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393节

吴军的弓箭兵数量倒450是不少,虽然说达不到齐射的标准,但那怕是零星的各射各的,上千支箭汇聚起来,也算是不可小叔

这个时候,纺锤形的阵形优势便可以体现出来的,由于纺锤形的前端部位又尖又细,吴军这种漫无目的漫射,真正能落到魏军

骑乒头顶上的,少之又少。

而石苞和邓艾此次完全带足了盾牌,那些从天而降的箭矢,大多又射在了盾牌之上,原本被视为骑兵大敌的弓箭兵,这次却是

战果廖廖。

纺锤形战阵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规避弓箭兵的打击,本身前端部分细长,而中间粗大,等中间部分进入到敌方弓箭兵的射程

之内时,前端部分已经和敌军前沿接触上。

比起一字阵型来讲,纺锤战阵的防御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可以有效地减少骑兵的伤亡。

不过在进攻端,则是要考验到锤尖的锐利程度了,能不能敲开吴军的防线,锤头部分的锐度至关重要

石苞和邓艾主动来请缓担纲先锋,绝不是他们心血来潮,一时激愤,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也想趁此机会,检验一下投枪

的真正威力。

很快距离吴军的长枪阵越来越近了,魏军骑兵甚至可以感受到对方枪尖上的冷光,寒意森森

进入到最后的五十步,也就进入到了投枪的使用距离了,骁骑兵背缚着的三把长枪,是正好插在骁骑营背后特制的背包之内

枪尖统一朝上,使用时只需向后一伸手,就可以轻易地拨出一支来,然后大力地投掷出去。

五十步的距离对于骑兵而言,稍纵即失,正是因为这个背包设计精巧,很方便骑兵取用投枪,骑兵可以在投掷完第一轮之后

迅速地投掷出第二第三支投枪,丝毫没有停顿感。

数百把投枪一齐投掷出来,在强大的惯性力面前,这些投枪几乎是飞了起来,带着势如破竹的气势,向着吴军阵地激射而去。

石苞和邓艾有些志忑,毕竟投枪这个项目,是他们自己研发出来的,并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究竟能不能破坏掉吴军的阵地

这一切还是未知之数。

刷刷刷,所有魏军先锋队的骑兵都把手中的投枪投掷了出去,对面立刻传来了一阵阵的惨叫声和哀号声,鬼哭神嚎。

正如郭誉预料地那般,吴军长枪阵对付直接冲阵的骑兵是有效的,但对方先来投枪这么一手,却是让(ceef)他们有些始料不及

手中的长枪毕竟不是防御武器,想要抵挡密密麻麻投掷过来的投枪,显然是力不从心的。

近距离的投掷有近距离的好处,一方面敌人来不及出做防御,另一方面,如此近的距离,力量大,穿透力强,锐利的枪尖不但

可以穿透最前面的吴军长枪兵,就连身后的刀盾兵和弓箭兵也难以幸免,有掷的力量大的投枪,直接就将吴兵给穿了糖葫芦。

由于纺锤阵是侧重于中央突破,而后利用战阵的宽度,一点点地蹭进去,继而瓦解掉吴军的整个战阵。

中间部位的长枪阵受到魏军如此规模的攻击,一时反应不过来,已经是死伤一大片了。

石苞和邓艾捉住这个机会,一马当先,直接就窜入到了吴军的阵中,而身后数千骑的魏军骑兵鱼贯而入,直捣战阵的后端。

一切只是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的事,五十步远,骑兵纵马,也就是几个呼吸的时间,眨几下眼,原本看起来固若金汤一般的防

线,此刻竟然也崩溃掉了。

魏军骑兵的战斗力,果然是恐怖如斯,所向无敌!

文钦看到石苞和邓艾成功地完成了突破,顿时为之大喜,立刻下令骁骑营加快进攻的速度,顺着石苞和邓艾刚刚打开的这个缺

口上冲进去。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窟窿或破绽,就可以使固若金汤的大堤全部溃坏

而吴军看似坚固无比的长枪阵,也不过才是眨眼的光景,就被魏军的投枪所洞穿了,如此大的窟窿,那怕就是留赞,想要再堵

上,也是枉然了。

魏军骑乒冲上来的人数是越来越多,吴军虽然只被突破了中间,两面其实依然还是有着防御阵地的,但魏军顺着这个缺口,-

点点地将呈军的阵地蚕食掉,等魏军纺锤型战阵最为粗壮的腰部冲上来的时候,吴军的长枪阵彻底地瓦解掉了。

接下来的战斗,就完全成为了一边倒的战斗,没有阵形来做防御,吴军步兵根本就无法抵御骑兵的冲击,整个谷口,诸葛恪派

出了至少八千精兵在此守卫,但从战阵被突破到吴军的全面崩溃,竟然连一柱香的工夫都没有。

吴军的瓦解,甚至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完全的一败涂地。

留赞看到大势已去,再也无心来抵抗了,为了免遭魏军骑兵的居我,留赞只能是下令吴军全面撤退,逃离战场

第四百七十四章救人要紧

远有山顶上观战的诸葛恪看到这一幕,脸都绿了,为了筹备这一次的伏击,诸葛恪那可是有风雨中苦熬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本

来以为熬不下去的时候,目标突然自动送进了伏击圈。

这几乎让诸葛恪是欣喜若狂,还真以为他老爹的英灵在上天之中冥冥地保佑着他,让他可以一偿心愿

但结果却是

这种神转折来得简直让人是欲仙欲死,诸葛恪是欲“哭无泪

本以为八千的丹阳劲卒可以为吴军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得住魏军骑兵的冲击,那怕就算是防不住,最起码支撑一两个时

辰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事实是,八千丹阳兵构筑的防线,竟然如同纸糊的一样脆弱,魏军骑兵仅仅只发动了一次冲击,就打得吴军长枪阵七零八落

四分五裂。

防线的瓦解就意味着这次吴军的伏击彻底的失败了,诸葛恪精心设计的计划也破产了,这仗再打下去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只能

是徒增伤亡而已。

于是诸葛恪下令吴军撤退,不过撤退的时候,那些粮草却不能自自地丢弃,该拿的,还是要拿的,毕竟吴军在粮草供应上,也

不富裕,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当然,这么多的粮车,吴军是不可能全部带走的,诸葛恪下令将带不走的粮草全部焚烧掉,绝不能给魏军留下一粒粮一把草。

这次的伏击战,诸葛恪原本就是有两个目的,首要的目的那肯定是斩杀郭誉,报杀父之仇,次要的目的则是劫魏军的粮草,迫

使司马懿因为粮荒而撤军。

第一个目的显然是落空了,看着魏军骑兵冲破了吴军的防线和被围困的魏军会师,诸葛恪就知道自己真的报仇无望了

但丢了西瓜,芝麻却不能不要,如果再让魏军把这些粮草失而复得,那就是诸葛恪彻头彻尾的失败了。

吴军开始了撤退,边撤边四处点火,把带不走的粮车给烧掉,显然他们十分畏惧魏军骑兵,撤退的时候十分的仓皇,生怕魏军

骑兵突然地冲过来,收割掉他们的性命。

不过似乎骁骑营的目的只在救人,对吴军焚烧粮车的举动并没有太在意,事实上,由于粮车大部分已经深入到了无强口内,山

路狭隘而崎岖,再加上粮车本身就是堆放的横七竖八,这样的条件下,并不有利于骑兵作战

所以骁骑营只管将被围困的任览郭誉及南征军诸营人马解救出来,对吴军劫粮烧粮的举动是听之任之,不予理会

整个无强口谷内是烟火遍野,一片狼籍。

任览见状大为心痛,疾呼道:"快去救火,别让吴人把粮草全烧光了!"

郭誉却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相比于粮草的损失,他更在乎的是人员的伤亡,现在征南军的大部队和晓骑营是汇合了,但仍

右些一股的部队没有突用出来。他们仍在顽强地战斗,与围困他们的吴军殊死一搏

还好吴军现在并无多少的战意,大部分的吴军已经在撤退中了,这也是这些小股的魏军得以存活下来的原因,否则吴军全力围

攻的,他们这些几十人的小队,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

郭誉下令救人为先,只要是还有魏军被围,不管规模大小,一律火速赶往救援,那怕是只剩下一个活的,都不能放弃.

至于粮草,那就早顺手了,有条件的话就去救一下火,能抢下多少来算多少,反正救人和救粮,救人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郭誉看来,人才是最重要的,粮草没了,还可以再运,人没了,那就是真没了,这一战,征南军也承受了很大的损失,若非

骁骑营救援及时,很可能损失会大于安风之战。

征南军经过历次的血战,伤亡达到了六成以上,当时肩并肩离开洛阳城的这些将士,一多半已经长眠在淮南的这片土地之上

再也回不去故乡了。

见惯了太多的生离死别,郭誉不禁是感慨万千,战争永远是这么的残酷,不管你愿意与否,它都会夺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求鲜花

郭誉现在就等于是和死神抗争,他这边多努点力,也许就能从死神的手上,多挽救一条生命。

羊祛和杜预回到了郭誉的身边,两人的身上,都沾满了血迹,衣甲残破,满脸的疲态,显然他们拼尽了全力。

羊沾咧嘴笑道: "姊夫,这回没让你失望吧?

郭誉大为感动,虽然说羊祜和杜预皆为一代名将,但他们都属于那种运筹帷握的儒将,何时曾冲锋陷阵过,没想到此番随跟随

自己出战,却是亲临战场,浴血厮杀,还真是够难为他俩的了

郭誉拍拍他俩的肩膀,道:“这次你们可是立了大功的,回头我一定为你们请功,先下去歇息吧,保重身体。

这次羊和杜预打得十分顽强,与数倍于他们的吴军展开了浴血奋战,成功地阻挡了吴军的进攻,为郭誉这边大军的突围创造

了机会,今天羊和杜预的表现极为的抢眼,功不可没。

石苞和邓艾则是奉了郭誉的命令在战场上四处营救被困的魏兵,骑马能赶到的地方,他们率兵第一时间便杀了过去,将吴军给

杀散了,将被包围的魏军营救出来。

许多骑马无法达到的地方,石苞和邓艾也不放弃,他们弃马步行,攀山而上,只要在无强口内发现魏丘的踪迹,不管是多远

他们都会赶过去,将其解救下来。

至于粮车,石苞和邓艾自然是无瑕顾及,只能是交给后续赶到的魏兵

还好刚下过雨,山谷内的气候潮温,吴军退走时又烧得比较保,许多粮车卜的火只烧了一半。就被后面秤来的魏丘给扑不了

多少也能抢回一些粮食来。

至于那些喂马的干草,却是无法保住了,被大火烧了个精光。

首节 上一节 393/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