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暴力奶爸

大明暴力奶爸 第448节

看到有利可图,西海公司更加热情似火,直接又在大明扩招了五十万公司警卫,准备全部投放到非洲,去开拓新的财源。

对比同时期,在非洲西岸干着同样事情的欧洲同行,西海公司的技术和装备都先进太多了。

欧洲同行能成功运到目的地的不过一成,而西海公司至少都是九成以上,效率更高,利润更大。

田东现在的胆子也大了起来,手握上百万警卫,他现在根本就不带怕的,直接就把这五十万警卫的家属,安排到了已经被他们清空的南亚次大陆的南边,开始蚕食这块土地。

每户分地一百亩,一次性的就占了人家五千万亩土地。

反正阿贾汗现在已经被他们打怕了,龟缩在德里不敢出来。其他地方他已经顾不上了,爱抢就去抢吧。

“又涨了!”

上海股票交易所一片欢腾。西海开发集团的股票,从他们拿到非洲劳工开发权之后,就一路上涨,从开始的四元多,涨到六元多。

等第一批黑人劳工开始在大明城发卖,价格直接打着滚的到了八元出头。

这种超级大盘股疯涨,连带着整个股市都开始上涨。

云岚她们统计出来的数据,表明从改元为华夏以来,整个大明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20%以上。

第271章 毒计

“她们确定这个数据没错吗?”

李斌作为一个习惯了七八个点增长速度的人,面对20个点的数据也是脑壳发麻。

这话是问的他的秘书,秘书点了点头:“我开始也觉得会不会是搞错了,还特意去了电报让她们复核,云总理信誓旦旦,没有搞错。”

李斌继续往下面翻,云岚在文件中仔细的给他解释了这种疯狂增长的原因。

首先就是因为大明的基础是一穷二白,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人就有九成之多,这些人在统计中可以说是零基础。

但从华夏元年的移民开始,只要移出去的家庭,资产直接就从零跨越到了中产。

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加上轻税薄赋,让这些勤劳的百姓爆发了无穷的力量,他们把全部的心思都扑到了地里,加上优良的工具,科学种植技术,良种的推广,鸟粪的应用,让这些移民第一年就解决了粮食问题。

肚子吃饱了,有头脑灵活的,自然就开始养鸡养鸭,猪,牛也变得常见。

第二就是疯狂的基建拉动经济,天肃铁路,京广铁路,京西铁路,全大明的府道,水泥厂,砖瓦厂的投产,这些都给那些大明境内的无产者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第三就是抢劫,这也是数据如此惊人的重要原因。

不用劳动力生产,不用占用自己的土地,靠着几十上百万手提火枪的青壮年,直接从莫卧儿,波斯,缅甸,非洲等地区,掠夺了无数的黄金,白银,粮食,布匹,劳工。

这些几乎没有成本的物资,被华夏公司印刷成金票,投到了大明和东华洲,让所有人都享受到了抢劫的红利。

“这是妥妥的经济过热啊!”

李斌有点麻爪了,他又不是经济学家出身,对这种情况听说过,但解决办法是没有的。

他坐在那里挠脑壳,秘书却不理解:“经济发展快不是好事吗,这样大家吃的穿的越来越好,手里也都也钱。”

李斌不知道怎么跟她解释,只能把文件夹转过去,指着里面的一行字给她看:“你看看这句话!”

秘书瞪着眼睛:“粮食价格已经接近成本线,现在除了公司的大规模农场还能赚钱,其他农民种粮食根本没钱赚,只能喂一点鸡,鸭拿到集市上去卖了换钱,然后再购买其他生活物资。”

秘书还是不理解:“这比以前肚子都吃不饱不是好多了,现在都鸡鸭鱼肉蛋都可以随便吃了。”

李斌觉得心累,云岚在报告中也是欢欣鼓舞,觉得农民没钱不要紧,反正他们现在过的日子,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说到底,就是第一产业占比太大,李斌抢了太多地盘,大家现在地随便种,有地就有粮食,有粮食就能产出肉类。

大家都在这样干,最后吃的东西全部过剩,需要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足,不出问题才怪。

李斌有个屁的办法,他现在不可能让大家不种地,也不可能让西海公司停下他们抢劫的脚步。

后世的就业主要是在工业和服务业,现在大明这些才刚起步,根本提供不了多少就业。

“难道我们最后就是一个大农村?大家自己种地自己吃?”

这可不是李斌希望看到的结果,但他又没能力搞粮食深加工。

粮食除了用来酿酒,养殖,一时半会还真不容易找到别的出路。

从肚子吃不饱,到现在的粮食吃不完,李斌第一次开始有了幸福的烦恼。

在书房抠了半天的头皮,最后只能想个临时的办法:“给云岚发电报,取消酿酒特别税,取消大明海外领地的耕地税,海外领地耕地降价到三角钱一亩!”

李斌这是使的一条毒计,你们不是喜欢赖在大明不肯走?

说什么有口饭吃就不愿意背井离乡?

直接让海外领地的廉价粮食,把大明的小农户挤破产,逼着他们向外移民!

大明空心不要紧,没人抢得走,海外领地包括东华洲人口不够的话,什么时候被别人抢走都不知道!

没错,李斌现在的移民工作遇到了困难!

大明百姓但凡能混口饱饭,就不愿意万里迢迢的移民海外,现在的移民工作已经要靠强行划地区迁移了,百姓怨声载道,负责移民的官员也是满腹委屈。

大明地主现在普遍已经把地租降到了三成,加上税收又低,竞争的佃户也变少了,随随便便一家人就能佃到二三十亩地,小冰河时期也在慢慢过去,做佃户也能吃饱穿暖,还能攒点钱盖房子。

这种情况下,你跟他说要把他搬个一两万里,农村里面那些没见过世面的百姓能同意才怪。

老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家七口人,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加上他七十多岁的老母亲,一家七口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县,佃着周老爷的三十亩地。

首节 上一节 448/4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南宋第一卧底

下一篇:他改变了拜占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