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402节

精粮足的城池,也-试比登天。

当然,退守最大的好处就是解除了双方的前线对峙,让双方的军队得到了缓冲。吴军撤乒之后,由干远离了夹石前线,反攻的

可能件也大大的降低了

说实话,朱然也并没有反攻夺回夹石的意图,夹石道险峻天成,易守难攻,吴军如果强攻夹石的话,得不偿失

现在朱然摆出一个防御示弱的姿态,就是有意无意地想与司马懿求和,只要双方各退一步,这场战争,也就算是划上一个句号

至于将来双方再起干戈的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反正吴魏之间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已经成了一个惯例,谁也不知道下一次

的战争会在什么时候打响。

司马懿其实等得就是吴军发出来一个明确的罢战信号,之前诸葛恪退守石亭、龙逢,虽然是摆出一副防御的架式,但却是寓攻

于守的阵势,一旦夹石方面有什么异动,诸葛恪很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出兵,准备要夺回夹石。

面对诸葛恪的咄咄态势,司马懿当然不敢掉以轻心,所以虽然魏吴双方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但保持高度的警惕却是时时

刻刻所必须的。

其实拿下夹石之后,双方的战斗欲望就已经减弱了不少,这场战争已经是临近了属声,只不过是诸葛恪心有不甘,一直摆出一

副准备进攻的姿态,司马懿自然也不肯退兵。

夹石是魏军千辛万苦才得到的,司马懿自然不会轻易地放弃,在驻守夹石的这几个月时间里,司马懿可没自歇着,而是派人重

修了鬼愁涧,将吴军原先的大营改为了关隘,大大的提高了其防守能力。

原来的鬼愁涧,只是一个极为险要的山口,吴军在此临时驻防,就连营寨都是现扎的,也难怪胡奋乔装改扮成吴兵的模样,成

功地接近吴军大营之后,便轻易地攻破了吴军的营寨。

这固然与吴军守备力量薄弱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木栅结构的营寨和砖石夯土结构的城墙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吴军在鬼

愁涧修筑一座关城的话,别说是三千人,就是只有一千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地将魏军挡在关外

但诸葛恪撤军到鬼愁涧时,十分的仓促,只能是勉强地扎营安寨,凭险据守,根本就没有时间和条件来兴修一座关城。

求鲜花

而司马现在有的是时间,所以不急不徐地来打造夹石关,将夹石关兴建为御吴的第一道防线

建造夹石关时,吴军就地取材,采大别山之石,以此来垒砌,省时省力省钱不说,石砌的城墙堪称是最为坚固的城墙,以目前

双方的所使用的武器来看,那怕是最为厉害的武器投石车无法撼动其分毫。

夹石关就是在鬼愁涧的原址上兴建的,依托险要地势,关城坚固如铁,完全可以粉碎吴军的任何进攻。

司马懿之所以兴建夹石关,完全是把这里按照魏吴前线第一关口的标准来打造的,也就是说,司马煞并没有直正打算要去讲攻

皖城,夹石已经是魏军所抵达的最前沿防线了。

这次的战争是吴国挑起来的,魏国处于一个防御的状态,战争打到这个阶段,魏军已经收服了所有被吴国侵占的领土,而且夺

取了夹石,等同于魏军连本带利地收回来了。

战争打到这个程度,或许就已经是该见好就收了,毕竟从魏军的各项准备来讲,根本就没有做好打一场无限战争的准备

而将战火引入到吴国境内,这势必将会是扩大战争,将战争导向一个不可知的方向

司马懿此次担负的任务也就是收复淮南之地,将吴军逐出淮南限可,在原本的计划之中,就没有准备乘胜而反攻的计划,如果

司马煞现在改变计划的话,势必将会加重魏军的后勤供应的负担。

而整个的后勤供应体系,将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司马煞是不可能派兵进入吴境,去攻打吴国的

重镇皖城的。

如果仅仅只是派一支小规模的队伍突袭一下皖城,这倒不太妨事,但如果是十几万大军全部向前推进,与吴军展开规模浩大的

战争,这就是另一个概念了。

在没有一个正常运转的后勤保障体系建立之前,司马懿是不会轻易发动南征的。亿

第四百九十章饯行宴

原本在夹石道上还杀得难分难解的魏吴两军,进入到了对峙局面之后,却奇妙地停战了,各守阵地,互不进攻,一直维持着一

个僵持的局面

朱然接替诸葛恪之后,吴军很快地撤防石亭和龙逢,如此一来,双方最前沿的对峙都不存在了,司马懿便萌生了退兵的念头。

这次出征,已经耗时达到了半年之久,司马懿远离朝堂也已经是半年了,这对于司马懿而言,确实已经是太久了,距离政治权

力的中心越远,就越危险,司马懿可不甘心大权旁落,所以他向朝廷上表,陈述当前战况,请求朝廷准许其停战回师。

无论是对蜀作战、对吴作战还是平定辽东,这些都不过是为司马懿捞取"四五零"政治资本的,那怕司马懿灭了吴国,最多也不

过是获得一些功勋罢了,想在洛阳朝堂上站住脚跟,就不能离天子太远。

这一次司马懿出征的任务就是解淮南之围,击退吴国的来犯之敌,这个任务简单而且明确,并没有反攻吴国的计划,而现在魏

军已经占领了原本处于吴魏交界原属于吴国的夹石,将吴军驱逐出了魏国的领土。

而朱然的这次撤军,隐约已经显露出吴国的态度,那就是已经放弃了这一次的北伐,除非魏国是志在乘胜而进,深入吴地作战

否则退兵已经是不二之选了。

司马懿显然有见好就收的打算,毕竟魏国这一次根本就没有做好反攻吴国的准备,虽然皖城近在咫尺,但吴军防备甚严,又在

皖城集结重兵,魏军想要拿下皖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依然是困难重重

吴国每一次的进攻都是潦潦草草,虎头蛇尾,总想着速战速决,这一次能拖上半年,已经是实属罕见了。

很显然,吴国的国力是不足以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而且,吴国每次进攻,也只是谋划着一个局部的有限战争,从来没

有想把战争朝无限化方向发展。

这次主动地撤军避让,也代表着朱然向魏国发出停战的讯号,

司马煞对这个讯号还是比较欢迎的,因为司马煞也没有把战争朝无限化发现的想法,他现在归心似箭,急欲撒军回京

奏章是递上去了,六百里加急,最多三四天即可送抵京师,但是回文却是姗姗来迟,从月初等到月尾,才算是等来了朝廷的语

这次司马熬是直的要撤军回师了,经过几个月的修建,夹石关已经是新建完成,石砌的关墙巍峨挺拨

司马懿在夹石关留驻了一千人马,凭着这座险要的关隘,吴军此后再想进攻淮南,就必须要走合肥平原那条东路了,再也难以

威胁到六安、安丰、弋阳等诸郡了,就连扬州州治寿春,也相对地安全了,此后吴军想要进攻寿春,至少也得攻下合肥这座重镇

才有可能抵达寿春城下。

而且有了夹石关,魏军的撒退也变得顺利了许多,再也不用担心在撒退途中会遭到吴军的伏击了

夹石关,成为了吴军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这次魏军的撤离,与上次的情形截然不同,井然而序,行军的速度也自然是大大的提高了,三日之后,便抵达了安风城

夏侯玄的伤势虽然仍未痊愈,但伤情已无大碍,自然也就回归了征南军中,跟随大军,返回京师。

至于王凌,则要撤军回寿春,分别之时,司马懿在安风城中设宴,为其饯行,虽然说二人彼此心照不宣,但表面上依然维持着

-团和气,虚于委蛇。

几乎所有的将军校尉一级的军官都参加了此次的宴会,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也算是一场庆功宴了。

郭誉和夏侯玄以及征南军的其他将校坐在相邻近的位置上,大家把酒言欢,祝贺夏侯玄的回归。

夏侯玄则是感慨万千,此次征南,他身为征南将军,在第一次战役的时候便受了伤,以致于缺席了后面的诸多战斗,也没能赶

得上对吴作战的大反攻,确实是一种遗憾

而且这次出征,征南军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泰半的将士血洒疆场,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之上,可以看到能够活下来的人,是

何其的幸运。

虽然司马懿对夏侯玄极是热情,邀请他到主位就坐,但夏侯玄神色淡然,平静地拒绝了司马懿的好意,他宁愿和征南军袍泽坐

在一起,也不愿和面上和善心如蛇蝎的司马懿坐在一起。

安风渡一战,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夏侯玄捉不住司马懿的把柄,但是这种事情,原本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事,司马懿究奇

有没有陷害夏候玄的主观意图?夏侯玄心里完全是有数的。

他现在纵然是拿司马懿没有办法,但普通的好恶之心自己还是可以做得了主的,那怕司马懿当着众人的面,把戏演得十分殷切

热情,但夏侯玄就是不卖给他面子。

司马懿眼神之中闪现过一丝的快快不快,但他很快地掩饰了下去,今天的主角还是王凌,司马懿还是以招待王凌为主。

王凌在司马煞的心目之中,可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对手,虽然没有确切的凭据,但司马煞还是认定王凌和曹叙的遗语有着密切的

关联,因为当夜前去传诏的辟邪就曾出现在王凌府邸的附近4.5。

虽然说那条街上,住着不少的王公大臣,但是真正有实力有能力和司马懿叫板的,绝对没有几个,所以司马懿主观地认为,遗

语和王凌必然脱不了干系。

遗语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司马懿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但越是神秘的东西,越能吸引人的兴趣,司马懿自然很想知道曹叙临终之

前的另一项安排究竟是什么。

如果说曹信任自己的话,那就根本不用搞什么遗语出来。既然曹智另有安排,那必定是针对自己的

这无疑让司马懿是坐若针毡,遗诏的事情一天不解决,司马懿就难以真正的安心,这几乎快成了司马懿的一块心病了。

第四百九十一章独眼司马师

王凌比司马懿还要年长几岁,论出身论资历论战绩,王凌似乎并没有比司马煞要差多少,但论现在的地位,两人似乎不在同一

条水平线上。

司马懿是顾命辅政大臣,当朝太傅,论在朝中的地位,也仅仅只次于首辅大臣大将军曹爽,位高权重,人人仰望。

而王凌的地位则要逊色许多,他只是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虽然说在淮南他有着总揽军政大事的权力,但这个权力却受限于朝

首节 上一节 402/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