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108节

但论及气质和才能而言,袁绍和袁术却是反着的。袁绍相貌英俊、气宇轩昂,很得父辈们的喜欢。他二十岁时出任濮阳县令,表现出清正廉洁、勤政能干的优秀地方官素质。在愈演愈烈的“党锢之祸”时期,他暗中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保全儒家士大夫和太学生等“党人”,与宦官势力对抗。黄巾之乱后,他又成为大将军何进府上的幕僚,先后担任中军校尉和司隶校尉,多次劝说何进对宦官斩尽杀绝。在错把董卓引入洛阳后,面对董卓的威压毫不惧怕面而斥之,并广罗人才以对抗董卓。由此可见,袁绍在早年还是展现出了一定的英断与智谋,再加上汝南袁氏的声望,这也是他能够成为讨董联军盟主的原因。

反观袁术,虽然也有一定的勇气和能力,也参与了讨董行动,但是从小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地位让他养成了骄奢淫逸、盛气凌人的性格和习惯,在长水校尉任上就得到了百姓的讽刺绰号“路中悍鬼袁长水”,与袁绍在地方官任上清正能干的名声形成鲜明对比。由于这样的性格,他难以做到礼贤下士,为当时的豪杰和枭雄们所不喜。他虽然对袁绍有嫡子优势,但是嫉妒袁绍的相貌和才华,心胸不那么豁达,与袁绍的关系处于微妙的状态。他在得势之时战略头脑不清楚,盲目称帝,过早地把自己变为众矢之的,自取灭亡。

因此,袁绍和袁术在家庭地位和个人内外性格特质上的差别,是他俩不能联合打天下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183章

刘征跟何皇后何莲分析了,袁绍袁术两个人过去家庭地位和性格的不合。

何皇后何莲还是有些不安:“可如果他们目标一致,就算地位和性格不合,还不至于分崩离析吧……”

刘征轻蔑一笑:“从性格就能看得出来,两个人都不是那种甘愿居于人下的世家公子。

再说他们的政见和目标也差异很~大……”

如果说家庭地位和性格上的差别还不足以决定关系好坏,那么袁绍和袁术两人在政见和目标上的差别,是决定他俩不能成为盟-友的根本因素。

同为显赫高门出身,在面对汉室皇权落于他手,皇家脸面被枭雄们扔在地上狠狠踩的局面时,袁绍和袁术在心中升起了掌控朝廷、甚至取汉室而代之的心思。

不同的是,袁绍并不想很快取代汉室,而是提出要与其他的实力派人物共同辅佐皇帝,自己先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袁术的想法则更为迫切,心思直接写在了脸上,在北方强敌环伺的时候就敢直接行僭越之事。

先来看袁绍的方略。袁绍曾经和曹操讨论过一个问题:如果讨董行动失败,可以去什么地方据守呢?

袁绍提出的战略是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兼有乌丸、鲜卑之众,然后南向争夺天下,其核心思想就是统辖以河北大地为核心的北方地区,再来与其他势力对抗。而曹操提出收纳人才才是平天下的根本。

许多观点都用这段对话证明曹操的境界比袁绍高,但事实上,他们只是分别从地缘战略和人心战略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讨论。

袁绍对搜罗人才一直都很重视,手下谋士良将很多,而曹操在征战北方的过程中,事实上是按袁绍的地缘路线实行的。

因此袁绍在战略眼光上其实是比较到位的。他不如曹操的地方,在于他还没消灭曹操时,就已经对献帝开始不恭顺了,而曹操至少将尊重献帝的表面文章做到了袁绍死后。

他在和自己的首席谋士沮授讨论方略时,沮授建议他先往东平定青州黄巾军,再消灭张燕势力,之后北平公孙瓒,降服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就能够跨据黄河以北的四州之地,收纳天下英才,将皇帝迎回洛阳,成就扶汉大业。

这前半部分与袁绍和曹操提到的方略基本一致,后半部分则加上了迎回皇帝的内容。

袁绍当时也意识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重要性,只是下手慢了,被曹操抢了先。

再来看袁术。与袁绍前期匡扶汉室相比,袁术很早就表现得私欲很重、格局不足。

当时一等一的猛将孙坚成为他的副手,屡战屡捷,他却害怕孙坚将来威胁自己的地位,不给孙坚提供粮草资助。孙策帮助袁术打赢很多战役,袁术却屡屡不兑现答应授予孙策的奖赏,反而给了自己的亲信。

袁绍在董卓死后,想要拥立成年宗室刘虞为帝,他却想要自己做皇帝,拒绝这一提议。大概他在内心中觉得,自己是袁家嫡子,兵强马壮,为啥要听你这个庶子的建议,还把皇位拿给刘家人坐?

· ·········求鲜花· ·····

而袁绍看这个袁家嫡子想自己做皇帝,想着如果他真称帝了,以自己的庶子身份是没法和他争的。

双方都对对方很大的意见,这事也成了两人对立的一大导火索。

在献帝一行人被董卓余部李傕和郭汜追着跑的时候,袁术没有意识到掌控天子的重要性,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 ....... 0

他以为汉室大权旁落就是自己称帝的机会,却不了解自己在部曲和其他诸侯中的名声和人望究竟如何,认为传国玉玺在手就有天命,以至于一宣布登基,手下的孙策等部将马上就叛离,其他诸侯马上找到借口攻打自己,使得局面陷入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

袁术对老百姓也没什么感情,不懂得刘备说的“以人为本”的道理,在沛相舒邵劝袁术赈济饥饿的灾民时,袁术甚至想杀掉他。而袁绍死后,因为袁绍比较善待百姓,河北人民很多都念着他的好。

袁术在失势后走投无路,想要挽回和袁绍破裂的关系,打起了家族牌和祥瑞牌,想要把帝号推给袁绍。

袁绍虽然内心很想称帝,甚至让主簿耿苞为自己寻找到“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的理论依据,但还是清醒地认识到时机未到,拒绝接受帝号,并杀掉了耿苞以自证清白。人.

第184章

不过,何皇后何莲还是对大皇子刘征充满好奇。

却不知道好奇心害死猫,太多好奇,反而让她对刘征兴趣越来越浓!

大皇子刘征过去那么多年时间里一直都呆在京城里,从来没有去过幽州,又如何在那里打造出一支那么强大的军队!

不过何皇后何莲想到,既然自己之前的那些宦官们都能够被大皇子刘征收买,那大皇子刘征收买更多的人替自己练兵,也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只是,收买那么多人,需要大量的金钱!

自己之前给大皇子刘征的那些钱都被大宦官郭胜苛扣了大部分,剩下那么一点儿,又能收买几个人呢?

大皇子刘征是怎么赚的钱呢?

最重要的是,大皇子刘征那只神秘强大的军队是怎么练出来的?

根据之前兄长大将军何进的描述,感觉有点像以前吴起练出来的魏武卒!

空前的强大!

魏武卒堪称是历史上的第一支“特种兵部队”,不仅兵士全是百里挑一的勇壮之人,而且战法先进,进退有据,万人犹如一体。

如何才能成为魏武卒?身穿重甲,持12石强弩,携3天口粮,执长戟,悬铁剑,背犀橹,半天内跑完100里的人,才能成为“武卒”。

12石强弩是什么意思?1石为60斤,12石为720斤,这里不是指弩的重量,而是指弩的拉力。

武装负重半天完成百里强行军,这是吴起选拔魏武卒的标准。

那么有多少人能达到这个标准?

鼎盛期魏武卒有5万人,而战国时期魏国的人口总数约500万。

如此计算,魏武卒的选拔真正是百里挑一。

战国时其他各国依国力、人口的不同,常备军队一般是30万至100万。魏武卒以区区5万人横行天下,依靠的是阵形、阵法和整体的力量,也依仗了单兵作战能力。

魏武卒在训练中,讲究一人学会了战斗本领,要十人、百人、千人、万人传学。战法上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

魏 武卒,在吴起率领下,以5万兵力打败秦国50万大军,以一当十,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吴起也就成为与孙子齐名的军事家!

……

通过大将军何进的描述,何莲就觉得那一只名叫背嵬军的神秘武装,战力恐怕不下魏武卒!

关键是兵器盔甲装备还在之上,全副铁甲这一点就很难办到!

这个东汉末年,钢铁冶炼还不太发达,一件铁甲非常贵重,几十万汉军加在一起恐怕都没有8000铁甲,绝大部分将士穿的都是皮甲,甚至是竹子编成的甲!

何皇后何莲就在想一个问题。

大皇子刘征是从哪里弄到的钱,能够打造8000套铁甲?

何皇后何莲第1个反应,会不会是自己和两位兄长的钱?

他们何家所有的钱加在一起,确实是足够能够打造出8000套铁甲!

可问题是,他们的钱财是刚刚没几天不翼而飞的,大皇子刘征这8000套铁甲一看就是打造了很久!

那这样一来,大皇子刘征从哪里搞到的钱?

何皇后何莲突然想到,这几年来,出现了一个规模很大的连锁茶馆,分布在各大城镇,能有几百家!

就是这个连锁茶馆开始提倡的炒茶泡茶,改变了这个时代的饮茶方式,也让炒茶成功的打入大汉四周各个游牧民族,成为了大汉对外贸易的一大支柱,完全不亚于丝绸和陶瓷!

还出现了一个规模很大的连锁酒楼,也是分布在各大城镇,有几百家!

也是这个连锁酒楼开发出的蒸馏白酒,酒色透明,酒劲很足,或者辛辣或者绵软,都跟以前的那种浊酒形成强烈的区别,蔚然成风,不单是风靡世家大族,也畅销各个游牧民族,也成为了大汉对外贸易的支柱,完全不亚于茶叶陶瓷丝绸!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专门卖精致食盐的连锁盐行!

他们生产出来的食盐,洁白如雪,没有一点苦涩,比之前的那些盐干净许多许多!

本来盐业是官办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打动了汉灵帝刘宏,也得到了官办许可!

何皇后何莲原来一直不太清楚这三大连锁商业机构幕后老板到底是谁。

曾经派赵忠和郭胜去打探,结果晕晕乎乎含含糊糊说,幕后老板有可能是陛下汉灵帝刘宏手下最信任的大宦官曹正淳。

当时何皇后何莲就不好再去问。

现在看起来,那个幕后老板极有可能就是大皇子刘征!

大皇子刘征通过这三个连锁商业机构,在这4年时间里赚取了大量的钱财,所以才有足够的财力去打造8000套铁甲,打造出这样一支强悍的军队!

不得不说,何皇后何莲现在变得有些聪明了,居然猜测出来了!

大皇子刘征在这4年时间里当然不会一个劲儿的韬光养晦,手中的8000锦衣卫也不能总是埋伏在各个势力里面小打小闹,还是要利用他们来赚些钱财,为自己以后招兵买马积累好财富!

所以大皇子刘征在4年时间里推出了炒茶泡茶和蒸馏白酒,又推出了精制食盐。

……

如果不是大皇子刘征横空出世,恐怕茶叶要到明朝的时候才能成为一种跟丝绸瓷器一样的硬通货!

因为在此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茶叶被先民作药用、作菜食、作饮品,处于自给自足的野生自然利用状态,并没有成为交换用的商品。

西汉之后,随着茶业产区的扩大和饮茶的推广,茶叶的商品化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还很有限。

到了两晋,饮茶成风,不但茶成为商品,简单加工而成的茶粥也上市成为商品,但还没有推广到游牧民族。

南北朝时期,东北和西北少数民族先后在北部地区建立政权,并效仿汉族开始饮茶,他们所需的茶叶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商品买卖手段获得,茶叶贸易随着消费地区的扩大不断扩展。但是因为煮茶的风俗,还是很受影响。

一直到了唐朝,大量的茶叶商品投入市场流通,商品交换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虽然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川蜀江淮,但茶叶消费却远及北国、吐蕃、塞外,茶马互市以及著名的茶马古道就诞生在此时。

明代是茶叶生产的重大转型期。明太祖朱元璋推行的芽叶茶政策,对古代茶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使茶叶的生产、销售、消费等经济层面较前朝有了相当大的增长。

明朝中后期商人资本大量进入茶市并取得支配地位,茶商队伍不断扩大,出现了茶叶商帮进行大规模长途贩运,拓展了市场空间。

……

因为大皇子刘征发现了这样一个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需要花一段时间去推广,当上层社会都蔚然成风,就逐渐的推广到游牧民族,当游牧民族发现他们在吃肉的时候喝茶能够解腻,他们渐渐的就离不开了!

当然,这4年时间里,更多的时间是推广,到第4年才开始赚了一些钱!

同样的,白酒也是如此,如果大皇子刘征不改变历史,这种蒸馏白酒恐怕到宋朝的时候才有!

大皇子刘征是提前800年,推出了蒸馏白酒,征服了游牧民族,也征服了世家大族!

因为这种蒸馏白酒很消耗粮食,所以大皇子刘征为了不浪费粮食,这种蒸馏白酒定价都很高!

而且都是饥饿营销,每个酒馆都会有限额,就是达到一种比较高规格,就是来赚那些世家大族和游牧民族贵族的钱!

除此之外,最高档的白酒的酒瓶是玻璃瓶!

纯净透明,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所看重,都当做稀世珍品!

首节 上一节 108/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