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170节

不过赏赐上,老爷子也是够抠的。先不说银钱红包,单招待大臣,就是五菜一汤,一盅酒吃完拉到。

当年马皇后在时曾劝过老爷子,如此寒酸,有失天家体面。

老爷子回道,君臣穷年,百姓才能富年!

朱允熥一身常服,刚走到奉天殿后面,老爷子居住的偏殿寝宫院前,就远远听着老爷子说话的声音。

“东边高一点,再高一点!”

走近了,原来是朴不成正带着几个小太监,在老爷子和几个大学士的监督下,贴着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春联。

老爷子一身崭新的棉袍穿着新鞋,双手笼在袖里。一群太监在老爷子的指挥下溜溜转,生怕贴不好让老爷子生气。

老爷子身边刘三吾,傅友文,詹徽,方孝孺等一群臣子微笑看着。

历朝历代,每逢过年都是提前一周封印放假,但是到了老爷子这,只有除夕一天,大年初一都要上朝。过年期间各衙门虽然有些放松,但是照常办公。

“年终来朝,考其问过贪赃人数,以凭黜陟。如贪赃不拿,体察得出,处以重罪。”

年底来朝拜,考察过错和贪污的人数,以此为依据进行罢免或者贬官。如果遇到贪污的而不惩治,被查到是谁放过他,就处以重罚。

老爷子不但过年要办公,还要反腐!

“皇爷爷,孙儿回来了!”朱允熥行礼,笑道。

诸臣见礼,“臣等见过殿下!”

“看看这对子!”老爷子对朱允熥笑道,“东边门上是刘三吾写的,西边是方孝孺的,咱大字不认识几个,也看不出好歹,你给看看!”

殿,是一整套建筑群落,除却大殿之外,周围的偏殿极多。

东边的门框上,五云迎晓日,万福迎新春。

宫内的对联,务必寓意大气不凡。都是工整的大字写成,端庄肃穆。

西边的门框上,天地三阳泰,乾坤万国春。

朱允熥心里琢磨一下,西边的比东边的好,西边的更有大国气象,更为恢弘。不过也只能在心里说,说出来刘三吾面子上不好看。

“两位学士的学问自然是极好的!”朱允熥笑道,“都好,都好!”

“大孙,咱寝宫正门还没贴呢?学士们都夸你读书好,你给咱写一副!”

看着老爷子期盼的目光,朱允熥有些不好意思。这还真难住他了,他虽然读书还算用功,但是文学这事,是需要天分的。

在老爷子和臣子们探究的目光之下,朱允熥脑子里想了半晌。竟然全是些什么,春满人间福满门之类的普通句子。

“有了!”

朱允熥故作沉思,在地上前行几步,缓缓开口,“麟游凤舞中天瑞,月朗风和大明春!”

“好!”朱允熥话音落下,吏部尚书詹徽就摇头晃脑的说道,“陛下,太孙殿下此联,气势恢宏寓意极佳。上联的麒麟和凤凰都是神兽,唯有盛世能现。下联的月朗风和,更是昭示咱们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说着, 又是一笑,“臣读书数十载,这样的对子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更难得的是,殿下虽青春年少,却有忧国忧民之心。国有储君如此,陛下之福,大明之福,万民之福,臣等之福!”

“哈哈!”老爷子眉开眼笑,又对刘三吾等人道,“真的吗?你们都说说!别一味的捧他!”

中书舍人刘三吾笑道,“陛下,詹部堂所言甚是。殿下此联不但气象千,更难得的是有帝王之气。非一代雄主,不可做也!”

方孝孺板着的脸也露出笑意,开口道,“甚佳!豪迈雄伟,堪称千古名句!”

见翰林院的学士都赞不绝口,老爷子脸上的笑容更甚,胡子一抖一抖,“都是你们教的好!你们都有功!”

朱允熥心中松了一口气,幸好以前电视剧看的多,恰好用上了。

刘三吾说的没错,这对联有帝王之气。

康麻子写的,没帝王之气就怪了!

(康熙的御笔,故宫长春宫的对联。很多粗制滥造的清宫剧中,居然后妃宫门口也摆着,岂有此理。)

“ 不过,用大清雄主的对联,贴我大明的寝宫,是不是有些不大合适?”朱允熥心里暗道。

管他呢,走大明的路,让大清无路可走!

这时,吏部尚书詹徽又道,“陛下,太孙殿下才学臣等不及万一,华盖殿等处的对联,臣看”

“皇爷爷!”朱允熥赶紧出口打断,“高丽献上的贡品,您来看了没有?”说着,责备的看了詹徽一眼。

这老小子平日看他挺会拍马屁的,怎么这时候这么没眼色!脑子里就这点墨水,再写下去不是要出丑吗?

可怜詹徽本想拍马屁,却不想拍在了马腿上。心里顿时惶恐起来,再三琢磨皇太孙那责备的眼神为何而来。

“咱看那个干啥?都是些不当吃不当喝的玩意!”老爷子看着边上,有书法好的翰林学士挥毫泼墨,写着朱允熥刚才所说的对联,随口说道。

朱允熥靠近些,笑道,“孙儿昨日看了,高丽送来的二十颗东珠,晶莹剔透,比咱们宫里的还好!”

“哦!”老爷子依旧看着对联,淡淡的说道,“你喜欢就拿你宫中去!”说着,皱下眉头,对书写对联的翰林学士说道,“你这字不成,咱大孙的对联,气象恢弘有帝王之气。你看你那字,瘪瘪瞎瞎瘦了吧唧的狗爬似的,写大字成不成?”

可怜那翰林学士,一手颇有火候的瘦金体,在老爷子嘴里居然如此不入流。

更可怜的是高丽,他们费尽心思的贡品,在老爷子心里还不如朱允熥一副对联。

老爷子虽然不追究高丽在边疆侵吞辽东土地一事,但对高丽甚为苛刻。每年春节,万寿及朱允熥寿辰,中秋等大节。高丽必须遣使给大明进贡,而且务必竭尽全力尽善尽美。

不只是高丽,周围的安南,暹罗,乃至琉球都派了使节前来,朝贡新春佳节。

“皇爷爷!”朱允熥挨着老爷子,“鸿胪寺的官员奏报,如何给高丽等藩国回礼!”

老爷子收回目光,琢磨下,“随便给点棉布,御酒之类不值钱的东西就成了!”说着,对群臣一笑,“可不是咱小气,一想到拿大明百姓的东西,肥那些小国,咱就心里不舒坦!”

群臣苦笑,谁也不敢多言。

老爷子就是这么个性子,在他这别提什么天朝上国物华天宝,赏赐藩国的事。说了,容易挨骂。在老爷在看来,你给我是应该应份的,为了表示诚意还必须献上最好的。但是反过来,我给你,意思到了就行了。哪怕我给你一根针,你也得回家供起来。

给藩国一根针,或者一车金子,区别不大。反正是供着,供什么不是供。

第123章 劁

换了一位擅长写楷书的学士,仔细的写了两遍之后,终于让老爷子满意。随后朱允熥做的对联,被小心的贴在老爷子寝宫的门前。

“朴不成,回头让人镌刻在木板上,明年接着用!”老爷子笑着吩咐道。

“奴婢遵旨!”朴不成笑着回应,“皇爷,殿下,造办处送来了十二箱爆竹焰火。如何处置,还请示下!”

“咱不爱看他东西,送东宫处让孩子们乐呵乐呵!”老爷子随口说道,不过目光微转,看到沉思的朱允熥,开口道,“大孙,你想什么呢?”

烟火是好东西,东宫那边两位还尚小的幼妹已经念叨了好几回了。宫里那些没就藩的小王爷们,也是掰着指头算放焰火的日子。

可是,朱标刚刚故去,按照风俗东宫三年内不能贴对联,不能放炮。

“皇爷爷,父亲”

“哎呀!”老爷子一拍脑门,脸上的笑容顿时变成愁苦,“哎,刚才一高兴,咱把这事给忘了。你们东宫,今年这年是冷门冷脸!”说着,语调又转为暴怒,对朴不成说道,“咱刚才没想起来,你也不知道提醒?还有送焰火那些人,他们心里可有君父?”

“奴婢该死!”朴不成赶紧跪下。

“皇爷爷!”朱允熥急忙开口,笑道,“孙儿看不如这样,正月十五的时候,在玄武湖畔放了,让京城的百姓跟着热闹热闹!”

老爷子微微点头,“也好!普天同庆沐浴皇恩!”说着,又道,“春节,赏京师百姓诏书你写了没有?”

“孙儿已经写了,京师六十以上者,米三斗,肉两斤,酒一斤。鳏寡孤独者,格外赏布料一身!”说着,朱允熥小声道,“都是杭州抄家的钱财,分给受冤百姓之后,还剩了许多,正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事办得好!”老爷子破涕为笑。

贴了春联,又开始贴门神。

大明立国以后,皇帝下旨服饰礼仪仿照唐朝。所以门神不是秦琼和尉迟恭,而是复古的神荼和郁垒(不是lei是lu)。

不过有了刚才那个插曲,似乎是想起了亡子,老爷子的情绪有些低落,强颜欢笑。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其实年纪越大的人,过年过节之时,越是容易伤感。

群臣退去之后,披红挂彩满是年意的宫城之中,巍峨的大殿之下,又只剩下他们祖孙二人。

老爷子坐在殿中,手捧着一个暖炉,看着殿外的景象,嘴里念叨着,“以前过年,你祖母包饺子的时候,总会在里面塞一些小钱儿,谁吃着了,谁就明年有好运!”说着,叹口气,“自从你祖母走了,咱就再也没吃过那么好的水饺了!”

随着老爷子的话,记忆中那些画面涌上心头。

在朱允熥的记忆里,他祖母做饭的手艺算不得好。包饺子也总是那几种馅,白菜肉,芹菜肉,大葱肉。远比不上东宫小厨房里,那些御厨包的鲜美。

可是,那毕竟是亲人亲手包的,吃的是亲人的味道。

眼看老爷子有些伤感,朱允熥笑道,“皇爷爷,刚才孙儿回来的时候,城里热闹着呢。要不,咱爷俩出去转转?与民同乐?”

老爷子想想,笑道,“别说,咱还真有这个意思!”随后,又笑道,“也不知那个淮西的小馆子还开吗?咱还挺想他家的狗肉呢!”

“走着?”朱允熥笑道。

“走着!”老爷子起身。

爷俩都是布衣常服,也不用再换。朴不成吩咐几声,几十个护卫开道,爷俩从小门出宫,走入京城市井。

出了皇城到了前门大街,鲜活的市井之气扑面而来,明儿就是除夕了,街上采购的百姓依旧络绎不绝。

货架上的商品更是琳琅满目,辽东的松子干果,苏北之黄花,金针。武当之鹰嘴笋、黄精、黑精。

除了吃的还有喝的, 茶则六安松萝、天池,绍兴岕茶,径山虎邱茶。

衣裳料子更是让人眼花缭乱,还有各种点心匣子,南北名酒。

人人都是新衣新帽,人人都是脸上带笑。有熟人碰见了,相互拱手作揖问好。

大人们手里拎着采购的年货,满头是汗。孩子们手里举着糖人,舔一下,眉眼笑开花,全是满足。

“爷爷,盛世亦不过如此!”

朱允熥并非完全的讨老爷子高兴,也是有感而发。百姓有钱,街上有货,商品充足,购买力旺盛正是盛世的缩影。

老爷子双手插在袖里,看着市井人群满脸是笑,口气却有几分郑重,“不敢说盛世!京师乃天下菁华所在,繁华理所当然。是不是盛世,还要看天下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这么富足!”

说着,又是一笑,“再说,盛世不盛世的,咱爷们说了不算,百姓说了才算!”

“爷爷!”朱允熥也心有感慨,“您放心,将来孙儿一定让大明,达到真正的盛世!”说着,看着人群,目光满是坚定,“让天下百姓,再无饥寒。”

“有志气!”老爷子拍打朱允熥的肩膀笑道,“凭你这话,爷爷一会也得喝几盅!”

上次和老爷子出来吃肉的那家馆子,在一条巷子里。穿过热闹的大街,又走了一会儿,才依稀看着那家的幌子。

“等会!”走着,老爷子忽然停住,对朱允熥说道,“这家怎么没贴对联?”

巷子里的人家门前,都贴了新春对联。唯独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门上的春联还是去年的,凌乱的不成样子。

“许是没来得及贴呢?”朱允熥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70/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