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100节

在大皇子刘征的账下,这场演习,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惨败,从此公孙瓒不得不虚心起来,统率力和武力在日后略有增长。

麹义变得骄傲自满,但他随后遇到岳银瓶的背嵬军和高顺的陷阵营,两次惨败,也变得虚心起来…….

第162章

高顺现在还在并州刺史丁原麾下,暂时挖不过来。

但刘征有信心,找到机会将高顺挖过来。

说到麹义在历史上的悲剧,很多人都说究其原因还是麹义本身骄傲自大的性格所致。

实际上,麹义的悲剧也是袁绍外宽内忌的性格造成的。

因为袁绍这个性格被弄死的猛人不只是麹义一个,还有沮授、田丰、张郃等人。

说起来,因为出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汝南袁家,袁绍号召力一向很厉害。

袁绍麾下从来不乏能人志士,可能人才多了,就变得不重视人才了。

袁绍文人团队里又以“八谋”为甚,分别为审配、田丰、沮授、逢纪、辛毗、郭图、许攸、荀谌。

“八谋”当中身居官职最高、掌权最重、规划最为长远的沮授,被曹操称赞为“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这人在历史上很有才能,堪称袁绍麾下的荀彧,只可惜并没有被袁绍完全信任,后期更是被袁绍完全质疑,导致 明珠暗投,十分可惜。

沮授早年的描述几近于无,唯一可以得知的是其有着比较大的志向,并且富有谋略,而“茂才”这里,和田丰一样,可以大致估测沮授家族也是河北地方上的大族,这也为他之后在袁绍账下提供了充分的话语权。

沮授和韩馥之间有一段佳话,那就是沮授曾进谏韩馥,要韩馥将袁绍抵制在外、断其粮饷,而不是开城投降。

但是这其中有两个疑点。其一是此记载仅在《后汉书》有见,而《三国志》中则将沮授换成了当时的治中李历,而以沮授的地位(别驾再加上骑都尉)和历史的重要性,理应记载才对。

其二是沮授的态度,韩馥是给予了沮授很高的官职和尊重的,但是在韩馥被袁绍搞定之后,沮授立刻毫无拒绝的便改换了袁家门庭。而曹老板抓住沮授之后,沮授却宁死不投,这般前后无常,除非是用袁绍人格魅力实在太高,而曹老板则和韩馥之流一样来解释(笑),不然实在说不过去。

同时,韩馥对待冀州本土人士是不友好的,双方是有着很大的矛盾的,如果说沮授确实是进谏了韩馥,给予了这种关键的建议,那么沮授就是和冀州的本土士族们唱反调,如果真是这样,那沮授的高度就又高了一个层次(打破了阶级的约束和抗住了同乡的谴责)。

沮授的计策和预测很多(这颇有诸葛亮和郭嘉的风范),自有疑点的“饿死袁绍”(冀州拒绝提供袁绍军粮草而扼杀袁绍)计策开始,有过“邺城对”(平定北方、扫清匈奴、坐拥四州、拥戴天子、一统天下)、“力迎天子”(天子逃亡期间积极提议接天子到邺城)、“分立祸端”(认为袁绍将儿子们分立治理州牧是祸端)、“疲软拖敌”(不建议主动挑起官渡之战,而是以逸待劳)、“缓进战术”(官渡之战时应当持久缓进,拖长战事,以克曹操)共六策。

最有价值且没有异议和“假设论”的则是“邺城对”和“分立祸端”。

在袁绍官渡之前,袁绍确确实实都是 如“邺城对”在进行行动,也因此奠定了自己的霸业(但不确保一定是因为沮授的建议,因为袁绍本身也一直在规划北方的事业,但是无论如何,证明了沮授在天下规划和预测上是准确无误的,而“邺城对”的后半部分则均是曹老板在实施,“分立祸端”一事,亦是如此,绍曰:“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授出曰:“祸其始此乎!”,虽然此时袁绍还没有提及立嗣之事,但分立各州此举的影响力和败笔性依然被沮授所料,若干年后的事实也是印证了沮授的远见。

沮授的计策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他还能够准确的把握局势,不断变化计策,尤其是在官渡的前后,先抵制官渡之战,不成之后抵制颜良单独行军,在白马失利之后,有提出分兵进攻的思路,被拒绝后,又有过缓进之策,这样的反应速度和计策的高效性都是谋士之中数一数二的!

但必须要说的是,沮授身为袁绍集团中的监军兼奋威将军,同时还是官渡之战的都督,在这般重任之下,沮授的战前四散家财扬言会失败和战时请病假的行为确实有些耍性子和赌气的性质在里面,是官渡前后的一个矛盾点,也确实是沮授的一个小瑕疵。

沮授作为袁公账下最位高权重的一位,既享受了这份荣誉(无论是袁绍所给还是后人所赐),也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不管是集团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生涯规划,还是平日里的行政细节和大小事务,亦或是临阵军前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谋划,都做到了一位一流谋士或者说是人臣的顶峰。

然其“所托非人”,或者说从他出生的那一瞬间,他就有了和田丰、审配一样既定的河北“死忠”悲剧命运,其二侍“平庸之主”的命运也是令人倍感惋惜,或者说他与其主公的相性总是不佳吧。

……

这个时空,大皇子刘征,不想让沮授这样的人才明珠暗投,所以早早就派人去对他进行各种援助,树立恩德。.

第163章

虽然沮授出身不错,算是中等世家出身,在冀州一代有些影响力,不像典韦关羽他们那样是纯粹的草莽。

但沮授这个人性格跟田丰有点像,有些刚直,所以跟其他世家子弟有些宿怨。

在锦衣卫的推波助澜之下,对方做出跟原来那个时空不同的选择,竟然买凶杀人。

沮授在生命垂危之际,被几个神秘~人拯救。

沮授化险为夷,拜问-对方姓名。

那些神秘人没有直接回答,只说:“我家主人非常珍惜先生大才,以后时机成熟必定相-见。”

此类的事件经过几次之后,沮授对那位主人的感激和兴趣达到巅峰。

后来,大皇子刘征来到幽州后,某一天亲自前往拜访沮授。

沮授才知道,大皇子刘征就是那些神秘人的主人,顿时震撼无比,而后跪拜下来,拜刘征为主公。

刘征问他该怎么样平定天下。

沮授迅速帮刘征想好了战略:“殿下不到二十岁就名声传扬全国,殿下奋然生发忠义之心,渡过黄河向北,幽州百姓稽首归顺。您拥有一个郡的军队,聚集幽州的人马,威势控制黄河以北,名声为天下推重。假使发兵向东,就可以扫除黄巾;还军攻打黑山,就可以灭掉张燕;掉转兵力向北,以威势胁迫戎狄地区的人,立刻就可平定乌桓、鲜卑、匈奴,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四个州的地盘,网罗英雄人才,拥有百万人马,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不服从的人。凭藉这样的条件争决胜负,有谁能够抵挡,几年以后,建立功业并无困难。”

刘征大喜,当即任命沮授为辽东王府左军师中郎将,副总参军。

回想沮授原来那个时空的一生,赫然发现,袁绍那个草包主公也是来突出沮授这个王佐之才的。

沮授选择了袁绍,并誓死效忠,作为三国时最能看破天下大势的奇才之一,单纯说计道谋,沮授完全不在任何谋士之下的。

刘征发现,在袁绍迈向失败的每一步之前,沮授都曾及时给出正确的建议,或表示反对,或另建良策。

沮授曾在曹操迎接天子前,建议袁绍将皇帝劫持在身边,以便“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袁绍和别的谋士认为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并没有采纳。

我们知道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接天子到了许都,以后就用天子当后盾以令天下。

袁绍被曹操指责“专自竖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香擅讨伐”。袁绍自此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动。

……

袁绍在特别喜爱相貌俊俏的三子袁尚,因此留在身边,把长子袁谭派往青州。

沮授警告袁绍这是大祸开始,可是袁绍不听,同时把次子袁熙派往幽州,外甥高干派往并州,废长立幼,为兄弟反目成仇埋下了祸根。

……

袁绍打败公孙瓒后,军队数量,兵器质量都远远高于曹操,不少慕僚将士都认为:“以伐曹氏,哔若覆手”,就是攻击曹操,统一这个北方的时机到了,当时沮授还是比较冷静的,认为“为天下除暴的是义兵,就好比曹操和袁绍组织的反董卓同盟军,恃强欺弱的是骄兵,正义的兵,出师有名,百战无敌,骄傲的兵,逆天而行,只有先灭亡。现在曹操迎天子于许都,我们如果相南攻打他们,就是违背正义的骄兵了,对我们很不利,而且曹操统帅有方,士兵身经百战,并不是公孙瓒能比较的。我为大人敢到担忧。”

但袁绍坐拥四州,早想和他少年的挚友,一直被天下人所比较的对手—曹操,一决雌雄,最后结果袁绍是“雌”的。

· ·········求鲜花· ·····

……

官渡之战中,沮授又谏袁绍:“我们的士兵要比曹操多很多,适合兵分两路,相成犄角之势,对曹操侧部产生危险,进可包围,退可相互支援。”这是个很不错的战术,本来兵力比对方多很多,并不能保证全部的兵力都投入战斗中,战争中,应该把利用每个有利因素。

袁绍还是不于采纳,要速战速决。

……

建安五年,袁绍进兵官渡。

沮授当时已经看出曹军缺粮,必须速战,建议袁绍打持久战,曹军将不攻自破,真可谓金玉良言。

.... ..... ...

袁绍早就看沮授不顺眼,这次不但没听,还一怒之下将他囚于军中。

不久袁绍军中许攸叛逃,导致乌巢失守,军粮被烧。

张郃在郭图的陷害下倒戈投降曹操,袁绍大势已去,最终一败涂地。

总结以上,沮授在官渡之战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向袁绍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可惜的是袁绍一次都没听。

袁绍兵败仓皇逃跑,结果沮授因为囚于军中而被曹操所获。

曹操是一个重视人才的人,给足了沮授面子,放下架子好言相劝沮授归降,沮授以“叔父、母、弟,县命袁氏”为由而拒绝。

尽管如此,曹操仍然厚待于沮授,将其留于军中,希望能够将其感化。

可是沮授“后谋还袁氏”,曹操一怒之下将其杀害。沮授的忠烈由此可见。

在刘征看来,以成败而论,沮授是个失败者;而在人格的考验面前,他最终又成了胜利者,人的尊严愈是遭到凌辱,人的人格意识就愈是变得坚强起来,仁人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视人格更重于功业。

沮授最大的悲剧根源无疑是明珠暗投,未逢其主。

这一世,刘征不愿让如此高才明珠暗投,便提前挖过来!人.

第164章

大皇子刘征知道何皇后现在非常憎恨袁绍,每次挖了袁绍的墙角,都会跟何皇后远程互动。

“皇后娘娘,我刚刚挖了袁绍的墙角,袁绍在咱们那个预测或者梦里的霸业第一有功之臣麹义已经被我招致麾下!”

“皇后娘娘,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刚将袁绍麾下第一智囊沮授招致麾下!”

何皇后相信刘征的眼光,也相信那个梦或者预测极有可能是真的,刘征挖走越多,袁绍将来越是不足为虑!

刘征还跟何皇后笑着说道:“怀才不遇的人物,或者站错队伍而抱憾终身的人物的不只是沮授,还有田 丰。

田丰此时不算特别出名,但他的聪明才智却不容小视,所以我准备征辟他!”

刘征既然征辟得到沮授,田丰跟沮授齐名,战略眼光超强,岂能错过!

为什么刘征说田丰战略眼光超准呢,有史为证啊!

……

田丰自幼天资聪颖,为乡邻所器重。青年时期的田丰博学多才,因智谋出众而闻名于冀州,后来成为了冀州牧韩馥的谋士。

不过,韩馥虽然身居高位,却是个庸才。田丰在韩馥手下并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

袁绍用计夺取了冀州。袁绍早就耳闻田丰有经世济国之才,于是就带着厚礼亲自上门邀请田丰到他的帐下效力。

袁绍礼贤下士的行为让田丰深受感动,从此他就投奔到了袁绍阵营之中。

田丰为袁绍积极出谋划策,帮助袁绍打败了雄踞幽州的公孙瓒,统一河北,成为当时最强的割据势力。

建安元年,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从此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每次接到诏书,总担心对自己不利,于是想要天子搬迁靠近自己,派人对曹操说许县低洼潮湿,洛阳又残缺被毁,应当将都城迁到甄城,以便靠近完整丰足的地区。曹操不答应。田丰对袁绍说:“迁都的计策,既然不被采纳,最好早点儿谋取许县,接来天子,动辄假托天子韶令,向全国发号施令,这是最好的办法。不这样做,最终将受制于他人,那时即使后悔也不起作用了。”袁绍没有采纳。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领了沛县背叛曹操。曹操亲自率兵征讨刘备。田丰对袁绍说:“同您争夺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现在去束边攻打刘备,双方交战不可能很快结束,现在调动全部兵力袭击曹操的后方,一去就可以平定。军队根据时机出动,这就是时候。”袁绍推辞说儿子生病,田丰的计策没得到施行。田丰举着拐杖敲击地面说:“咳,大事完了!好不容易赶上这样的时机,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丧失机会,可惜呵!”袁绍听到以后很恼怒,从此就疏远了田丰。

没过多久,刘备就被曹操打败了。此时袁绍才如梦初醒,决定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田丰认为既然失去前面的时机,眼下不宜出兵,就劝阻袁绍说:“曹操已经打败了刘备,许都就不再空虚了。而且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现在不如长期坚守。将军凭藉山岭黄河的坚固,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乘虚而入,袭扰河南。敌人援救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使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于本业,我们还没有疲劳但对方已经困乏,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战胜敌人. .........现在不用庙堂上稳操胜券的计策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袁绍不听。

田丰极力劝阻,得罪了袁绍,袁绍认为他败坏军心,就将田丰关了起来。

袁绍军和曹操军在官渡展开决战,史称“官渡之战”。

曹操出奇兵偷袭并烧毁了袁绍军的粮草,袁绍部队的军心动摇,继而被曹操一举击溃。

曹操听闻田丰不在军中,喜道:“袁绍必败。”

后袁绍败走,曹操叹道:“假使袁绍用田丰之计,胜败尚未可知也。”

首节 上一节 100/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