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285节

-吗?

司马师沉吟了一下,轻轻地摇了摇头,象密语这般牵涉到国家存亡绝续的大事,曹叙肯定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一个只能

称其为将才不能算不上帅才的人,肯定是入不了曹叙的法眼,看来司马煞分析得很正确,曹演绝对是没有能力担纲密语如此重大

责任的。

虽然曹演新进被任用为骁骑将军,但骁骑营也不过是中军五营之一,一个四品的将军,手里只握着几千号人马,何德何能会才

为社稷重臣,看来这密诏得主,是另有其人了。

"那父亲认为谁最有可能持有密语?

司马懿眯着双眼,缓缓地道:“宗室之内,人才暗弱,否则明帝也不会让草包曹爽来当这个首辅大臣了,所以,明帝很可能会

选择宗室之外的人赐予密诏,而这个人又住在铜驼南街,除了扬州都督、征东将军王凌之外,为父是想不到何人有此能力~了。

司马师心中一凛,如果说朝中谁还有能力和司马懿比肩的,确实只有征东将-军王凌了。

和司马懿多年以来镇守西线防御蜀国相似,魏国的东线的镇国-之柱便是王凌。

王凌先后担任究州、青州、杨州和豫州刺史,可以说除了徐州,王凌几乎牧守了整个东南防线,在数次于东吴的较量之中,也

是屡立战功,和司马懿一起成为东西防线上的两颗双子星。

王凌出身于太原祁县王氏宗族,宗族之中最为显要的,就是曾任大汉司徒的王允,王允诛杀董卓立有奇功,但后被董卓余部所

杀,满门尽皆遇害。做为王允的侄儿,在那场战乱这中逃得性命,也确实是一个奇迹了。

王凌之所以应引起司马懿的警觉,就是因为王凌在朝中超然的地位,执掌着曹魏东南防线的要职,如果朝中还有谁能和司马相

提并论的话,确实是非王凌莫属。

如果郭誉得知司马父子此刻谈论的事,估计睡着也能笑醒了,这事居然王凌成了背锅侠,还真是一个大大的意外,王凌这枪躺

的,真是始料未及。

当然,这也不怪司马懿,在司马懿看来,曹这封密诏,目标就是要对付他的,而想要对付他,一个小小的骁骑将军,根本就

和他司马懿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司马懿丝毫不把曹演放在眼里。

真正让司马懿忌惮的,恐怕也只有手握东线兵权,在东线势力盘根错节的王凌,而偏巧王凌的府邸,与高陵侯府也仅仅只是隔

了一条街,而曹叙驾崩的时候,王凌也正好回京述职,所以司马煞有极大把握料定密语就在王凌的手中

王凌要是知情,肯定会骂上一句,麻卖批的,老子连密语长啥也没见过。

求鲜花

此刻的王凌,对此自然是一无所知,他做梦都不会想到,无意识之间,自己竟然会树下如此强敌,只怕自己此后的人生,再无

宁字可言了。

辟邪畏罪自杀的消息,很快便在朝中传开了,不过做为一个过气的太监,他的生死也不再能够牵动人的神经了,只不过成为了

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张当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给事黄门侍郎,取代了辟邪的位置,成为大内总管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人们无尽的唏嘘之中,当年跟随先帝风光无限的辟邪就这样潭没无闻了

郭誉却有些怀疑,辟邪居然会为了一些宫器畏罪自杀,这简直就是不可相信的事,辟邪之死的背后,似乎有一只幕后的推手

在主导着这一切。

郭誉隐隐觉得,辟邪之死,绝对不是官方说的那么简单,他的背后,必然有一段说不清的故事

辟邪知道密语的下落,自然会被某些人给盯紧,死得不明不白,也自然是不出意外的事。

只是郭誉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会不会泄露,这一点才是他最为担心的,如果被司马煞知道了密语的真实下落,必然会不择手段地

阴谋图之,自己再想低调地在夹缝中生存下去,显然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至于司马家会不会大开杀戒,郭誉倒是不要太担心,毕竟司马煞现在还被曹爽死死地压制着,整个朝廷上下,还轮不到他司马

家颐气指使,想杀谁就杀谁?

不过司马懿使阴招的手段,那可是层出不穷的,郭誉不得不谨慎从事,还好自己身边有武艺高超的方布,足可以抵御无妄之灾

至于其他的,郭誉倒不用太担心了,辟邪如果没有招认就死去了,那就证明密语之事,再无旁人可以得知的,就算司马煞有所

怀疑,但再怎么说也不会怀疑到自己头顶上。亿。

第二百八十一章首阳山

洛阳的局势一如既往的平静,那怕是辟邪的死去,都没有荡起多少的涟漪,毕竟他只是明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或许明帝在世之

时,他还有些许的影响力,如今明帝驾崩,辟邪只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对时局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

郭誉每隔两三天在宫中轮值一日,剩余的闲瑕时间倒是蛮多的,偶尔到田庄看看,牛管事告诉他打造连誓的材料差不多已经耗

尽了,如果后续再买不回材料来,连的打造只能是暂停了。

而田庄这边已经是拿不出钱来了,建造投石车和龙骨水车花费巨大,再加上连餐的打造费用,已经把田庄内多年的积蓄消耗一

好了

此时正值春季,庄稼才刚刚种下,"三五七"最起码半年之后才会有收成。

半年的时间郭誉可等不起。

而且田庄的收入有限,不但要保证田庄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负担着整个高陵侯府的开支,就算年底略有结余,也不足以应付郭

誉的所需。

想办法赚钱是摆在郭誉面前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且郭誉已经把宝全部押在了五石散上,所有的原材料已经购齐,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现在就缺一个会配制五石散的术士了。

何福奉郭誉的命令在洛阳城内寻找会配制五石散的术士,连日奔波,却是收效甚微,能制造五石散的术士本来就属干比较稀缺

的人才,如今五石散盛行于世,这些术士还不是被当做宝贝一样供着,郭誉想挖墙角,何其之难。

不过阿福听从了郭誉的话,刻意地交好这些术士,倒是意外地打听到一个消息。

原来有一个名叫邱林的小术士在一品居做工,一次酒后向阿福透露道,他有一个师傅,名唤做紫云道人,是擅长做五石散的高

人,邱林的技艺,便是得自他的真传。

只是紫云道人醉心于研制长生不老丹药,对制作五石散不太感兴趣,一品居曾多次开出高价,想聘请他来配制五石散,都被他

婉拒了。

何福如获至宝,问清楚紫云道人居住在首阳山之后,便立刻禀报给了郭誉

郭誉欣喜不甚,虽然说紫云道人有如闲云野鹤,不理俗世,但郭誉无论如何也要试试,于是立刻动身前往首阳山,去寻找紫云

道人

首阳山距离洛阳并不远,出洛阳往东北而行三十余里,便到了首阳山。首阳山是邱山主峰,因日出先照,故名首阳山。

首阳山有魏文帝曹丕的陵墓,而最让首阳山出名的,并不仅于此。相传伯夷叔齐二人都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儿子,传说孤竹君

临终前立叔齐为继承人,而叔齐却在孤竹君死后让位于伯夷,伯夷不肯接受,二人都争执不过对方,先后投奔到周国,后来武王

伐纣,二人拦马劝谏未果,周朝建立后,伯夷叔齐都不愿食用周粟,逃往首阳山,采薇为食,直至饿死。

后人称赞伯夷叔齐的品格,在首阳山上立祠以祭奠。

不过在郭誉看来,伯夷叔齐简直就是迁腐不堪,有点缺心眼,纣王无道,武王伐之,代表的是天下民心,伯夷叔齐螳臂当车

想拦阻武王大军,简直是不自量力。而天下归周之后,自以为不食周粟就可以自守清自,殊不知天下一草一木,都是属周朝,就

算他们呼吸的空气,也是大周朝的,就算他们身死之后,埋骨之地,一样是周朝的土地,举世茫茫,想要独善其身,完全是不可

能的。

郭誉一行三人循着邱林给提供的地址,一路翻山越岭,直奔紫云道人的住所

紫云道人所居之处是在首阳山的最高处紫云峰,此处终日云烟笼罩紫光飘渺,倒也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紫云道人隐居于此

遂以紫云为号,每日参仙悟道,采石炼丹,不与俗世之人往来。

临近中午的时候,郭誉他们才爬上了紫云峰,最后的这一段路极为险峻陡峭,马不能行,郭誉只得是弃马步行,一路攀爬,总

算是来到了紫云道观前

郭誉早已是累得气喘吁吁,阿福更是精疲力竭,气喘如牛,连半步都迈不开了,唯有方布神色如常,步履从容,看不出一点象

是翻山越岭的感觉来。

高手果然是高手,郭誉也不禁是暗暗佩服,自己已经算是勤于锻炼了,可和方布比起来,还是差了太远。

紫云道观位于山顶之上,甚是简陋,不过想想能在这山巅绝顶上盖出几间房子来,已经算是奇迹了。

按理说,这个时候该上前敲门了,可郭誉瞧瞧阿福,早就累得跟一条狗似的,气都喘不上来了,指望他去敲门,肯定是不行的

而方布虽然气定神闲,但却是抱着刀在那儿一动不动,这货压根本只是来做郭誉的保镖的,其他事情,一概不出手。

没奈何,郭誉只得亲自上前去叫门,叩了好半天,那道观的门才吱呀地打开了,露出一个稚气未脱的小道童的脸,疑惑地上下

打量了着郭誉,道:“你是何人?来此何事?

郭誉拱手含笑道: "在下高陵侯府郭誉,久闻紫云仙长大名,今日冒昧造访,还请通传一下。

小道童把脸一拉,道: “不见!"伸手便欲关门。

郭誉忙用手挡着,道:“在下远道而来,慕名造访,只为见紫4.5云仙长之一面,勿拒。

小道童关不上门,脸黑得跟锅底一样了,怒道:“你这人怎么回事,我家师傅说了,红尘俗客,一律不见,施主还是请回!

阿福喘息了半天,总算是缓过来了一些,听小道童说话如此不客气,立刻上前忍道: "岂有此理,你一个小小的道童,也敢挡

我们小侯爷的驾,叫你们主人出来!"

小道童不甘示弱: "你算那根葱,想见我家师傅,门都没有!"

两个人互不相让,吵在了一起。

首节 上一节 285/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