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第2913节
如今喜峰口里的三千守军,在刘明之前一阵居高临下的炮火中被干掉了一千多,又被掷弹兵的一轮手榴弹大量炸死炸伤。
之后这场燃烧弹引起的火海在城墙下肆虐的时候,那里面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能活着了!
……
这场大火足足燃烧了半个小时,期间还不断传来万人敌被烧爆时的零星炸响。。等到火焰开始慢慢熄灭之际,喜峰口里已经是一片鸦雀无声!
随后沈墨率大军向前进发,迅速接管了这座城关。可是等到他们进去时,里面的景象就连身经百战的姜宝山看来,也是触目惊心。
喜峰口的城关大门已经被烈焰烧成了一片焦炭,他们进去之后就发现,在靠近城墙的一带就像是黑色的土坡一样,从上到下的死尸已经堆积成了一片大斜坡。
无数被烧的焦黑的尸体,呈现出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体态。他们几乎全都保留着被烧死前那一瞬的动作,无数充满张力和动感的身躯,就像是一具具木炭刻成的雕塑。
在城关下,满是一个个万人敌炸出来的土坑,就像是月球表面。地面上到处都是死去的蒙军尸体,他们有的是被烧死的,而更多的人则是活活疼死的!
这些尸体上,焦黑的皮肤一片片龟裂,露出了里面鲜红的肌肉。有的肢体上还在不断冒着黑烟,空气中满是一股烤肉烧糊了的气味!
就在战士们进入关城,踩到这些尸体上时,他们的脚下发出了一片咔咔的脆响。
眼前的情景虽然看起来十分惊悚,沈墨却并不觉得有什么。因为今天这场作战他是精心准备的,所以他也没想到拿下喜峰口的时候,部队还是付出了被少的伤亡。
其实这样的事在战争中在所难免,真正零伤亡的战斗,只有在传说中才会出现。
就以之前的榆关登陆站来说,通州军顶在最前方登陆的先锋营,也就是曾剑那支部队,差不多付出了战死两百名战士的代价。
对于通州军来说,战士的死亡虽然是惨痛的损失。但是他们千里而来,在海岸上登陆,对手还是七千蒙古兵。和这样的条件比起来,这两百多的死伤就几乎是微乎其微了。
今天的喜峰口也是同样如此,虽然沈墨利用炮兵在高台上远程轰击。这样的战术原本就是为了避免部队伤亡的。可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因为敌军的奸诈凶狠,使得他们军中的死伤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人。
这就是战争,战场上没有不死人的。即便是沈墨部队的装备和兵员素质全都占据了优势,他们也不可能在天下至强的蒙军面前,达到零伤亡就夺取喜峰口的程度。
……
喜峰口拿下之后,沈墨虽然明白此时军情如火,但他的部队还是不得已在喜峰口城关中扎下营来。
部队需要休息一夜才能继续前进,因为从登州出发开始到现在,已经差不多过了五天时间了。那些战士们也有足足有两天一夜没有合眼,并且还奔行了四百里,他们已是疲乏之极。
……
第二天清晨,淮扬军再度出发。
沈墨带上了七千部队,留下了三千人在喜峰口镇守,并且将血手刘明和沈瑶光这一对情侣放在了这边。
沈墨让人用钢丝索连接了悬崖上的高台和喜峰口城墙,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七百米,并没有多远。
高台上的所有火炮都被人卸下来,和另外的那三个团的团属火炮一起安放在喜峰口城头上,准备对付南北两个方向打来的蒙军。
而平台上运上去的那些炮弹,却全都留在了上面。而且在平台上还留了一个班的战士负责值守。
这个平台的位置十分重要,上面的守军只要将炮弹安上火药引信后扔下去,就可以直接砸在南面扑来的敌军头顶上!
第2855章:魔军天险怎相抗、黑风四十、一线青霜
在炮弹攻势奏效之后,这个班的战士就可以顺着钢丝索滑进城内,和自己的战友会合了。至于蒙军利用这个平台向喜峰口城关里投掷万人敌,那却是不存在的。
因为即便是蒙军的巨型投石机,这七百米的距离也是它们射程的一倍。更何况这个平台上空间很小,根本容不下投石机的巨大力臂在那上面挥舞。
同时这支喜峰口守军部队,也要像榆关守军那样埋设地雷、挖掘壕沟、布设铁丝网,牢牢的掐死滦河口这条通道。
当沈墨再次带兵向前进发的时候,他这支万人队负责的目标就只剩下了一个,就是前方的古北口!
……
正当沈墨向古北口进发的时候,通州军的战略总预备队,五千名海军陆战队员,也在一路疾行之下赶到了涿州城。
这支队伍是由当年余九郎的老搭档,那个在临安的皇宫内用死人布置鬼片儿场面的赵金锭带领的。
涿州城并非战略要地,所以只是由投降蒙军的金国将领负责镇守。当他们在遇上这支精锐的海军陆战队时,涿州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与此同时,杨清岳也赶到了居庸关附近,正要和此地的蒙古守军展开一场大战。而王云峰则是带着他的万人队,一路拼命向着雁门关方向进发。
全军争分夺秒,他们不是在和敌军激战,就是在赶往战区的路上!
……
在燕云十六州里,却有一个重要的关隘不在这三支万人队的攻击范围内,它就是天下奇险……飞狐口!
飞狐口今天的名字叫做北口峪,也有“四十里黑风洞”之称。
它位于太行山脉的最东端,在太行山和燕山、恒山山脉的交接点上,军事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千百年来兵家必争之地。
飞狐口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初。在《辽史》的“地理志”上记载:“相传有狐于岭,食五粒松子而成飞狐,故此处名飞狐口”。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打了个落花流水,他手下谋士郦食反对刘邦西逃。提出东塞太行之险,北距飞狐口,南守白马之津,便可以在战略上形成在包围的形势,压倒项羽的建议。
刘邦执行了这一战略,果然最终击败了项羽。
在北宋的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将贺令图与潘美被辽军大败于飞狐口,也导致了杨老令公杨无敌,在陈家谷血战而死。
几千年来,飞狐口一直是华北平原与山西高原、蒙古高原之间的要隘,是关内通往关外的重要孔道。
出了这条峡谷往北可以东去辽东,西去甘绥,北上太原,越过沙漠草原,直达蒙古和贝加尔湖。而出了峡谷的南面,就可以东下江浙,南去中州湘楚,西赴陕川。
所以这飞狐口有“襟带桑乾,表里紫荆”之称。更被人形容为“撮乎云谷之间,吭背京鼎,号锁钥重地”。
……
飞狐口是一条极其狭窄的通道,也是由一道绝壁形成的天然要隘。它的最宽处有八十余米,而最窄处却只有三米不到,就连一辆牛车开过去都费劲。堪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