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大唐:我的老婆是李秀宁 第300节

李秀宁看出她表情有异,不由脸色一变,急问道:“妹子,莫非这腹中这孩子,不是陛下的骨血?”

“不不不,当然是陛下的骨血,只是……只是……”窦线娘欲言又止。

李秀宁松了口气,却道:“既是陛下的血脉,那你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窦线娘犹豫半晌,方才幽幽一叹,苦涩道:“只是,陛下他还不知道,我与他已有夫妻之实。”

李秀宁愣了住,一脸茫然。于.

===第445章 夫妻之实,南征困难(一更求全订)===

不知道已有夫妻之实?

李秀宁懵了,完全听不懂她什么意思。

夫妻之间的事情,不是该两厢情愿,一同完成的么。

杨昭怎么可能不知道,毕竟这种事情,又不能叫人代劳。

470

第471章

“妹妹,你这个陛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糊涂了。”李秀宁只得茫然的看向她。

“是这样的,当日陛下一场大胜之后,设宴与我们畅饮,喝的有些醉了,是我扶陛下回房,我正要走时,陛下忽然拉住我,再然后就……”

窦线娘满面晕红,尴尬又含羞的,将那晚发生之事,吞吞吐吐的道了出来。

她在战场上杀人盈野,生死无畏,但面对这种事时,却依旧如小女子一般难为情,没办法再坦然自若。

李秀 宁详详细细听过,脑补了好一会后,方才恍然省悟过来,明白了他二人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年的他,可没那么放肆,看来这做了皇帝,终究会有所改变的,唉~~”

李秀宁摇头一声苦笑。

然后,她便握起窦线娘的手,宽慰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你告诉陛下便是了,陛下不是那种薄情之人,他定会给你一个名份,何况,你还怀了他的龙种。”

“我只怕,我对陛下的情,乃是一厢情愿,陛下对我无意,我又何必强求。”

窦线娘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她是在担心,杨昭对她,只有君臣之谊,并没有儿女之情。

如今她忽然告诉,自己在无意间,与杨昭发生了肌肤之亲,还怀了他的骨血,倒会让他以为,她是使了什么手段,看轻了她。

李秀宁一笑:“妹妹,你想多了,我看得出来,陛下对你是有心的,这件事是顺水推舟,你根本无需那么多顾虑。”

顿了一顿,她又道:“若是你不好意思开口,这件事,我来替你跟陛下说明白。”

“不!不劳娘娘了!”

窦线娘却断然否定,眼神变的决然起来,“这件事,我终究得向陛下坦白,还是我亲口告诉他吧。”

李秀宁想了一想,点头道:“那也好,这毕竟是你跟陛下间的事,不过我劝你趁早开口,你这肚子已经有了征兆,很快会越来越明显,拖久了,反倒会让人诽议。”

“有这么明显么?”窦线娘不信,低头看向自己小腹。

“你还不信,你自己摸摸。”李秀宁没好气的瞪她一眼。

窦线娘便手按了下去,细细一感觉,果然似乎比之前,要隆起了几分。

先前她没往这方面想,只以为回京这几日,吃的好睡的好,人变的有些胖了,还在想着往后要少吃点,保持住体型。

如今真相大白,她这才发现,自己这肚子的“发福”,乃是有孕在身的征兆。

“好吧,多谢娘娘提醒,我会找个合适的时机,跟陛下说明一切的。”窦线娘叹道。

“那就好,还有,你现下已是有孕在身,饮食起居务必要注意,这酒以后万万不能再喝了,武刀弄枪什么的,也尽量减少,莫要动了胎气。”

李秀宁叮嘱道。

窦线娘却不以为一笑,豪然道:“娘娘放心吧,我懂的,不就是怀了个孩子么,还能比上阵杀敌更难不成,咱们习武之人,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

李秀宁摇头苦笑,却道:“总之你一切小心为妙,不可再如从前那般便是,你就赶紧回府休息去吧。”

“多谢娘娘,线娘告退。”

窦线娘福身一礼,便即转身离殿而去。

李秀宁望着她的背影,眼眸中掠过一丝羡慕的神色,喃喃感慨道:“真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啊……”

不觉已是春暖花开。

久征在外,如今还宫,难得几日空闲,杨昭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众后妃。

紫微宫中,春意浓浓,花开灿烂,那一颗颗芳心,尽得抚慰。

宫中享受夫妻时光时,杨昭也在为平定南方,做着应有的准备。

几日前,一条消息从蜀地,传回了洛阳。

灭掉萧梁后的赵匡胤,班师蜀地后,便于成都登基,正式建国称帝。

因是赵匡胤乃宋地人氏,此前得到的朝廷封号,名为宋城侯,故其国名为“宋”.. .....

赵匡胤据有蜀楚两地,丁口百余万,带甲三十万,以其雄才大略,野心之盛,称帝也在杨昭意料之中。

另一条消息,则来自于吴地。

那位提前降生的明朝天国皇帝朱元璋,凭借着他的雄才大略,以及麾下提前降生的一班文武豪杰,半年间已扫平江淮,自封为明王。

而在赵匡胤称帝后不久,这个朱元璋,也紧随其后,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明。

朱元璋何等雄才,称帝也在杨昭意料之中。

不过,让杨昭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在称帝后一个月,便迎娶了赵匡胤的妹妹,并将其立为皇后。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这桩联姻,分明代表着,朱元璋与赵匡胤,要结秦晋之好,互为盟友,要联手来抵抗他的南征。

这两人,皆为开国皇帝,雄才大略,麾下那些文武精英,能力丝毫不逊于大隋精英。

他二人的联手,实力远在李隆基之上,甚至当年的李渊窦建德联盟,都要逊色三分。

关键就在于,他们据有的乃是江南水网之地。

大隋之强,在于精锐的骑兵,还有强悍的步军。

杨昭就是凭步骑强兵,横扫两河,一统北方。

但南征则不同,在那样水网2.4密布的地域,骑兵的战斗力,将受到地理环境的极大限制,水战将成为主角。

而大隋的步兵,都是北方旱鸭子,不习舟船,水战交锋,岂是那些精通水性的江南兵的对手。

所以,南征扫灭宋明二国,其难度,并不亚于杨昭统一北方的战争。

春耕结束,杨昭于太极殿,召集文臣武将,共商南征事宜。

金殿。

杨昭扫了一眼众臣,方问道:“赵匡胤和朱元璋二贼,先后称帝之事,你们想必都已听说过了吧。

如今李隆基已灭,北方一统,塞外诸胡暂时也构不成威胁,朕打算挥师南下,荡平赵朱二贼,一统天下。

你们都畅所欲言,说说当如何进兵吧。”.

===第446章 微服出游,姻缘故地(二更求全订)===

471

第472章

“陛下,臣以为,我们应当先伐伪宋!”

杨昭话音方落,阶下一员大臣便站了出来,高声进言。

是郭子仪。

这位曾经的凉国降臣,因归降之后立有功劳,如今也有了位列朝堂的机会。

不过,这对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迫不及待,想要展现自己的卓越才华,向天子证明他的价值,想立下更大的功劳。

唯有如此,他以降臣之身,才能在大隋的朝堂,立稳一席之地。

“说下去。”杨昭拂手道。

郭子仪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道:“伪宋居于长江上游,我军一旦将之荡灭,大军便占据了上游之势,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必势如破竹,旦昔间便能荡平伪明。”

话锋一转,他抬手遥指东南明国方向。

“但若先伐伪明,先不论江淮间水网密布,不利于我铁骑驰骋,就算我军能勉强渡江,介时赵匡胤顺流来救,我军便有被截断在南岸的危险。

所以,先伐伪宋,才是上策。”

他这一番分析,赢得了在场不少重臣的赞同,李靖,杨林等人,纷纷点头。

“子仪言之有理,那以25你之见,朕若先伐伪宋,又当如何用兵?”杨昭又问道。

“大军由南阳南下,渡汉江,破襄阳,先夺荆湘之地!”

郭子仪不假思索的给出了答案。

随后,他抬手一指西南方向,高声道:“伐宋,无非两条路,要么由关中越秦岭,先取蜀地,要么就由南阳出兵,先取楚湘。

蜀地有秦岭天险,雄关险要数不胜数,粮草转运又极不便利,先攻蜀地,显然非是上策。

若先攻楚湘,我们便可水路运粮,又靠近东都,最关键的粮草问题,便不在话下。

其次,收复荆湘,便等于把长江拦腰斩断,断绝了宋明二国的联系,叫他们无法互相援救。

首节 上一节 300/8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祖父是汉武帝

下一篇:玄幻大唐之最强守护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