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三国:躺平的我,被曹操偷听心声 第461节

开始的时候,征南军每次押运都是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全神戒备,时刻提防着故袭,而且任览和郭誉对行军路线和时间都做

了周察的布置安排,对粮道周边区域都实行了戒严,所有路口要隘之处,都派驻巡哨的兵马,将吴国细作暗探的生存空间压缩到

了极小的地步。

吴军摸不清魏军运粮的路线和时间,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每次都平安无事之后,征南军的戒备之心就松懈了下来,都以为这片区域是魏军的后方,吴军根本没有胆量绕过魏军的主

力部队来偷袭粮道。

但郭誉却没有丝毫的大意,粮草重事关重大,它的得失甚至会牵涉到战争的胜败,当年的官渡之战,曹操正是偷袭了袁绍的

乌巢粮仓,才得以转败为胜,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而曹操也正是凭借着这一场战役的胜利,统一了北方,从而奠定了曹魏江山的基础,换句话说,没有当年乌巢的那把火,现在

也就不可能有大魏的这一片锦绣天下。

诸葛恪虽然有些刚自用,但其聪明才智却也是天下皆知的,虽然跟他二叔是没法相比的,但是诸葛恪的聪慧却也在一般的将

领之上。

如何才能退敌,这显然是诸葛恪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在吴军处于守势,进攻权在司马懿手中,退不退兵完全由司马懿来做

决定,只要的兵马有粮草,司马懿完全有可能把一场速战速决的局部战争打成无休无止攻防战。

从国力上来讲,魏国是完全有能力支撑得起这么一场持久战的,再长的时间不敢说,打个一年半载的,则是毫无压力。

而吴国不同,如此浩大的军事开支,必然会拖垮吴国的经济,战役拖得时间越长,就越对吴国不利,所以吴国一定然争取速战

速决,不能把有限战争打成无限战争。

而想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偷袭魏军粮道,掐断魏军的粮草供应,如此一来,就算是司马懿有心再战,也

是无以为继的。

不过就算是诸葛恪的舰觑之心不死,但在他掌握征南军的确切动向之前,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等待机会

等待机会和完全放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郭誉相信,一旦诸葛恪看到有机可乘,必然会前来偷袭的。

所以征南军必须常有一颗戒备之心,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以应对一切可能的突发状况。

有备无患是一支军队最起码的素质,郭誉看到征南军出现了松懈的苗头,便立刻整顿军治,要各营各部的人马,都必须保持戒

备等级,不得放松警惕,玩忽职守。

那怕是从戈阳到无强口这一段平原路程,郭誉都要求各军做到时刻戒备,骁骑营更是防范的重点,往来巡弋,以确保征南军护

送的整个粮队在遭遇到吴军偷袭而那够迅速地有力地组织起反攻之势来。

求鲜花

郭誉虽然只是一个参军,同高原职位一样,但在征南军诸将士心目中,郭誉却是权威渐重,有时候甚至郭誉的命令,比身为代

行征南将军之职的长史任览还管用。

这当然和过往的战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征南军数度化险为夷,都和郭誉的计谋有着莫大的关系,无论是安风渡的突围战

还是安风城的防御战,征南军打得都十分的惊险,如果不是在关键时刻郭誉出谋划策,稳定军心,或行这一支军队早已经不复存

在了

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这些征南军的将士自然对郭誉是刮目相看,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所以现在郭誉的每一道命令,人人都

言听计从,无人违拗。

这一次的行程,突然出现了一些意外,本来是酷热难耐的天气,却突然之间变得阴雨连绵,道路难行。

气候变得凉爽了许多,但大雨却给大军行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原本从戈阳到无强口,正常是四到五天的路程,因为连绵的大

雨让道路变得泥泞无比,鞘重车满载货物,一旦陷入泥坑之中,往往难以自拨,全能靠人拖马拉,才能走出泥潭。

这个时候征南军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虽然说运输粮草是民夫的事,但遇到如此的困难,单单依靠民夫是解决不了的,只能和征

南军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因为这几天行军已经是耽误了原先的计划,郭誉也不敢让征南军扎营安塞等待开气好转,他只能吩咐征南军顶风冒雨地前讲

争取早一些到达魏军前线大营,交割粮草

在正常的情况下,魏军都备有七日的口粮,而七日一过,就必须要依赖干新近运来的粮草了,所以耽搁的越久,对魏军的士气

右着草大的影响。亿

第五百九十五章轩骑夜袭

如今已经是轻车熟路,也就比较悠闲了。

本身运送粮草有后勤重营来负责,装卸运输粮草的繁重劳役自有临时招募来的民夫来做,征南军只负责护卫粮草鞘重的的安

全,其他的事务一概不管。

在没有敌袭的情况,押运粮草本身就是一件比较轻松的差事,尤其是从弋阳到无强口这一段路,全是平原坦途,宽阔的官道

击起来甚是平稳。

只有无强口到鬼愁涧这一段路,比较艰辛一些,道路险峻坎坷难行,不过这一段路只有几十里长,最多只用两天的时间就可以

抵达魏军前线大营,路途短暂,那怕再不好走也不是什么事。

起初征南军因为被分配去押运粮草还颇"五零零"多怨言,但这几趟下来,任务轻松惬意,比起其他各营的魏军在鬼愁涧浴血康

战,这差事几乎舒服的要死,所以征南军将士们的怨言也就渐渐的少了。

那怕有时候遭到别营魏兵的自眼,也一样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应,押运粮草怎么了,没老子给你们送吃送喝,你们去喝西北风?

开始的时候,征南军每次押运都是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全神戒备,时刻提防着敌袭,而且任览和郭誉对行军路线和时间都做

了周密的布置安排,对粮道周边区域都实行了戒严,所有路口要隘之处,都派驻巡哨的兵马,将吴国细作暗探的生存空间压缩到

了扔小的地步。

吴军摸不清魏军运粮的路线和时间,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每次都平安无事之后,征南军的戒备之心就松懈了下来,都以为这片区域是魏军的后方,吴军根本没有胆量绕过魏军的主

力部队来偷袭粮道。

但郭誉却没有丝毫的大意,粮草重事关重大,它的得失甚至会牵涉到战争的胜败,当年的官渡之战,曹操正是偷袭了袁绍的

乌巢粮仓,才得以转败为胜,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而曹操也正是凭借着这一场战役的胜利,统一了北方,从而奠定了曹魏江山的基础,换句话说,没有当年乌巢的那把火,现在

也就不可能有大魏的这一片锦绣天下。

诸葛恪虽然有些刚自用,但其聪明才智却也是天下皆知的,虽然跟他二叔是没法相比的,但是诸葛恪的聪慧却也在一般的将

领之上。

如何才能退敌,这显然是诸葛恪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在吴军处于守势,进攻权在司马懿手中,退不退兵完全由司马懿来做

决定,只要的兵马有粮草,司马懿完全有可能把一场速战速决的局部战争打成无休无止攻防战。

从国力上来讲,魏国是完全有能力支撑得起这么一场持久战的,再长的时间不敢说,打个一年半载的,则是毫无压力。

而吴国不同,如此浩大的军事开支,必然会拖垮吴国的经济,战役拖得时间越长,就越对吴国不利,所以吴国一定然争取速战

速决,不能把有限战争打成无限战争。

而想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偷袭魏军粮道,掐断魏军的粮草供应,如此一来,就算是司马懿有心再战,也

是无以为继的。

不过就算是诸葛恪的靓之心不死,但在他掌握征南军的确切动向之前,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等待机会

等待机会和完全放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郭誉相信,一旦诸葛恪看到有机可乘,必然会前来偷袭的。

所以征南军必须常有一颗戒备之心,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以应对一切可能的突发状况。

有备无患是一支军队最起码的素质,郭誉看到征南军出现了松懈的苗头,便立刻整顿军治,要各营各部的人马,都必须保持戒

备等级,不得放松警惕,玩忽职守。

那怕是从戈阳到无强口这一段平原路程,郭誉都要求各军做到时刻戒备,晓骑营更是防范的重点,往来巡七,以确保征南军护

送的整个粮队在遭遇到吴军偷袭而那够迅速地有力地组织起反攻之势来

郭誉虽然只是一个参军,同高原职位一样,但在征南军诸将士心目中,郭誉却是权威渐重,有时候甚至郭誉的命令,比身为代

行征南将军之职的长史任览还管用

这当然和过往的战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征南军数度化险为夷,都和郭誉的计谋有着莫大的关系,无论是安风渡的突围战

还是安风城的防御战,征南军打得都十分的惊险,如果不是在关键时刻郭誉出谋划策,稳定军心,或行这一支军队早已经不复存

在了。

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这些征南军的将士自然对郭誉是刮目相看,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所以现在郭誉的每一道命令,人人都

言听计从,无人违拗。

这一次的行程,突然出现了一些意外,本来是酷热难耐的天气,却突然之间变得阴雨连绵,道路难行。

气候变得凉爽了许多,但大雨却给大军行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原本从戈阳到无强口,正常是四到五天的路程,因为连绵的大

雨让道路变得泥泞无比,重车满载货物,一旦陷入泥坑之中,往往难以自拨,全能靠人拖马拉,才能走出泥潭。

这个时候4.5征南军当然不能袖手旁观,虽然说运输粮草是民夫的事,但遇到如此的困难,单单依靠民夫是解决不了的,只能

和征南军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因为这几天行军已经是耽误了原先的计划,郭誉也不敢让征南军扎营安赛等待开气好转,他只能吩咐征南军顶风冒雨地前进

争取早一些到达魏军前线大营,交割粮草。

在正常的情况下,魏军都备有七日的口粮,而七日一过,就必须要依赖于新近运来的粮草了,所以耽搁的越久,对魏军的士气

首节 上一节 461/5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帝国人屠,开局龙象般若功

下一篇: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始永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