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宋第一卧底

南宋第一卧底 第2477节

在这之后,杨延彬宣布散会,所有参会的其他部门人员也纷纷退场。

至于那个朱家瑶,他也恋恋不舍的看着屋里边的中外美女,又是屈辱又是恼恨的悻悻离去了。

沈墨坐在那里,他看了一眼朱家瑶走出去的背影,淡淡的笑了笑。

沈墨的心里清楚,即便是没有今天的这场冲突,朝堂里对他把商社开到大宋境内这件事,也一定是极力反对的,所以他惹不惹这个家伙都没什么区别。

从这一点上,倒不能说临安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全是坏人。当然那里面心怀歹意,一心想要沈墨的钱或是干脆想要他命的人也不少。

在朝堂里还有不少的忠直老臣,大部分都是当年沈墨一手从临安带到新宋去的,这些人倒未必有多坏。

不过以他们的是非观念和道德理念来说,沈墨最近的行为近乎于割据而治。而且在沈墨控制的区域内,在军事和经济各个方面,甚至是在官员的任免上,实际上沈墨都摆脱了大宋朝廷对他的控制。

这样的行为,对于那些满脑子忠君思想,一心向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老臣来说,实在是大逆不道!

这些就是魏了翁、真德秀、乔行简这些老臣。对于他们而言,沈墨要是真正的忠臣。就应该把手里的士兵银子、步枪火炮、还有手上的地盘全都交给大宋皇帝赵与芮。

至于他们的皇帝呢,自然也会对沈墨回报以高官厚禄。并且让他在擅长的作战领域发挥才能。

也就是说每当国家有事的时候,朝庭就会派沈墨去边关打仗……可是那样的话,要是对上蒙古人,沈墨还哪里还能有丝毫的胜算?

更何况,只怕步枪的图纸到了朝廷那里还没捂热乎,就被人盗卖到蒙古去了!

……

可是对于沈墨来说,这些人虽然是反对他的力量,但是毕竟这些老臣还使不出猴子偷桃撩阴腿一类的卑鄙招数。所以他们通常都是被真正的坏蛋利用的一方。对于他们本人,对沈墨的威胁倒是不大。

当然,朝堂中还有一些暗地里倾向于沈墨的力量。其中最主要的一位就是……天子赵与芮。

当然其中还有别人,比如说沈墨的故交好友卢月卢大人。另外就是一些真正忧国忧民之士。

比如那位范老将军范德俊,他是真正看到了蒙军的威胁。知道凭他们大宋朝廷,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取胜甚至生存的,所以也能理解沈墨积聚力量,以抗北虏的苦心。

但是对沈墨友好的这些人却是势单力薄,甚至赵与芮本人在经过了连番政变之后,他手上的心腹和军事力量也是实在弱得可以。

所以满朝大臣反对沈墨的时候,攻歼诋毁的声音哇哇乱叫成一片,倒显得这位皇帝的声音极其微弱了。

不过现在对沈墨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拼命增加自己的军事实力。以便在他跟铁木真之间终将爆发的那场旷世决战之中取得全胜,彻底消灭蒙古的威胁。所以他也根本没时间去慢慢修复和朝廷间的关系。

现在对沈墨而言,最主要的一点任务就是让自己的经济实力强大起来。因为唯有在这个前提下,他才有足够的底蕴去打造和维持一支武力强盛的军队。

沈墨现在占据的地盘不少,所以需要防守的要点也多。而且他面临的敌人也再也不是过去用一两千人,就能出征去作战的对手了。

在这种情况下,庞大的防御面积造成了地方守备部队的增加。而他的军队在武器装备、训练薪酬方面越向着现代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军队吞噬财富的速度也就越快。

第2427章:一发牵动天下惊、无商不活、无路不通

就比如一颗子弹,从原料开采到加工生产、储藏运输。你知道当它射向敌人的时候,这中间要花多少钱?

可是这样的子弹,在对敌之时却要每分每秒都打出去成千上万发。更何况涉及到军队的需求,可不仅仅是子弹手榴弹那么简单的。

别的不说,就算是一匹战马,就要沈墨用钢臂弩从西夏那边交换过来,然后再带到耽罗岛的骑兵训练基地,只进行至少为期一年半的作战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让战马能学会作战口令、适应战场的极端环境。这期间的运输费用、饲养训练人员的人吃马喂、还有那些因伤病死去的马儿,说起成本来真是触目惊心。

可是这样一匹战马,当它到了战场上之后。往往中了一箭就死了。而且每一个通州军战士为了保证机动性,他们都起码需要三匹这样的良马!

这一桩桩一件件合起来,沈墨所需要的财富就大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而沈墨现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焕发起整个大宋境内所有的经济实力,让他们为了战争全负荷运转。由此他就需要在大宋境内,竭尽所能的让经济活跃起来。

……

此时无关的人员都已经退场,屋子里只剩下了沈墨、杨延彬、还有他的三位老泰山。外加从休息室里走出来的三位美女。

此刻这些人听着沈墨慢慢说出来的这一段话,这才知道这个泰山商社建立起来,竟然还寄托着统帅这么大的希望。

到了这个时候,那位莫大通老英雄自然是不懂就问。向着沈墨笑呵呵的问道:

“既然如此,统帅你要让大宋的经济增强,却为什么要从一个运输类型的商社入手呢?

听到了莫大通的问题,沈墨还没等回答,他心里边就陡然想起了一条后世哲人所说的格言——要想富,先修路!

哈哈,这虽然是一句笑谈,但是道理总是没错的。沈墨之所以开办这家泰山运营商社,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流通渠道的问题。而这基本上是振兴经济必备的一项条件。

就连后世的一个普通中学生都知道,要想让一个地方的经济焕发活力,先解决交通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不管是什么产业,没有道路相通,对经济都是一种严重的制约。

……

在沈墨的前世经常有这样的事,就是某个地方盛产某种产品,比如柿子。

但是因为道路不畅通,所以造成大量的柿子难以运输。造成地方上的产品不能转变成效益的现象。

通常这样的地方如果要是修通了一条路,基本上就可以立刻让一大片种植户都立刻富裕起来。要知道这还是在后世的道路条件下。在南宋这种情况就越发严重了。

对于大宋而言,各地的特产无法流通上市,而外地的产品也没有办法销售进去。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距离城市稍远的乡村,实际上极为闭塞。

……

只见沈墨想了想之后,对着莫大通说道:

“咱们打个比方,比如有一家农户,院子里有四棵大枣树,每年可以摘下四百斤枣子来。”

“像这样的枣子,在临安可以卖到三分钱一斤。但是这个人如果要想把自己家里的枣子换成钱。他就要出两个人,把这些枣子用扁担挑着,一路上自己找船家花钱赶路。”

“在路上他还得解决自己的食宿。然后把它运到临安之后,上岸了还得自己找销路。”

首节 上一节 2477/35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颂

下一篇:大明暴力奶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