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84节

明日再行。

押运粮草的营赛自然和普通的营赛不尽相同,因为明天还要紧着赶路,所以征南军的大营扎,得极是简单,为了防止鞘重车发牛

意外,任览和郭誉商议后,采用了郭誉提出来的方法,将鞘重车全部集中到营地的中央,征南军各部人马就宿营在周用。

而最精锐的骁骑营,则布署在营地的最外围,如果遇到敌袭,敌人至少得突破骁骑营和其他步兵营的防御,才有可能接触到运

粮的鞘重车。

想要突破骁骑营的防御,难度自然是可想而知的,至少偷袭的敌军必须要拥有强过骁骑营的战力,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这种铁桶型的双层防御体系,保证了粮车的绝对安全,虽然说这儿距离夹石前线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在这里遇到吴军伏击

的可能件几平为罢。但郭誉却不敢掉以努心,他要征南军全体将士,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第四百五十七章押运粮草 (下

同时,郭誉也希望这种防备状态成为一种常态,不管是在距离吴军较远的戈阳,还是距离吴军较近的夹石,都始终保持高度的

戒备状态,一刻也不能放松。

夜晚宿营时,往往是军队精力最为衰弱,防备最为松懈的时刻,这个时候,也是敌人发起偷袭的最佳时机,想要保证不发生任

何的意外,时刻保持警惕是最起码的一个条件。

押运粮草不同于行军作战,如果是行军打仗,进可攻,退可守,真如果战事不利的话,还可以撒退,留在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但押运粮草就不同了,不管在任何条件下,首先要保证的是这些粮草的安全,军队不能投入进攻,也不能轻易地放弃逃走,把

押运粮草的重车拱手让人。

无论如何,粮草是排在这一位的东西,征南军习惯了冲杀在前的战场模式,第一次干这种差事,确实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郭誉此举就是为了扭转这种状况,他的这种特殊的宿营要求,就是要培养征南军养成一种以粮车为核心的思想,将他们的荣写

与共与这些粮草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个时候时近四月,天气也渐渐地转暖了,春末的的气侯最为的怡人了,没有白天那种炎热的天气,春末的夜晚,和风习习

心香沁人心脾。

押解粮草,仟务细致而繁瑞,许多的将十对此深恶痛绝,都不愿竟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

但郭誉不同,他接受这个任务却是欣然的,行军打仗,押运粮草可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让郭誉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或许夏侯玄没有受伤的时候,郭誉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事,如今夏侯玄伤重未归,整个征南军全部由长史任览代管,而任览

一介书生出身,管理军务往往力不从心,正因为如此,郭誉才有机会协助管理,成为征南军的幕后话事人,逐渐将郭誉培养和锻

陈起来。

人生的每一笔经历都是一种财富,人生的阅历越多,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这次出征,郭誉真的是深有体会,从初入军中的懵然

无知到现在的游刃有余,郭誉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

凌晨的时候,征南军就已经踏上了新的路程,榴重车一辆接着一辆,透逛如一条长蛇,躺重车的速度确实快不了,尤其是上千

辆的强重车集中在一处,早晨出发的时候,都得按序而行,光是一个启程,就能足足地消耗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就算是想急,都

无法急起来。

征南军需要保证的,是粮草的安全,其次才是速度

郭誉很清楚,吴军对魏军的这条粮道一直是虎视眈眈,司马懿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才会派征南军来担负押运粮草的任务。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司马懿给征南军穿小鞋,大材小用,但其实司马懿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整个大军之中,恐怕唯有征南军

最为适合这个任务。

大军进入到夹石山地之后,骑兵的优势就已经是完全地丧失了,许多的地段,战马无法通行,骑兵还不如步兵好使

所以将征南军撤下来去押运粮草,司马煞最为看重的就是征南军的那支骑兵,从戈阳到夹石,大部分的地段是平原,而平原是

骑兵最为理想的舞台,吴军如果试图想在这条路上打伏击的话,他们恐怕就得失望而归了,光是骑兵的这一道防线,对于吴兵而

言,简直就是如噩梦一般。

自天行军之时,郭誉特意地将骁骑营布置在队伍的两侧,随同运粮的车队缓缓而行,如果车队受到敌军的围攻,那么骁骑营将

会果断地予以出击,斩杀一切来犯之敌。

骁骑营强大的机动能力,保证了它们在作战的时候,有速度,有力量,不管敌军从哪个方向发起进攻,骑兵都可以在最短的时

间迎击敌人,绝对不会有让敌人靠近粮草的机会。

吴军之所以想要偷袭运粮车队,目标显然并不是为了杀伤押运粮草的队伍,而是想要破坏掉魏军的粮车,但有晓骑营在,吴军

的这种企图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平原之王,绝不是浪得虚名。

自白的损耗兵马,诸葛恪肯定是不会干的,所以缺少机动能力的吴军,选择在平原地区袭击魏军粮道的可能性很小,他们选择

的地点,毫无疑问会是在无强口通往夹石的这一段路上。

这一段的山路,骁骑营的优势也已经是不复存在了,狭隘险峻的道路,骑兵根本就没有可能展开作战,而笨重的粮车,通行起

来也是无比困难,行进的速度会大大地减低,这一段看似不长的路,粮车需要通过的话,至少也得要一天多的时间众。

所以进入到了无强口之后,郭誉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原本在平原地带,魏军就已经是广设岗哨,盘查来往行人,杜绝泄

露运粮军的消息。真正到达无强口之后,吴军恐怕对魏军的行踪也是一无所知,仓促之间,他们是很难调集军队绕到魏军的身后

讲行伏击的。

经过最后一天的行军,征南军的第一次运粮任务于黄昏时(吗好赵)分结束,他们顺利地赶到了驻扎在夹石口的魏军大营,交割

完成之后,顺利地完成了押运粮草的任务

这次的任务,看似简单,整个过程平静无波,没有受到吴军的任何袭击,顺顺利利地完成了任务,但实际上,却是郭誉等人付

出无数的艰辛换来的,没有事先做大量细致而周密的准备工作,这个任务或许就会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按照前线大军的所需,征南军一次所押运的粮草,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军半月所需,所以征南军此后每月都必须至少出两次任务

押运两次粮草

所以短暂的休息了三五天之后,征南军再一次出发,前往弋阳,押运粮草。

不过和第一次相比,征南军倒是轻车熟路,习惯了不。

第四百五十八章难以谕越的鬼愁涧

夹石口鬼愁涧

这里夹石口最为险要的一段路,左边是高耸入云的悬崖绝壁,右边是深不见底的沟涧,婉蜓曲折的山路,就如一条盘山的玉带

镶嵌在千尺绝壁和万丈深渊之间,山路最窄之处,不过才数尺之宽,仅可容一人一马通过。

踏上这条路,足以令人心惊胆寒,头晕目眩,那深不见底的鬼愁涧,一旦落下去,足以摔得是粉身碎骨。

魏军在夹石口的推进速度并不算慢,前期的一个月,魏军连续地攻破吴军的数座营塞,向前推进了二十多里,但攻到鬼愁涧的

时候,进攻明显地迟滞了下来,连续的半个多月,魏军受阻于鬼愁涧,毫无进展。

诸葛恪正是利用鬼愁涧的有利地势来阻击吴军,他将丹阳兵的精锐全部集中于鬼愁涧,以逸待劳,无论魏军发动如何猛烈的进

攻,黑

吴军都巍然不动,始终无法越过这道天险,

之前在无强口及夹石口的前段,诸葛恪只是派出了少部分的军队,对魏军进行梯次地阻击,不为坚守,只为迟滞魏军的进437

攻,虽然说吴军也付出了一些伤亡的代价,但却成功地拖延了魏军一月之久,让魏军是精疲力竭,士气大跌。

山地作战的艰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魏军初战之时气势很盛,但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疲惫之态已经是显露了出来,再加上呈

军在鬼愁涧顽强的防守,令魏军是寸步难行,士气低迷。

那怕是一向沉稳有度处乱不惊的司马煞这个时候都是皱眉不展,百思而不得其计,只得下令魏军发起强攻,尽快地拿下鬼秋演

打通夹石口。

今日率军主攻的是裸将军秦源,他率军顶着盾牌,执着长枪,鱼贯地排成长队,努力地向前攻去。

身边就是悬崖万丈,而前面则是乱前如雨,那怕是有盾牌防护,也无法完全覆盖的住,间或有魏兵中箭之后,重心不稳,掉落

于悬崖之下,其惨叫之声空谷传荡,余音久久不绝,闻之令人毛骨悚然

这种濒死之前的凄厉惨叫之声,听来确实让人头皮发麻,胆战心寒,这(ceef)万丈的深渊,迄今为止,也不知埋葬了多少魏兵

的尸体,落涧身亡者不计其数。

不光是普通的兵卒,就连领军者秦源也是心底里发颤,他偷偷在打量了脚底外只有一尺之远的深渊,云雾缭绕,深不见底

秦源脸色有些发白,他使劲地咽了一下唾沫,滋润了一下发干的喉咙,虽然说他已经心生胆怯,但是想想司马懿严苛的军法,

他又不得不努力地向前发起冲锋,死在战场上,也总比死在军法刀下更好一点。

就在他们接近到吴军阵地前只有几十丈的距离,突然吴军杀了出来,魏军显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被吴军一阵冲杀,阵形大

乱,秦源一看抵敌不住,只能是向后撤退而去。

发起反冲锋的,正是吴军的丹阳兵,悍猛骁勇,杀得魏兵是丢盔弃甲,狼狈溃散。

论单兵作战能力,丹阳兵确实是无可匹敌的,在这种狭隘的地方,丹阳兵的战力几乎可以发挥到极致,善于使用战阵的魏兵根

本就没法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丹阳兵单打独斗,只能是处于下风。

更何况丹阳兵在山顶上以逸待劳养精蓄锐,一旦出战,龙精虎猛,气势如虹,又岂能是精疲力竭的魏兵所能抵挡的。

山顶的战斗几乎是压倒性的,那怕魏兵占据着数量上的优势,依然是溃不成军,被杀得尸横遍野,抱头鼠窜

丹阳兵杀退魏军,倒也不曾追赶,冲着败退而去的魏兵是哈哈大笑,尽情地嘲弄魏军的无能。

魏军荒不择路,败退途中,又有多人掉落山崖,死无葬身之地。

司马懿在山下看了,一脸的铁青,窝囊的仗他不是没打过,但象这样一败涂地的进攻,确实是见所未见的

首节 上一节 384/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