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都别抢了!这小子是我李云龙的

抗战:都别抢了!这小子是我李云龙的 第122节

大桥久冷冷地说:“司令官让我马上送一个人出城,可是八路搜查的这么严,我怎么送出去?只能来找你想办法了。”

第212章 城门口的马车已经连续寻找了五六天了,几乎把吕梁城底朝天的翻了几遍了,可是还是没有找到孙小娥的影子。

李云龙无奈之下只能宣布停止全程搜查,毕竟,搜了这么多天,老百姓已经有些怨声载道了。如果再搜下去的话,恐怕会引起民愤的。

“杨恺,我们不能再搜下去了。”李云龙歉意的说:“不过现在虽然没有找到孙姑娘,但也没有关于她的坏消息。而且我们城里虽然不搜了,但每个城门口的盘查不会撤,而且会更加严格,一定能找到孙姑娘的。”

杨恺点点头,没有说什么,他也知道,李云龙为了他把吕梁城接连搜了五六天,已经是力所能及了。再这么搜下去的话,他李云龙的麻烦就大了。

而且,这五六天都没找到,接下来要找到的可能性就更渺茫了。

魏和尚也早已经从东山村回来了,老两口那边一切正常,看起来孙小娥并没有回去过。

孙小娥到底去了哪里?还是出了什么事?她好像突然消失在了空气里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杨恺知道,她一定是出了事,要不然她绝不会这样无声无息的突然消失。

可是她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在一起,是凶是吉。

杨恺十分懊恼,自己空有系统在身,却连一个女人都找不到。

不过他断定,孙小娥一定还在吕梁城里。

既然不能搜城,那就只能在城门口守着,虽然这是最无奈的办法,但守株待兔也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他想了一下,决定守在东城门守株待兔。

因为吕梁的东边是太原,如果孙小娥是落入了敌人的手里,那么要么在城里被害,要么被送到太原。

而东城门是敌人出城的必经之路。

于是,他开始每天守在东城门,注意着每一个出城的人,希望能找到孙小娥的线索。

这一天,他和往常一样,穿着一身便衣,坐在城门口的茶摊跟前,一边装作喝茶,一边观察着出城的人群。

这个茶摊其实也是为了方便他观察而设立的,卖茶的老板是韩山魁,红姐是老板娘,都是看起来很普通的人,埋在人群里不容易被发现。而且两个人也都是非常熟悉孙小娥,可以帮着他观察人群。

因为城门口盘查的格外严,所以引起了不少进出百姓的不满,经常会有脾气暴躁的跟城门口的战士吵嚷起来。这可苦了这些战士们,八路军的纪律不让他们和乡亲们争吵,他们更不能像鬼子一样对乡亲们动手,甚至动枪,只能耐着性子和乡亲们解释,请乡亲们体谅。

杨恺坐在那里,听着这些争吵声,心里不免有些愧疚,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的事,这些战士们就不用在这里盘查,自然也不用受百姓们的这些闲气。

快要到中午的时候,进出城的人少了许多,城门口盘查的战士们也开始轮换着吃饭。炊事班专门向各个城门口值岗的战士们都送了饭菜,于是一班人在那里继续盘查,另一班人则是坐在一边赶紧吃饭,吃完了好轮换其他人。

“小杨,你也吃口饭吧。”

韩山魁走过来,把红姐做的一碗面条放在了他面前。

杨恺摇摇头没心思吃饭,自从孙小娥失踪以后,他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大鱼大肉摆在面前都没有任何吸引力。大家都说平时英俊潇洒的杨团长憔悴了不少,胡子都长出来了也不理一下,看起来胡子拉碴的。

韩山魁叹了一口气:“兄弟,听大哥一句劝,该吃饭还是得吃饭,要不然还没等找到孙家妹子呢,你自己就先饿到了。”

杨恺摇摇头:“韩大哥,你吃吧,我实在是吃不下。”

“吃不下也得吃,我知道孙家妹子在你心里的位置很重,但就算是再重要的人没了,你也得生活,要不然你就是本事再大,也没人瞧得起你!”韩山魁说:“大家都敬重你是个好汉,也敬重你重情重义,可是如果你要是为了孙家妹子,把什么都荒废了,大家真的会瞧不起你的,我韩山魁也会瞧不起你的。”

红姐也坐了过来说:“是啊杨团长,韩大当家的说的没错,你对我们大当家的心意我们姐妹们都看在眼里,可是……”她停了一下,小心的说:“可是这已经七八天了,大当家的很有可能已经……”

杨恺看了她一眼:“你们当家一定不会有事的。”

红姐连连点头:“对,大当家的一定不会有事的。我是说,我是说……”她想说万一大当家的一年半载不回来,杨团长你也不能一直这么找下去,可是这话吞吐了半天还是没敢说出来。

杨恺端起茶碗,把剩下的茶全都喝了进去,然后说:“好了,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这样,我再找两天,如果再找不到,我就不找了。”

说着把碗往桌上一磕:“老板,上茶。”

韩山魁赶紧应了一声,拿起茶壶给他续了一碗茶。

两个人也都不敢再说什么。

这时候,从远处的一条胡同里驶出来一辆马车,朝着城门口走了过来。

三个人的眼睛顿时齐刷刷的盯在了马车上。

马车慢慢走近,这是一辆半新的木制马车,马车上挂着厚厚的帘子,看不到里边的情景。而马车前边坐着一个车夫,三四十岁年纪,方脸,手里拿着马鞭,得儿得儿的赶着拉车的大黑马。

盘查的战士看到有马车过来,也马上抱着枪走了过来,拦住了马车:“对不起,老乡,请停下车接受检查。”

车夫一勒马缰绳,大黑马乖乖的站住了,车夫马上从车上跳了下来,满脸陪笑的跑到战士跟前:“老总,俺们可是良民啊!俺家老人得了急病,要赶着到城外找郎中给看病呢,老总你就行行好,放俺们赶紧出去吧!”

战士说:“得了病为啥不在城里看病,非要去城外?城里的郎中没有城外多吗?”

说着就走到了马车跟前,准备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看。

这时候车夫连忙挡在了跟前:“老总,俺家老人得的可是传染病,城里的郎中都不给看,连药铺的门都不让进呢,说是这病传染的厉害,谁要是看一眼就能传染上,还说得了这病活不了三天,俺这才急慌急忙的准备把俺家老人拉到城外去找那里的郎中,听说那里有个郎中专门治这种传染病呢。”

一听说是传染病,而且又是这么厉害,战士顿时有些紧张,往后退了一步。

第213章 这里有特务听说车里有重症传染病人,要上去搜查的战士顿时犹豫了一下,身子还往后退缩了一步。

远处,杨恺不由得皱了一下眉头,显然,这个年代医疗落后,人们对传染病的恐惧远超过后人。

不过,越是这样,这辆马车就越要检查。

他正准备起身过去,这时候就听见一个声音:“是吗?真的是传染病吗?”接着就见一个身影已经来到了小战士的身后。

小战士一扭头,发现来的是一团长张大彪,赶紧立正敬礼:“一团长好!”

杨恺看到张大彪,就又重新坐了下去,有张大彪在,他可以放心不少。

张大彪点了点头,对小战士说:“同志,我们检查过往的人员和车辆,是对全城的乡亲们负责,不能因为传染病就放弃检查,那不光是对乡亲们不负责,也是对病人的不负责。”

说着,笑着走上前:“老乡,那天上你家检查的时候,不是说你家只有你一口人吗?怎么又多了个老人?”

方脸车夫不是别人,正是大桥久,他看到张大彪的时候也是咯噔一下,认出来这正是那天带人进屋搜查的那个八路军队长。

不过他心理素质极好,面对张大彪的询问他镇定自若:“哎呀长官,正好遇见你了,你可要帮帮俺呀!这是俺叔,就住在俺家一排的,这两天突然得了传染病,城里的大夫都不敢接,说是城外李家村有个赤脚郎中,看这种病特别灵,让俺赶紧把俺叔拉到李家村找那个赤脚郎中,还说迟了可就晚了。”

“是吗?”张大彪观察着他的脸色,从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异常,就走到了马车跟前:“这么严重吗?让我看看老人家怎么了。”

说着,伸手就要去掀开马车前边的帘子,看看里边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可是手刚伸到帘子跟前,就被大桥久拦住了:“长官,可不敢看啊!大夫说了,说俺叔这种病传染的可厉害了,说谁只要看他一眼,就能传染上。这要是传染给了长官,俺们的罪过可就大了,可不敢看啊!”

他这么一说,原本站在跟前的战士们,都不自觉的往后退了一部,生怕像他说的那样,看一眼就会被传染病传染到自己。

而远处的杨恺则是疑心大起,这个人这么阻拦张大彪检查,会不会孙小娥就被藏在里边?

他眼睛死死地盯着那辆马车,同时也观察着那个马车夫。

而张大彪听到大桥久的话,也是心里犹豫了一下,本能的朝杨恺那边扫了一眼,想询问他还要不要搜。

可是扫过去以后,就发现杨恺正紧盯着那辆马车,当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说:“没事,我们八路军不怕传染病,再说了,我们八路军可是有最好的军医,说不定我看看老人家的病情,还可以让我们的军医帮着给他看病呢。”他这话倒不是胡说,都知道杨恺是最好的军医,自己就是得了传染病,说不定他真的可以帮自己给治好呢。

说着,就又伸手过去掀帘子。

大桥久还想阻拦,张大彪看了他一眼:“怎么?你这车里有什么不敢让我看的吗?”

这句话一出,身后的战士马上就端起了枪,齐刷刷的对准了马车和大桥久。

大桥久顿时就不敢动了,尬笑着说:“长官,你这说的哪里话,俺是真的怕传染给长官你啊。既然长官你真的要看,那俺自然不敢拦你,就是,就是万一……”

“万一传染上了,我不找你还不行?”张大彪说着,伸手就掀开了帘子。

战士们如临大敌,全都枪口对着马车,生怕里边出现什么紧急情况。

就连远处茶摊上的杨恺,都不由自主的站起了身,眼睛紧盯着马车,想看看孙小娥会不会出现在里边。

张大彪也是紧张的不得了,掀开帘子的时候呼吸都屏住了,可是帘子掀开他却失望的看到,里边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老人脸色蜡黄,两眼微闭,虽然坐在那里,但半边身子都歪在一边,靠着马车。

脸上还有一些黄色的水泡,一看就是得了严重的传染病。

张大彪顿时大失所望,扭头朝着杨恺的方向看了一眼,摇了一下头。

杨恺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里边的人不是孙小娥,也失望的坐了下去。

“长官,你看,俺叔真的得了传染病,还请长官你行行好,赶紧放俺们出城吧,要是耽搁的时间长了,俺叔再有个三长两短的,俺都没法见俺婶子了。”大桥久不失时机的说道。

张大彪见里边不是孙小娥,尽管大失所望,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摆摆手:“好,你们赶紧去吧,放行!”

身后的战士收起了枪,赶紧让开一条路,大桥久说了一句:“谢谢长官,谢谢长官了!”

说着,赶紧跳上马车,一扬马鞭,就准备赶着马车出城。

就在马车就要通过城门的时候,远处的杨恺突然站了起来,叫了一声:“等等!”

张大彪一听,连忙一伸手:“等一会儿,老乡。”

战士们连忙呼啦一下又把马车拦了下来。

气氛重新紧张起来,大桥久头上都快沁出了细细的汗丝,他勒住马缰绳,费力的从脸上挤出一丝难看的笑容:“长官,又怎么了?”

张大彪没有说什么,他也不知道杨恺为什么又要拦住这辆马车。

就见杨恺从远处快步走过来,皱着眉头盯着这辆马车,围着这辆马车转了一圈。

他一直觉得这辆马车有些不太对劲,可是究竟是那里不对劲他一时也说不上来,但又不敢轻易放过,于是赶紧就先叫停了马车。

他围着马车转了一圈,接着又反方向转了一圈,看的战士们莫名其妙,而大桥久则是捏着一身的冷汗,忍不住看了看远处。

杨恺看了半天,抬起头来,正准备对张大彪说些什么。

这时候,突然听到身后不远的方向砰的一声枪响!

顿时,城门口的战士们全都紧张起来,全都朝枪响的方向看去。

杨恺和张大彪也是马上扭头看过去,就见远处一阵骚乱,有人在那里叫着:“抓特务啊!这里有鬼子的特务!”

第214章 追寻敌人踪迹有特务?

杨恺来不及多想,马上就快步朝着枪响的方向追了过去。

有特务的地方,孙小娥就有可能在那里!

张大彪也一招手:“你们三个,跟我追!”

马上也掏出手枪,紧跟着追了上去。

三个战士也是抱着枪,紧随其后。

其他的战士留在原地,但也是纷纷远远地看着那边。

杨恺心急如火,快步追了过去,还没等他追到跟前,就见前边的胡同口闪出一个人影,朝着他就开了一枪。

首节 上一节 122/1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大上海皇帝

下一篇:三国:躺平之前,拖着赵云投奔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