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182节

这也就是在朱允熥面前,在老爷子那,他是不敢有这表情的。否则老爷子一瞪眼,怎地,给咱大孙花两个钱,你还心疼啦?吓死他户部的官员。

老人都是这样,一辈子精打细算,但是给儿孙花钱,唯恐花得少了。

“孤大婚,秦晋二王送了两千两金子,回头差人提到户部大库去!”朱允熥说道。

“臣不敢!”傅友文惶恐道。

“你听孤说!”朱允熥笑着合上账本,“你们户部看着把这些金子换成白银或者铜钱,然后再挤出五万两左右。”说着,朱允熥微微靠后,靠在宝座的背上,笑道,“信国公的折子你也看过了,倭寇是要剿的。靖海军的战舰要打造,选出的士卒要给安家费,沿海城池的军寨也要修筑。这个钱,不能从地方老百姓身上刮,中枢虽然穷,但是日子还能过。”

傅友文拱手道,“太孙殿下圣明!”

自古以来,户部说是国家的库房,但是历代的皇帝也好,太子也罢,都没少从里面掏钱。皇太孙把自己的私房,存入户部,确是千古美谈。

大明开国从蒙元手里接过这千疮百孔的江山,已经二十六年。二十六年间,每年的财政大头,依然是军费。而在民生上,采取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自然是总也攒不下钱。

还是那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朱允熥的手指缓缓敲打桌面,开口道,“邮票还有驿改邮一事,每年给给国库带来不少收益吧!”

“回殿下,看着收益是多,可这钱按皇爷的意思,都用在修路上头了!”傅友文说道,“现在各地的驿站不用中枢补贴,能自给自足。驿站的盈收,都用在了疏通运河水路,修路等建设上!”

“该当如此,要想富先修路!”朱允熥笑道,“用邮政的钱修路,是个好循环,是德政!”

“都是殿下的仁德!”

“孤只不过提了一个点子,具体的事还是你们下面人办的,和孤的仁德有什么关系!”朱允熥笑道,“不过,这年年国库没有结余,也不是办法。”

开源?节流?

朱允熥心里想到,往后大内的开销还是能减就减一些,等将来自己真到了那一天,立下规矩,把皇家的花销和国库完全的区分开。

大明该是天下百姓之明,而不是一家一姓之明。

自己穿越而来,若是再让整个国家都为了帝王服务,再养出一堆囊虫的龙子龙孙来。这样的大明,换汤不换药。

“就议到这吧!”朱允熥开口说道,“信国公那边的军费,还要你们操心,办妥当些。”

傅友文微微迟疑,“臣,遵旨!”

他这迟疑,马上落在了朱允熥的眼里,“怎么?你有事?有事就说,藏着掖着干什么?”

傅友文还没开口,他身后的户部销算司堂官郭文德开口道,“殿下,这钱一时半会凑不出来,户部有压箱底那是留着防备天灾还有打仗的钱。而且”说着,看了朱允熥一眼,“而且,皇爷昨天给了臣等销算司一道旨意,让臣等把坤宁宫翻修一下,臣粗略算了算,没个三四万怕是下不来的!”

翻修坤宁宫?

“哎,这钱也还是花到自己头上了!”朱允熥心里苦笑。

老爷子一辈子没翻修过宫殿,宫中多少房子的红漆脱落,老爷子都不许刷漆,怕花钱。现在到了孙儿,孙媳妇这,好家伙,一出手就是翻修坤宁宫。

“坤宁宫的事,孤去和老爷子说!”朱允熥看看对方,“把翻修坤宁宫的钱,做军费给汤和!”

“臣,遵旨!”

“你是,国子监出身吧!”朱允熥问道。

销算司的堂官郭文德回道,“臣是洪武二十一年国子监授官。”说着,迟一下又道,“臣和铁鼎石大人,是同窗!”

铁铉的同窗!

朱允熥默默记住此人,“知道了,下去吧!”

这人是个敢说话的,傅友文不敢说的话,他给说了。这人也挺聪明的,还知道用铁铉提高身价。

“钱那!”人都走后,朱允熥揉揉太阳穴,“你这杀人不见血的刀!”

(大家是不是以为明初,为了十几万银子的事愁成这样,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明初缺钱,缺贵重金属。朱元璋不爱收税,后来永乐北征,虽然武功赫赫,但是民生又凋敝不堪。明朝的财政,基本上就没怎么宽裕过。)

第139章 我成了多余的?

百多万的银子都花了,君臣却要为了十来万打官司,听起来有些啼笑皆非,可如今大明的财政就是这样。稍微大手大脚一点,就要出窟窿。

大殿中,朱允熥来回溜达踱步,脸上都是苦笑。

因为他想起了前世看的那些清宫戏,人家君臣议事一开口就是几百万的军费,几千万的修园子钱,可自己呢。

清朝的财政筹集能力,确实比大明好那么一些,而且现在还不是大航海时代,全世界的白银都疯狂涌入的时候。况且,现在的大明不收税,尤其是商税。

老爷子的顽固,外人根本想不到,一方面鄙视商人,又一方面不收重税。归根到底,商业有利于民,不收税也是为了藏富于民。

朱允熥走到屏风前,提起朱笔,写下两行字。

“倭寇,商税,海贸,殖民!”

“北元,吏治,织造,藩王!”

写完之后看了半晌,这些老爷子在一日,就要缓缓图之。叹息一声,对肃立的王八耻说道,“擦了!”

“是!”王八耻拿着一块细布,用力的擦拭几下,屏风上的 字迹消除,恢复原样。

“老爷子呢?”朱允熥喝口茶问道。

“回主子,老皇爷在御花园呢!”王八耻说道,“一早,就带着朴公公过去了!”

“走,去看看!”朱允熥说道。

说出来没人信,紫禁城中的御花园中,藏着几亩庄稼地。早在马皇后在时,那里就是菜园子。后来老爷子亲自带人规整了,每年都在那里种上庄稼。

现在正是春耕的时候,老爷子虽然当了皇上,可谁也挡不了他下地干活。用他的话说,当了皇帝更要知道春种多少,秋收几何。根据产出,就能判断今年百姓的收成。

种地和打仗一个道理,当大帅的在中军指挥,吃和士卒一样的饭食。若是大帅饿了,那前线的士卒们肯定早就饿了。

朱允熥带着宫人,徒步走进御花园,刚一进去,就看到在田里劳作的老爷子。

老爷子一身旧的粗布衣裳,裤管袖子高高挽起,就如同寻常人家的老农一般。 一道麻绳背在肩膀上,老爷子向前走着,拉着麻绳后面拴着的人!

麻绳的后面是一把耕犁,耕犁之后是用力推着的朴不成。老爷子在前,他在后,二人所过之处,泥土翻起。而田地的边上,无数宫人垂手低头,跟石像似的,默不作声。

“皇爷爷,您别累着了!”朱允熥赶紧扯开袍服,几步跑了过去,“您都这岁数了,这些事让别人干就行了,您看看您肩膀!哎哟,您还以为您是小伙子呢?”

种地是力气活,耕犁一人拉一人推,即便是成年男子,一天也干不了多少。何况,老爷子都六十多了。

“谁让你进来的?”老爷子不但不领情,反而怒道,“刚弄出来的地垄,你看,你又踩下去了!”

朱允熥低头一看,人家一条线似的垄,让自己几脚就面目全非了。

赶紧让到一边,说道,“皇爷爷,您上来吧!”

“你这倒霉孩子!”老爷子摇头道,“这边又给踩塌了,那是咱留着嫁秧的地儿,特意比旁的高一些。”说着,不耐烦的摆手,“一边去,别在这捣乱!”

“我”

“殿下在一旁稍等片刻!”朴不成也如同干瘦的老农一般,擦着汗水说道,“还有半垄,奴婢和皇爷耕完就上去!”

没办法,朱允熥只有小心的踩着地垄,原路退回,“皇爷爷,您今年不种水田了?”

田里的老爷子继续拉着耕犁喊道,“今年种些麦豆,咱宫里的地,平日伺候的太精细了,又是赶鸟,又是浇肥料的,比老百姓家产量高。”

说着,老爷子忽然用力,那耕犁一下带出一块石头来,“咱这地里产量高,就看不出啥来!今年种些好打理的麦豆,不用那么多人伺候,看看到底能出多少!”

“要么说您能当皇帝呢?”朱允熥在田边的躺椅上坐下,“就您最关心老百姓!”

“呵呵!”田中的老爷子大笑,很是得意。

朱允熥不是拍马屁,元末那么多造反的军头,各个都是豪杰,可最终坐天下的反而是老爷子这个一开始实力相对较弱的。除了军事之外,老爷子这份见微知著的心思,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时,朱允熥看看左右,身边除了凳子椅子之外,连壶热茶都没有。

“怎么回事?”朱允熥怒道,“连热乎水都没有?怎么伺候的?”

别人不敢说话,刚在老爷子身边伺候没几天的彩云,怯生生的说道,“殿下,不是奴婢等放肆不尽心,是太孙妃”

“赵宁儿?”

朱允熥正不解时,只见视线中一个挎着篮子,梳着妇人头型的少女,笑盈盈的从远处走来。

不是赵宁儿,还能是谁?

“你这是?”朱允熥看自己媳妇也是一身布衣,问道,“你这是哪出?”

“臣妾见过殿下!”赵宁儿先是一福,笑道,“早上看老爷子要下地,臣妾当孙媳妇的,哪能在屋里待着!”说着,又笑道,“臣妾小时候,在外公家也干过农活呢。”

“不是!?”

朱允熥看看自己脸上泛着健康红晕的赵宁儿,再看看田里的老爷子,忽然感觉,自己有些多余。

“老爷子,您歇歇,用饭啦!”赵宁儿对田里喊。

“等会,快了!”老爷子回道。

“别等了,一会就凉了!”赵宁儿笑道,“吃完了再干,媳妇帮您!”

这话要是朱允熥说,得到的回答八成就三个字,“一边去!”

可是赵宁儿问了,老爷子却笑呵呵的卸掉肩膀的绳索,背着手走了过来。

“你和皇爷爷就这么说话?”朱允熥小声问道。

赵宁儿眨眨眼,笑道,“殿下,您还不知道吗?老爷子呀,就吃这一套!”

这丫头,比想象的有心眼!

老爷子面对大臣一个样,对家里人一个样。而且还真就吃民间这一套,你叫他老爷子,肯定比叫陛下让他高兴。

当然,这事也分谁!能有这个待遇的,也就朱允熥自己。现在,又加上一个赵宁儿。

“啥好菜?”老爷子大马金刀的坐下,笑道。

“白菜五花肉炖豆腐,汤汁都是乳白色的!”赵宁儿投湿一条毛巾,小心的给老爷子擦着手笑道,“还有青蒜炒土鸡蛋,金黄色带着油泡!刚才媳妇看御膳房那边有新炸的油渣,要了一碗用大蒜烩了,喷香!”

说着,又换了一条毛巾,“老爷子您抬头!”

老爷子真就闭着眼抬头,任凭赵宁儿一下下的擦着。

赵宁儿也不含糊,不但把老爷子的脸上擦拭干净,还顺手从老爷子眼角,扒拉掉一小块吃模糊来。

朱允熥看的目瞪口呆,这老子地位好像有点岌岌可危呀?

“朴公公,你也擦擦!”赵宁儿擦完了老爷子,又递给朴不成一条毛巾。

“奴婢不敢!”朴不成哪敢接,可是脸上都是感激。

“你那边都忙完了?”老爷子看都没看朱允熥,“坐下一块吃吧!”

“是!”朱允熥坐下,想给老爷子拿碗筷,可是赵宁儿快他一步。

他又想给老爷子盛饭,可是一碗上尖的豆饭已经被赵宁儿放在了老爷子的面前。顺带着,还放了几瓣大蒜。

首节 上一节 182/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