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294节

沐家,是故太子朱标的死党,现在这份忠心,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朱允熥身上。

“这有什么罪?”朱允熥又踩实几个土坑,背着手笑道,“你是上阵杀敌的大将,干不好农活是应有之义。”说着,朱允熥开始指点起来,“背别弯那么厉害,挺直喽,用腰劲儿。两只手慢点,一只手划拉麦子,另一边镰刀贴着地皮割,哎,对喽!”

沐春在朱允熥二把刀的指导下,渐渐的也变得有模有样了。

“孤看你了你在云南的奏报,干的不错,对于那些不服大明管束的土司,是要给些厉害瞧瞧!皇爷爷许了你沐家,永镇云南,你就放手去干,别怕人弹劾你。”

“其实在孤心中,你和孤的自家人没分别。你父亲在世的时候,孤还要叫声伯父,我父亲在的时候,也亲口说过,你沐家除了不姓朱,其实跟朱家人没差别。”

听朱允熥提起因病去世的父亲,沐春赶紧停下手里的活,肃然的俯首倾听。

“你别挺呀!继续割!”朱允熥笑道,“田间地头说话,不是朝堂奏对,别那么绷着!”

“臣,家父去世之前,特意嘱咐臣和弟弟,不能忘了皇上的天恩,不能忘了故太子的厚爱!”沐春边割麦子边说道,“臣愚钝之人,身居高位,生怕有负皇恩,只能尽心任事。”

朱允熥微微一笑,“方才孤说了,别这么小心翼翼的,都是自家人,你即便日后做错了什么,孤也只有包容,没有怪罪!”

温言软语,便是君恩!

在朱允熥心中,云南边疆,将来有很多事要沐春去做。

这时,朱允熥身后传来些许脚步,回头只见一个肤色微黑,高瘦的文臣走到身后。

“臣,云南左参政张紞叩见皇太孙殿下,臣奉旨割麦!”

朱渝通一笑,老爷子还是心疼自己,又派来一个割麦子的劳力。

“这不是多礼的地方,来了就干活!”朱允熥笑道,“你在云南做的不错,吏部年年的考评都是优等。云南汉胡杂居,山林众多。你掌管民政,能把那些土司番人治理的服服帖帖的,必是有些能耐!”

“臣,只不过做好份内之事而已,当不得殿下夸奖!”

张紞说着,顺手把沐春割的麦子摞成堆儿。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看,他就是个干农活的好手,不是沐春那种样子货能比的。

“你也不必过谦,大明朝有功必赏。皇爷爷和孤,喜欢的就是你这种有才干 的臣子!”朱允熥依旧背着手,站在田埂上说道,“你在云南组织百姓开垦了十几万亩的良田,又兴教化,建城池,让那些山里番人在城池定居,夷汉风俗不同,本多争端,你却能让他们相安无事。”

说着,朱允熥顿顿,又道,“如今大明刚刚得了高丽之地,要建行省设布政司,孤第一个就想到你。高丽人虽沐中华福泽,但毕竟是化外之人,你去了那儿,不但要安抚好他们,更要管理好他们。”

朱允熥说了一大堆,张紞才开口道,“殿下放心,臣去了高丽,高丽就是大明之土。天下蛮子都是一样,治他们跟养儿子是一个道理,既要给饭吃,又要下手打。”

“棍棒之下出孝子,打几次他们也就乖了!”

闻言,朱允熥暗中点头。

能把云南那边捋顺的官员,自然不是只知道之乎者也的腐儒。这张紞,看着老实,还真有些人狠话不多的意思。

“殿下恕罪,臣替黔国公一会!”

忽然,张紞走到沐春身边,一把抓着镰刀,“咦,公爷!这点活让你干的,下官都没脸看了,你没吃饭,手上咋一点劲儿都没有。下官那不成器的儿子,都比您割的快!”

说着,手上动作,刷刷几下麦子应声而倒,动作娴熟干脆,极具美感。

沐春脸上青筋乍现,却不能发作,只能嘴唇动了两下。

朱允熥不懂唇语,可也看得出来,是你狗日地几个字。

这两人在云南是老搭档了,相交十余年,明着是上下级,其实暗中早就如朋友兄弟一般。

此处又不是朝堂之上,他俩的举动也算不得君前失仪。再说此时大明立国不过三十年,也没那多小题大做,上纲上线的规矩。

不过,张紞这话说的,倒是有几分骂人的意思。

朱允熥在边上,一时没忍住,笑出了声儿。

他这一笑,沐春脸上更挂不住。一屁股把张紞拱开,夺回镰刀,怒道,“一边去!”

“下官这是在帮您,好好的田地,您这么一弄,跟进了野猪似的!”张紞嘟囔一句,对朱允熥说道,“殿下,您看黔国公就知道用蛮力。”

说着,又肃然对朱允熥躬身,开口道,“殿下,云南边疆与别地不同,民风彪悍,山民悍不畏死,常不服管束。一味杀之也不可取,臣去高丽之后,请殿下再为云南,选一踏实淳朴之官。一来辅佐黔国公,二来安山民之心!”

朱允熥赞许的点头,对张紞的观感又好了几分。

这人能在升官的同时,还想着云南之地的民情,属实难得。

“孤知道了!”朱允熥说道,“回头,你写一个条陈。把云南的民政难点,要务都据实奏来!”

“臣遵旨!”

“放松些,不用这么拘束!”朱允熥笑道,“你要割麦子?去田边拿镰刀就是!”

“殿下稍等!”

稍后片刻,张紞手拿两把镰刀过来。一把放在朱允熥脚下,另一把他自己拿着,走入麦田之中,干起活来。

朱允熥脸上一僵,看看脚下的镰刀。

“我让你干活,你给我拿把镰刀什么意思,让我也干?”

“我只说让你自己拿一把镰刀,什么时候让你给我也拿了?”

想到这些,心中不免有些恼怒。

这张紞不单是人狠话不多,恐怕将来也是个又臭又硬的大臣。

他拿镰刀给朱允熥的意思明摆着,天下就是田,臣子们辛勤劳作,身为君王,怎能不身体力行。

这时,田边又传来老爷子的呼喊。

“大孙,看啥呢,干活呀!你们三人,恁磨蹭!咱年轻的时候,一顿饭的功夫,能收三垄地!”

朱允熥无奈,愤愤的掂量下镰刀,加入割麦子的行列。

田边上,老爷子看着这一幕,也笑了起来。

郭惠妃小心的帮老爷子倒上热茶,小声说道,“皇爷,这种粗活,何必让殿下亲自干!”

“妇人少插嘴!”老爷子不悦的横眉。

随后,看着田里,若有所思的说道,“咱当年,和大臣们说事,都是在田里边干边说。咱也知道干活累,也想躲清闲。可只要是心里刚有享乐的念头,一模着锄头镰刀,就什么都忘了。”

“这是磨心,磨练的是浮躁,心气。啥时候大孙能真的踏踏实实的,不嫌这些小事累赘,才算真的长成了。到时候咱,也该”

老爷子说这话时,并未避讳郭惠妃。

他说得轻松,甚至隐隐带着些期许之意。

可是听在惠妃娘娘的耳中,却如遭雷击惊骇欲绝,再看向田中朱允熥的眼神,已是和往日截然不同。

天下,早晚都是皇太孙的,早晚而已!

第79章 风再起

(黔国公其实是在永乐六年,才封在沐家头上,此处小说家言之,读者勿怪。)

~

又过了一月,京师应天府已有些许的寒气。

天虽寒,但京师依旧人声鼎沸,看不尽的繁花似锦,享不尽的人间富贵。

游走在京师之中,借着深秋初冬的寒气,别有一番风味。

京师外,无论是水路还是旱路,满是各地总往京城的秋税,京师内几个户部的大仓,已经被充实的满满,并且不得不进行扩建。

这个传承数千年的古老国度,只要国家稳定天下太平,无论之前遭受了多大的磨难,都能马上重获新生,再造盛世。

这一月来,朱允熥彻底淹没在浩瀚的文书奏折之中。各地的秋粮储备,钱粮核实,送至京师的赋税核查,还有天下军卫的产出。调拨边关的钱粮数目,各地粮仓的储备等等,让人头昏脑胀。

而且还有边关诸事,沐春奏报的云南边陲土司暗藏野心。边关将士奏报,防备北元趁着中原秋收,放马南下。

还要怀柔吐蕃,承认大喇嘛的地位,与之修好,赐予封号。沿着大明防线建立军卫的同时,更要给予吐蕃钱粮,在边境修建庙宇,以示中国皇帝的恩德。

一个月来,他竟然没有半点时间。看不完的奏折,见不完的大臣,开不尽的朝会。

这诺大的国家,做一个昏君挺难。古往今来的昏君,都要先辣手干掉那些忠直的臣子,还要顶着世间的非议咒骂,铁了心的作奸犯科危害天下。但做一个明君更难,做明君等于把人变成了机器,毫无乐趣可言。

饶是朱允熥身强力壮,也累的够呛。

倒是老爷子,六十多岁的高龄,每日起五更爬半夜,君临天下神采奕奕,丝毫不见疲惫。

老爷子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享受的是指掌天下带来的权力之乐。

这一日,若不是曹国公李景隆,见朱允熥忙得,累得有些没精神,提议出来走走,朱允熥必然还要在宫中,批阅奏折召臣子问对。

说来也怪,在宫中每日案牍劳累,身心俱疲。刚一出宫,闻到鲜活的人间百态,朱允熥不但顿时心情畅快,精神也好了几分。

(不是水,而是洪武二十六的秋天,这些事都发生了。考虑到,若是按照大纲事无巨细的写,读者说墨迹。一些比如叫吐蕃大喇嘛来京,云南平定维摩十一寨叛乱,琉球使臣进贡,归顺的蒙古部族来京的情节,神偷给删了。)

“怪不得皇帝都在宫中呆不住,外面的世界,实在比宫里太好!”

视线中,满是热闹,满是喧嚣。

朱允熥秀才打扮,在街上闲逛,身旁若隐若现的跟着数十个卫士,暗中戒备。

“三爷!”同样一身便装的李景隆,在朱允熥身边凑趣道,“臣斗胆多嘴,您要多出来走走。”说着,关切的道,“您这些日子,都清减了!”

“你有心了!”

明知对方拍马屁,可是这份关心,朱允熥还是十分受用。

李景隆笑道,“您清减,臣急得跟什么似的。见您有了笑摸样,臣心里才松口气!”

身处繁华闹市,朱允熥心情大好,回头看看身边,板着脸眼神戒备,目光如刀的何广义,傅让等人,笑道,“难得出来一次,都放松些。你看你们,跟瘟神似的,旁人都躲得远远的!”

他们这一行人虽然乔装打扮,可是身上的气质却掩盖不住,再加上外围无数的锦衣卫刻意驱赶,人流如织的街上,他们极为醒目。

“到饭点儿了!”

朱允熥看看天色,正直晌午,笑道,“老李,京城里你熟,找个好馆子,今儿孤我做东,大伙好好吃一顿。”说着,笑笑,“吃些宫里没有的!”

“怎么能让您花钱,您是臣请出来的,臣也要尽点孝心不是!”李景隆也是一笑,指着前头,开口说道,“三爷,前面转角就是长安街,新开的鼎福楼,做的是地道的扬州菜,大煮干丝最别有风味,您尝尝?”

吃喝玩乐这些事,李景隆是行家里手。

“好!”朱允熥抚掌笑道,“前头开路!”

话音落下,李景隆对身边一摆手,一暗中跟着的李家家丁,马上撒丫子朝边跑去。

锦衣卫指挥使何广义从后面上前,在朱允熥身边说道,“三爷,那鼎福楼是曹国公家的买卖!”

一句话,李景隆顿时苦脸,“老何,我可没得罪你,你怎么揭我老底儿!”

“行啊你!”朱允熥看看李景隆,似笑非笑,“你身上兼着三四分官职,数份俸禄,家里又金山银海的,还私下做买卖?你可要知道,爷爷又圣命,官员不得从商!你这是,顶风干?”

“臣哪敢呀?”李景隆陪着笑脸,“您别看臣家里看着富贵,可是家里人口那么多,每年迎来送往的花费,各种开支。光靠俸禄,还有田庄那些出息,怎么能够呢?”

说着,又是赔笑,“家里是有些压箱子底儿的钱,臣这辈子足够了。可怎么也要给子孙后代,留点不是。臣是武人,不比文官,早晚坐吃山空!”

首节 上一节 294/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