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从枪挑邹氏开始 第105节
庐内,首位处。
诸葛亮儒雅而坐,正捧书研读,神情自若,绝不像是十七八岁年纪。
他研读的是孙子兵法地势篇,四书五经,阵法兵书,他皆倒背如流,至于这孙子兵法,他也不止一遍研读。
阅览片刻,他脸色带着温和轻笑,摇头露出一丝苦涩,旋即抬手将竹简丢入鼎中燃烧。
一侧,书童习以为常。
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卷竹简被丢入鼎中燃烧,而每丢一卷,说明自家主人又倒背如流一卷,实非常人。
诸葛亮起身,脸上颇为无趣。
转身就欲寻找新的竹简时,庐外却是疾走来一人,是他家柴夫。
“主人,岗下来了一群当兵的,各个魁梧有素。为首之人身长八尺,生的英武不凡,向老朽打听主人住所。”
柴夫低头说道。
“哦,来了群当兵的?”
诸葛亮挑眉,眼角闪过一丝狐疑。
当兵的不会没事大冬天来这个地方,恐怕来的八成是荆州之主张绣,看来徐庶崔钧二人是把自己举荐给了张绣。
略微沉思,诸葛亮穿上布鞋,急声道:“小童,灭了鼎中余火,稍后张绣至你先莫要露面,见其诚心方可出庐。”
“问及我时,就说我赴友去了,不知何时回来。”
“切记,不可妄言。”
“小童明白。”书童低头道。
说完,望着自家主人离去的身影,书童无奈摇了摇头,有些不解,他家主人一直以来关注着天下大事。
可行为举止却又显现的毫不关心。
不懂,搞不懂。
他灭了鼎中余火,只想着稍后该如何糊弄张绣吧。
良久,草庐外不远。
张绣领着胡车儿临近,后面十余甲士负责戍卫。
望了眼不远处草庐,张绣撇了撇嘴,诸葛庐,这要放在后世可是景点。
上前,不管在不在,礼仪得到位。
张绣作揖拱手高声道:“大汉车骑将军张绣拜会诸葛孔明先生。”
语落,草庐内没有反应。
“大汉车骑将军张绣拜会先生。”
张绣沉声喊着。
到是一侧胡车儿撇了撇嘴,骂骂咧咧道:“主公,这诸葛亮好大的架子,你亲自拜会都不予理会,俺这就去踹了他这破草庐。”
张绣瞪了胡车儿一眼,旋即再度高声道:“大汉车骑将军张绣拜会先生,唐突来访多有冒犯,望先生勿怪。”
这次,庐内走出那书童。
望了眼张绣,书童坦然道:“将军,我家主人去赴友了,已不在庐中,将军可改日再来拜会。”
“他奶奶的,这厮还真跑了?”胡车儿瞳孔一睁,气不打一处来,竟然真被自家主公给猜到了。
该打,这种人该打。
“主公,一会把这厮逮回来后,俺先帮你出口气,看俺不抽这小子几嘴巴子。”胡车儿恼怒说着。
张绣摇头不与答话,同时轻笑道:“这天寒地冻,归途尚远,不知可否进庐小憩片刻,顺便讨杯热茶暖暖身子?”
“这”书童迟疑,旋即道:“将军请吧。”
“多谢。”张绣嘴角勾起道。
入庐,陈设简单。
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无数竹简,张绣拿起一卷,不由挑眉,因为这竹简内竟然空无一字。
“呵呵,将军,庐内可供阅览的竹简寥寥无几,至于这些书架上的竹简,都是我家主人生平研读过的,早已熟记于心,便将原卷烧毁留有空竹。”
书童在旁斟茶,同时轻笑解释。
“这些他都记住了?”张绣目光一颤,这么顶的么?这些加起来恐怕不少,能牢记于心可不简单。
“记得记得,主人可倒背如流。”书童颇为自傲道。
张绣砸吧下嘴角,望了眼书架最高位置,一份竹简用锦布包上,其就欲取下来时,书童连忙道:“将军不可。”
“将军,此竹简乃我家主人呕心沥血所著,不可示人,还望将军莫要为难小人。”
“一个破竹简,有啥不能看的。”胡车儿撇了撇嘴道。
张绣迟疑了下,收回了手,望了眼一侧天下十三州的草绘图。
草绘图只是标注了大型城镇,关隘,以及一些地利,而其中一些州郡被放上了木棋,想来是对应的诸侯。
看来诸葛亮对天下时局一直关注着,想来他一直想要出山,可却在静候良机,否则关注这天下时局何用?
“将军请喝茶,”书童低声道。
张绣点头,坐与次位,品茶不时望向庐外,想来应该快了。
书童见状,有些好奇道:“将军,我家主人确实出门赴友,恐短时难归,将军无需”
话还没说完,只见庐外诸葛亮折返回来,其整张脸都垮了,一副这不应该的表情。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万劫不复之法
“好你这厮,我家主公诚心拜会与你,你不领情就算了,还特地溜之大吉,若不是我家主公料到你会如此,恐怕还真被你蒙混过去了。”
胡车儿捋着衣袖,神情有些恼火,就欲动手。
“胡儿,不得无礼。”张绣抬手沉声,连忙制止。
诸葛亮深邃的眸子带上一丝狐疑,看了眼张绣,张绣提前知道自己会跑?奇怪,还真是奇怪。
“孔明访友回来了?”
此时,张绣捏着茶盏,双目灼灼,似笑非笑道。
诸葛亮苦笑摇头,抱拳作揖道:“将军说笑了,亮见雪停,刚遇出岗访友,却得知将军亲至,特地折返回来相迎。”
张绣抿了口茶水,耸肩轻笑,不予揭穿。
诸葛亮心中盘算,旋即径直落坐,高声道:“小童,速去取我那珍藏数年的香茶,沏与将军品尝。”
望着小童退去,张绣再度看向诸葛亮,目光如炬,足足盯了十数息,沉声道:
“孔明,当今天下动荡,百姓疾苦,吾虽胸怀大志,可却缺少王佐之才为我安定后方,掌控荆州。”
“而近日与元直、州平闲聊,其二人对孔明推崇备至,绣求贤若渴,故前来拜会,叨扰之处还望孔明见谅。”
说着同时,张绣起身抱拳作揖。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诧异,连忙起身将张绣搀起,同时道:“亮不过乡野村夫,何德何能让将军行此大礼。”
张绣直起身,定睛望了眼诸葛亮。
诸葛亮:武力61,统帅101,谋略105,内政106。阵营:无。
张绣瞳孔微缩,啧啧,村夫果然是村夫,果然能进武庙不是闹着玩的,丫的这还没出山呢,各项数据就这么吊炸天。
等出山了还了得?
不行,今天不管怎么样,也得把村夫忽悠上车,忽悠不上车腿都给打断,免得爬到刘跑跑的被窝里。
只不过,怎么忽悠呢?
政治、军事之类,自己忽悠不过,眼界格局之类,村夫未必理解。
“孔明,汝熟读四书五经,专研天下兵书,为的不就是除乱治天下么?天下百姓疾苦你难道不知?或者你一心为己不思百姓?”
张绣沉声喝说道。
想了半天,他也不知道怎么get诸葛亮的点,只能从后世记载中去尝试,记载中的诸葛亮对百姓还是比较好的。
诸葛亮眉宇微皱,深吸口气,旋即神情变得肃然,沉声道:“将军既思百姓,又可知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
“或者说,将军可知,当今大汉,因何战乱四起?将军若能解惑,亮愿用平生所学,助将军平乱治天下。”
诸葛亮说完,目光灼灼看着张绣,他现在不想出山,因为当今天下无能人让其折服,学术军事无人能及,也只有人格魅力了。
“让百姓安居乐业?”张绣挑眉,旋即笑道:“轻徭薄赋”
闻声,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他本以为张绣会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可却过于笼统甚至毫无价值可言。
然,下一秒张绣继续道:“轻徭薄赋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大汉乱与土地,乱与世家,乱与时代。”
“灵帝虽昏庸无道,可却无法改变。可以说,汉朝必灭,新朝将立,打破固有,新朝又将轮回百年,然终会重蹈覆辙,此乃时代之悲矣。”
听着张绣说完,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甚至有些好奇张绣的见解,因为这番话他同样知道,可这又如何根除?
“朝代更替实乃定数,古今圣贤苦心钻研,皆无可奈何,不知将军有何见解?”诸葛亮拱手问出心中所思。
张绣没有答话,而是朗声道:“孔明以为大汉是何人掌控?”
“天子掌控,世家而治。”
“是,亦不是。”
“百姓难存,将天下倾覆。百姓乃天下根基,汉虽由世家治理,可汉朝国祚年景却由百姓决断。”
“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十数年前,黄巾起义,短短数月,天下各州郡响应,聚民何止百万,真当是张角蛊惑人心所致?”
“张角没那个本事,因为大汉乱不在黄巾,而在人心,在于大汉百姓难以存活。若百姓安定,何人愿反?”
“归根结底,不过是因为土地被世家豪强兼并,百姓沦为佃农,恰值大旱,百姓难以生计,故黄巾乱起,愈演愈烈。”
“就算新朝建立,百姓得以土地,然百年后,土地再度兼并,百姓难存,将又是一次王朝迭起罢了。”
张绣声音铿锵有力喝道。
上一篇:盘点古今,开局十大旺夫女
下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