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77节

郭誉轻哦了一声,道:“那你为何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

王基道:“诸葛恪的条件确实是很诱人,为了守住这座城池,安风的军队和百姓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如果诸葛恪要的人不是你

而是我的话,也许我会义无反顾地把自己交出去。

郭誉奇道:“王太守难道就没有想过,诸葛恪很可能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万一他反悔怎么办?"

王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为了城中的百姓,我便是豁出去了,那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我去试一试,用我一人之

血,救万千黎席,值了!

郭誉微微一笑道:“其实王太守完全可以把我交出去,以换取安风城的安宁。

王基轻轻地摇摇头,道: “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早已将曹参军视为朋友,如此卖友求荣之事,却是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出

来的,那怕安风城真的得到了安宁,可这辈子我的心却永远也不可能再得以安宁。

郭誉赞道:“王太守真乃光明磊落的君子啊!"

如果王基不说,郭誉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王基曾经的小心思,其实私欲人人都有,但就看你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了,王基在关

键时候,还是经受住了利与义的考验,做出正确的选择。

正如他所说的,交出郭誉,也许可以换来安风城的安宁,但他一辈子恐怕都得生活在愧疚和悔恨之中

方才短短的一瞬之间,王基内心之中经历的挣扎,也许是旁人永远也无法知晓的。

听到郭誉的赞叹,王基有些惭愧地道: "曹参军,你切莫如此说,我愧不敢当啊。

郭誉笑道: "就凭王太守坦荡如纸,直言不讳,就已经配得上磊落二字了,你这个朋友,我是交定了,希望将来你我还有携手

同心,再战天下的机会。

王基眼睛一亮,道:"曹参军此话当直?

郭誉道:“如蒙不弃,你我兄弟相称如何?

王基大喜道:“好啊,在下虚长几岁,妄自叫一声曹贤弟,以后如有机会,你我定当携手征战,为国效力。

王基很是欢喜,郭誉则更是心中偷着乐,不管怎么说,又一员赫赫名将算是扯上了关系,这个年月,能以兄弟相称的,那都算

得上是过命的交情,将来有机会,一定把王基拉到自己的帐下。

相交虽然日短,但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友谊却是不可磨灭的,这无疑为以后将王基归入自己的阵营创造了一个好的条件

和司马家的对抗P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这次他能侥幸地避开司马煞的暗算,但下次就不一定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所以,郭

誉组建自己领军班子的计划,还得需要提前才行,才能和司马家来辩辩手腕子,要不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司马煞一计不成

很可能再施一计,招招致命啊。

自己只有真正能和司马家平起平坐的时候,才可以和司马家一较长短,时间紧迫,不容郭誉慢悠悠地来。

得知吴兵完全退走,魏军援兵即将到来之际,王基下令将四门重新挖开,打开城门,准备迎接司马懿和干凌的军队

一个是当朝太傅,权势灸手可热,一个是王基的顶头上司,这两个人,显然那一个都不是王基可以轻视的,所以他们的到来

王基至少也得是恭敬有加。

当时封闭城池慌不着路,恨不得把城门字全给堵死了事,现在往开挖则是费力很多的力气,才将封门的十石清理一空。亿

第四百四十五章探初

司马煞率大军是倍道兼程,从戈阳一路狂截突进,赶到了安风

司马懿一生征战无数,多年的戎马生涯早就让他练就了一身收放自如的本事,驻守淮北,按兵不动,他可以做到静若处子,长

途奔袭安风,倍道兼程,他可以做到动若脱兔,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从容不迫。

当年突袭孟达,司马懿用的这是一招,原本几十天的路途,硬是让司马懿八天就抵达了新城城下

结果当然是可以想像的,孟达措手不及,就连城防工事都没有修筑完全,又如何能抵敌住攻到城下的司马煞,最终城破遭擒

被斩首于洛阳。

本来司马懿这次是坐山观虎斗,在淮北按兵不动,但没想到王凌"四三七"抢先出兵,打乱了司马懿的布署,司马懿不得不连夜

进军,倍道兼程,目的就是要抢在王凌之前,解安风之围。

虽然王凌距离安风要比司马煞近的多,但王凌兵少,不敢轻兵冒进,所以他采用步步为营的方式,谨慎地前行,速度上自然是

比不过司马懿的,所以司马懿虽然绕了一个大圈,还是抢在王凌的前头,抵达了安风外围。

听闻吴军退兵的消息,胡遵牛金等诸将皆向司马懿道贺,大赞司马懿英明神武,兵锋所至,吴人丧胆,就连交战的勇气都没有

了,一听大都督兵马杀到,吴人是屁滚尿流而去。

司马懿微微一笑,他很清楚,吴人之所以撤退,是因为作战形势和地理条件对吴军不利,魏军东西两路夹攻,再加上安风城的

兵马,随时可以里应外合,一旦交锋,吴军必然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之中。

这个时候的果断撤军,至少也显示了吴军主帅的魄力。

而对于司马懿来说,能够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安风之围,也算是功劳一件,虽然不足以抵消安风渡兵败的责任,但至少司马懿的

地位是无忧了。

这一点,对于司马懿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他派出斥侯不时地打探东路王凌的动静,知道王凌至少要比他落后半天的路程,司马懿便安心了,他下令立刻兵抵安风城下

扎下营来,并传令安丰太守王基和征南将军夏侯玄前来面见。

司马懿是当朝太傅,此番更是总揽兵马大权的平南大都督,自然不可能纤尊降贵前往安风城中去见他们,最起码这点谱还是要

摆的。

王基此刻在正城里清理城门通道,堵得时候生怕不牢固,魏军一股儿地把石头和沙土全部地填入到城门角道之中,将城门封得

死死地,那怕吴军的攻城车再凶猛,也无法撼得动安风城的四门。

此时吴军退兵之后,魏军开始担沙运石,将这些石头沙土清理出去,由干封得太死,魏乒清理起来也是颇为费力,好不容易洁

理完毕,刚刚打开城门,就看到魏军传令兵快马疾驰而至,将大都督司马懿的军令传达给了王基。

王基知道司马懿率大军杀来,但没想到司马煞来得竟然是如此之快,听斥侯桌报,司马煞的大军尚在五六十里之外,按正常的

情况,至少也得要半天的时间,才能抵达安风城下。

可王基万没想到,司马懿进军速度堪称是神速,他这边刚清理完毕打开城门,司马懿就已经到了城外,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

司马懿令王基和夏侯玄前往面见,王基有些犯愁了,自己前往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夏候玄至今重伤未愈,下不了地,如何能

前去见司马煞?

显然司马懿是不知道夏侯玄的情况的,所以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但郭誉却不这么认为,夏侯玄突围时身负重伤,这消息他们也并没有隐瞒,就连吴人也知晓,司马懿老谋深算,在征南军中不

可能没有耳目,所以夏侯玄受伤的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此番他下令让王基和夏侯玄前往,就是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让别人误以为他对夏侯玄受伤之事毫不知情,其心计之深,旁人

直是难以揣测。

最终王基和代表夏侯玄的任览一同前往城外大营去面见司马煞

司马懿对王基的守城战绩是赞不绝口,隐隐有些拉找之意,不过王基并没有搭他的这个荐,双方也仅限于寒喧了片刻,多说了

几句没营养的话。

到是任览的出场,似乎让司马懿有些意外,待问明情况之后,他道:“不知夏侯将军身负重伤,恕罪恕罪,这样吧,夏侯将军

英勇而战,为国负伤,该是某前去拜会夏侯将军的才是。

当下司马懿立刻安排进城去探望夏侯玄,就连司马师他都没带,只就带着他平时的十多名亲卫前往,

司马师闻之,阻拦道:“父亲只带几个亲卫入城,万一夏侯玄或郭誉有所图谋,父亲可就没有一点退路了。

司马懿微微一笑,道:“为父身为平南大都督,他们如果想要诛九族的话,就只管动手,为父还真不信他们有这么一个胆量!

无论是夏侯玄还是郭誉,他们的家人都在洛阳,如果敢对司马煞有所不利的话,那可是诛灭九族的重罪,大家都是聪明人,虽

然有些事情心知肚明,但嘴上却是不会说出来的。

司马煞入城探望夏候玄,更多的是一个姿态,毕竟4.5征南将军夏侯玄是他的副手,就连副手重伤都不闻不问的话,与情与理

也说不过去!

至于安全间题,司马懿还真没有半点担心,毕竟此时他们还未撕破脸皮,该虚以委蛇的地方还得走走过场,再怎么说征南军也

是他司马懿摩下的人马,如果他身为大都督,检阅一下自己的人马还会出事情,那简直就是没有王法了!

所以司马煞没有听司马师的劝阻,执意前往,随同王基和任览一道回城。

干基当然不敢拒绝,而且他根本就没有拒绝的理由,只能是缓善而行,在前面给司马煞带路

司马煞年事已高,骑不得马,此番乘坐的,还是那标志性的冲锋车,一路望安风城而来。

第四百四十六章位卑未敢忘忧国

司马煞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街头的士兵只是给他让出一条路来,坐在冲锋车上的司马懿甚至可以感受到这些士兵目光

中的冷意。

安风渡拼死突围,安风城浴血魔战,许多的士兵葬身疆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司马懿的大军救援来迟,虽然他们不知道缘由何

在,但对司马懿的怨念,还是蛮大的。

不过司马懿对这些士兵的态度并不在意,他乘坐在冲锋车上,双目微闭,如老僧入定一般,在他的眼里,这些普通的士兵不过

是像蛙蚁一般的存在,蟋蚁的态度,值得人去关注吗?

做为上位者,司马懿考虑的是永远是更深层的东西,比如说夏侯玄的感受,朝堂上曹爽的态度,这些才是司马懿需要去关注的

东西,其作的人和事,司马懿会选择直接无视。

首节 上一节 377/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