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第2556节
要知道在后世明清两朝的“四大织造”里面,苏州织造也是举足轻重。在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苏州织造的产品供应的数量远超全国的总和。
所以沈墨一瞄准了丝织业,就来到了平江府,然后他就一头扎向了桑蚕业的根源之地,也就是这木渎县。
当沈墨来到木渎的时候,他们一行人已经全部换了装。如今他们这俩保镖一位少爷,一个小厮一个帐房,全都化妆成了外地的财主模样。
本地人一看到他们的样子,就知道这是一伙“丝客人”……也就是过来收购蚕丝茧子的商人。
在这之后,沈墨随即就在木渎县里,和他的一位情报人员汇合到了一起。
沈墨在见到这个人的时候,他们两个还在街市上相隔得很远。不过他们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之后他们默契的走到了一间茶楼里,在相邻的桌子上坐下。
这时候的沈墨转身一拱手,向着旁边那个人说道:“哎哟!这不是顾兄吗?”
“哦?”
这时,这位顾兄也回过头“惊讶”的看了沈墨一眼,他也是面露惊喜之色。
之后这两个装作他乡遇故知的人随即凑到了一起,在一张桌子上吃喝起来。
……
话说这个人名字叫做顾宇哲,正是这一次来策应沈墨的情报人员。他是通州谍王武毅文的手下,当年在沈墨攻克蜀中时,曾经立下奇功的“毒牙三奇士”之一。
说起这毒牙三奇士,可能大家都不记得了,他们曾经在沈墨和宋慈当年的交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
其中那个装扮成花花公子的年轻人叫做李继,就是被宋慈抓去之后,在监牢里唱船工号子的那位。
那位李继后来还在沈墨的撮合下,跟那个扮演风流女裁缝的萧凌玥结成了一对夫妇。
至于今天来的这位顾宇哲,就是当年那个装作卖豆腐脑小贩的年轻人。
如今当沈墨再看到他时,就觉得他身上的气质圆融顺畅,眉宇间早就没有了当年略显青涩的感觉。
很显然,这个年青人已经成了谍报战线上,一位成熟稳重的战士。
顾宇哲这次来,就是提前给他们的统帅侦查情况、打前站的。所以他趁着四下没人,就很快的小声把他侦查到的情况,向沈墨简要的汇报了一遍。
就在沈墨在常熟和鲁家大打出手那时候开始到现在,顾宇哲已经在这里活动了一个月了。
第2499章:织成锦绣满江南、此身褴褛、困守桑蚕
他装成了收购蚕茧的牙人,一路到四处的乡村里去走访养蚕农户。同时也帮沈墨选定好了下一步侦查的目标。
在江南一带的养蚕区里,像顾宇哲这样来往于乡村的牙人也是为数不少,所以他的行动并未引人注目。
像这种牙人,他们的主要活动就是四处查看哪里的蚕茧质量过硬、价格合适。然后他们就会把这些资料记下来,带领着过来收购蚕茧的“丝客人”,到蚕户的手中去购买蚕茧生丝。
当然,每当一笔买卖成交之际,他这样的牙人也会随即得到一定比例的份子钱。
所以顾宇哲这个行当,实际上就相当于后市的中介。只不过他是靠着一个人到处收集蚕茧的消息,来完成串联买卖商双方这件事的。
至于沈墨扮演的角色,则是收生丝和茧子的丝客人。加上顾宇哲这个牙人一个月的努力,已经对本地的风土人情异常熟悉。所以他们这支队伍在外人眼中看来,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破绽。
在这之后,他们在木渎县城里歇了下来。第二天早上就出发向着他们的目标而去。
在这期间,顾宇哲趁着休息的时候和行路之际,已经向着沈墨做了深入全面的汇报。由此也让这位统帅,终于把本地的蚕丝产业彻底的作了一番了解。
在平江这里,整个蚕丝的产业结构是这样的:所有的丝织行业一般可以分为大小两条线。
其中小的那条线,就从农户自家养蚕开始。
他们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养蚕的,在这期间购买桑叶的费用和蚕种烧炭之类,一切的花销都由自己垫付。
在这之后,他们通常售卖了自己养出来的蚕茧,就算是完成了整个产销过程。
当然了,在这期间他们也可以自己“作丝”,也就是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将茧子缫丝变成生丝,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发生。
在这之后,它们的蚕茧被卖到城里,然后就会有缫丝娘子将这些蚕茧变成洁白的蚕丝,之后就将生丝卖到“机户”的手中。
所谓机户就是家庭织造作坊。他们用来织成丝绸的束综提花机从宋代开始就没变过,一直用到了1911年才被纹版提花机所取代,所以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先进的工艺设备。
这些机户一般都会把蚕丝购买过来自行印染,之后就将它织成光亮闪烁的丝绸。在这之后他们只要售卖了自己织出来的丝织品,就算是完成了他们的这一段工作。
这就是小门小户的线路,如果要说到大的一面。就有点复杂了。
首先从蚕茧的生产那里,就不是一家一户的养蚕了,而是所谓的“蚕庄”养蚕。
这种蚕庄就相当于后世的集约化农场,通常都是由一家豪门大户出资建成的一个庄园。
在那里边的养蚕女其实都是雇工,她们赚取的也都是出卖劳动所得到的报酬。
因为这些大户根本不愁资金,可以购买品质优良的桑叶和蚕种。而且通常会雇用精于养蚕技能的“蚕娘子”来养蚕。所以蚕庄的茧子质量一般都比较好。
非但如此,而且蚕庄售卖茧子的数量也比一家一户要多很多。所以在这种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就占有一定优势。
蚕庄通常将自己养出来的蚕茧,卖给本地的织造工坊。当然这些工坊也是相对规模比较大的,里面有很多织机。
在这之后,这些大工坊制造出来的丝绸,就和那些小门小户的机户织出来的绸缎一样,同时流入了丝绸商的手中。
但是之前说得简单,这里面其实分工却是异常细致。
光是桑蚕业,就可以分成:桑蚕户、桑圃户、蚕丝户几种。在织造印染方面更是有专业纺纱的纺纱户,和机工、织工、染户等等分别,真是复杂异常。
总之,在这以后汇聚到一起的丝绸,就会被这里的丝绸商卖到全国各地去……基本上整个产业链就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