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第214节
“此处是吾弟士武的住处,他是个粗人,不知道什么摆设,所以德枢还请将就一点。”士燮笑道。
“秉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有失态之处,还请士公见谅。”程秉这个时候已经恢复了常态,行了一礼之后对士燮道。
“德枢志诚君子,我素来是知道的,有什么好失态的。”士燮一笑。
这个时候他心里还是有点得意的,毕竟用这种豪富的局面先震慑一下程秉,似乎也能为接下来的谈判取得一些先机。
然而程秉尽管确实没见过这种架势,可是他却很快的恢复了平静。
程秉出身不高,然而却勤奋好学,在郑玄这样的经学大家门下,他学得非常的扎实,同时养气功夫,也是相当地到位。
当下他就开始和士燮聊了起来,之前寒暄已经寒暄得足够了,聊起来当然也是开门见山。
“士公会不辞劳苦,从交趾赶来南海,足见诚意。我知士公想要知道什么,所以必定会言无不尽,士公大可放心。”
程秉一脸诚恳地说,他确实是个老实的君子,虽然在治理地方的情况下也是毫不手软,然而和他谈话,却非常诚恳,所谓君子之风,就是这样了。
士燮微微点头,他和程秉算是半个故交,对程秉的性格也有所了解,不然也不会来南海了--正如程秉说的那样,从交趾到南海,可是路途非常遥远的!
“我主公治下,平民生活确实极其优越,家家有余粮,甚至可以拿去喂猪,养大之后卖到集市上去换取钱财。一般的底层平民,每三日可吃到一次肉,同时小孩有地方学习,老人有地方供养,所谓三代之治,不过如此。”
士燮微微点头,这些他都听说过,可是现在真正的听到程秉这样说,他依旧是受到了震撼。
什么是三代之治?说法很多,不过就是百家争鸣时期,儒家最推崇的治国的方式--虽然很大程度上是编出来推行自己的治国之政的,然而不管这三代是指尧舜禹还是夏商周,总而言之,三代之治的最后结果无非就是那几样。
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人民安居乐业……等等这些。
可是从程秉嘴里说出来,刘备的治下,现在已经是如此了。
士燮虽然是个有野心地割据军阀,可是他骨子里,依旧是一代大儒,不然也不会善于治《春秋》,对上古三代之治,他年轻的时候也是憧憬过,向往过,可是年纪越大,就越知道,三代之治,可能真的就是个梦想罢了。
而现在程秉告诉他,这个梦想,在刘备的治下,已经实施了。
这给士燮,确实带来了极大地震撼。
作为一代大儒,士燮甚至有一种冲动,那就是现在就离开南海,离开交州,去刘备治下走一走,行一行,看看徐州,看看扬州,看看那里的人民,是不是真的如同三代之治中描述的那样,那么幸福,那么安定!
------------
第241章拿走的
人总是复杂的。
同样的一个人,在面对不同人的时候,会有两种表现,这可能是他的性格带来的,他对不同人的观感带来的,更有可能是,他的身份带来的。
面对父母,作为儿女是一种态度,面对子女,作为父母是一种态度,面对下属,作为上司是一种态度,面对上司,作为下属又是一种态度。
这很正常,毕竟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士燮也是如此。
他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
他是大儒,可是他同样是一个乱世中割据势力的首领,要说他没有野心,那才是个笑话。
同时作为大儒,他也同样是士族的一份子,和三代之治比起来,他更关心士族在刘备治下,过得怎么样。
“我尝闻,骡骑将军治下,不管是察举还是自荐,都要经过考核,是否如此?”士燮想了想之后问。
“正是如此。考核分为三部分,县、郡,以及我主的治所。分为文韬、武略以及杂学。文韬考的是治政,武略考的是带兵。杂学就多了,诗词歌赋、艺术工匠,都可以考,有用的,官府会以不同级别的俸禄供养。”程秉坦诚地回答道。
看到程秉这么自然就承认了刘备治下会有考核这种做法,士燮反而更放心一些了--这至少说明对方不是来忽悠自己的,而是要真正地让自己了解到刘备治下是个什么样子了。
士燮知道自己的实力是个什么样子,虽然他占地真的很广大--不算苍梧和郁林的话,他能够控制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后世的整个广东,半个广西,一个海南岛,还有大半个越南。
可是实际上呢?他能够控制的,不过就是那些大的城市罢了,治下的民众,撑死了数十万,也许山林之间散落着不少野人,可是想找那些人收税什么的,简直比登天还难。
所以他能够掌握的兵力,不过数万人罢了,同时也很难称精锐,和大汉其他的州比起来,交州当真是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兵力也很弱了。
中原诸侯混战,完全可以不理会他,因为交州这点地方,真当不上可以左右战局的重任。
刘备却派人来了,派的还是和士燮有过交情的程秉,这样就显得很用心了,而且坦诚地告诉士燮自己治下是个什么样子的,也足见坦诚。
“这几年来,通过考核的士子与平民不少,不过大体上,文韬方面,九成是士子通过了考核,这些士子基本上都有真材实料,在治理地方上功劳不小,他们也都得到了不低的俸禄与奖赏。武略上良家子和平民占比的概率大一些,他们忠诚勤恳,在中下级军官的位置上做得非常的出色。杂学就是什么人都有了,有工匠,有良家子,也有士子。”程秉继续道。
士燮继续点头,这倒很正常,就算经过考核,在治理地方等方面,还是士族的子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武略上士族子弟也不差,也就是说,刘备虽然加了一道考核的程序,然而他能用的,基本上还是士族的人,虽然刘备地盘上推行基础教育、简化字,然而要动摇士族的优势,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就能够解决的。
说句阴暗的,刘备现在在,王易现在在。
若干年后,他们不在了呢?
朝廷中还是会有绝大多数的重臣,是士族。
推动一下,政策也就改了。
没必要现在和他们正面对抗。
想到这里,士燮就觉得自己差不多明白了,为什么刘备地盘上没有士族逃亡,没有豪强造反。
虽然刘备的策略,让士族和豪强们的根基受到了损害,可是这样的损害,却不是马上就会体现出来的。
士族在刘备地盘上的优势,依旧还是有,那么他们急着跑掉干嘛呢?
同样的,自己如果投入刘备麾下的话,那么现在的这些权力,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害。
至于将来,只要自家子弟真的争气,文韬武略都可以通过考核,照样还是可以当官的。
如果不争气的话,就算按照以前的做法可以通过查举去当官,去了也是被人玩死的份吧。
上一篇:我玩命辅佐祖龙,终于取到老婆
下一篇:皇帝颁奖典礼:开局颁发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