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84节

“外敌的威胁,由大明将士解决。你是正统的嫡孙,更不会有臣子敢忤逆你。咱要问你的是,若有一天,咱朱家有人威胁到你了,怎么办?”

~~~

不好意思,晚了对不住大家。

第8章 威胁

家族的威胁?

看来老爷子是心里门清,只是平时不说罢了。

对皇权最大的威胁,往往来自内部。

而那些手握重兵的边疆塞王,正是未来朱允熥的威胁。

谁让他太年轻,长在深宫之中,而那些藩王驰骋疆场,杀伐果断。

明初的分封和后来有本质的不同,分为塞王和内王。

塞王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北方胡人的入侵,凭借边关的险要地形,建立军事重镇。诸塞王沿长城线离国,其中又分为外线和内线。

外线东渡榆关,跨越辽东。南边接壤高丽,北边联开原,可以控制和真震慑辽东的女真蒙古等各部族。

以广宁(今天辽宁一带)为中心,经渔阳(河北蓟县),卢龙,出喜峰口。又以大宁(赤峰)开始,连接北平,出居庸关,蔽雁门。

这些都是自古一来,中原和北方政权反复争夺的兵家要地。一线的塞外,燕王,宁王,代王,谷王等。

逾黄河之西,北保宁夏,倚贺兰山,向西扼制河西走廊。嘉峪关,护卫西域。东从开原,西到瓜沙,直接联到二线塞王,秦晋之地。

老爷子的想法很朴实,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守卫边塞还是自家人靠得住。这些战略要地的藩王们,不但能防止北方南下,还能作为大明出征的前哨站。

塞王之后是内王,内王是开封,武昌,长沙,成都等这样的天下大镇,目的是对内的军事管理。

当初分封之时,北元依旧是大明最强大的敌人,而现在大元和大明攻守易处之后。老爷子也看出,他封的这些藩王们,其实也是潜在的威胁。

所以老爷子连年下诏,无论是塞王还是内王,都只有军权,没有对地方的治权。他们只有军队,而财富和人口依旧在朝廷的掌握之中。

可还是那句话,朱允熥太年轻了,他今年只有十五岁。即便是朱元璋再活十年,也不过是二十五。

生长在深宫中的少年帝王,能镇住那些在血火中厮杀出来的塞王们吗?

朱元璋一生金戈铁马,这样的问题他怎会预料不到。

若是太子还在,这些事他根本不用操心。但是现在太子死了,选定的这个继承人还年轻了。

而今天,在大殿的宴会上,成年的皇子装谦卑稳重,少年的藩王刻意炫耀边疆的武功。朱元璋一切都看在眼里,忧在心里。

他的内心很矛盾,一方面他看到了忧患,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因为孙子,而无故的打压立下功劳的儿子们。

“爷爷,你是在说孙儿的叔叔们?”朱允熥淡淡笑道,“他们每人都手握重兵,你怕我将来镇不住他们?”

朱元璋点点头,“若是将来,他们真的成了你的威胁,你怎么办?”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朱允熥毫不犹豫,“孙儿会尊重他们,以礼相待。但若他们有不轨之心,用大明律法论处。他们虽然手握重兵,但是中枢更加兵多将广。而且有朝廷名分大义,取之不尽的财源兵员。他们若是也受礼,自然是大明的屏障。他们若是有二心,孙儿当提百万兵,征讨不臣。”

朱元璋沉思半晌,“你会杀他们吗?”

朱允熥想想,“若是他们联手起来对付孙儿,孙儿可能会。但孙儿看,其实诸王之间并不和睦,根本不会联手。况且秦晋二藩,是我的血肉至亲,不会反。”

“若真有威胁,也是一两人而已。扫清之后,找个太平地方圈禁他们,让他们富贵过完下半生就是了。”说着,朱允熥一笑,“爷爷,我手上不会沾咱们朱家人自己的血!”

“好孩子!”朱元璋欣慰的点头,随后笑道,“你知道当年你爹你是怎么说的吗?”

“我爹?”朱允熥道,“我爹可是对这些叔叔们顶好!”

“好是一回事,但坏也是一回事!”朱元璋笑道,“当年你爹跟咱说,他们若是不知道好歹,一个劲儿的蹦跶,他不但不理会,还会撺掇那些有二心的可劲儿蹦。”

“你爹说,等他们蹦的时候,在他们脚下挖坑,然后让他们自己摔死!”

“嗬!”朱允熥心里一乐,“朱标关爱兄弟仁厚的表面之下,原来也有阴险的一面。”

“你比你爹有出息!”朱元璋又继续说道,“他那想法太阴了,你这个好,堂堂正正!”

看着老爷子欣慰的笑容,其实朱允熥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因为他刚才 撒谎了,他说手上不沾朱家人的血,是有个前提。那就是他那些叔叔们,要自己识趣。

军权绝对不可以给他们,自己也更不会养猪一样,把他们养起来,让他们祸害百姓,成为国家的负担。

想想后世的大明,每年光是在皇族的开支,就占到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几。

而大明又收不上税,准确的说是在官员和读书人控制的商业,大庄园上收不上税,只能把国家财政转接到贫困的百姓身上。

从而导致内部越来越不稳,百姓纷纷走上造反的道路。

朱允熥微笑着看着老爷子,心里则是在想。

“老爷子,让你失望了。将来,我必定会削藩!”

“我不但要削藩,还要推翻你制定的一些政策。”

“大明需要高度的中央集权,需要高效廉洁的官员,需要百战百胜的虎贲,需要扬帆起航,需要海贸商业。”

“这几日,你好好歇歇,和你那些叔叔们亲近亲近,看看他们谁和你是真心,谁是敷衍你!”朱元璋又道,“等名分定下之后,他们就都是你的臣子。天家骨肉亲情单薄,以后你也没什么机会和他们亲近了!”

“孙儿明白!”朱允熥走到老爷子身后,帮他捏着肩膀。他心里明白,老爷子这是放任他去拉拢人心。

紫禁城里祖孙夜话,说的是国事家事天下事。

藩王府邸之中,燕王朱棣一杯清茶,等着他在京中的臂助上门。

屋里檀香萦绕,朱棣闭目沉思,面无表情。

门外缓缓响起一个声音,“王爷,人来了!”

“快请!”朱棣睁开眼睛,坐直了身体。

稍后,一个魁梧的男子大步进来,俯首道,“殿下!”

“咱俩还弄这些虚的!”朱棣大笑,神态亲热,“京里头人多口杂,若不是怕有人非议。我就直接去你家了,哪用得着这样,跟做贼似的?”

那男子坐下,灯火照亮了他憨厚朴实的脸,笑道,“我妹子挺好的?”

“你看你说的,她是王妃,能不好吗?”朱棣笑着,亲手给对方泡茶,“这回她身子不舒服,不然就带她一块来京了。”说着,又笑道,“你若是想她,回头我请父皇下旨,让她回娘家住几天。”

“不行不行!”那人连连摆手,“不合规矩!”

“什么规矩,咱们自己家人,没那么多说道!”朱棣笑道,“喝茶!”

说完,朱棣对外面喊道,“去,让老大老二老三起来,过来给舅舅磕头!”

~~

求个情,别喷我。

欠一章,摸摸大。

第9章 话里有话

老皇帝的寿辰,既是盛大的欢宴,又是一个名利场,同时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

十月的风很是冷,南方的冬天往往是突然而至,在不经意之间,让人冷的猝不及防。

风很冷,但是京城很热闹,各地藩王入京给老皇爷贺寿,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事,应天府的商业越发的活跃起来。

各街的商铺,饭庄,酒肆,乃至秦淮河上的歌姬生意,都更加的红火。

连只有往年在腊月才开始的庙会和大集,也都悄然开始,并且人流如织。

皇帝的寿辰是万寿,普天同庆的日子。不单是大明京城的百姓热闹的跟过年似的,周边的番邦小国的也跟着凑热闹。

三个月前老皇爷就昭告天下,允许藩王进京贺寿。这一消息不但传谕大明江山,各上表称臣的藩国也都遣使来贺。

安南,高丽等等一众和大明接壤的国家,纷纷来京,码头上每天都有万里之外的番邦船只到来。

老皇帝的寿辰不只是家事,已经变成了国事。

不过对于京城的百姓来说,这些番邦的使节看都懒得看。在他们看来这些番邦小国的使者,远没有大明藩王那么威风,而且大国百姓从心里,就没瞧的起这些小国寡民的人。

中国人不排外,但是历来有轻视其他国家的传统。

礼部的官员们忙得脚不离地,各部的官员都卯足了劲儿,这时候万不能出什么纰漏,各地的藩王和藩国使节都在看着。真要是在老皇爷寿辰的时候给大明朝添堵,那可真是万死不赎的罪过。

相比于朝廷上的 官员,最清闲的反而是朱允熥。

这几日连刘三吾和方孝孺的课都不用上,每日都是陪着各地的藩王。

开国皇帝的儿子都是骄傲的,年长王爷之中秦晋二王和朱允熥最为交好,老皇爷属意吴王不是什么秘密,他二人知道自己储位无望。除了和朱允熥骨肉至亲之外,还刻意的恭敬交好。

年轻的藩王们对朱允熥则是不咸不淡,他们也想开了。年纪小皇位落不到头上,又是皇帝的亲子,世袭的亲王,只要不造反一辈子荣华富贵,在封地为所欲为。

他们犯不上巴结朱允熥这个吴王,当然也不会得罪。即便是少年藩王中,风头最盛的宁王朱权,面对朱允熥的时候也是面上过得去。

不过有时候,宁王也会在朱允熥面前摆下叔王的架子,而且他年轻气盛,又在边疆为塞王,说话不知不觉之间会带着些棱角。

朱允熥自然不会和他一般见识,在他看来宁王也不过是个没长大的熊孩子,性格远谈不上成熟。

这样的少年只需要几句好话就能对付过去,让他飘飘然,毫无防备。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他这样的性格,无怪在历史上被燕王忽悠到被挟持,然后兵权还被忽悠了。

至于燕王朱棣,朱允熥并没有刻意接触,而对方也没有主动示好。

这一日难得的暖冬温阳,江南的天气在冬日豁然晴朗。虽说风还依稀有些冷,但也是一片好风光。

紫禁城边的演武场中,朱允熥和众位藩王缓缓策马,边走边聊,说的都是些地方和朝堂上的趣事。

不远处,宁王在练习骑射的通道上策马狂奔,在马背上左右开弓,箭无虚发。

作为少年人,他有骄傲的权力。起码他这手骑射的功夫,朱允熥自问不及。

大明以武立国,朱元璋对于诸皇子的教育都是要能文能武。这些塞王又是在边疆镇守,自然是一身好本领。

才来了几天,武艺超群又豪气万丈的宁王,就成了一众少年藩王中的领军人物,他在演武场内炫技,边上诸位带着侍卫的藩王拍手叫好。

秦王看看那边,回头对朱允熥笑道,“老十七还是少年心性,不大稳当!”

晋王朱棡则是若有所思,回头看看朱棣,“老四当年也是这么意气风发,谁都不放在眼里!”

朱棣一笑,“三哥先看弟弟是不是稳当了?”说着,又是一笑,“男人,只有上了年岁才能稳当!”

跟这些人说话很累,个个都是话里藏话。

“诸位叔叔乏了吧!”朱允熥在马上笑道,“下去喝口茶!”说着,从马上下来,“知道几位叔叔好茶,特意让人准备了些北地喝不着的新茶!”

大明开国初期,还没养成奢侈之风,这些藩王在地方上虽然享乐,但也还有个限度,完全不像几百年后那样,奢靡成风。

首节 上一节 84/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