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148节

殿中,朱允熥坐在宝座上,笑着和徐辉祖,李景隆说着闲话,余光看见,一位个头不高的汉子,挺着胸膛迈步进来。

“臣,金门卫千户王景弘,参见皇太孙殿下!”

声音洪亮,空旷的殿中嗡嗡作响。

朱允熥仔细的打量着,跪在殿门口的王景弘。个子不高,但是身材匀称,一看就知浑身有力。似乎是因为常年在海上的缘故,皮肤有些黑。可不是那种乌黑的黑,而是透着红润的黑。

对方没穿官服,而是一身简单利落的短打扮,看着很是利索。

“上前来!”朱允熥笑道,“你个子不高,嗓门倒是挺大!”

王景弘低头上前,咧嘴道,“海上风大,没有大嗓门,弟兄们听不着!”

一句话,尽显性子的豪爽和直接,顿时让朱允熥心生好感。

“给他搬个凳子,让他坐下回话!”

王景弘见皇太孙殿下态度温和,心中的忐忑尽去,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不过他刚坐下,就感觉身边两道刀子似的目光。

目光的主人之一他认识,中军都督魏国公,正是管着他们福建卫的上官。于是,他憨厚的咧嘴一笑。

徐辉祖恨不得上去,把王景弘拎起来。太孙殿下面前,他和李景隆只敢半个屁股挨着凳子欠身坐着,这王景弘倒好,直接一屁股恨不得把凳子都坐碎了,一点君臣之礼都没有。

“孤刚看了你的履历,你今年也才二十二岁!”朱允熥笑着开口,“投军五年,从一介百姓到大明的卫所千户,光是倭寇和海盗的人头就砍了七八十个,是个人物呀!你当初,为什么投军?”

“臣原本是个舟子,从小帮本家舅舅操船打鱼的。”王景弘眼神明亮,说话铿锵有力,“没想着投军,就想着多攒些钱,自己也弄条渔船。可是谁想遇到了天杀的海盗,臣舅舅和表兄都被海盗杀了,臣跳海逃了性命!”

说着,王景弘咬牙切齿,“回去之后,臣越想越憋气。亲娘舅被杀了,此仇不报,臣还算个男人吗?臣跟族里一合计,就带着几个族亲兄弟投了军。”

沿海地区海盗猖獗,除了倭寇之外,还有不少的汉民海盗。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上讨生活的人,大多是彪悍之辈。即便是看着良善的百姓,备不住背地里也会做些没本钱的买卖。

朱允熥继续问道,“杀你舅舅的可是倭寇?”

王景弘摇头道,“不是,杀臣舅舅的,是方国珍的旧部!”

“方国珍不是早就降了吗?怎么又闹出旧部来了?”朱允熥扭头,看着徐辉祖问道。

大明统一天下之前,方国珍是盘踞在浙东的割据势力,绰号海精。海盗起家,手下多是海上强盗亡命徒。后被汤和廖永忠围攻,投降大明。

徐辉祖拱手,“殿下,方国珍虽降,但其残部桀骜不驯不服王化,在海岛上聚众作乱,时常骚扰地方!”

“既然骚扰地方,为什么不早剿了!”朱允熥面色不悦,“孤记得方国珍是洪武七年死的,这都多少年了?”

徐辉祖无言,低头请罪。

“回殿下!”王景弘忽然开口道,“不是不剿,这些年海盗没少杀。可是他们领头和骨干的在,杀了一波还有一波,杀不绝!他们都躲在海岛上,大船根本开不进去。有时候官军刚出动,他们听着风就躲起来了!”

“海上流寇,亦匪亦民!”朱允熥沉思道,“他们盘踞在外海海岛,怎么和内地联络?”

王景弘道,“殿下,不是内地。这个臣也不知道怎么说,他们和内地勾搭不着,倒是和千里之外的吕宋,三佛齐等地勾搭连环的。咱们大明这边剿的急了,他们就往那边一跑,等风头过了再过来。”

说着,又顿了顿,“不过他们多是在海上抢商船,倒是不怎么上岸的!”

吕宋,三佛齐,那就是后世的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如今那边虽然是名副其实的蛮荒之地,但从宋代开始,已经有不少中华移民过去,渐渐在那边形成一股势力。

至蒙元末年,天下大乱,出海的人就更多了。其中最多的是广东福建人。出海后,就在三佛齐和吕宋一带落脚。后来大明一统,东南沿海的海盗集团,例如方国珍旧部等也把根据地挪到了那边。

这时代的华人可不是好相与的,而且福建和广东人都是出了名的团结。朱允熥在鸿胪寺档案上看过,华人结寨而居,经常和地方土王发生冲突,相互攻伐,而且还是胜多败少。

既然是天朝移民,这事就好办了。让鸿胪寺在那边册封几个华人领袖出来,承认他们的地位,软刀子砍几下,就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等将来建立海军,把这些地区划入大明的势力范围,在法理上也说得过去。

“说说倭寇!”朱允熥又道。

“倭寇比海盗难打!”王景弘提起倭寇咬牙切齿,“虽然海盗杀了臣的亲人,但有一说一,倭寇比海盗残暴,见谁杀谁!而且倭寇的刀枪比海盗要好,弓弩手多,进攻也更有章法!”

“每每和官军交战,虚晃一枪就走,官军若猛追就会中他们的埋伏,不追他们就跑了!”

说着,王景弘犹豫一下。

“孤叫你来,就是让你说话的,你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是在海上的一线军官,有什么你就说什么,说错了也不怕!”朱允熥笑道。

“臣不是怕说错,海盗和倭寇的事,臣不会说错!”王景弘憨厚的笑笑,“倭寇,难就难在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来,在哪里上岸,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他们来,咱们再集合,再去追,黄花菜都凉了。说起来,还是咱们的战船太少了,每次都堵不住!”

说的有理,被动防御再加上没有海军,敌人可以随时乘虚而入。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是海军终日在海上游弋,也未必没有漏网之鱼。

强盗总是比官军灵活的,官军要请命,集合,出发,一套程序下来倭寇那边也抢的差不多了。

“那依你之见呢?”朱允熥笑问。

王景弘也不含糊,直接开口道,“其实倭寇和海盗一样,也有盘踞的老巢。臣听说倭国离咱们大明也不远呢,他们肯定是盘踞在海岛之上。打仗就跟杀人是一个道理,要先下手为强。”

“与其在岸边防御等着他来,不如探清虚实,集合大军直接扫了他们的海岛,以绝后患!”

朱允熥赞许的看着王景弘,“难得你一个千户,居然有这样的见识!”说着,又问道,“你的千户,不是世职吧!”

世职,就是世袭的千户。

“臣臣的功劳还不够!”

大明虽然刚刚开国不久,可是卫所的世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从五军都督府到各大卫指挥使,都两只眼睛盯着,除了勋贵子弟之外,一般的军将是没资格获取的。

“徐辉祖!”朱允熥开口。

“臣在!”

朱允熥一指王景弘,“五军都督发文,赏他一个世职的千户!”

“臣明白!”徐辉祖说道。

而此时王景弘却好似懵了一样,呆坐着脑中一片空白。

随便见了下皇太孙,就得了一个渴望而不可得的世职?这简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还不谢恩!”徐辉祖呵斥道。

“臣,谢殿下隆恩!”王景弘反应过来,叩首道。

“世职给了你,福建不用急着回,调任两级在京城五军都督府听用,孤随时要找你!”朱允熥说道。

“臣,遵旨!”王景弘先是答应,随即又急道,“殿下,臣不回福建,那臣在军中的族亲,还有老婆孩子?”

“放肆!”徐辉祖大怒。

“无妨!”朱允熥笑着说道,“暂时不回,不是永远不回!”说着,对徐辉祖说道,“让福建卫和地方官,把海盗倭寇的情况,细细写成条陈奏上来,然后你把这些年沿海各卫,和倭寇海盗见过真章的将士名单统计出来,拿给孤看!”

“臣,遵旨!”

~~~~~~

第95章 老将

东宫通往宫外的夹道上,曹国公魏国公两位,并肩而行。双方都没有说话,似乎都在琢磨着什么。

深宫幽静,风吹过,无枝的树杈微微晃动,夹道中二人官靴踩在石板上的回响,若隐若现。

“徐都督!”半晌之后,李景隆开口,试探地问道,“今日殿下忽然对倭寇海防这么感兴趣,莫非是”

“曹国公,你我身为臣子,岂能妄自揣测上意?”徐辉祖绷脸道。

李景隆吃了枚不软不硬的钉子,但也也不恼,开口笑道,“这怎么能是揣测呢?殿下若是不当着你我二人的面说,方才李某所处的是揣测。可是今日,殿下当着你我二人的面,还见了那王景弘,不是明摆着吗?”

说着,又笑道,“殿下当着咱们的面说,就是没把咱们当外人,说不得以后还有用到我们的地方。为人臣子,当急君上所不及。咱们心里有了章程,才好为君父分忧!”

徐辉祖微微皱眉,“在下没有曹国公这么会做官,也没这么多心思,君上怎么说,在下就怎么做。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

“徐都刚正,在下佩服。不过,你我都是殿下心腹之人,何必撇得这么清!”李景隆笑道,“在下是敬你徐都的人品,还有才学,才会私下问你。”说着,李景隆正色道,“殿下意在东南沿海,倭寇海盗,兴兵乃是大事,你我既是殿下信任的臣子,当然要有所准备!”

随即,又道,“你觉得这事好不好办?若是好办,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可若是不好办?殿下身为储君,我等臣子自当要为殿下分忧!须知,这可是殿下第一次过问军事。徐都,你我都是武人,其中关节,不必我多说吧!”

徐辉祖虽然刚正,可也是心思通透之人。

李景隆言外之意,他如何能听不出来。皇太孙有剿灭沿海海盗倭寇的心思,这是殿下第一次有动兵的意思。若是好打,他们这些武人就要给殿下锦上添花,树立军功威望。

若是不好打,他们要早点出言劝诫,不能让皇太孙在这事上丢脸。而且他们都是武臣,这事办不好,无论是皇帝还是太孙,都会对他们不满。’

“看似易,行之难!”徐辉祖边走边道,“如今沿海,都是防范为主。海盗倭寇来无影去无踪,想要永除后患,非大军不可。但打造战船非一朝一夕之功,训练水军更是年久日长,况且无论是造船还是发兵,都需要钱!”

“国朝之患在北,海盗倭寇伤不了咱们的筋骨,几十上百万的军费花在水军上,未免被人说罪,得不偿失!”

“谁说?谁敢说?”李景隆冷笑两声,压低声音道,“徐都,你说这些,殿下知道,我也明白。这事的关键,不在于难不难,而在于能不能胜!”说着,又道,“你也是殿下的近臣,难道你不知道殿下缺什么吗?”

徐辉祖面无表情,闭口不言。

“殿下想要军功!”李景隆继续道,“北地有边关塞王,还有朝廷的各大军镇边军,殿下想要军功,只能在南方小试牛刀”

“曹国公,在下觉得你想多了,殿下是心怀沿海百姓,对海盗倭寇深恶痛绝!”徐辉祖淡淡的说着,拱手道,“不顺路,在下失陪,告辞!”

看着徐辉祖的背影,李景隆摇头笑笑,“你岂止是不顺路,你和我不是一路人!”想着,背着手朝另一边走,心里继续道,“难得殿下有了军事上的心思,要好琢磨琢磨,怎么让殿下满意!”

~~~

与此同时,奉安殿中,老爷子一边看奏折,一边听着朱允熥关于沿海倭寇一事的想法。

放下奏折,老爷子端起茶碗灌了一口,缓缓说道,“你怎么忽然有了这个心思?大明之敌在北,倭寇不过是一时之疾。”

“孙儿是怕,小病变成大病!”

朱允熥在旁,开口说道,“孙儿看了鸿胪寺关于倭国,倭寇的奏报。倭国现在正在内战,两边各拥立一个天皇,人脑子都打成狗脑子了,变成强盗的武士越来越多。这些人没出路,早晚会变成倭寇”

“等会!”老爷子摆手,疑惑地说道,“天皇?啥天皇?”

朱允熥想想,鸿胪寺关于倭国都只说国王或者国主,不知是真不知道倭国的情况,还是出于某种考虑,没敢上报。

“倭国国主自称天皇,如今倭国南北并立,有两位天皇。”

啪地一下,老爷子把茶碗扔在桌上,“屁股大点的地方,也他娘的敢称皇?还他娘的天皇!咋?他是天王老子下的崽儿?”说着,愤愤怒骂,“跳梁小丑,夜郎自大,刀不扎在他们心窝上,不知道疼!当初,就该跨海东征,灭了他们!”

骂着,犹不解气,继续怒道,“狼子野心,洪武三年时既来表称臣,一口一个臣的,却在家里关起门来叫啥天皇。”

大明开国以来,因为倭寇的事和倭国扯皮了许多次。一开始倭国那边态度也还比较软,得知中国易主,上表称臣。但是后来,老爷子几次三番下旨,倭国的将将军,亲王都收到了礼部给的国书。

“王居沧溟之中,传世久长,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但知王环海为险,限山为固。妄自尊大,肆毁邻邦,纵民为盗。上帝将假手于人,祸有日矣。吾奉至尊之命,移文与王。王若不审巨微,效井底蛙,仰观镜天,自以为大,无乃构嫌之源乎?”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就是你丫别赛脸!再赛脸信不信我家皇上干你?别给脸不要脸,别坐井观天?

结果倭国那边也没给面子,回信极其强硬。

“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作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远弱之倭,褊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你大明是老大不假,但天下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你那么大地盘还不满足,整天惦记我们倭国干啥?

大明和倭国,从此彻底交恶,双方不再朝贡。

“皇爷爷!”老爷子越怒,朱允熥心里越高兴,“现在打他,也不晚啊!”

“你别撺掇咱!”老爷子白了他一眼,“你心里想的什么咱一清二楚,可是大孙呀,倭国再怎么样,也是一国。当年元世祖两次远征倭国,都无功而返,咱大明要出多少大军?”

首节 上一节 148/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