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146节

清剿倭寇,将是他作为皇储,第一次提出的军事议题。

老爷子那关怎么过?大致的方针是什么?沿海地区谁可以为将?舰队的规模?

还有,建立水军,打击倭寇的军费从哪出?

这一夜,朱允熥又要失眠。

~~胳膊,好疼啊。。。我看下,一会还能不能坚持再来一发。

第91章 大明混一图

凡事谋定而后动,一个男人无论做什么,都要深思熟虑。

尤其作为超级大国的君王,因为君王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亿兆百姓,还有整个国家的前途。

治大国犹如烹小鲜,一招不慎一锅的菜就变了味道。

一个国家要是变了味道,可不是难吃那么简单,而是影响到国家的方方面面。而庞大的中华帝国,一旦产生了偏颇,需要调整的时间,则是数十甚至百年。

为君者要稳,要宽,要虚心纳谏,这些可不是读书人编出的瞎话,为了控制皇权杜撰出来的,相反这些都是可以加强皇权的。

一个好皇帝,总比一个坏皇帝,更得人心,更能让让臣民敬畏。

所以作为君主,万不能步子太快,太刚愎自用,太多疑,太自信,太固执。更不能一拍脑袋想一出是一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作对还好,一旦做错就是对自身威望,还有国家实力的巨大损耗。

从朱允熥读书以来,老爷子也好,那些翰林学士也罢,总是被当成反面教材的,就是那位千古暴君隋炀帝。

隋炀帝是暴,他不是昏。不但不昏,相反这个皇帝还非常有才干,有胆略和见识。

但是他就属于那种急功近利,一拍脑门就要干,而且刚愎自用多疑的皇帝。所以最后,强盛的,融合了北方汉化胡人彪悍的大隋王朝,被他玩到了二世而亡。

凡事,三思而后行。

而朱允熥也明白,想改变这个古老国家的思维,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皇帝的一张圣旨可行。

做事,更是要慎重,要经过深思熟虑,经过详细周密的计划,才能确保达成最终的目的。

翌日一早,朱允熥就埋首在工部兵部鸿胪寺,关于倭国和倭寇海盗浩瀚的文书奏折之中。

难得皇太孙主动要些什么,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亲自送来海船图纸,还有应天龙江宝船厂,苏州,松江,镇江各船厂的工匠册,人员储备,以及工部大仓之内,建船存储物资的图录等等。

这让朱允熥大为振奋,大明现在虽然禁止民间造大船,但是只要愿意,官方完全不缺少制造海船的能力和相应物资。

那些巨大的海船图样图纸,让朱允熥看的心潮澎湃,从宋代开始中国的造船技术就已经领先世界,南宋年间就能制造高达万石以上的海船。

而且现在,只要大明愿意,只要有钱,完全可以建造出横行于海上的巨无霸。龙江宝船厂的图纸中,最大的福船高达八层,长四十多丈,宽二十丈。

抛开这些技术上的基础,最让朱允熥激动的是,工部所呈编纂于洪武二十二年的,大明混一图。

此图极大,几乎十五尺长,十七尺宽,铺开之后景仁宫的大殿居然都有些放不下。

这是一份,明朝的世界地图。

以大明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至爪哇,北至蒙古。山川河流,寨堡驿、渠塘堰井、湖泊泽池、边地岛屿,等等有标注的地方,光是有明确标注的地方就有一千多处。

而且在地图下方,居然是欧洲和非洲,主要的山脉和海港,也都在地图上一一标注。

更让朱允熥惊讶的是,大明混一图上,竟然还有通往从中国各深港出发,通往世界各地的海路。其中对于周边亚洲各国的海路标注,更是清晰无比。除此之外,在地图旁白处,根据上面的标注,还能找到季风,航线,乃至当地风土人情的阐述。

这不只是一张图,而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宝藏。

朱允熥小心的站在硕大的海图之上,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我们的老祖宗,智慧,眼界,能力,学识,远超我们这些空有嘴炮的现代人!”

“我们对于世界的探索和发现,远超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我们不缺扩张的能力,我们缺少的,却是别人那种对于世界的野心和贪婪!”

(此图现为国家档案历史第一档案所藏,国家级珍宝。)

震撼,心中极大的震撼,震撼的朱允熥失神,并且说不出话来。

我们的老祖宗们,到底给我们这些不孝的后世子孙,留下多少宝藏?

我们这些不孝的子孙,在历史长河中,抛弃了多少先人的智慧?

我们空有上帝视角,恒心却不如老祖宗的万一。

我们笼统,狂热的为祖先的文明而狂热,却根本不知道,他们为了创造出这些,让我们后世子孙骄傲的文明,付出了多少代价,流了多少的血泪。

我们享受着祖先的福泽,却不知道,数千年来他们是如何顽强艰辛的,建立着,这个伟大的国家。

不过朱允熥很快发现,这张巨大的大明混一图上,居然没有绘制长城,而且也没有国界线。

思索良久,他无声一笑。

中国历代君王,皆为天下共主,长城内外都是中华之土。至于那些偏僻的欧洲非洲,在此时中国君主的眼中,不过是蛮夷罢了,有个名字就算是恩赐。

可是他奇怪的发现,这副旷世国宝上,居然没有任何的署名。这么一幅耗费十几年画出来的巨图,绝对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可是却一个名字都没留下。

不过随即想想,朱允熥心中也有了答案。

这图,恐怕大明只有两个人随时能看,一是老爷子,二是自己。而且图中多涉及到兵家战略要地,怕是画图那些人在图成之日,就已经

整整一个上午,朱允熥都痴痴的站在地图之上,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他为了怕伤到这份国宝,特意让太监现制作了可以衬托他的移动木板,每当他有所动作的时候,几个身强力壮的太监,便听着他的口令,上下移动。

“这应该是菲国,这应该是马来,这是芭堤雅,那这里,是不是新加?”

朱允熥脑中,一遍又一遍的,和自己那些有限的地理知识印证。倭寇只是他带着大明迈向海洋的第一步,所有通往大海的国家,都必须成为大明的疆土。

这不是空话,更不是吹牛。中华文明熏陶了东亚各国数千年,明清两代完全有能力把这些地方收为己有。

而且,恰恰是被中华文化熏陶了上千年,在后世这些国家才会如此惧怕,中国的崛起。

看着看着,忽然之间朱允熥几乎有些热泪盈眶。

世上没有不败的皇朝,不管大明未来如何,这条路都必须走下去。因为在后世,在我们崛起的道路上,这一条条被别人控制的海路,还有这些地区盛产的资源,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妥协,低头。

中国不能没有海洋,我们的老祖宗给了我们星辰大海,我们却把他们拱手让人。

想想后世卡住我们脖子的马六甲海峡,一旦发生战争,敌人控制住马六甲,整个中国的石油储备就只有三十多天。想想后世的南海,那本就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水下宝藏,却一次次的被龌龊的,犹如野狗的敌人窥探。

~~胳膊上全是红药水,结痂了。

第92章 寿礼也是图

冬日的阳光,是种慵懒惬意的金色。

它漫不经心的从窗棂洒落到宫殿之中,变成一个个狭长的光影。

光影之中,似乎有些许的尘埃在无声的翩翩起舞,渐渐的那些尘埃跳累了,然后缓缓的跌落地面,消散不见。

尘埃即将落在少年的侧脸上,朱允熥挥挥手,那微不足道的尘埃,消失在空气之中。

金色的光影打在他的侧脸上,脸颊上细腻的绒毛,下巴上微微晃动的胡须,格外清晰。

太阳,在外面越爬越高,殿中的光影如探照灯一般,倾泻在跪在海图上,那个少年的身上。

少年的目光是如此虔诚,他的眼神是如此狂热。跪在那里,一如他当日太庙中,祭天的模样。又有些,像是信众,在朝拜天神。

朱允熥保持这个姿势已经很久了,但是他却丝毫没有感觉疲惫,整个人似乎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地,不住的看着,想着,笑着。

一道光影从他的身边错落,照在了海图之上,图上的那块地方豁然变得明亮起来。

这时,朱允熥抬头,大殿上方藻井之中,两条五彩斑斓,雍容华贵,气象恢弘的五爪金龙,似乎也在看看着他,看着那硕大的地图。

“龙,中华也!”

“阳光照耀之地,皆要为中华之土!”

“皇朝易改,江山易变,然纵使沧海桑田,但使中华一人在,吾族图腾永兴。”

“图腾永在,吾族吾土,亦永在!”

阳光照耀的地方,月光洒落的土地,有日有月即是大明!

朱允熥的目光变得狂热,随后他双手合十,闭上眼仰望头上的千年图腾。

远处,宫殿一角肃立的宫人们,不知皇太孙殿下的举动是何意。可是他们却根本不敢旁观,更不敢直视,只能谦卑的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朴无用的脚,微微动了动,轻声碰了下身边咬牙站着的王八耻,“老兄,曹国公,魏国公等了一上午了,劳您通报一声!”

王八耻小心的扯了下裤子,似乎牵动了伤处,呲牙咧嘴,“你自己去!”

“王哥,昨儿杂家两次”

“聒噪什么?”海图上的朱允熥,听到了那边的轻响,开口怒斥。

“殿下!”王八耻赶紧笑道,“您看了半天了,要不要奴婢们给您准备点茶,上些点心!”

“不饿!”朱允熥闷声说了一句,随即又道,“去给工部传话,让他们挑选能工巧匠待命,孤要多临摹几张大明混一图!”

这样的国宝只有一张,实在是太不保险了。这样的国宝,也实在不该被埋没,被束之高阁。

“奴婢这就去办!”

“等等!”朱允熥忽然又喊住,这张图原来那些画师,只怕是已经

那再临摹的那些人,恐怕也会

朱允熥想了许久,“先不要去工部,传旨给鸿胪寺,让他们去跟高丽王索要 一些画师来!”

“奴婢遵旨!”

图必须有人画,秘密必须要保守。

不是我残忍,哪个庙里没有冤死的鬼?你们死,好过我们的人死,对吧!

这时,朱允熥才感觉到膝盖有些酸涩难忍,起身站好,在充当架子的木板上活动筋骨。

“孤看了多久?”朱允熥随口问道。

“殿下从早上就开始看,现在都下午了!”朴无用小声的回道,随后纠结一番,“启禀殿下,曹国公,魏国公一早就来了,在外面候着。说是给您,送寿礼来了!”

明日就是朱允熥的生日,尽管老爷子下旨不要大操大办,但是朝中有头脸的人,都奉上寿礼,以表诚意。

文臣们都是自己手书的字画,武人们则大多是金银器。

“让他们进来吧!”朱允熥淡淡的说了一句,随后踩着木板走下那张硕大的海图。

他刚下来,妙云那边就奉上热茶。

一口茶下肚,朱允熥瞪了朴无用他们一眼,开口道,“一群没眼色的东西,孤喝不喝茶还用问吗?你们就不能主动呈上来?非得要孤自己说!”

“奴婢们该死!”朴无用带头,宫人们又全跪下。

“起来,起来!孤又没责怪你,以后你办事长点眼!”朱允熥接过手巾,擦了擦额头说道,“多和妙云学学!”

首节 上一节 146/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