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118节

“呵,你四叔又打了一个胜仗!”

京城的冬日,临近年关也开始下雪,只是雪花稀稀拉拉的不成什么规模,刚落在地上就化了。

奉天殿中,温暖如春,老爷子拿着刚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奏报,对朱允熥笑着说道,“阵斩北元余孽七千余人,俘虏两千。北元小王子伯颜纳哈单骑而走,你四叔带亲兵去追,追了一天一夜,那厮冻死在雪地里!”

说着,老爷子语气微顿,“这仗打的不容易,你看看!”

正在一旁的书案上,看着户部奏呈上来今年国库结余奏折的朱允熥,放下手中的奏折,仔细的阅读起来。

大战,发生在十天前!

从塞外至京城何止千里,为了这封报功的奏报,不知多少骑士风雨兼程,日夜疾驰。

而在朱棣简单描绘的战报之中,更不知是多少大明汉家男人的血泪。暴雪之中追击敌军,在冰天雪地之中露营三日,不知多少儿郎的手指脚趾被冻掉。

在漫天暴雪之中冲击敌营,有不知多少男儿,血洒疆场。

战报虽简,但其中的金戈铁马,还有北风呼啸之下的惨烈,扑面而来。

年关将至,再也没有比这份军功,更完美的贺礼了!这不但是对大明天子的贺礼,也是给北平之外百官百姓的贺礼,拒敌于国门之外,方能让百姓过一个好年。

“燕王,英雄也!”

朱允熥心里赞叹一声,看着老爷子,“爷爷,四叔这仗,打的不容易!”

说着,翻到战报的最后一页,那里还有北平按察司衙门的联名的奏报,“三万大军,回来的人,几乎各个身上都是冻伤!四叔亲王之尊,冲在最前面,耳朵都冻烂了!”

“老四确实不容易!十来岁就跟着大军远征,这些年,在马上的时间,比在家里都多!”朱元璋点头,微叹说道。

朱允熥看着老爷子的侧脸,看着他的表情,心里有几分明悟。

这大概,就是老爷子有时候明知燕王桀骜,但还是不愿意下重手的原因。这样一个儿子,本就应该是父亲的骄傲,而不是父亲的牵绊。

“孙儿,觉得,这份战报,明发天下,有功将士重赏,四叔也重赏!”朱允熥开口道,“大明有如此塞王,乃国家之福,如此边军更是国家之幸。四叔燕王,不避刀兵凶险,亲自冲在第一线。大明将士,于漫天风雪之中,保边关平安。明发天下各边镇,卫所,为大明军人之表率。”

“有功的将士,残疾的士卒,更需要沐浴天恩。孙儿以为,当派遣钦差天使,亲赴北平,劳军慰问!”

朱元璋欣慰道,“大孙,你这份心胸,难得啊!”

老爷子话中有话,朱允熥也是精明之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燕王朱棣本来于诸塞外之中,风头最盛。天下军旅,皆知他骁勇善战之名。而且,这份马不停蹄的军功奏报,其实细细想想也有几分炫耀的意味。

杀敌一万不算什么,但是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杀敌一万,简直就是不可能中的可能。大张旗鼓的明发天下,夸耀功绩,会使得燕王的风头更盛,更有贤明。

如果是小心眼的储君,可能这时候想的更多的不是赏赐,而是如何遏制。

“孙儿,想的,是大明!”朱允熥正色说道,“想的是大明的百姓,还有大明的将士。皇爷爷总是教导孙儿,身为一个合格的君主,必须要有大局观。孙儿不能为了自己心里一点小心思,对这样大功视而不见。”

“更不能,轻飘飘的放过,寒了天下士卒的军心!”

“好孩子!”老爷子轻拍御案,笑道,“就凭这份心胸,将来你就错不了!你这份心胸,把你那些叔叔都比下去了!”

“爷爷,若是我父亲在,他会怎么说?”朱允熥忽然好奇,问道。

“要是你爹在,肯定会骂你四叔!”老爷子笑道,“你爹会骂他一个狗血淋头,大明那么多能臣勇将,就你老四能?啥时候打仗不行?非得赶暴风雪出去打?显你老四与众不同是吧!你是出风头了,多少人将士遭罪?以后这事你给我少干点,别一天到晚的想着出风头!”

“呵呵!”朱允熥笑道,“父亲真会如此?”

“你爹是既骂,又要敲打!”老爷子微笑道,“论心胸啊,其实你父亲,还比你差一些!”

这话,老爷子能说,朱允熥不能听,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朱允熥站起身,躬身说道,“孙儿只不过有些小聪明,比父亲差得远!”

说着,朱允熥又笑道,“其实,若是有机会,孙儿也想出去领兵,为大明开疆拓土,不让四叔专美于前!”

“你可拉倒吧,你哪都别去,就给咱在家里呆着!”一听这话,老爷子眉毛都立起来了,“你是守家业的,出去打啥仗?你当打仗是过家家?那是真刀真枪的厮杀,战场上谁管你是皇帝还是太孙的,就算是玉皇大帝,一刀下去,脑袋也得开瓢!”

“你读那么多书,不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吗?你是皇储,乃是国本,你稳江山才能稳。再说,朝廷养那么多武将干啥的?仗,有人帮你打!将来,你那些叔叔不听话了,换掉他们,有的是能打仗的。”

“天下,最不缺的就是会杀人的人。那么多武将,那么多功勋子弟,在战场上历练几年,只要不死,就能带兵!什么是名将?见多了死人的就是名将!”

“现在打仗也不比以前,你爷爷那会是拼命,那是没办法,想活下来,只能比谁不要命。可是现在咱们大明兵强马壮,只要钱粮能供上,磨都磨死他北元。”

“即便打了几次败仗也不怕,咱们家大业大重整旗鼓就是。你作为国本,就是 要坐镇京城,你是天下的主心骨,你不听劝跑到前线去,那不是打仗,那是捣乱!”

老爷子一口气说了许多,朱允熥赶紧奉上热茶。

“爷爷,孙儿就是随口一说!”

“说了,就是有这念头!”老爷子瞪眼道,“别以为咱不知道你心里的小九九,你现在的首要要务,就是读书。做一个贤君,做一个知道民间疾苦,不骄奢淫欲的贤君,就是对得起天下人的好皇帝。”

“去打仗,你想都别想!”老爷子喝茶,正色道,“起码咱活着的时候,你别想!”

“皇爷爷,孙儿记住啦!”朱允熥赶紧给老爷子顺气,“孙儿真是随口一说,这些道理孙儿明白。”

“就是因为你明白,咱才怕你犯糊涂!”朱元璋再次说道,“咱告诉你,别当耳旁风。以后千万别搞啥御驾亲征的事,当年北伐,你爷爷都没掺和,放手让徐天德和你姥爷随便折腾!”

“军队只能有一个统帅,你没打过仗啥都不懂,上前线去了,那些能打仗的 也跟着他娘的 慌了,听你的吧,不靠谱。不听你的吧,还不敢?”

朱允熥呵呵直笑,老爷子说的还真对。再过几代人那个大明第二战神,可不是这么弄出一个土木堡,葬送了大明的军事优势吗。

不过,这一世,这些都不存在了。

“你是国本!”老爷子继续说道,“国本是啥?就好比推牌九的本钱,有本钱在,啥时候都能翻本。可你要是上去,管他三七二十一,直接全压了,那就完了,必输!”

“皇爷爷说的是,孙儿记住了!”朱允熥给老爷子敲着肩膀,“您放心,孙儿一定会当一个您希望的好皇帝,不会任性!”

“这才对!”老爷子又笑了起来。

朱允熥再次笑道,“皇爷爷,除了四叔,他手下那些立功的将领也要重赏,战报上说丘福,朱能,张玉等人奋力冲杀,那丘福头盔都碎了还在大呼作战!”

说着,朱允熥顿顿,看老爷子的脸色,继续说道,“不如,您老给他们一个体面,让他们进京陛见,当面赏赐?”

“嗯,这个法子好!”老爷子朱元璋点头,斜眼一笑,“然后,这几个战将,也回不了北平了,进了你的夹袋儿,是吧?”

朱允熥有些尴尬,被看穿了。

他想的是, 一边赏,一边拔掉老虎牙。这些人都是朱棣手下的大将,进了京城还不是和张辅一样,在君臣大义的名分下,任他揉搓,拉拢?

“刚才还说你心胸宽广,转眼就这么算计!你也好意思!”朱元璋瞥了朱允熥一眼,“能打仗的 人有的是,你在五军都督府里选出来那些,不比他们差!”

朱允熥吐了下舌头,嘿嘿一笑。

“赏点啥呢?”老爷子在开始摇头。

“皇爷爷,高丽进贡的礼物到了,不如挑一些”朱允熥说道。

“嗯,行!”老爷子点头,“把高丽进贡那些美人给你四叔送几个,高丽的金银器,赏给有功将士!”说着,又道,“进了三十多个美人吧!”

“三十二个!”朱允熥说道。

“那就你二叔,三叔,还有五叔,十七叔他们一人分两个!让他们尝尝鲜!”

朱允熥有些吃味儿,“皇爷爷,孙儿一个没有?”

“你现在要读书,弄那么多红颜祸水在身边干啥?再说落下谁还能落下你?”老爷子怒道。

第55章 脑回路

难过,是什么?

难过就是你小时候,还没捂热的压岁钱,被父母骗走。

难过就是你小时候,和表兄弟打架,明明没错,却还要受罚。

难过就是罚了还不算,还要把亲爱的玩具分给别人。

站在东宫景仁殿的二楼上,看着红色的宫墙夹道中,穿着鲜艳宫装的高丽美人,被分成一拨拨送走。朱允熥的心中,再次感受到这种痛苦。

整整三十二个高丽佳丽美人,都是蓓蕾一样娇嫩的年纪。尽管这个世界,还没有整容脸。还没有眼综合,鼻综合,假体下巴,磨骨。也没有玻尿酸除皱针,瘦脸针嘟嘟唇,没有水光针,美白针,蛋白因子。

高丽美女的脸型还是纯粹的原生态,可架不住他们青春靓丽啊。再看看,朱允熥自己的身边人。太监一堆,各个跟翻译官似的,尤其王八耻,跨上个盒子炮,就是贾萌萌(b站搜贾队长)。

仅有几个女人,都是四十多岁,每天见了自己都不敢抬头,说话时候一个字一个字的蹦。

皇太孙的位子高高在上,可是生活却是了无生趣。

这些高丽美人,都是高丽王进贡来的,其中有八个是点名给自己的。可是老爷子大手一挥,给你叔叔们尝尝鲜。

就这样,这些高丽美女,就成了他名义上的婶婶。

别人就算了,可同样都是十五岁,宁王朱权凭啥也有份?那小子在大宁封地,已经三妻四妾了。自己皇太孙,还是可怜巴巴的。

一阵风吹来,淡淡的寒气夹杂着梅花的香味,涌入阁楼之中,带起阵阵涟漪。这股风中,似乎还带有那些高丽美人身上的胭脂水粉味。

“呼!”朱允熥慢慢的深呼吸一口气,眼神不舍的挪开。

“呸!”他心里暗道,“红颜祸水,以后要多少有多少,现在急啥?”

“殿下!”王八耻浑身没有二两肉,走路都没声音,“解大人和铁大人来了!”

“叫他们进来!”朱允熥收回目光,在阁楼里的书桌旁坐下。

稍候片刻,铁铉和解缙,一高一矮同时进来。

“臣等,参见太孙殿下!”两人叩首说道。

朱允熥没有叫他们起来,而是问道,“你俩最近干什么呢?孤不召见你们,你们就不来?”

这二人现在都是东宫的属官,隶属于左春坊,受华盖殿,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左春坊詹事刘三吾的管辖。

朱允熥当了皇太孙,他俩也是一步登天,解缙为正五品左庶子。铁铉为从五品,左谕德。两人的职责都是记录皇储学习的情况,并把皇储的学习经过编练成册。

“不是臣不来,而是”解缙苦笑,“方翰林告诫过臣,殿下读书要学的是经学正道,臣这种喜欢风花雪月的人,最好别往太孙身边凑。”

朱允熥笑道,“你多少是有些不够正经!”

不正经不是说解缙的品行,而是解缙这种天才的学习方法,不适合朱允熥这样的 人。而且解缙的为人处世,颇有些天马行空不拘小节的意味。当然这是文雅的说辞,说不好听点他是谁都看不上,跟谁都来劲。

刘三吾和方孝孺都是方正古板的人,当然不希望朱允熥被解缙带歪了。

“你怎么也不来?”朱允熥对铁铉问道。

“臣”难得,铁铉古井不波的脸上,露出难为情的神色,“臣是国子监生!”

“哈哈!”朱允熥笑出声,有些幸灾乐祸。

詹事府的翰林学士们,都是十年寒窗的两榜进士,自然是看国子监,这些恩荫的监生不大顺眼。

“学问上,臣确实不堪重任!”铁铉虽然是国子生,但是才学也是很好,这是在谦虚,“于殿下读书无益!”

“孤听说,你最近没事总和徐辉祖在一起?”

徐辉祖身上也挂着东宫的官职,隔三岔五就要来给朱允熥讲解武事。

首节 上一节 118/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