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120节

李景隆听朱允熥口气有些松动,赶紧说道,“殿下,不是臣扮可怜,是臣只能指望您啊!”

“指望我?”朱允熥哼了声,“这次不死你也要扒层皮!”

幸亏李景隆没站起来,不然又得跪下。

“殿下,您千万帮臣说说好话,臣和殿下乃是血浓于水骨肉”

“皇爷爷震怒!”朱允熥打断他,看看左右,“前儿,和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说了一下午的话!”

“啊?”李景隆一惊,“那?”

“反正是有人要倒霉!”朱允熥又是冷笑,看了李景隆两眼,“你说的对,你是我可用之人,即便是有错,孤王也要保你!”

李景隆大喜,“谢殿下!”

“不过!”朱允熥故作为难道,“你得让皇爷爷看到,你有可取之处!”

李景隆是聪明人,当场道,“殿下,要臣做什么?”

“附耳过来!”

朱允熥贴着李景隆的耳朵,“你最好,先上折子,弹劾大将军蓝玉狂妄跋扈!”

咯噔,李景隆心里一抽。

弹劾蓝玉?会不会被他追到家里打?

第57章 罪名

“弹劾蓝玉?”

李景隆心中实在犯难,武官不像文官那么无耻,动辄弹劾的折子满天飞,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天天在皇帝跟前,用嘴皮子打仗。

武臣们相互看不顺眼,多是在酒桌上,赌桌上解决问题。若这样还是解决不了,那就老死不相往来。因为武臣们都知道,死人堆里打滚,阎王殿上打转,能他娘的活下来都是祖宗显灵。

谁的命都来之不易,大家相互留着余地,不互相往死里怼。

可是皇太孙突然让他弹劾蓝玉?先不说蓝玉会不会一怒之下揍他,他只要递上这份奏折,那就在武人中自绝了人脉和前程。

谁愿意和一个打小报告的人来往?

再说,李景隆真拿不准太孙殿下是什么意思,蓝玉可是太孙的舅姥爷,那伙人可是皇太孙的铁杆儿!

“怎么?不敢!”朱允熥冷哼一声,“还是不愿意?”随后,又哼了一声,“若是不愿意就算了,孤也不勉强你。不过,机会给过你了,是你自己不中用!”

“殿下,臣不是此意!”李景隆赶紧解释道,“臣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弹劾得罪蓝玉,不弹劾得罪皇太孙,哪头轻哪头重他李景隆拎得清。而且,说实话,他心中也挺想做一个孤臣,那就是皇太孙殿下的孤臣。

不过,孤臣大多没啥好下场!

“不知太孙殿下想让臣弹劾蓝大将军,到何等地步?”李景隆想想,硬着头皮说道,“是不痛不痒?还是伤筋动骨?”

“你说呢?”朱允熥看着他,笑了笑,“若是好办,孤会找你吗?真当孤指使不动督察院的御史?还是当孤指使不动兵部的给事中?”

“臣明白!”李景隆开口道,“这个臣听说听说”

“亏你还是武将世家出身,说个话吞吞吐吐!”朱允熥不悦道,“孤把你当心腹,你怎么总是搞这些欲说还休的名堂?”

李景隆顿时心中一喜,皇太孙虽然总是让自己干脏活。可心里,还是把自己当自己人。

“这事事关重大,臣不敢妄言!”李景隆向前几步,压低声音,“臣听说,蓝玉于塞外大胜,抓了北元丞相亲王宗室那次有个元主的妃子,让他给那个了”

朱允熥一时没明白,“哪个了?”

李景隆挤挤眼睛,“就那个!”

朱允熥想起来了,蓝玉之所以被整死,最大的一条罪状就是,睡了北元皇帝的媳妇,然后搞得人家自杀了。

可是,朱允熥还是装糊涂,“到底哪个了?”

“给”李景隆一咬牙,“强睡了!”说着,又凑近了说道,“据说,那天月黑风高,蓝大将军喝了点酒,然后冲入人家的帐房。那女子刚烈不从,可是如何是大将军的对手,三两下被大将军扒得跟白羊似的,然后按在”

“停!”朱允熥赶紧制止,“你在哪听来的?”又道,“亏你还是个国公,还是皇明血亲。亏你平日号称是读过书的,怎么说话这么粗俗。什么白羊?孤让你说事,不是让你说姿势不是让你讲故事!”

“臣有罪!”李景隆赶紧后退,开口说道,“臣这是简化了才对殿下讲,若原话转述,那才叫污秽不堪!”说着,又道,“那次出征,臣的内弟邓家老三,是随军的副将,他亲眼看着大将军进了帐子,亲耳听到那女子的呼声!”

朱允熥一抚额头,想想道,“这事还有谁知道?”

“没几个人知道!”李景隆说道。

“烂在肚子里!”朱允熥心里明镜似的,没几个人知道,就是很多人知道,大概皇爷爷那边也早就知道了。没有大概,应该是肯定。

叹口气,继续道,“这事不能拿出来说,孤让你弹劾他,不是让你拿刀捅死他!明白吗?”

朱允熥要的,是蓝玉现在栽跟头。皇爷爷心中已经对蓝玉不满了,自从自己当了皇太孙之后,蓝玉也越来越招摇。老爷子那人,要么不动你,要么就整死你。

在老爷子的所有怒火都爆发之前,让蓝玉跌倒,总比他将来让老爷子一刀砍了强。人活着,他若是知错,还有起复的机会。可若是脑袋搬家了,一切提都别提。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再有一个月就是洪武二十六年。

蓝玉案,正是洪武二十六年发生的。涉及一万五千多人,并且族诛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这些人都是功臣宿将。而在蓝玉案之后,傅友得,冯胜等老将,也纷纷被处死。

虽说朱允熥的身份,可以镇得住这些人,但是惹急了老爷子,他老人家的性子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老爷子开了杀戒,可不是一两条人命能解决的。

老爷子看似随和,其实最不听劝。与其自己到时候因为保护一些人跟老爷子争执,不如以退为进,把事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想到这些,朱允熥再次开口,“孤让你弹劾他,是让你找一些可以让他栽跟头,又不让他有性命之忧的罪名。”

李景隆好生的想了想,“那臣就参他跋扈,这次出征打了胜仗之后,蓝大将军本想乘胜追击的,可是皇爷给否了。为此,大将军私下说了一些不大中听的话!”

“这个可以!”朱允熥手指敲打着桌面,“就用这个罪名吧!你去准备!”说着,看看李景隆,温和的笑笑,“好好做,孤还有很多事,要仰仗你!”

顿时,李景隆的骨头轻了二两,笑道,“给殿下办事,是臣的本份,更是臣的福气。”

“王八耻!”朱允熥对阁楼下吩咐。

“奴婢在!”

“高丽进贡来的人参,挑几株有年份的,给曹国公带一些回去!”朱允熥开口道,“不要记档!”

凡君有赏赐,必定要内廷记录档案。

可是一旦记录了,君主赏赐的东西,臣子们就只能回家供奉起来,不敢使用。不记档,是一种隆重的恩赐,也是一种信任的态度。

“臣,谢太孙殿下!”李景隆激动的说道。

“几根人参而已,好好做,好处多着呢!”朱允熥笑笑,“你去吧,孤有些乏了!”

随后,李景隆退下。

朱允熥慢慢走到窗前,再次眺望宫城之中的红墙金瓦。

头上,那原本晴朗的冬日晴天,不知何时多了一片乌云。

“快过年了,过个消停年吧!”

朱允熥看着天空,心中暗道。

蓝玉是要敲打一下,不然他得意忘形,势必酿成大祸。

他酿成大祸不算,可千万别牵扯成千上万的人。

那样,对如日初生的大明来说,无异于一场巨大的风暴。

第58章 小朝会

翌日,天阴,有雪,冷。

老爷子难得的体恤一次臣子,御门听政只走了个过场。随后,六部中枢,五军都督,督察院按察司大理寺等主官,在奉天殿中举行小朝会。

厚厚的门帘遮挡了外面的冷风,殿中烧着旺盛的火龙,大殿的角落里,几盆盛开的仙客来,给肃穆的大殿增添了一丝春日的颜色。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御坐旁边,是皇太孙朱允熥的座位书案。前者依旧是一身麻布粗衣,头发随便的用木簪扎着。而朱允熥则是杏黄色,五爪金龙袍服,佩戴黑色的纱冠。

“马上过年了!”朱元璋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各部,各地,各军,都踏踏实实过个年。但是臣民百姓可以放松,尔等大臣,该紧的还是要紧,不能放松!”

“臣等遵旨!”大臣们躬身答道。

“知道你们也忙了一年,不是咱苛刻,更不是不尽人情!”朱元璋挪动下身体,随意的靠在龙椅的扶手上,“在其位谋其政,诸位都是国家大臣,当了人上人,就要吃得苦中的苦,光享福不干活可不成。”

说着,又看看朱允熥,“大孙,你说咱说的对不对!”

“所谓居安思危,臣子们自然明白皇爷爷的苦心!”朱允熥笑道,“昨日孙儿看户部今年的结余奏报,两江的盐税还有江浙的粮布都有富裕。孙儿想,诸臣工也累了一年,不如皇爷爷赏他们点什么。”

随后,朱允熥看着众臣笑道,“京官清苦,京城物价昂贵,又人人都是一大家子。不如,皇爷爷给个恩典,赏他们年底双俸。有了这份恩典,他们更卖力不是?”

老爷子笑了笑,心道,“败家!”

在京六品以上好几千人,这么一赏,差不多一两万匹布就出去了。

可是这个提议他也赞同,他是刻薄的皇帝,他绝不想自己的孙子也是那样。贤君,就有贤君的样子。他不在乎史书怎么写自己,但是想想若后世史书,说他孙子是个宽仁贤德的君主,胡子都能笑得翘起来。

“行!”朱元璋笑道,“按你说的办,户部傅友文,这事你们户部去操办!”

“臣等恭谢陛下圣恩!”双俸虽然也不多,可是对臣子们来说,却是忙了一年最好的嘉奖,诸位都是喜笑颜开。

“别谢咱,要谢,谢你们的皇太孙!”朱元璋笑道,“他比咱强,咱是就知道使唤人,他是体恤你们的辛苦!”

众臣再拜,“臣等谢太孙殿下厚恩!”

吏部尚书詹徽开口笑道,“臣遍读史书,也未尝见过如此贤明圣德的储君。皇太孙殿下,既有忧国忧民之心,又能体恤臣等的不易。臣等生为大明之臣,幸甚幸甚!”

老爷子捋着胡须笑笑,“他还小,以后这种话,不要再夸了!”

“臣并非夸赞,而是肺腑之言!”詹徽笑道。

“你这人,于公事上一般,但咱看重的,喜欢的就是你这份忠敬之心!”朱元璋笑道。

这已然是很了不得的夸奖了,詹徽乐得牙都快飞了。臣子们听了皇帝的 话,心中想道,拍皇上马屁容易挨踢,以后还是要拍皇太孙。

“臣,有本奏!”中军都督徐辉祖出列道。

“奏来!”朱元璋道。

徐辉祖不经意的往朱允熥那边看了一眼,开口道,“近年,大明和北元战事,立功之人多是边关将领,而京城之中,许多青年才俊之辈,却因资历无法领兵。”

“臣请陛下,于五军都督府中派遣青年将领,选拔喜爱武事的功勋子弟,去边关就职。”

说着,徐辉祖抬头道,“武人,唯有历练方能成才!”

朱元璋微微点头,“是这么理,仗都是打出来的。”说着,看看朱允熥,“大孙,你觉得如何?”

“孙儿觉得徐爱卿所言极是!”朱允熥笑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京城之中,不过都是纸上谈兵,只有去了边关厮杀,才能成为真正的将领。咱们大明,以后还有很多仗要打,总不能总是依靠老将们。”

首节 上一节 120/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