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403节

实事求是的讲,虽大明已超赵宋,但版图还是比不上华夏全盛时期的疆域。

万里之外,蛮荒之地,若动用大军征伐,消耗太大得不偿失,而且打下来之后如何的长治久安,如何的治理才是更头疼的事。

用老爷子的话说,那些破地方,占了还他妈要倒贴粮食!

但朱允熥知道文化的力量,为何周边小邦奉华夏为中国,即便是安南,琉球等有完整政权的国家,也要求得大明的册封?

因为数千年来,他们都在华夏的文明体系下繁衍生息,甚至说不断的借鉴,乃至仿照华夏的文明,吸收华夏的文化。并且,以使用汉文化为荣。

他没文化,华夏就给他文化。

华夏文明强大的同化能力,不超几十年,就能把对方变成我们。而且,华夏文明还如同大海,能够不断的进化,甚至吸收其他支流的养分,更加壮大。

文化的认同,远比战争更有效,也更亲和。

作为君王,能认清这点,不单纯的以军事为手段,就已经是个合格的君王。

殿中满是笑意,朱允熥又看看折子,笑着道,“黔国公在折子中还说,送至云南军前效力的那些勋贵子弟,也都不错,没有堕了大明勋贵的脸面!还有十几个,调任云南军中的武学学子,也是可圈可点!”

说着,他看向群臣。当初,是他决定把这些人发到云南军中,所以他想听听臣子们的称颂。可却发现,现在似乎是说错了话。

殿中都是文臣,能说帮武人说好话,就怪了。

“打了胜仗,不能不赏!”朱允熥想想,“来人,传宋国公冯胜,魏国公徐辉祖进宫!”说着,语气顿了顿,“嗯,还有曹国公李景隆一并传来!”

想起李景隆,朱允熥心中有些生气。

“这厮在干什么,不知道我每天都被这些老臣盯着批奏折吗?也不说 进宫来,给我想想办法!”

一刻钟之后,几位国公到来,在殿中另外一边肃立,和文臣们泾渭分明。

“云南打了胜仗,都听到消息了吧!”朱允熥笑道。

徐辉祖先开口道,“臣等已经知道了!”

“打了胜仗就要奖赏,你们有什么章程没有?”朱允熥笑问。

“按惯例,多拨付钱粮就好!”宋国公冯胜说道,“若是边关将士有思乡之苦,朝廷可以多给罪妇!”

有思乡之苦,给女人管什么用?

朱允熥心中微微错愕,开口道,“就这些?”说着,再沉吟一番,“以前,边关打了胜仗,赏赐可是丰厚得很呀!”

徐辉祖拱手道,“殿下所有不知,咱大明军功,第一等乃是边关对北元的。云南贵州等地,不过是些土司,小打小闹。”

“再者说,敌我加在一块,拢共不过三万人的仗,也实在算不得太大的功劳。况且,破了几个土司的寨子,也算不得破城之功!”

把你狂的,不够五万人,都不算大仗了?

朱允熥心中不悦,云南那边的战事,当初也是他定下的,沐春上次进京陛见的时候,正是他在老爷子面前,给沐春争取了,若云南缅甸土司不稳,可以调兵清剿的权力。

李景隆出列,笑道,“殿下,其实这其中还有另一层干系。云南的指挥都司,只是卫军,既不是边军也不是京营,升迁一向慢一些!若是赏得重了,日后边军或者京营有了功劳,就不好衡量!”

“而且,云南贵州等地,朝廷鞭长莫及,战果难以核点。现在赏得重了,说不上哪天,有人没功劳,也要弄个斩首千八百人的功劳出来!”

这么说,朱允熥心中才舒服一点,也更明白一点。

大明军功,还是更看重对北方的战事!这一点上,文武官员倒是出奇的一致。不向边军和京营,云贵指挥都司的兵,其中多有犯罪充军之辈。

“终归是打了胜仗!”朱允熥开口道,“还是要赏!”说着,拍拍折子,“除了钱粮之外,这折子上的有功之人,都官升一级!”

“臣等遵旨!”

李景隆又开口笑道,“殿下心怀将士之心,感天动地。云南将士若得知殿下的恩德,更会感激涕零,奋勇杀敌!”

宋国公冯胜也道,“殿下厚恩,臣等武人之服!”

“说起来,老国公你也有功劳!武学送去十几个历练的生员,此次战事中,也都是好样的!”朱允熥笑着,翻开折子,“你看,沐春都说了。武学调任之校尉,测绘火炮,百发百中,贼众丧胆!”

冯胜面带得色,却道,“臣不敢居功,要说功劳,殿下您创建武学,才是第一大功!”

李景隆也跟着开口,“臣恭贺殿下,大明文有进士及第,武有武学学子,俱是天子门生!”

话音刚落,李景隆顿感后背有些发紧。周围的文臣,似乎都狠狠的瞄了他一眼。

“你呀,别只顾着跟孤说好听的!”朱允熥笑了笑,但正色盯着李景隆,“你现在是京营的总兵官,十九万大军交给你,如何了?这一年来没打仗,可曾懈怠!”

按军制,京营每年都要举行秋操,同时在军中演武,保持尚武之心。但今年老爷子还在病着,所以这事稍稍的搁置了。

“不敢懈怠,臣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练,全军将士精神十足!”说着,李景隆想想,“这个殿下,工部拨了许多火炮下来,威力惊人。臣知殿下看重火炮,也遵从殿下旨意,抽调军中精锐炮手,专门组成炮军。臣斗胆请殿下至军中,亲自观看!”

科技的提升,其实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大明军中本就火器盛行,近年来工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下属的兵器局,不断的为靖海军,还有边关铸造火炮。无论是工艺还是质量,乃至威力,都得到提升。

听李景隆这么一说,朱允熥大喜,“哦?真的?”

“这是自然,臣哪敢欺骗殿下!”李景隆笑道,“军中将士,对殿下您,翘首以待!”

刚说完,李景隆就感觉后背,继刚才发紧之后,好似有刺一般。

不经意的转头看去,只见那些文臣老夫子们,都狠狠的用眼神剜他。

“你们恨老子不要紧,可要是殿下不高兴,老子就大难临头了!”

这些人为何瞪他,李景隆心知肚明。他早听说,这些天,殿下被这些老夫子们看得死死的,一坐就是一天,一点乐子都没有。

作为殿下的心腹近臣,不给殿下找些乐分忧,怎么成?

“好,那就选个日子,孤去军中看看三军将士!”朱允熥笑道。

还是老李好用,瞌睡了就知道送枕头!

哪像这些文臣,一个个的就知道头铁!

正此时,殿外传来腾腾的脚步,还有盔甲摩擦的声响,显然是来人跑得很急。

“殿下,傅统领求见!”王八耻通报道。

“传他进来!”朱允熥微微皱眉,傅让这人最是稳重,若不是有要事绝对不会这么失态。

傅让大步进来,额头满是汗水,“臣,参见殿下!”

“何事?速速道来?”朱允熥大声问道。

“定远侯不行了!”

朱允熥先是一愣,随后惊起,“谁?定远侯王弼,他怎么会不行?”

第223章 老将凋零

不怪朱允熥有些失态,定远侯王弼虽然也年近六十,但是身子一直硬朗,看着也就五十左右。

国朝那么多勋贵老将,都垂垂老矣,而王弼却见不到一丝老态,犹如壮年。

他的爵位虽然只是个侯,可早年在淮西投奔老爷子,数次大战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早年间就是常遇春手下的大将。

破陈友谅,击张士诚。北伐中原,先破山东,后破大都,征至山西战。又跟沐英征西番,随傅友德平云南,数次跟随冯胜征讨漠北。

大明立国之战,无役不与。

甚至,蓝玉差点活捉北元皇帝,名垂千古的捕鱼儿还一战,也是听从了他精骑突进的建议。

他虽然一生没当过大帅,但却是大明军中,军魂一般的人物。

况且,朱允熥对他还有格外的一种感情。王弼和蓝玉是死党,以前更是铁打的太子党。在征伐高丽之战中,王弼也居功甚伟。

“他怎会不行的?”朱允熥大步走下御阶,开口问道。

傅让叩头道,“王家人说,前日定远侯多喝了些酒,晚上就手脚不灵便,半边身子都麻了。今早醒来,已是说不得完整的话。太医说,怕是不成了!”

朱允熥脑中嗡的一下,这定然是脑血管的病。别说是这个时代,就算是后世,也是治不了的绝症。

他看看左右,忽然厉声对冯胜等人问道,“你们知道不知道?为何刚才不说给孤?”

几人赶紧低头请罪,“臣等也是影影绰绰听了消息,没想到定远侯病得如此厉害!”

“殿下!”傅让开口道,“定远侯方才能张口说话,说要面见您!”

“还等什么,出宫!”朱允熥不理会旁人,大步朝外走去。

今年到底怎么了,汤和走了,老爷子病了,现在看起来身体最结实的王弼,也不行了!

~~~

一整条铁狮子,住的都是大明勋贵武臣。

家家户户门前都是威风凛凛的铁狮子,所以这条街因此得名。

此刻,这条煊赫大街,却是悲伤弥漫。

定远侯王家的大门前,白色的帷幔已经拉起来,下人们都穿着白色的孝衣,灯笼上围了白纸。门外,还有许多似乎准备做法事的和尚道士。

还有许多和王弼交好的勋贵武臣,不断涌入王家大门。

王家门前,哀伤中带着喧闹,喧闹中透出哭声。

“驾!”

一队骑兵的马蹄声,让大街上的声音骤然安静。

人们惊奇的张望疾驰而来的铁甲骑兵,直到那些骑兵靠近,看清楚他们银盔上的羽毛。人们,才知道来的是谁。

“皇太孙驾到,闲杂人闪开!”傅让一马当先,在马上大喊。

瞬间,王家门前的人分开一条道路,整齐的跪在路边。

朱允熥跳下战马,他匆忙而来,还穿着在宫里的袍服。刚下马,如让就带着一个胡子拉碴,满脸悲痛的汉子过来。他认得那人,王弼的长子王德。

“臣,叩见”

“不是行礼的时候,你父亲怎样了?”朱允熥焦急的问道。

“怕是不成了!”王德哭道,“方才还盼着殿下来,现在已经昏厥,谁都叫不醒了!”

朱允熥心里咯噔一下,“快,带路!”

一行人疾行进院,刚一进来,就看到一个正在搭建中的硕大的灵棚。

朱允熥脸色有些骇人,快步走到后院,不顾身边跪着前来探望的勋贵,还有王家家眷,直接进去。

床榻上,平日精神抖擞的王弼,静静的躺着,鼻腔中发出呼噜一样的喘息声,脸上带着病态的潮红。双手攥成拳头,身子微微颤抖。

“父亲,殿下来了!”王德哭道。

他喊的声音很大,可床榻上的人,却毫无反应。

首节 上一节 403/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