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244节

国战当前,朱棣没有藏私,麾下精锐毫无隐藏的展现在朱允熥面前。这样不亚于京营战斗力的军队,让朱允熥的眼皮子很是跳动了几下。

当然,在燕王点兵的时候,蓝玉也少不了歪嘴,说几句什么燕王所图非小,其志绝不只满足于一地藩王等这些话。

除却这十几万兵马,辽王的三万兵马已经开赴辽阳,再加上辽东都司的精锐北军,征讨高丽之战,明军光是战兵就共计二十万人,起于征发的民夫,工匠还不在此列。

大明虎贲集合完毕,只等朱允熥一声令下,就能泰山压顶一般,跨过鸭绿江,直捣高丽的腹心。

按照朱允熥的设想,还有老将们的集思广益。大军过江之后,分兵精锐骑兵于侧翼,避开坚城长驱直入。朱允熥率领大军,沿新义州开始,先攻安州,再取平壤。

~~

又是深夜,朱允熥房中的灯火还在跳跃着,明日出兵在即,他却还在看着手中的密报。他这个人,看似有些漫不经心,其实越是大事,心中越是稳重,也越是慎重。

“汤和的水军已经动了!”朱允熥看着手中的奏折,喃喃自语,“靖海军两万人,再加上胶东半岛善于水战的山东卫所官兵,供给五万人,已在胶州整备完毕,随时可以跨海作战。”

放下手中的奏折,朱允熥走到硕大的地图前,先是在平壤那里重重的画了一个圈,而后又在树州(仁川)那里画了一个圈。

高丽,不管怎么消极避战,都不会丢了平壤。一旦平壤陷入危急,汉城的兵马注定来支援。那么高丽的都城,就会成为一座空城。

“殿下!”门外有人呼喊,是蓝玉的声音。

“进来吧!”朱允熥先把汤和的密折放好,随后开口说道。

稍后,蓝玉带着一众军中老将,如王弼,曹震等人依次进来。他们一辈子都是并肩作战的老兄弟,即便现在蓝玉没有半点官职,也习惯性的走在蓝玉的后面。

“这么晚了,有事?”朱允熥问道。

“殿下,该怎么打,臣等心里没个主意,所以来问问!”定远侯王弼说道。

朱允熥有些纳闷,“军中方略已定,你们都是打了一辈子死战烂战的老人儿,怎么打不知道?”

“不是臣等不知道,是臣等不知怎么跟麾下儿郎们说!”景川侯曹震笑道,“这次征讨高丽,儿郎们问臣,是不是和以前一样的常例!”

“什么常例?”朱允熥越发不解,怒道,“你含糊什么?有什么直接说就是!”

这些跟着老爷子一辈子杀人放火的强盗头子们,相互看了一眼,谁也没敢出声。

还是蓝玉忍不住,开口问道,“殿下,他们的意思是,是不是让儿郎们,放开了抢!”

“对对对!”鹤庆侯张翼开口道,“儿郎们干的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营生,咱们不能亏待人家呀,是吧!再说了,出门在外,儿郎们总得给家里带点特产回去不是!”

神他妈特产,头一次听说把抢劫说的这么清新脱俗!

朱允熥心中笑骂,可是面上却郑重几分。这时代,说什么军纪,秋毫无犯都是扯淡。不但如此,主帅往往也纵容属下士卒抢劫等,用来就鼓舞士气。

“孤来的时候,皇爷爷说了。打仗的事,还是多听你们的意见!”朱允熥笑道,“你们都是国朝老将,孤听你们的!”

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众位军侯为之一愣。这帮死心眼的一时没明白,还要再问。

“臣等明白了!”蓝玉赶紧开口,同时看来这些老杀才们一眼,众人才恍然大悟。

这事,皇太孙那么贤德的人,实在是不好说。大家心里明白即可,没必要非要千岁说出口。这么低,那儿郎们的待遇,就外甥打灯笼照旧。一边打仗,一边划拉特产,两不耽误。

儿郎们划拉了,自己也要划拉。家里那么多儿孙呢,总是觉得钱不够花。破船还有三分钉呢不是,高丽再穷,散碎银两怎么也有点吧?

见这些老军痞一个个神采飞扬,朱允熥没好气的说道,“就知道这些旁门左道,回去好好研究下遇敌怎么打,才是正事!”

“臣正有一事相问!”景川侯曹震又开口道,“殿下,咱们大军前来,高丽人定然不会束手就擒。若是遇到抵抗的城池,如何处理?”

忽然,朱允熥感觉对方话里有话,而且不是好话。

果然,曹震和一众老将继续七嘴八舌的说道,“遇到不知道好歹的城池,咱们屠几遍?”

“你说什么?”朱允熥眼角跳动两下,面对这些露出了真实面目的老军痞,脑仁阵阵的疼。

“屠城呀!”永平侯谢成开口,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不听话的怎么屠?是鸡犬不留,还是留下工匠妇女?是烧成白地,还是留着城池。臣等第一次在殿下麾下效力,总要问个明白!”

“按照惯例,青壮男子都得宰了,以防后患。老人呢,浪费粮食,也不能活。留下妇女,赏赐儿郎们。工匠随军效力,牛马畜生之类的,要给儿郎们打牙祭”会宁侯张温接口道。

“殿下别看臣等说的轻松,其实一遍是屠不干净的,总要弄那么四五天,三四次。这种好事,也不能全让京营的儿郎们干,边军也要给些汤汤水水,辽东东的兵一向没什么油水,都穷疯”

啪,朱允熥一拍脑门,怒道,“滚!滚出去!”

见他发怒,蓝玉赶紧连推带骂,把这些老军头都赶了出去。别的还好说,这种事,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灵魂,朱允熥还真是接受不了。

“蓝大哥,这怎么回事儿?殿下得给个话呀,不然儿郎们到时候什么都捞不着,这伤军心呀!”

屋外,一群老杀才还是不依不饶。

“老子都想抽你们!”蓝玉怒道,“这种事,有他妈当着殿下面说的吗?”

景川侯曹震不解道,“当年跟着皇爷打仗,这种事都是当面说清的呀,不然到时候各军为了抢东西,再他妈打起来那可就控制不住了!”

“滚滚滚!”蓝玉怒道,“一群杀才,不干人事的玩意儿!”

~~

咚咚咚,呜呜呜。

战鼓伴随着牛角号,在幽州大地陡然响起。 遮天蔽日如林一般的战旗中,将士们身上的盔甲之光,让天日黯淡无光。

十余万将士布满天地,一眼望去根本望不到边际,视线中满是斗志高昂的大明虎贲。

中军大明龙旗高高挂起,巨大的黄罗伞下,朱允熥一身金甲站在点将台上。

咚,最后一声鼓声,戛然而止。

朱允熥按着腰间宝刀,环视肃立在自己面前的藩王诸将,面容威严。

“启禀太孙千岁,各部大军集合完毕!”亲卫统领傅让,走上点将台,跪地大声道。

“孤奉陛下命,代天子征讨高丽,如今各路大军集合完毕,今日又正是出兵的吉时,即日出兵!”

“万胜!万胜!”

将领士卒们回应朱允熥的呼喊之声,让山川河流为之震动,仿佛天塌地陷一般。

“燕王朱棣何在?”朱允熥大声道。

“臣在!”同样一身金甲的朱棣,在台下领命而出。

“率燕藩所部为大军先锋,过辽阳直入鸭绿江,为全军先驱!”喊完,朱允熥直接把手中的金色令牌,扔到台下。

朱棣一手接过,“臣,领命!”

“定远侯王弼何在?”

“老臣在!”

“率四千骑兵,在燕王的侧翼掩护,与其遥相呼应。”

“喏!”

“此战,乃是国战!”朱允熥面对无数骁将,振臂高呼,“大明男儿建功立业正在此时。”呼唤之中,抽出腰间宝刀向天,“随孤灭了那不臣藩国,诸位当铭记史册。全军,出发!”

十余万大军,呼喊回应,“天佑大明!”

~~

大明开国精锐,都是和北元在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百战老兵。

主帅一声令下,即刻开拔。虽北平一地的明军就有十多万人,可是各部依次向前,有条不紊毫不慌乱。步兵炮兵沿路推进,队队骑兵在侧翼掩护前行。

前方,便是国门。身后的北平雄城之中,是无数大明百姓骄傲的目光。

第11章 前战(上)

洪武二十六年,八月初。大明皇储,皇太孙朱允熥,代大明天子征讨不臣高丽。朱允熥总领天下兵马,发京营精锐并辽东都司边军共计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泰山压顶一般从辽东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跨过鸭绿江。

鸭绿江两岸,本就是中华旧土。蒙元末世以来,高丽暗中蚕食,但尚未大规模的筑城,除了零星的堡寨屯田之外,依旧是一片蛮荒。

闻天朝王师征讨,此地高丽军民已四散奔逃,没逃的也躲进了低矮的堡寨之中。数日之间,燕王朱棣率领麾下精锐,连扫高丽堡寨七十余座。破高丽屯田城,龟城,杀敌一千多人。

定远侯王弼率领四千精骑,在荒野之中来回驰骋,寻找高丽军队的主力动向。但高丽人的兵,却像蒸发了一样,始终不见踪影。

这种情况已经在朱允熥和诸老将的预料之内,这些被高丽人蚕食的土地上,只有蒙元时期修筑的小城,在二十万大军的冲击下,根本不具备抵御的能力。

与其浪费军力,不如逐步收缩,让明军长驱直入,补给线拉长之后,再集合全国兵马,进行反击。

估摸着,王师在行至平壤之前,都不会遇到大规模的抵抗。是以,朱允熥下令,定远侯王弼,燕王朱棣沿着大军侧翼行军,保护中军左侧,其余十几万大军,直扑平壤的屏障,安州。

(为什么是保护左翼呢,因为明军的行军路线中,右侧是大海,左边是广袤的荒野。)

平壤必须拿下,拿下平壤之后,城外海港和津里可以用作王师的后勤基地。高丽人想要拉长战线,殊不知朱允熥根本没想过走陆地运输粮草器械。

和津里属于西高丽湾的海港,对面可达大明辽东或者山东半岛,用海路运输,不但省去了陆地运输漫长的时间,人吃马嚼的浪费,还能避免补给线被高丽的骑兵骚扰。

其实,朱允熥和一众大明老将们,想的着实有些多了。此刻的高丽王都之中,从大明宣战开始就陷入一片混乱。投降派抵抗派争论不休,而投降派中又分出了完全不抵抗,和割地求和两种派系。

大敌当前,几派人脑子都喷出狗脑子了,相互指责谩骂。所以直到明军二十万大军已经在高丽境内摆开阵势,他们都没商量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此时,高丽王都的大殿中,又吵成一片。保守派请高丽王再派遣使者,向大明交出平日国内那些总叫嚷着,拓展领土的臣子。同时,拿出最大的诚意向大明皇帝请罪。

而另一派则是认为,既然明军已经渡江,号称灭国之战。那高丽就要召集臣民,坚决抵抗。大明不仁,高丽亦不义。高丽虽小,但也有军民百万,只需抵挡写时日,挫了大明皇太孙的锐气,再行求和之事,才能让明国重视。

完全仿照中原王朝宫城的高丽景福宫中,高丽士大夫们吵成一团。吵到激昂处,吐沫横飞,声嘶力竭。

(景福宫修建于明洪武二十八年,这里借用一下。)

“够了!”王座上的李成桂一声怒喝,“明军已经过江,此刻应该都到了安州城下,你们居然还在这里争吵!难道你们要吵到,明军兵压汉城之下的时候吗?寡人召你们来,是让你们权衡战和的利弊,不是让你们相互攻击!”

李成桂本蒙元世袭大将出身,心计手段都堪称人杰。为人又残暴嗜杀,从他当政以来,打压一直占据高丽朝堂的世家大族,还有僧人阶级,独掌权柄。

此时盛怒之下开口,声音之中竟然隐含金铁之意,让人不寒而栗。

“乔娜(高丽语,殿下)。”荣禄大夫郑道传开口说道,“我高丽前几次的使者都被明国拒而不见,此时明军已经过江,又是那少年气盛,一直对高丽心怀敌意的皇太孙领军。臣以为,断无和谈的可能。请殿下,早日召集天下军民,早做准备!”

李成桂暗中点头,他是武人出身,自然懂得人家刀都抽出来了,不可能不见血,就再插回去的道理。

“不可!”臣子中,承政院(大明翰林院),都承旨姬从良出列,朗声说道,“殿下,大明上国百万王师已至,高丽危在旦夕。此时,身为藩国,难道我们不该好好想想,到底是什么过错,才让上国如此震怒吗?”

“千年以来,中华上国秉承教化,号称礼仪之邦,历代君主都不愿兴兵远征,即便是藩国有了少许错处,也会宽大原谅。”

“明国不见我们的使者,就证明我们认错的态度还不够诚,礼节还不够隆重!”

“还怎么不够隆重?”高丽武将之中,领头的青海君李之兰站起来,气愤的怒道。

李之兰为李成桂的义弟,是在他在军中最大的臂膀。此人和李成桂一样,都出身蒙元世袭武将世家。李之兰是女真人,真名叫,佟,豆兰帖木儿。

“珍宝美人,宝马金银全部献了上去,可是明国还不肯罢休,还让我们怎么做?难道要负荆请罪吗?”李之兰大声怒斥道,“若是负荆请罪都不成,难道要殿下,学古人,吃明国皇帝的屎吗?”

殿中群臣俱是一愣,高丽朝堂中不缺少饱学之士,可是谁都想不起来,这个吃屎的典故出自哪里。

唯有文人领袖裴千惑想了许久,开口说道,“青海君所说,可是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

李之兰瞪眼道,“老子也不知,反正是听家里的书呆子说书,听来的!”说着,转头对李成桂奏道,“殿下,中国古代时,有个国家被灭之后,落败的国君每日要品尝胜国国君的粪便,此等奇耻大辱”

首节 上一节 244/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