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288节

“您老说话算数?”那汉子犹豫下,憨厚的目光中带上些狡黠,问道,“给了钱,真不要我地里的粮食?”

老爷子眼珠转转,笑道,“老子一辈子,唾沫星子落地就是钉,骗你?”说着,指下天上的日头,“不过嘛,眼看到饭点了,你不招待咱们去你家吃一顿?啧啧,钱你拿了,粮咱也不要,吃顿饭不为过吧?”

朱允熥知道,老爷子爱的就是这一口。在民间吃饭,可比在宫里香多了。所以当下也不出言劝阻,任凭老爷子怎么高兴怎么来。

那汉子听了,微微一愣,然后看看朱允熥和老爷子一行七八个壮汉,有点犯难。

“呀,都是壮爷们呢,得吃多少!”汉子咬牙小声嘟囔两句,随后重重一跺脚,“行,今儿我胡老三命好,碰着你们这群贵人了,不就是吃顿饭吗!走,家里去,我让婆娘去买鱼,蒸饭!”

说着,忽然咧嘴笑道,“一看老人家就是富贵的大财主,家财万贯!”

说完,走上田埂,前头带路。

“这汉子,你看他傻,成精了!”老爷子笑道。

朱允熥也笑道,“最后一句话是点咱们呢,让咱们不好意思吃完一抹嘴!”

爷俩慢慢的跟在叫胡老三的汉子身后,带着护卫等人,溜溜达达的朝不远处,一个飘着炊烟的小村庄走去。

天高云远,风吹湛蓝,炊烟成线。

村庄边上的田地,都是忙活的农人,一路上打招呼的声音络绎不绝。通往村庄的道路坑坑洼洼,几个穿开裆裤的孩童拿着簸箕,小心的搓着地上的牛粪,鼻涕吸溜吸溜的。

“好哇!好哇!”

老爷子看着周围,不住点头微笑,“这才是人间烟火!”

一群陌生人进了村子,庄子里的都有些惊奇,老太太们在远处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孩子们好奇又畏惧的远远跟着,眼神不停的打量。

“老三,家里来客人了?”迎面过来一个挎着篮子的老太太问道。

胡老三捂着鼓囔囔的胸口,“老婶子,我城里的亲戚!”

“你就吹吧!”老太太给了一个嫌弃的眼神,“你们家祖宗八辈都没出过村儿,哪来的成立亲戚!”说着,在经过老爷子一行人时,还在老爷子身上扫了两眼,笑道,“这老哥,长的倒是敞亮!”

“哈哈哈!”老爷子又是眉开眼笑,“妹子,咱年轻时候长的更敞亮!”说着,背着手还往那边凑凑,笑道,“妹子,你年轻时候,肯定是也庄里一枝花!”

“那是!”老太太骄傲的一笑,“提亲的人,踏破我家的门槛子!”

老爷子来了兴趣,凑过去,“你今年多大”

朱允熥一捂额头,赶紧拉回来,“爷爷,您不是要去吃饭吗?”

这时,前面的胡老三回头笑道,“那是我们村的张大婶子,守寡二十多年了,跟儿子一起过呢!”

老爷子点点头,人家都走远了,他还站在那,背着手回头看,嘴里,“嘿嘿,嘿嘿!”

片刻之后,胡老三家到了。

一个收拾得还算利索的小院儿,三间还算宽敞的稻草房,院里拴了一头无精打采的驴,见来了生人,扯开脖子抑扬顿挫的大叫 。

“啊!!!!啊啊啊”

“叫你娘!”胡老三上去一脚,对院子骂道,“人呢,死哪去了?”

“爹回来了!”

呼啦一下,屋里跑出三四个娃子,把他团团围住,紧接着一穿着补丁衣服的妇人快步出来 。

见有许多外人,那妇人吓了一跳,“当家的?”

“没眼力见的,来客人了!”胡老三大声道,“去,村口买鱼,卖豆腐去!”说着,又咬牙道,“称点酱油,猪油也买点!”

那妇人攥着围裙,“家里哪有钱?再说,不年不节的”

“让老子没脸是吧!”胡老三大怒,“床底下不是藏着十几个大钱呢吗?去,买去!”说着,回头对老爷子和朱允熥笑道,“老人家,小少爷,让你们看笑话了,乡下女人没见识!”

其实,此刻朱允熥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大明虽然如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农人百姓也不过刚刚能吃个大半饱而已,远远谈不上富足。

任何时代,最后富起来的,始终都是农民。最累的,最不起眼的,也都是农民。

要求最少的,也是农民。

付出最多的

最被遗忘的

纵观上下千年历史,人间最多的就是这样只有几亩田地,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农民。

他们所求的也最少,只要一个安稳的世道,只要老天爷善待,只要轻徭薄赋。

“强国富民之路,任重道远!”

朱允熥再次打量这个京城外,不起眼的小村庄。看着那些虽然清贫,却满怀希望,勤恳耕作的农人们,心中百感交集。

“真正的好君王,不只是所谓的赫赫武功,最重要的是,百姓家中粮,身上衣!”

想到此处,朱允熥握紧拳头。

似乎看出他心中所想,老爷子拍拍他的肩膀,在他耳边轻声说道,“比刚开国的时候,强了不少。起码百姓们还有余钱,称点酱油常常。以前战乱的时候,盐都吃不起!”

说着,老爷子也叹息一声,“咱老了,有些事力不从心。往后,这天下人,都要指望着你!记住,咱朱家世代都是穷人,座了天下也不能忘本!你曾祖太祖当年过的日子,还不如他们!咱朱家坐了天下,就要善待天下穷人!”

第71章 胡老三(完)

“爷爷,孙儿永不忘!”朱允熥正色道,“孙儿,不但会要永远记住,还要让子孙后代也记住,让他们知道天下人的艰难!”

“好孩子!”老爷子赞道。

这时,胡老三打发了婆娘去买鱼之后,回头笑着说道,“老爷子,小少爷,几位,你们随便坐!”

院里有些乱,老爷子也不嫌弃,拉着朱允熥坐在仅有的两个藤椅上。其他人围成了一个圈子,戒备的看着周围。

那胡老三则是捂着胸口,走进草房,对正房那间轻声道,“娘,我回来了!”

里面传出一个老妪的声音,“不在地里干活,这么早就回来。听外面那么大动静,谁来了?”

胡老三推开门进去,随后里面发出一声惊呼。

紧接着是老妪骂人声,“你想气死我?无端收人这么些钱财?你当我老糊涂了吗?我是怎么教你的,咱们虽然穷,可是要穷得有志气,要有良心!”

显然,是胡老三要把银元给老娘,他老娘惊吓之余,以为是不义之财。

胡老三辩解声中,一个头发花白的弯腰老妪推开房门,拄着拐缓步走出,浑浊的双眼看着院里,谦卑的说道,“贵客,我家孩儿少不更事,心眼糊涂。不过是压了些庄稼,怎能收这么多钱!”

说着,拎着钱袋子,颤颤巍巍的说道,“快快拿回去,这钱我们不敢受!”

是个明事理的老人家!

朱允熥站起身,笑道,“老人家,胡三哥没和您说明白,这钱呀不是白给的,你买你们家几亩地粮食的!”

老妪愕然,“那也不用这么多,我家那点地,才有多少粮食!”

朱允熥想想,又道,“不光是买粮食的,您家地里的稻子,种得都比别人家的好,穗比旁人家的大。我家里也有些田地,想着明年请胡三哥也去种种。庄稼把式也是手艺活,他种得好就是有能耐。这钱,就是给他的工钱!”

“当真?”老妪还是有些不信,“可这也太多了!”

“老姐姐,你收着吧!”老爷子也开口道,“能把庄稼种好,都是不外传的秘方,咱花点小钱得了你家种地的诀窍,咱高兴还来不及呢!”

“他有啥秘方不过是”

“娘,您放心吧,这钱来得明白,您回屋歇着吧,一会给您炖鱼!”胡老三连忙把母亲又搀扶回去。

等安顿好自己母亲,胡老三出来,又是憨厚的一笑,“让老爷子笑话了!”

“有啥笑话的,你娘是个明事理的人。”老爷子笑笑,看看他,“你也是个孝顺儿子,有钱了知道先给老娘!”

“家里娘最大,不给娘给谁!”胡老三蹲在门槛外,咧嘴笑道。

老爷子也是一笑,随口问,“你爹呢?”

“我爹早死了,修城墙时摔死的!”胡老三叹气道,“死了二十多年了!”

顿时,老爷子脸上的笑摸样就没了。

大明立都于应天府,在原来的基础上,历年数次扩建。干活的,都是京畿附近的百姓民夫。

“官上,没给抚恤吗?”老爷子沉声问道。

“给了,家里那两亩水田就是给的抚恤!”胡老三笑道,“咱大明皇上好哇,拿我们这些百姓当人。村里说老人说,以前大元皇上在的时候,人死了就死了,跟死个畜生没分别。托生在大明朝,死了还有田地给。这可是水田,花钱都买不着的!”

说着,又笑起来,“这两亩水田可顶了大用,那时候我小,我娘拉扯我不容易呀。靠着这点米,每年换粗粮,又养活点鸡鸭之类的,才让我没饿着。等我大了,用两担大米做聘礼,给我娶了个媳妇!呵呵!”

老爷子脸色缓和一些,嘴里小声骂道,“狗靠地!”

旁人未必能听到,可朱允熥听了个真切,不过老爷子骂的是谁,只有老爷子自己心里清楚。

农人百姓,既要负担国家赋税,又要负担徭役,一辈子没个闲的时候。

朱允熥看着院中的物件,还有几个躲远的孩子,不愿老爷子心里再难受,开口问道,“胡老三,你家里六亩地,去了皇粮,家里还够吃吗?”说着,指下几个小孩,“再大点,可都能吃得很!”

胡老三看看几个儿子,眉头皱起来,但也还是笑着,“穷人家有穷人家的活法,如今世道太平年景好,河里的小鱼,地里的粮食,山里的野菜混着吃,怎么都饿不死。等他们大些,也是壮劳力,实在不行进城去码头上扛包裹,也能混个肚儿圆!”

“虽说吃的多,可没壮劳力不行,人多了才能日子好!”胡老三有着质朴的生活观,继续笑道,“今日又得了老爷子赏的银钱,回头再置办些地,饿不着!”

百姓呀,即便怎么苦,都没放弃过对生活的美好希望!

老爷子又开口问道,“你一年交多少皇粮?”

胡老三一愣,萝卜粗的手指算了半晌,苦着脸,“我也不知道,反正里长和官上说交多少,我就交多少?”

朱允熥笑道,“你这浑人,不怕人家骗你,让你多交?”

“谁敢?”胡老三瞪眼道,“咱大明的皇上,杀贪官那叫一个狠呢!他老人家让交多少,谁敢给加码?前些年,隔壁庄子上有个收粮的,大斗换小斗,让皇上他老人家,把全家都给宰了!”

说着,胡老三一咧嘴,“有咱大明皇上在,欺负老百姓可不成,他们长几个脑袋!惹急了,我头上顶着大诰,告状去!”

顿时,老爷子又笑了起来。

大诰,是历经数次由老爷子亲自督促颁布的最高律法。里面详细记载了,对于各种贪官污吏的处置办法。

颁布天下,要人人家中一本,若百姓不识字,地方官还要派夫子去讲解,使百姓明其所以。若地官方施行不到位,罢官免职发配充军。若百姓拒而不受,则全家发往边疆,取消大明民籍。

一旦百姓发现官员残害他们,可手持大诰进京告状,沿途官吏不得阻拦,谁拦谁死。

可能山高皇帝的远的地方,做不到如此。但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当官的丝毫不敢糊弄。

而且由于去年的叩阙案,老爷子再次三令五申,务必使天下百姓知晓大诰。无论城民农民,皆为一体。

同时又在大诰中加了几点,凡城市乡村贤良中正之士,若地方官吏有残民之举,可绑缚京师告状。

说白了,就是告诉百姓,哪个贪官敢欺负你们,直接抓起来送到京城,老子给你们做主。

虽然有些理想化,百姓未必敢如此,但古往今来鼓励民告官,抓官的皇帝,老爷子的确是第一人。

“徭役呢?”老爷子又问,“你家中田地虽少,可也是自耕农,农闲的时候要服徭役的,徭役重不重?”

首节 上一节 288/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