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307节

“你出身微寒,用刀枪博取身家富贵!”

了尘刚开口,就被老爷子那冰冷的眼神一震,心头慌乱起来。

稳住心神,缓缓再开口,“你乃性格坚毅,百折不挠之人,生平最不服输,无所畏惧!现在,你身居高位,千万人之上。”

说着,又对上老爷子的目光,心中又是一寒。

看相者,用的多是人生阅历。了尘能在周围百姓中,有那么大的名声,自然也有几分本事。

“你也是少年孤苦,家中穷困,受尽世间沧桑!”

老爷子一笑,“你也说了,咱是出身行伍之人。当兵吃粮的,可不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但凡有出路的,谁他妈当兵!”

“你天命很硬,却有大机缘,总能逢凶化吉!”了尘又道,“不过,你一生杀戮太多啧啧!”

“说!”老爷子冷声道。

“杀戮太多,恐怕会报在子孙身上”

“这就是你说的未必一帆风顺?”老爷子笑两声,“可有化解之道?”

了尘放开老爷子的大手,闭目思索,忽然睁开眼睛,“你家中可有供奉?”

老爷子豁然一笑,笑骂,“以为你有啥本事呢,还是绕到这上头来了?你是不是说,若咱家中没有供奉。该施舍钱财,建观供奉老君等等?”

了尘的话,其实很唬人。因为他已经说中了几分,但他遇上的,却偏偏是最不信这些东西的爷孙二人。

倘若老爷子信了,爱孙心切,自然会问道于他。

直接被老爷子说破,了尘也不恼,反而笑道,“这位贵人,你这人性格太过执拗多疑,如此不好!”说着,又问道,“还没请教,贵客姓名?”

“这第二次问咱姓啥了?”老爷子斜眼道,“你总问咱姓啥干啥?”

“你不留姓名,我以后怎么用来抬高身价?”

了尘心中有些急了,开口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贵客于我有缘,留下姓名,供于道君之前。我朝夕之时,可为贵人祈福!”

老爷子蹙眉道,“道家修身养性,顺其天地万物自然之法。讲的是水到渠成,问心无愧。你这人,穿着道袍却染上了俗气,虽有些小聪明却立身不正!”

“啊”了尘一时无语,不知为何刚才还好好的,对面富贵老汉却说翻脸就翻脸。

“大孙,今日咱爷俩出来玩,是要看雪吟诗作对!”老爷子对朱允熥笑道,“你爷爷粗痞一个,半点墨水都没有。可这会却想出来一首诗,咱来念,你来写!”

“好嘞!”朱允熥笑道,环顾一周,“哪有笔?”

泼驴铜似的眼睛四处转转,闷声道,“用俺这个吧!”说罢,从怀里竟然掏出一把带血槽的,三刃短刀,倒转刀柄递了过来。

朴不成跳脚道,“你这厮,啥都往出拿,看回去怎么收拾你!”

“无妨,挺好!”朱允熥笑道,“爷爷,您念,孙儿就刻在这个墙上!”

老爷子背手,走到门口,看着屋外青山,朗声而言,“杀尽天下胡人兵,腰间宝剑犹血腥。老道不识英雄汉,只知滔滔问姓名!”

“好诗!”朱允熥大赞道,手臂用力,把四行字刻在墙壁上。

稍候片刻,在那削铁如泥的短刀之下,墙上字已入三分。

(这诗,是当年朱元璋平陈友谅之后,在一个庙里遇到一个看人下菜碟的和尚后,所做的。)

“走!回家!”老爷子大笑,开门而去。

朱允熥回头,看着了尘,“你这人,没什么能耐!以后,别装什么世外高人了!”

“这”看他二人走远,了尘愣住。

其实他还不知道,他能捡回一条命,已是天大的造化。

爷孙二人,一行人下山而去。

老爷子对朱允熥道,“世间多欺世盗名之辈,以后要小心!”

“爷爷!”朱允熥忽然拉住老爷子的手,“谢谢您!”

“谢咱干啥?”老爷子不解。

“小时候,其实孙儿心里还怨过,您怎么不正眼看孙儿!”朱允熥低头,有些委屈的说道,“可是,今日孙儿才知道,原来您老心里”

“痴儿!”老爷子拉紧大孙的手,“你是咱的嫡孙,就是咱的命!当爷爷的记着孙子,天经地义。你小时候胡闹不争气,这些事说了也没用,你也未必挂在心上。现在你成才了,能感念咱的心,咱很高兴!”

山间,爷孙携手前行。身后人,落后半步。

忽然,老爷子回头道,“老朴!”

“奴婢在!”

“回去叫人把宫里老君殿修整一下,给那个龙虎山下旨,让他们选几个好道士,进宫来住些日子!”老爷子说道。

“奴婢遵旨!”

朱允熥一笑,老爷子嘴上说啥都不信。可是心里,还是有些信的。

一行人行至山间方才停留的楼亭,李景隆正带着人等在那里。他抢了人家东西,自然不能再露面上山。

“臣,叩见”

“起来吧!”朱允熥抬头道,“老李,你说那道人可不灵呀!皇爷爷看了,就是一个欺世盗名之辈!”

“不啊?”李景隆怔住。

随后,朱允熥把那枚古玉掏出来,甩给他,笑道,“这玩意,估计也是忽悠人的!还你!”

说罢,爷孙二人带着人,继续前行。

李景隆留在原地,看看手里的古玉,脸色变得非常难堪。

“奶奶的,欺世盗名?老子非得问清楚,这玩意到底是不是宝贝,是不是供奉了二十年的好彩头!”

心里骂着,一挥手对身边家丁们说道,“抄家伙,跟老子上山!”

第96章 论武

忽然一夜冬风来,梅花盛开雪满怀。

与前几日那浅浅的白雪不同,这次的雪纷纷落落寸寸堆叠,直教枝头挂不住。

雪大,寒大。

东宫景仁殿外,王八耻指挥着几个宫人,轻手轻脚的抬着几个银丝罩炭盆,送往殿中,生怕弄出声响,打扰了里面皇太孙和臣子议事。

其实皇太孙的宫里是有地暖的,只是皇太孙生性怕冷。

朱允熥也不是怕冷,他怕的是南方的冷,那种如影随形穿多少都挡不住的寒气,让人情不自禁的打哆嗦。

“武学的事,筹备得如何?校址清理出来没有?”

此时朱允熥召见的五军都督府的武臣们,没有在正殿议事,而是在相对较小的寝殿之中。

臣子中,徐辉祖起身道,“殿下,校址,演武场等已经整备完毕,军马器械等也已经就位,就是教授的先生”

说着,他有些尴尬的笑笑,“教授的先生如何选定,还要殿下钦点!”

不经意间,朱允熥在徐辉祖的头上,看到几丝白发。这些日子他徐家的日子也不好过,秋天时那些二代闹事砸的青楼,说是他徐家的产业。

虽说最后查明是他弟弟徐增寿家的管事,打着主子的名头在外面敛财。但徐家也脱不了干系,若不是老爷子看在已故中山王的面上,看在徐增寿是他亲自赐命的份上,少不得一番处置。

不过饶是如此,也削了徐增寿世袭指挥使的官职,让他在家闭门思过。

其实,此事若发生在朱允熥正为东宫初期,他定然狠狠的给徐家上上眼药,毕竟那徐增寿可是历史上有名的二五仔。

但此时他地位稳如泰山,徐辉祖在东宫尽心任事,再者考虑到老爷子对徐达家的偏爱,所以也就轻轻放下了。

“孤还记得上次寿辰时,你送了孤一本故中山王一生征战所整理出来的用兵心得。”朱允熥紧了下身上的狐狸皮斗篷,笑道,“当时孤就说,往后开武学,这些东西用以教授大明的军中后辈!”

“你既是徐家的嫡子,又在军中历练了这些年,武学教授的职位,许你一个!”朱允熥沉吟着继续说道,“其他教授先生嘛,就从诸位老将中挑选,他们都打了一辈子仗了,想必也略有心得!”

话音落下,殿中武臣们互相看了一眼。

徐辉祖又沉吟着说道,“殿下,这个老帅们打仗的本事自然是一等一的。可是教课嘛您也知道老帅们生性,放浪形骸,那个”

“哈哈,你是怕他们在课堂上抄刀子骂娘?”朱允熥大笑道,“无妨,武学吗?学的就是男儿本色,学的就是男儿的血性。武学不是国子监,也不是官学,可不是培养君子的地方。”

“一开始孤也有顾虑,那些老帅大字不识得一个,动辄就要掏刀子捅死谁,怎么教学生。但后来孤想了想,教学生总比带兵容易。军中那些掉脑袋都不吭气的悍卒他们都能带,一些生员有什么教不了的!”

说着,朱允熥再看看殿中的武臣们。

“宋国公!”

老迈的冯胜欠身行礼,“老臣在!”

“你是老臣了,这武学的总教习一位,你担着吧!你是开国的老臣,威望甚深,交你管理武学,孤放心!”

冯胜明显有些意外,他虽然是开国六公之一,南征北战功劳匪浅。但这些年,韬光养晦不大爱管事了。

也不是不爱管,所谓人老成精。他是亲眼见过其他开国几公,是如何惨死的,所以这些年战战兢兢的,生怕招了皇帝忌讳。皇帝也明白他的心,给了一大堆虚衔,任其荣养。

可现在,皇太孙忽然点了他一个差事,让他大出所料。

“这殿下,臣老迈不堪重压,再者这武学之人乃都是天子门生,臣何德何能”

“老公爷太过自谦了!”朱允熥笑着接话,“武学是为大明培养将才,你是百战老将,虽老但有余力,就不必推辞了。”

说着,又看看众人,“方才宋国公说,武学生员都是天子门生,这话没错。武学如禁军,直接听从皇爷爷调度差遣,旁人不得插手!”

“喏!”武臣们用军礼回应。

这时,曹国公李景隆笑道,“殿下,既是为大明选将才,又是皇爷和您亲惯的,臣以为武学这个名,是不是有些不够气派?”

“依你之见呢?”朱允熥端起热茶笑道。

李景隆想想,“武学,取天下尚武男儿,为天子门生,翌日都是大明虎贲的中流砥柱。大明文有国子监,不若这武学就叫国武监!”

话音一落,武人们的眼神都炙热起来。

别看现在大明武人在朝堂上,地位不逊于文臣,甚至隐隐高了一头。可是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文贵武贱。朝堂上武人勋贵压着文官,但是除却这些勋贵之外,大明的武人们,多在文官面前抬不起头来。

文官都出身良家,寒窗苦读十余年也未必登科。一旦选中,是光宗耀祖鱼跃龙门。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对于状元文曲星,举人老爷等都有着莫名的崇拜。

而武人在世人眼里,地位远不如文人。

武人是什么,武人是贼配军,是祸国殃民的屠夫。管他是囚徒,还是大奸大恶之辈,只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死人堆里走上那么几回而阎王不收,就成了武臣。

在大多数人心中,武人远算不上国家栋梁,甚至还是国家需要防备的对象。

现在皇太孙建立武学,为的是要给武人晋身之阶,武人也成了国家之士。若是再把武人和国子监那样的国家学府并列,以后那些秀才老爷,谁他妈还敢给武人脸色看?

其实,在这些武人的内心深处,对于国家承认的功名,有着非凡的渴望!

首节 上一节 307/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