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第272节

这让王易更确定了,诸葛亮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纠结 ……

他这样的天才,也没别的想法,就好这一口好像也正常。

不过现在刘备的治下,确实不会再出现历史上诸葛亮那样的人物了,各司其职的情况下,就是让个人的智慧能够造成的影响力,降到最低,群策群力的可能性,增加到最高。

当然,以诸葛亮的能力,在任何体制内,肯定都是最亮眼的那个人。

好的体制,是能够让人才顺利地达到最高的位置,发挥出他的全部特点。

可是诸葛亮这种人才,就是在任何体制内,只要这个体制不是僵化得无法流动,他就一定能够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最重要的那个人。

这样的天才,王易怎么可能放过。

扫平天下,对于刘备治下现在不算难事,别的不说,接下来只要积蓄实力,扩展军队,那么光复中原一点都不难,曹操就算再强悍,在实力绝对的差距面前,他的挣扎,最多也就是悲壮一点罢了。

至于袁绍,他的实力固然比曹操更强大,可是他作为上位者,却是不如曹操的,更何况他有天然的劣势,王易自信要是和袁绍开片,比攻打曹操要更容易一些。

这两位一输,天下就不会有可以对抗刘备势力的人了。

到时候,治理天下和扩充势力,则是需要的人才啊。

所以诸葛亮再纠结,王易也要用他,而且最好是能够将他的全部才智都发挥出来,不然岂不是白瞎了这位千古第一智者一-哪怕是传说中的!

------------

第299章规律

“敢问先生,对治理天下,怎么看。”

王易问了一个极其大而化之的问题,也就是给了诸葛亮一个话把儿。

诸葛亮正在纠结着,当下一听这话,也是暂时抛下了纠结,开始谈起自己的一些治政理念,从大的方针到具体的方式,无所不谈。

这一谈,王易就发现这人不愧是青史留名的全才,嘛都会,不管是大而化之的方针政策方向,还是具体到某一事如何去做,选拔什么样的人去做什么样的事,做得有条有理,情节分明。

甚至当王易问道,如果现在益州由你来管理,你将如何去做的时候,他也从法制、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具体到了下面哪怕一个低级官吏应该做什么,这么一个大州,在他的嘴里,如同眼前的沙盘一般,如臂使指。

虽然具体的情况肯定和后世史书里说的诸葛亮治蜀的方式相差甚远,然而大体上的思路却是不变的,经济上如同初级的计划经济一般,集中所有的财富,官市买卖,平抑物价,保证百姓能够正常活下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民间所有的财富,去做国家级别的大事。

计划经济不管怎么说,在国家建设的初期,那是极其有用的,历史上蜀国实行的就类似于计划经济,用官市控制物资的分配,平抑物价,以百钱来集中民间的财富,所以蜀中虽然贫瘠,却一直没出乱子,因为大家都活得下去。

现在诸葛亮说的当然没那么详细,可是这思路是展现出来了。

也难怪他在历史上,二十军棍以上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未必是他真的要事必躬亲,而是维持这么一个庞大的整体良好运转不出岔子,还非得这么个总设计师事无巨细的过问不可。

这样的体系,一直维持到他去世后数十年才慢慢崩掉,他的办事能力可见一斑。

“此等经济方面的言论,先生从何处学来?”王易有些诧异的道。

这倒不是他看不起诸葛亮,而是现在这个世界上,善于理财的人少,懂基本经济规律的就更少,这种计划经济看起来粗浅,已经是经济学的范畴了,如果放

在后世,真不是学圣贤书的古人能够理解的,也就是末汉之时,百家争鸣的遗泽还在起作用,各种各样的所谓”杂学”都还有继承人罢了。

“亮曾与零陵刘子初彻夜讨论过经济之学,获益匪浅。”诸葛亮摇着扇子道。

王易恍然大悟。

这就说得通了。

刘子初就是刘巴,后期蜀汉的重臣,他一直讨厌刘备,躲着刘备,最后却还是无奈投入了刘备的麾下,他在蜀国一路做到尚书令这样的高官,虽然当时投入刘备麾下完全是不甘愿的,可是出仕之后却做到了最好,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才能。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刘备入蜀之后,整个政权经济接近崩溃,刘巴就出了著名的蜀三条”铸百钱通行,统一物价,官市平卖”,数月内,府库充盈,民间和官府的用度都相对充裕,为刘备接下来取汉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蜀国的法律《蜀科》,也是他和诸葛亮、李严、法正、伊籍等人共同起草的。

诸葛亮此时就和他有过来往,从他身上学到经济方面的知识丝毫不出奇,诸葛亮这人的学习能力堪称恐怖,不管是执政还是带兵,他一开始都有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前两次出祁山,其实打得并不好,第一次借助着曹魏的力量都在南边的情况下,用兵和用人都有错误的地方,所以才无奈地退回,第二次出去又被郝昭以少量兵马驻扎陈仓,诸葛亮久攻不下,还是只能退回。

这两次作战,充分的暴露了诸葛亮在用兵上的短处,可是在吸取了这两次教训之后,他接下来的用兵就开始神出鬼没了,不管是据曹真、杀张郃还是破司马懿,用兵都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名将们焦头烂额,五丈原病死退兵之后,司马懿观看蜀军的阵营,发出了天下奇才的感叹。

从贤相到名帅,诸葛亮一直在进步,虽然不如演义中那样多智而近妖,却更加的真实,让人感叹这人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学习能力就能这么快?

想到这里,王易心中突然一动。

诸葛亮这人虽然是大文学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可是这人也是喜欢捣鼓杂学的,传说中的连弩和木牛流马都是他创造的(也有说是他妻子黄月英和他一同创造的),换而言之,这人也是一个文科世界的理科奇才啊。

“孔明先生,可曾见过水车?”王易问道。

“自然见过,此物运水极有效果,任何作物都需要水,有此物在,可节省大量人力,田中产出,自然就多了。”诸葛亮道。

王易点点头,你知道这个就好。

“水往低处流,高处的田地,是没法有水自动流过去的,所以我们才需要水车,让低处的水浇到高处的田地之中,才能够更好地灌溉高处的田地。”王易道。

诸葛亮点点头,却不知道王易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可是孔明先生是否想过,为何水会往低处流?”王易问。

诸葛亮张了张嘴,突然发现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

是啊,水往低处流,人都能够看到,所有人都知道,可是为什么呢?没有人想过啊。

所以诸葛亮只能说:“此乃天道。”

“没错,天道,天地之间自然的道理。不过我更喜欢把它称之为规律。”王易笑道。

“何为规律?”诸葛亮神色微微一动,继续追问。

“规律,是规则和律法。人生在世上,有规则和律法来约束,所以人的行动,就是有规律的,那些规则和律法,大家需要共同遵守,天下才能够稳定,不乱。一旦大家都不遵守了,就是天下大乱。”王易道。

首节 上一节 272/3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玩命辅佐祖龙,终于取到老婆

下一篇:皇帝颁奖典礼:开局颁发千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