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249节

朱允熥抬头,看着硝烟中,有人影忙碌晃动的高丽城墙,那两处城墙是昨日明军的重点攻击地点,城墙早已残破不堪。高丽人昨夜彻夜不眠,不停的修筑。

“把战死儿郎们的尸体收敛好,现在天气热,不能把他们囫囵送回去,都火化了吧!”朱允熥的目光,挪到营中的大明虎贲们身上,继续说道,“名字都记好,骨灰装好,送回家去。抚恤按双倍发放。告诉辽东都司,要多给战死的儿郎家里,发放田地。他们给大明卖命,大明不能让他们家中,还有后顾之忧!”

“殿下爱兵如子。”李景隆在身后说道,“臣以为,当传阅三军,彰显殿下慈悲。三军上下,必更为效死!”

朱允熥斜眼,冷冷的看了李景隆一眼。后者顿时心中一寒,马上觉察到自己这马屁,拍在了马腿上。低头闪在一边,不敢再言。

军中老将们,如傅友德等人无声的相互看了一眼,心中都清楚,殿下初次领军,心性还没磨练到铁石心肠的地步。对这些老将来说,别说才死了一百多人,就是死了一万人,只要有战功,他们都当没看见。

不是朱允熥妇人之仁,而是他心中的人性使然,更不是他矫情。毕竟,这死的一百多人,都是大明的士兵。

“今日是否继续攻城?”半晌之后,傅友德开口问道,“殿下,别看昨天高丽人守的凶,其实已是强弩之末。若今日攻城,臣建议三面齐发,先用火炮投石机轰他半天,然后重甲步兵登城。”

“只要站住城头,一天之内就能肃清平壤外城,再过两天,就能肃清平壤全城。拿下平壤,高丽门户大开,一马平川!”

“孤不担心平壤,破城是早晚的事。”朱允熥再次看向平壤,“孤现在关心的,是高丽的援军到哪了?”说着,微微一笑,“平壤就是高丽援军的诱饵,咱们现在不能着急。”

围点打援,重在一个围字。平壤城现在是惊弓之鸟,围起来就好。

“按理说燕王那边应该来信了,若殿下不放心,给臣一支骑兵,臣亲自去!”蓝玉沉思下,开口说道,“平壤周围都是咱们的人,制高点平城也在咱们手中,高丽援兵若来,桧仓是必经之路。无需阻拦他,只需放一些探马,远远盯着,放他们进来,然后再与燕王合兵。最好是他们行军途中,咱们两面同时发兵,殿下在前,燕王在侧,拦腰而击”

姜还是老的辣,尽管围点打援经过了诸位老将们的推敲。但是很少有人,没能像蓝玉这样,说起高丽的地形头头是道。更没人能像他这样,把战争精算到时间差。

就这时,忽然一员将领,在朱允熥的侍卫指引下,大步跑来。

“臣张玉,参见太孙殿下!”

来的,是朱棣的心腹大将,定然是发现高丽援军的踪迹。

“可是遇到了高丽人?”朱允熥急问道。

“回殿下,高丽北上大军,已过遂安,距离桧仓只有三十里。大概有骑兵四千,步兵五万余人。打的是高丽王京兴义军的旗号。燕王千岁率军驻在长星里,随时能攻高丽军之侧翼。”

(地图上看,平城,长星里,桧仓是一个三角形。)

“好!”朱允熥一拍手掌,“先灭援军,再破平壤!”说着,凛然对众将说道,“傅国公继续摆出要强攻平壤的姿态,其他人随我与燕王合兵!”又对张玉说道,“速去回复燕王,让他一定看死高丽援军,若对方察觉有异,定要咬住,不能走脱!”

“喏!”众将轰然答应。

明军十几万军的战线,从平壤城外的高地平成延伸至平壤城下,呈阶状。高丽援军到来,明军无需在长途行军,只需前军渡过浅浅的大同江,便可到达高丽援军的必经之路桧仓。

军情如火,平壤城下,明军继续摆出强攻的姿态,累积土墙声势浩大。其实暗地里,大部队已调转枪头。

~~~

山林之中,燕王朱棣注阴藏其中,注视着山脚下急行军的高丽援军,眼中露出几分赞许之意。他是百战的藩王,从基层做起,最重视第一手的军情。即便深入漠北作战时,也常常亲自为探马先锋。

“你们看,急行军而不乱,骑兵串联首尾,弓箭手居中,长枪手在外。若遇得敌,马上能就地结阵!”朱棣小声对身边诸将说道,“高丽的领兵之人,是个知兵的大将!”

他虽然说的郑重,但是麾下那些骄兵悍将的眼中,还是有些轻视。

燕藩麾下大将,丘福开口道,“千岁,臣有一事不明!高丽援军为何不走松林道,直接进平壤,反而要走侧面。这不是直接送上门来了?”

“你呀,是打大仗打惯了,脑子没转过来!”朱棣笑道,“高丽国小,倾全国之力不过十几万兵马。援军进了平壤,固然能确保平壤不失,但却于全局没有半点好处!”

“高丽的兵马都囤积在平壤一带,若我大明再调二十万兵马过来,团团围住,随后再征十万大军直进汉城,他用什么抵挡?”

“想解平壤之围,高丽必须野战,唯一的生路就是从侧面攻击,我大明围平壤大军的侧翼,夺回高地开城,与平壤成犄角之势!”

丘福想了半天,似懂非懂,开口道,“还是千岁圣明,臣这粗人,就知道轮刀子,想不出这些关节来!”

“也不是本王想的!”朱棣笑着,叹息一声,“此战,全盘都出自皇太孙的手笔。从一开始,他要打的就是一战灭高丽社稷之战!”说着,微微皱眉,“如此战役,乃是好大的一盘棋。一开始,本王还以为是那些军中老将们给他出的主意,后来才发现,是人家力排众议,说服了那些老将!”

说着,长叹,“还真是,天纵奇才呀!”

“他?”丘福等人面上有些轻视,“太孙殿下再怎么英明,也比不过千岁您身经百战。打仗这事,想的再好,打起来也都变样。”

就这时,众人身后的密林中,传来脚步。

众人握紧兵器,只见一探马斥候焦急的过来,“千岁可在?”

“怎么了?”朱棣皱眉问道。

“骑兵!”探马喘着粗气,“定远侯王弼来报,川内方向发现高丽骑兵,人数约有两万人,似乎准备包抄咱们的背后!”

第18章 大战(2)

突如其来的军情,让朱棣本来轻松的脸上,郑重起来。进入高丽以来,他一直很防范的,就是高丽的骑兵。

高丽骑兵始终没有冒头,他以为是高丽王犯了小家子气,舍不得下老本。但是没想到,随让居然让骑兵,运作了他们的身后。而且,一出手就是倾尽全力,居然有两万骑兵。

尽管这两万骑兵,不是大明那种身披重甲,一个骑兵需要四五个轻骑服务的重甲骑兵,可也是四条腿的骑兵。而且高丽骑兵本不弱,不但善于在平地作战,山野之间,河流之中,亦能往来纵横。

军帐之中,硕大的地图面前,朱棣和手下诸将死死的盯着地图上的标注点。

现在高丽骑兵在川内,再往前则是德川,再进一步就是明军后方的交通枢纽安州。

“他娘的,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手笔!”朱棣在帐中,冷笑道。

大将朱能开口说道,“千岁,臣以为高丽兵绕行川内只有一个可能。”说着,用手中腰刀,指着地图继续开口道,“高丽一路援军驰援平壤,寻求与我军野战。而高丽骑兵绕过我军主力,直扑后方,为的就是咱们的粮道!”

“高丽援军约有七万人,中军报平壤城内约有三万,近十万人无需野战取胜,只要拖住中军脚步。等后方粮道被断,大军就会乱慌乱。届时高丽首尾夹击,大军危矣!”

“想瞎他的心!”

见众将脸上都有忧色,朱棣开口笑道,“攻平壤之前,皇太孙中军已经去了平壤外的海港和津里,咱们二十万大军的粮草军械,直接走海路从山东运过来。他高丽人截咱们的粮道,截个鸟?”

众将恍然大悟,丘福笑道,“千岁深谋远虑”

“别他妈拍老子马屁,是皇太孙想的!”朱棣心里有些发酸,敢情人家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些,设计好了一个个圈套,把高丽人耍得团团转。

“就算截不了粮道,高丽骑兵绕至大军后面,进行突袭!中军那边,也不好过呀!”朱能沉吟着继续开口,“稍有不慎,万一那边让两万骑兵钻了空子?”说着,更担忧的说道,“千岁,此战咱们二十万大军中的骑兵,定远侯率一部,剩下的都在咱们这里!”

“那就速战速决,在高丽人的骑兵兜过来之前,灭了这七万人!”朱棣环视一圈,“给皇太孙那边去信,本王这边要从高丽援军的侧翼发起攻击,随后他再带大军掩杀!”

“咱们先打?”诸将有些迟疑。

燕藩所部不过三万人马出头,而行进的高丽援军却有七万之数。其实也不是不能打,而是归根到底,这些燕藩的大将也都有些小心思,不愿意死伤太多。要知道,燕王手下的这些军队,可是燕藩的本钱。

这些人跟随朱棣日久,都知道他的心思,也有追随之意。若是真死伤惨重,以后还有什么底气和朝廷叫板?

“怎么怕了?老子都没怕,你们怕个鸟!”

朱棣怎能不知手下心腹们的心思,朗声笑道,“一群愣货,打鞑子拼光了都没皱眉头,这个节骨眼上,犯什么浑?”

说着,面容转为肃然,“三万多对七万,不过是一打二,一人砍俩脑袋就齐活了。”随后,拳头挥舞,“一打二,揍他狗日的!”

说到此处,忽然又是一笑,“临阵不如变阵,再说皇太孙那边,说不定比咱们想的更快!再说,还有定远侯王弼那边,带着四千铁骑隐在暗中。王老侯爷,四千对两万,打不一定能打过两万,但是咬绝对能咬住!”

嘴上说完,心中道,“小子,你那边,别让老子失望!”

~~~

朱允熥的中军动作极快,先头部队已经渡过大同江,沿江畔列阵布防。

当先是三个精锐步兵方阵,每阵七千二百人,列于阵前号称三堵墙,而后是中军骑兵,右侧高地是炮兵游动。

此战大明京营火器兵大半随军出征,高地炮阵,有炮兵2604名,配炮车128辆,共载大小256门。

步兵最前还有火铳营,共编官兵3109人,单眼火铳兵512人,散铳兵768人。(虎尊炮的前身)

另有,后军256门大小火炮和512支火铳,以及全副炮车零件备用。

(步兵在前,骑兵在后,借助火炮的烟雾骑兵冲锋,冲退对方步兵的散兵线,然后步兵交替向前冲杀,骑兵分开绕道侧翼夹击,不断的挤压敌人的空间,最后用精锐骑兵解决,这是巅峰明军的常用战法。后来李自成也这么干,瑞典的古斯塔夫也这么干。)

傅友德坐镇开城高地盯着平壤,朱允熥龙旗竖于前线,除此之外另有数万人马,由永平侯谢成带领,列阵于平壤城右侧,大同江湾。整个明军,等待高丽援军的阵地,犹如半弯倒挂明月。

列阵之时,明军骑兵探马已经远远放了出去,所派的都是精锐骑士,用来查探敌情。

此战,明军以逸待劳,等着高丽援军一头扎进来。就算他不来,朱允熥相信,以朱棣的性子,也会忍耐不住,逼着高丽人往钻进这边的口袋。

而高丽人,在即将达到平壤附近的时候,也是侦骑四出,双方大部队还未照面。骑兵已经开始暗中交锋,不过明军的骑兵滑不溜手,往往高丽兵刚看到他们的身影,就消失不见。若是前去追击,便会遇到明军小股骑兵的不断夹击。

~~~

盛夏时节,急行的高丽援军,人疲马竭,浑身是汗。

主帅李之兰在战马上擦着脸上的热汗,不断催促麾下人马,继续加快速度。

“报!前方发现明军斥候!”

听了骑兵的汇报之后,李之兰的脸上露出几分凝重,这已经是两天来,第三次发现明军的斥候了。

而且对方的斥候一次比一次多,这说明对方的主力已经不远。

霎那间,李之兰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明军没有继续强攻平壤,而是在等着自己带人前来野战。

“传令全军,停止前进!”李之兰大声下令,对身边传令亲兵说道,“速度慢下来,骑兵为全军先锋,步兵列阵在后,缓缓前进。若发现敌情,不可恋战。”

他这一路援兵,最主要的作用是拖住明军的主力,给带骑兵绕后的靖安君争取时间。

明军不攻城最好,不主动来打他更好,李之兰巴不得能继续拖拉僵持下去。现在高丽人需要的,就是时间。

可是他命令刚刚下达之后,忽然又一骑兵,疾驰而来。

“报,侧翼三十里发现明军大队。数千骑兵打头,后面跟着数不清步兵!”

“什么?”李之兰当场愣神,随后用马鞭狠狠的抽打斥候探马,“你们是怎么侦察的,侧面有敌人都不知道?”

说完,大声命令道,“长枪手,结阵!”

明军想不到高丽人,敢于派两万骑兵绕后。而高丽人也想不到,进入高丽的土地之后,明军还会分兵。

更重要的是,燕王朱棣所过之处,为了防止被高丽人发现行踪,根本不留活口。

不过先是想这些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急行军中的高丽兵马赶紧扎营列阵,并且派遣骑兵,快马向平壤通信。

三十里的距离,不过弹指一挥。

就在高丽的阵地刚刚有些样子的时候,远处山岗上忽然露出一骑,鬼魅一般的骑兵。

李之兰看着远方山岗,惊愕道,“一个人!?”

明军只有一人,马上骑士纵马爬上山巅,奔驰之间头盔上的红缨羽毛,随风飘扬。而后,战马在山巅前蹄腾空,大声嘶鸣。

只见马上的骑兵,手中大枪狠狠插进泥土之中,随后用力一拉。

呼啦一下,明字大旗,在高丽山巅随风飘扬。

再往后,天地之间传来阵阵震颤之声,仿佛两边的青山都在晃动。无数步兵在地平线上开始冒头,队列森然数万人犹如一体。

“准备作战!”李之兰大声下令,弓箭手右侧高地,骑兵左侧高地,长枪手在前!”

连绵数里的高丽大军,在大帅的命令下开始调整变阵。

可是此时,大地的震颤更盛几分。正面战场上,明军大队骑兵的身影已经出现。

首节 上一节 249/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