
就在杨妙真发言的时候,马志远还下意识的看向了屋子外面,院落正中的那个草垛。
就在不久之前,陈浩南还趴在那上面一边晒太阳,一边偷听着军师会议。没想到才过了这么点时间,这个昔日的二泥鳅已经成了红袄军中的大军师,在杨妙真面前说一不二!
这世间事,还真是奇妙无比!马志远将军想到这里的时候,他也暗自感慨的叹了口气。
最近在陈浩南身上发生的变化,已经不能再用好运来解释了。造就眼前这个奇迹的二泥鳅,想必一定是位非同凡俗之辈!
随后就在杨妙真讲完了话,让陈军师发言的时候,就见陈浩南军师正色说道:
“在下以为,咱们红袄军的人数还要继续精简,现在的两万五千人要缩编到两万……”
“什么?”
他这一句话说出来,军议桌旁各位义军将领立刻就是大惊失色,个个表情诧异!
如今这两万五千人已经是堪称精锐,怎么对陈军师居然还要往下减?
第1663章:百胜之师需百炼、校场沸腾、练兵诸城
就连此时的杨妙真,也疑惑不解的看向了这位陈军师。
就见陈军师等他们平静了一点之后,又继续说道:
“军队缩编到两万看似没有必要,但是这一步实际上是很重要的。”
“部队缩编之后,军粮紧张的形势就可以进一步得到缓解,并且对于马匹的需求也减少了。这样可以使得部队的机动性再次得到加强。”
“另外咱们目前的这两万五千人虽然都是精锐,但是其中也有大量的降卒。他们中间有人的体力,不足以应付接下来的连番苦战。有的人则是战斗意志不强,心怀二意。这些人都要从队伍里淘汰出去才行。”
“总之,咱们下一步的建军思路是……”就连陈浩南向着大家说道:
“第一,军队人数控制在两万以内,人不能再多了。第二,咱们要尽量获取大量战马和钢臂弩,加强战阵训练,提高咱们这支军队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
“至于第三点,我们要丢弃一切不方便带走的东西。我要求全军要在半炷香内就可以集结出征,一盏茶之内就能进入战斗!”
“我要军队行军突袭,一天可以远至百里。并且在战斗中能够承受大量的伤亡,也不至于造成溃败。”
说到这里,就见沈墨神色郑重的看了看面前的众人,慢慢的说道:
“完颜陈和尚这一次将李全打得元气大伤,这家伙即便是活下命来,短期内也难以对金国造成威胁。”
“所以咱们红袄军,无疑就是完颜陈和尚下一步的首要目标!”
“他麾下的金国军队训练有素,战马军械极其精良。再加上这位金国大将诡计多端,智谋出众、很少犯错。所以咱们对上他的时候,人数多少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只有跑得比他更快,打得比他更狠,才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
沈墨的这番话中的信息量非常大,大家在最开始听到他的建军思路的时候,还有些不理解。
大家认为在一盏茶之内就可以投入战斗,这样的苛求完全没必要。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沈墨已经对这支农民军尽量降低要求了。
别人不说,就单说这个时代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
在大汗屈起十根手指的时间之内,他们就可以全军集结备战。甚至连他所有的王子在内,若是吹号之后不能按时赶到,都要行军法斩首示众!
和此时的蒙古军队相比,一盏茶集结军队这样的时间,已经是超过了人家的十倍。但是沈墨依然担心这支红袄军能不能做到。
等到大家听到了沈墨分析的敌我形势,才知道完颜陈和尚的数万金军,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自己。
他们才明白这次陈军师整军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为了适应将来的战斗。
要是他们还带着一只臃肿无比、行动缓慢的大军。在对上陈和尚的时候……那时的场景,立刻就让大家不寒而栗!
所以他们对陈军师这次的安排,也是毫无疑义的全盘接受了。
在这之后,杨妙真立刻同意了陈军师的整军计划,随即一连串的行动就开始迅速的展开。
在现有的两万五千军队之中,沈墨再次让王云峰和杨清岳做了一次筛选和甄别。第一批挑选出去的,就是一些微带残疾和体力不济的士兵。
在这之后,在军队中牢骚怪话不断的兵士,在行军作战时不肯卖力气的人,那些心理素质不够过硬的军士也被裁汰了出去。使得整支红袄军的人数终于降低到了两万的数量。
对于这一些被选拔出来的、不太合格的兵员。他们这五千人的去处,那还用说吗?
这些人自然是被送到草桥镇那里,作为下一阶段的临洮路移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