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322节

“要是再让他们见点血,就更踏实了!”另一边,定远侯王弼也开口道,“教的再好,总归是不如真刀真枪杀人放火来的实际!”

众人说话之时,眼前豁然开朗。行至山顶,一个巨大且平整无比的校场映入眼帘。

朱允熥收敛脸上的笑意,走上校场高台,“点将,让孤看看武学的种子们!”

咚咚咚,战鼓声起,响彻山野。

一通鼓还没落下,校场上已是人头林立。一队队穿着紧身贴里,身材健硕的的武学生员,从学堂中,马厩中,沙盘边,演武场中出来,在此处集合。

近五百人分成了五个整齐的方阵,军容肃杀。等这些生员,看清了点将台上,飘扬的龙旗,还有皇太孙的仪仗之后,眼神越发的狂热。

朱允熥目光扫过这些生员,略微满意的点头。

鼓声未落,人员已集合完毕。动静之间丝毫不见慌乱,更没有大声喧哗。队列整齐,错落有致。而且彼此之间里还留有距离,若是配上兵器,已是合格的迎敌方阵,进可攻退可守。

他目光所到处,人人都挺起胸膛。

生员中那些因功选拔的武人不用说,他们都是来自边关,自然是一身杀气。那些稚嫩的勋贵子弟,也与往日大不相同。

军队,是最能磨练男人的地方!

当然,磨练不出来的,就直接成渣子了,外人也看不到。

“孤今日来看看!”朱允熥在点讲台上大声说道,“看看你们这些,未来大明军中的中流砥柱!”

校场上,欢声雷动,“天佑大明,吾国万盛!”

“你们中有的是边关从小兵爬上来的豪杰,有的是京城中混吃等死的勋贵子弟。在这里,你们都有同一个名字,大明武人学堂的生员,未来将要去军中,为大明开疆拓土,拒敌于国门之外的好儿郎!”

“皇爷爷和孤,对你们期望甚深!”

“知道孤,为什么把武学,选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吗?”

风剌剌,大旗响。

朱允熥在点将台上大声喊道,“此处,正是当年皇爷爷带着你们的父辈,你们在军中的前辈,埋伏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地方!”

“当时淮军刚破应天,于江南立足未稳,左有陈友谅,右有张士诚,实力最弱。”

“陈友谅率军六十万沿江而下,欲灭了应天,灭了皇爷爷。”

“就在此处,在山下的龙湾,大明的百战强军,把陈友谅杀得落花流水。那水湾的水底,现在还有陈友谅战舰的残骸!”

“把武学建立在此,正是为了激励尔等忠义之心。效仿尔等先辈,为国杀敌!”

“大明虽国泰民安,但北有蒙元尚在,南有倭寇时不时骚扰海疆。”

“今后,还有许多仗要打!许多敌人要杀!”

“但尔等父辈老去,身体渐乏。尔等可愿秉承父辈之志,投身军旅!”

军人的子弟,从小被灌输的,就是功名之应马上取。

此时朱允熥连番问话之下,早就心潮澎湃,恨不得现在就纵马持刀,为国征战。

“愿意!愿意!”

台下,山呼海啸一般,人声鼎沸。人人都是拼命叫喊着,表情狰狞而又狂热。

朱允熥朗声一笑,“诸位儿郎,大明之外,尚有无数富庶国土待尔等取之,国家对待有功之士,从来不吝名爵。”

“若干年后,你们可能就是大明的伯爵,侯爵,公爵!配享太庙,名垂青史!”

“天佑大明,吾国万盛!”

台下,生员中,不知是谁带头,歌声昂扬而起。

“吾种源远流长,吾国泽被四方,吾军战无不胜,吾皇万寿无疆!”

朱允熥看着这些意气风发的男儿,朗声大笑。

这些武学的生员,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大明的钢刀,征战四方。

不远处武人勋贵之中,有一老军侯说道,“听殿下说话,咋就这么上头呢?俺都一把岁数了,也想着跟着大喊大叫的,你说怪不?”

宋国公回头一笑,“这就是天威,当年,皇爷不也是如此嘛!喊两嗓子,咱们这些兄弟们,就嗷嗷叫!”

第114章 镩子

燕京,北平。

春日暖阳,打在尚未消融的冰雪之上,反射出刺眼灼热的光。

燕王府中,一处登高赏雪台中,热气袅袅。燕王朱棣与一人围坐亭中,二人中间摆着一口宽口铜锅,锅中汤汁沸腾,香味扑鼻。

那人一身黑衣,看似是个儒士的打扮,吃相却不甚儒雅。

滚烫的冻豆腐从铜锅中捞出来,微微挤压下蜂窝中的汁水,然后扔进嘴里,烫得他呲牙咧嘴挤眉弄眼。可依旧是筷子不停,几口下肚之后,额头已经满是汗水。

忽然一伸手,把头上的假发摘了下来,露出一颗光溜溜的脑袋。

一边吃,一边笑骂道,“燕王,小僧这日子可没法过了。整日提心吊胆的从,吃顿饭都放不开!”

这人,正是如今需要藏头藏尾的道衍和尚,姚广孝。

朱棣看看他,微微笑道,“可本王也没见你少吃了?”

姚广孝叹息一声,给自己的碗里加了勺芝麻酱,一边解着一边说道,“就这么点爱好了,不敢出去见人,不能让人知道小僧还活着,每日就指望着吃顿可口的!”

除却他们二人,还有朱棣的心腹家人之外,这世上的人都以为姚广孝已经畏罪而亡。

但从来都是好人不长命,祸害却能毫发无伤的活着。

朱棣再看看对方,沉吟下,“锦州有座辽代古寺,你若是在这边呆的烦了,可以去”

“那我走?”姚广孝停住筷子,歪头道,“撵我?”

朱棣一笑,“你故意拿话恶心我?”说着,站起身,看着亭外假山雪景,“本王只是看你藏在府中,难受而已!”

姚广孝飞快的在锅中涮了一片羊肉,肉片还是红色的就放入口中,然后放下筷子擦擦嘴,定睛看着朱棣,“千岁最近怎么了?小僧看您,有些不大对!”

朱棣吐出一口胸中浊气,开口道,“烦!”

姚广孝沉默片刻,“可是为京师中的那位!”

“京师传来密报,我那位侄儿,又捣鼓出个武学出来,让京中勋贵子弟还有军中有功校尉入学。”朱棣背着手,说道,“还说什么天下武人亦是天子门生,武学乃国家兴盛之道,武人亦是国之栋梁,大明干才!”

说到此处,朱棣转身,再次坐下,端着酒杯却没喝,而是看着手中玉杯,“我这个侄子,每每都有惊人之举。这等收敛人心的功夫,他爹,本王,谁都想不到!”

武学给天下武人晋身之阶,朝廷承认的功名,使得这些武人们即便是略低于科举之士,但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被人嘲笑是只知道杀人的丘八。

朱允熥忽然来这么一手,短期内或许只能看到,他把京师中的勋贵更紧密的团结在他周围。可是放远看,却是收尽天下武人之心。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堂堂正正的施恩,堂堂正正的帝王权术。

朱棣拥有的不过是燕地一隅,而朱允熥则是坐拥整个天下。

这种不可逆转的代差,不是靠着雄心壮志就能战胜的。长此以往,朱允熥那边的力量会越强。燕王这边不动还好,一动就是泰山压顶粉身碎骨。

心中的宏图大业,本来颇有眉目,但是现在居然到了丝毫胜算没有的地步。而且朱允熥每走一步,都让朱棣感受到莫大的压力。

“千岁心灰意冷?”姚广孝也倒了一杯酒,品了一口说道,“其实,若千岁将来想做个安乐的富贵王爷,就此罢手就是了。”随手,再次满上一杯,“您收敛锋芒,做个安分的顺王。小僧等人远走他乡,隐姓埋名。就当曾经心中所想之宏图,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

朱棣的表情变得有些凶狠起来,眼角狠狠的跳动几下。

再次瞭望亭台雪景,千里江山如画,似乎是那么近,那么触手可及。但却又是那么远,那么虚妄。

不甘心!真是不甘心!

握着的拳头中,指甲已经嵌入在肉里,朱棣的脸色慢慢变得狰狞。

“我到底差在哪里?为什么,总是要被人压着!大哥在时,父皇不选我,情有可原。大哥不在了,父皇宁可立一个小孩子也不立我。而现在,这个小孩子,蜕变成了吃人的猛虎。如同以前的大哥一样,像一座山压在自己的头上!”

心中百感交集,种种表情汇聚面庞。

万里江山如画,大丈夫谁愿甘居人下?

我朱棣,心中满是为大明开疆拓土,重振中华汉唐雄风的宏图。也自问,必然能超越前贤。创造赫赫武功,开创国朝盛世。使得大明,再无外敌之忧,再无胡人之乱。

可是

“千岁,您想好了吗?”姚广孝继续说道,“小僧知道您心中现在难以取舍,那就不如不选,顺其自然。您是皇帝亲子,大明塞王,将来无论怎么变,只要您对朝廷恭顺,您依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本王最恨就是一人之下!”朱棣忽然怒道,“为什么,总要有人在本王头上!”

“徒劳的怒火,最为无济于事!”姚广孝微微一笑,“您再怒,也改变不了事实。您乃一代豪杰,到底如何取舍,您比谁都清楚!”说着,又笑笑,“是做安乐王还是做李世民?”

燕王朱棣,举起玉杯一饮而尽。

“不过,还是那话,在小僧看来,您连安乐王都做不成。皇太孙对您成见极深,一旦陛下驾崩,新皇必定削藩。秦晋二王是人家的亲叔叔,那不管如何,虚藩首当其冲的就是你。”

“若曾经您心中所图真被他抓到证据。届时,无兵无权的您,就是案板上鱼肉。假设小僧是皇太孙,定会杀了您,用您的人头震慑其他藩王!”

“本王早就知道,自从有了那份心思的那天,就没有退路!”朱棣表情变得释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只是,咱们都算错了,那孩子终究不是个纸老虎。而是一只随时随地,都在等着吃人的百兽之王!”

“本王空有一身力气,可是却毫无施展之地。他现在还不到二十岁,若是再大些,本王”

“不过是一个武学,千岁就恼成这样?”姚广孝说道,“须知,这世上除了阳谋,还有阴谋。他有阳光道,咱们有独木桥!”

“呵!”朱棣一笑,“你这和尚,卖甚官司?”

“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有些事,怕说出来污了千岁的耳朵!”姚广孝忽然变得郑重,“只要千岁有万岁之志,我等臣僚自当粉碎碎骨。所谓人定胜天,燕藩上下一心,有百战强兵在明,臣等在暗,未必不能成事!”

说着,咧嘴一笑,“即便是败了,真的败了。不过一死,也好过给人家磕头称臣,任凭人家戏耍!”

朱棣的眼神豁然凌厉,盯着对方,许久缓缓说道,“你要做什么?”

姚广孝温和一笑,拿起筷子,“说不得!”说完,再次埋头吃了起来。

“有些事,本王不屑为之”

“本就不可能是千岁您做的,怎么会赖到您的头上!”

“你到底要作甚?和尚!本王可不是宵小之辈?”

“千岁怎么了?”姚广孝抬头笑道,“小僧知道您爱惜羽毛,想做雄主帝王,不屑于阴私之事,但”

说着,他优雅的擦擦嘴,“您不恨皇太孙,只是视他为敌。可这世上,有人既恨他,也视他为敌!”

“他只不过挡了您的路,可有人认为,他却抢了别人的东西!”

朱棣恼怒起来,一把夺过对方的筷子,“你这和尚说清楚了?”

“哎,天机不可泄露!”姚广孝依旧是笑,拍拍光溜溜的额头,“千岁可知一个词,移花接木!”

说到此处,姚广孝站起身,走到亭边,拿起地上一颗石子。

首节 上一节 322/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