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267节

“我是高丽王”

好不容他嗓子中,用最后的力气发出几个字,却发现。大明的皇太孙,对他居然视而不见,直接纵马从他身边过去了。

从始至终不但没有看他,甚至一句话都没和他说。

最大的羞辱,就是无视!

一下秒,一只铁手抓住他的头发,把他的头颅扬起来。

李成桂的视线中,出现一张狰狞的脸。

“他娘的,你敢射我?”

李景隆残忍的笑笑,抽出腰间短刀在李成桂的喉咙上一划。

刺啦,鲜血骤然而出。

朱允熥根本没去看身后的场景,而是看着高丽王城上的三个大字,承恩门!

这是李成桂为了讨好老爷子,可以名人书写的,表示对天朝的感激。

可是私底下呢,他却不断蚕食辽东土地,对大明阳奉阴违。

在历史上,若干年后,承恩门外,高丽人的后代会虔诚的立上大清皇帝圣德碑,用来纪念大清两次踏平高丽,使得他们俯首称臣的功勋。

现在,他们不用再立碑了,也不用讨好谁了。

因为世上,再无高丽。

第41章 分封

高丽亡了。

胜利者,有权利剥夺并且享受失败者的一切。

整个汉城,都成了明军的盛宴,欢乐场。他们在城中,酣畅淋漓的享受着胜利的果实。

军队不需要仁义,他们需要激励,需要赏赐,更需要发泄。

人类社会是残酷的,尤其是这个时代。一个国家每一次扩张,都伴随着别国人的血泪。

高丽的府库打开,里面的金银粮布用来犒赏三军。而高丽王宫中的东西,则是用来赏赐远征的诸将。

李成桂往日上朝的大殿,变成明军将领放浪形骸的场所。不敢哭泣的高丽王女们,犹如卑贱的歌女一样,轻歌曼舞笑脸相迎。

那些投降的高丽大臣们,则是惶恐的跪在宫门外,等着新主人决定他们的命运。

这样的场合,朱允熥没有惨叫。而是在华丽李成桂的书房中,悄悄的和几个人说着话。

燕王朱棣,颍国公傅友德,蓝玉等人,恭敬的坐在朱允熥面前,微微俯首倾听。

“高丽灭了,现在说说以后的事!”朱允熥转动着手里的银杯,里面的美酒微微荡漾,开口说道,“诸位以为,高丽日后该当如何?”

“殿下,高丽小国身处苦寒之地,大明中枢鞭长莫及。臣以为,不如另立新王!”傅友德沉思下,缓缓说道,“既然我大明打的是征讨高丽逆臣的旗号,不若在前朝王族后裔中,选一个心像大明之人,为高丽的新王。如此以来,不但高丽上下感恩戴德,大明也能得一心悦诚服之邦!”

蓝玉也开口道,“臣附议,殿下,高丽苦寒之地,若是大明占了,每年还要倒贴粮食,得不偿失!干脆,选个王出来,让他每年进贡就是了!”

“一派胡言!”朱允熥还没开口,朱棣咬牙怒道,“大明将士打下来的土地,岂能拱手相让。若再选出个什么高丽王来,对得起战死的将士吗?国家耗费百万之数,劳师远征,可不是为了给别人做嫁衣的!若就这么把高丽给了别人,百年之后,子孙要骂我们是糊涂蛋!”

朱棣说话之时,怒发冲冠,声若猛虎。

“燕王!”蓝玉眼神冰冷,“皇太孙驾前,你敢如此失仪?”

“臣,说的乃是肺腑之言,并非不敬”

朱允熥一摆手,打断朱棣,“孤心中所想和四叔一样,高丽不能再为一国,为大明北地长治九安之计,孤要在此处设立行省!”

“孤知你们心中顾及什么,高丽非华夏之种,语言文字皆有不同,贸然设省,恐怕十数念,百姓都未必归心。届时反叛络绎不绝,朝廷还要倒贴此地的财政,还要驻军,还要选拔官员等等!”

说着,朱允熥轻轻饮一口银杯中酒,“可是,正因如此,才更要设置行省,使其彻底为大明行省,永绝后患!”

“设行省,施教化,兴科举。灭其衣冠语言文字,不消数年,此地变为大明之土!”

高丽本就是中华闻名的受益者,以中华强大的同化能力,改变这里的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别小看这片苦寒之地,数百万高丽百姓,在此地繁衍数百年,自然有他的生存之道,物产虽比不得我天朝,但也不能小瞧。暂时看中枢是要补贴点,费点心,但是长期来看,稳赚不亏!”

朱允熥继续笑道,“别的不说,高丽挨着辽东都司,光是每年高丽发运辽东的军粮,就让中枢省下一大块。而且辽东地广人稀,可以征伐高丽百姓,筑城屯田,兴修水利,道路等。”

“如此建设几十年,大明多一塞外江南!”

闻听此言,朱棣心中一动,眼神中有几分惊喜。

高丽距离辽东太近,而且盛产战马,若高丽为大明之土,那就是辽东的后勤保障。取之不尽的粮草布匹,高大的战马,还有数以百万的民夫

“至于你们担心的高丽反叛之事,不用担心。孤在未打高丽之前,就和皇爷爷说过,要恢复铁岭卫。”朱允熥看看众人,继续说道,“辽东都司分一部分兵出来,在发些中原罪囚,于铁铃驻军,震慑高丽腹心之地。”

“数州海港,可以再练一只水军常驻于此,以来可以确保胶东等地和高丽的海路畅通,而来此地距离倭国甚近,以后打击倭寇,大明不必舍近求远!”

朱棣默默的听着,渐渐感觉有些不对。似乎,朱允熥所说种种,似乎和他的燕藩都没有关系。设置铁岭卫,等于隔绝了燕藩和高丽的联系,再有一支水军,更是对燕藩多了几分牵制。

若真按照朱允熥的规划,燕藩不但在高丽占不到好处,反而会在侧翼,多了一份威胁。

“说什么叔侄一心,刚打了仗,就要防备我?”

朱棣心中恼怒,暗暗攥紧了手中的银杯。

“为高丽长治久安之计,孤打算奏请皇爷爷分封。宫里那些小皇叔们,也到了就藩的年纪,与其花费巨大,让他们为内藩,不如为国家屏障,成为四叔等人这样的塞王。”

就听朱允熥继续说道,“平壤千年古城,树州乃高丽第一大港,封在这也穷不了。不但是这些小皇叔,各成年藩王家的皇孙,过几年也都长大了。按大明的礼法,又要分城分地,大明土地就那么多,藩王多给一些,百姓就少一些。”

“若是都封在国内,子子孙孙无穷尽,大明岂不是封无可封?好男儿志在四方,朱家子为塞王,上马治军下马治民,此地才能长治久安,早日与大明归为一统!”

事关皇家藩王分封之事,众人不敢言语。而且心里还有些奇怪,此等事皇太孙怎么当着他们的面说了出来。天下是他朱家的,想怎么封是他们朱家的事,为何要让这些臣子知道。

可是朱棣心中却透明雪亮!

好一招推恩令,这不就是汉武帝削藩的手段吗?防止各地藩王做大,把藩王的子孙分封到高丽各地。而平壤数州等军事重地,则是封给他朱允熥一块长大的小皇子们,届时这些分封的王爷,就是瓮中之鳖。

“不要相差了!”朱允熥话有所指,“此时分封远比朝廷选派官吏到此地治民更好。”说着,微微叹息一声,“再者,这边天高皇帝远,总比在中原做藩王要快活。亲王只有一个世子,其他儿子,不过养猪一样养猪,谈什么人生乐趣?分封此地,不但能亲掌权柄,还能减少朝廷负担,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众臣更加的默不作声,这种事,他们更不愿意也不能插嘴。

良久之后,朱棣缓缓开口,“殿下的心,臣明白。按理说分封给皇子皇孙,确有好处。可是高丽和中原不同,高丽千百年来,游离中华之外,世家大族根深蒂固,即便是分封了,也是面和心不和”

就在他说话的当口,傅让轻轻从外面进来,跪地说道,“殿下,高丽降臣,崔民哲闹着要见您!”

平壤那个献计的户曹参军,朱允熥对这人倒是有几分印象。

朱棣恼怒道,“一介卑微小吏,不知天高地厚,拉下去”

“什么时候轮到你帮孤做主?”朱允熥眼神一冷,朱棣赶紧闭嘴,“带上来!”

不过心中又马上生出些愤怒,“老子怕他干什么?什么时候,他能这么跟老子说话了?”

稍后片刻,崔民哲进来,大礼参拜,张口就是,“殿下欲高丽为中华之土否?”

第42章 震虎

这人,或许有几分不同的见解。

朱允熥看着卑微跪着的崔民哲说道,“你且说来!”

“高丽虽沐中华教化,但与中原又截然不同。我中原天朝,自唐以来,兴科举畅言路,废世家,尊皇权,使圣主独掌乾坤,而百姓亦有晋身之路。”

这话是对的,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下面的百姓,有可以向上的通道。不让固有特权阶级,长期把持国家权柄。

唐,是华夏闻名的分水岭。唐之前,华夏是贵族统治。唐之后,科举大行其道,使得百姓家的子弟也能走入统治阶层,改善了各阶层的矛盾,化解了国家的不稳定。

蒙元不开科举,不让普通百姓有向上的通道,所以享国不到百年。而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老爷子在登基之后,格外重视科举,重视改善百姓的地位。

“大明寒门学子,乃是美谈。官员从百姓中来,方知百姓的疾苦。”崔民哲继续说道,“可高丽却截然不同,百姓如猪狗,世家大族和高丽王族共治高丽。学堂等地,收的都是大家子弟,普通百姓不能读书识字。”

“高丽土地十之七八都在世家手中,号令凌然于官府之上。若无他们相助,则政令不能通达,上下不能一心。而此辈贪婪,毫无忠心之心。面上归化大明,实则暗藏私心。”

“和他们相比,天朝毕竟是外人,做的再好,百姓在他们教唆下,也只会认他们,而不认大明!长此以往,高丽余孽必将死灰复燃,为大明之乱也!”

不能小看这些世家豪门的力量,高丽国内崔,郑,朴等姓源远流长,在民间有着莫大的人望。而且这几个姓氏,子孙繁多,彼此同气连枝不可小觑。

莫说是这些如汉时世家一样的高丽的大族,就算是大明那些乡野士绅,都有着极高的号召力。这个时代,皇权不下乡,这些人就是国家的基础柱石。

后世清军入关,以少民临大国,能顺利的统治中原。就因为多尔衮听从了洪承畴等人的计谋,大明各官员官复原职,各司其职。士绅财产一应保全,安抚百姓。

中华历代帝王打压之下,士绅还有如此的能力。更别说,传承了数百年的高丽名门望族!

“依你之见呢?”朱允熥微微一笑,“高丽若为大明之土,即行大明之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王不与世家共天下,更不容他们做大。拉拢抚慰是有限度的,既然满足不了这些高丽的世家,那是不是只有一个办法!”说着,喝口酒,冷冷道,“杀?”

“不但要杀,还要大杀特杀!”

崔民哲朗声道,“逆贼李成桂在位时,就已经开始打压世家大族,清查他们的田地人口。如今臣叩请皇太孙,继续行之。”

“把世家大族之田,分与百姓,陈明他们的罪状,必能换得百姓拥护!除恶却世家大族,还有寺庙,旧勋贵等财产矿山,一应收归中枢,还利于百姓。”

“世家大族,无须大明杀之。殿下拉拢高丽内落魄小族,寒门学子等,许已重用,给与权柄。他们自会对旧世家大族动刀,殿下只需坐观幕后,看他们相斗。”

“以忠心大明之人为刀,杀尽高丽旧人。不但杀旧臣,旧勋贵,世家大族等。高丽王族,王姓李姓一并诛杀殆尽,彻底让高丽,摆脱旧日国情!”

拉一帮,打一帮,看他们自相残杀。这事,历史上的例子数不胜数。更是作为统治者,最有效,也最简单的手段。

“殿下若在高丽境内行科举,建学校,势必高丽寒门学子,众志归心。再给予百姓恩德,轻徭薄役,行大明富足之策。不消数年,高丽必成大明疆土,世代不可分离也!”

“再加以分封,事半功倍!”朱允熥补充一句,沉思一会,淡淡的说道,“你下去吧,在外面等着。”

崔民哲微感失望,他是个聪明人,更是个有野心的人,此次冒死求见,就是为了谋得皇太孙的赏识。但是现在看来,皇太孙的态度,似乎并未如他想的那般。

可他也不敢多言,重重叩首之后,跪着退了出去。

“这人倒是个人才!”他出去后,朱允熥对众人笑道,“有几分见识!”

“臣也觉得此人有几分见解,能当一把好刀!”蓝玉笑道,“只是,殿下既然赏识他,为何不赏赐他!”

“恩出于上,不可轻予!”朱允熥露出几分坏笑,“再说,给狗骨头之前,都要让狗儿坐下,听话!”

“殿下圣明!”众臣笑着称颂。

这些高丽的臣子们,在他们心中,其实和狗也没有半点分别。

“皇爷爷早就许了孤专断之权,高丽的事孤说了算!”朱允熥转头对傅友德说道,“孤这几日就要回朝,和皇爷爷商议下高丽以后的事,汉城这边,还要瀛国公带兵坐镇。”

“给你五万兵马,暂为汉城都督。信国公汤和,带一万五千人,坐镇树州,辽王十四叔,留一万兵马,镇守平壤。”

高丽全境还有一些尚未归顺的地方,需要军队。而且这么大的地方,也不能让一个人,带着十几万大军驻守。

“切记!”朱允熥正色道,“如今高丽为大明之土,不可再放纵士卒,烧杀抢掠,奸淫女子等事。”

首节 上一节 267/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