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111节

司马懿以及司马懿的子孙真的是对大汉民族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伤,真的该死!人.

第189章

何皇后很好奇:“殿下,你准备怎么对付乌桓人,本宫听说他们可是有三四十万部众……”

刘征淡淡一笑:“他们有三四十万部众,但本王有百万部众……”

何皇后震撼不已,花容失色:“你怎么会有百万部众?”

话说,这几个月,大皇子刘征收编黑山军之后,势力大增,麾下人马达到14万,如果算上屯田兵团里面的屯田兵,更是有20万!

有了这么多人马,大皇子刘征就不客气了!

他迅速推出一个新的制度,各个郡都设立郡都尉,各个县都设立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郡太守和县令无权干涉!

就是用这样的手段,剥夺了那些来源于世家大族的郡太守和县令们的军事指挥权!

整个幽州都实行了全民皆兵制度,要求所有青壮年自耕农和屯民,不论男女,都要参加军事训练,编入县兵,有县尉统一指挥的训练!

而各级的县尉和郡都尉,都是大皇子刘征亲自指派,是原来锦衣卫里面统帅值和武力值比较高的人来担任的!

他们对大皇子刘征的忠诚度高达255,永远不会背叛,任何人都拉拢不过来!

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基层的自耕农和屯农军事力量全部归属于大皇子刘征!

整个幽州所有的自耕农和屯农将近有200万,其中青壮年男女将近100万,他们都是民兵,预备役的军人!

这样一来,大皇子刘征的势力空乘强大起来!

有几个郡太守不愿意遵从大皇子刘征这样的命令。

结果大皇子刘征大军杀到,当地的郡兵倒戈相向,郡太守以及那些死忠于他的人全都被杀或者阉割!

如此这般,有几个郡太守以及县令这样被除掉之后,其他的郡太守和县令迫于辽东王大皇子刘征的压力,只能同意这样的制度!

他们有些郡太守和县令还准备想通过控制粮草,来影响辽东王刘征的军事部署!

但是,辽东王刘征随后又安插了一些主簿,专门负责粮草供应,完全将那些世家的太守和县令架空,等到将这些世家的太守县令一个个的找出问题除掉之后,才会换上辽东王刘征自己培养和招来的文官!

又是半年的时间,辽东王刘征一直都在幽州各个郡县巡查,安排上自己培养好的郡都尉、主簿,推行全民皆兵制度!

……

何皇后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大皇子刘征能有百万之众!

她不但没有觉得这样的大皇子可怕,反而觉得这样的大皇子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安全感!

“殿下这么做,非常好,本宫甚为欣慰……”

另外一方面,辽东王刘征正在积极的筹划,彻底灭掉乌桓人. .........

他麾下的锦衣卫陆续传来对于乌桓的情报。

“乌桓属于东胡系统民族。其语言与鲜卑同,为东胡语言的分支,无文字,刻木为信。东胡盛时,与鲜卑同为其重要成员。秦汉之际,活动于饶乐水一带。东邻挹娄、夫余、高句丽等,西连匈奴,南与幽州刺史所部相接,鲜卑居北,乌桓居南。”

“高祖元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离散,乌桓这一支逃至乌桓山,“因以为号”。”

“在乌桓习俗中,穹庐皆东向,并把天地、日月、山川。日色近赤,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对于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带的乌桓来讲至关重要。”

“乌桓山即赤山。乌桓人死后,烧其所着衣物,杀犬以殉,“使护死者神灵归乎赤山”,赤山似应为乌桓祖先的根据地,故称其在辽东西北数千里。 其后的赤山,即渔阳赤山,则是乌桓南迁后之地,也许是乌桓自原来辽东西北,西拉木伦河以北的赤山迁出,至老哈河流域以后,别立一赤山以为纪念。”

“乌桓人往往请萨满唪诵指引路径,以一犬牵之,使死者之魂历经险阻回归到赤山。这种习俗似乎说明其祖先当初就是坐着犬拉雪橇到蒙古草原东南部的。”

虽然乌桓人崇拜什么赤山,但是他们目前所有的部族还是居住在白狼山附近!.

第190章

白狼山距离幽州蓟城又有千里之遥。

刘征想要灭掉他们,恐怕就要像曹操那样,继续往东北方向行千里灭掉他们!

所以刘征在此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信息的准备。

锦衣卫指挥使白虎继续汇报乌桓的各种信息。

“乌桓人髡头,女子至嫁时才蓄头,分为髻,戴一种桦皮制的高帽子,称为句决。男子娶妻,皆先私通,略其女去,半年百日后,始遣媒送马、羊、牛为聘;婿随妻归,服役二年后,妻家才厚遣其女回夫家。”

“部落内,除战争外,一切皆从妇女之计。父兄死,妻后母,报寡嫂;寡嫂之小叔死,小叔之子可以伯母为妻;小叔若无子,再轮及其他伯叔。”

当刘征知道乌桓这个风俗之后,当天跟何皇后何莲远程沟通的时候,就把这个风俗告诉了何皇后何莲19。

何皇后何莲听了之后大喜:“这才合乎常理,在游牧民族繁衍生息才是重要的,儒家那些东西一点都不重要!

本宫特别希望,将来儒家的那些东西能够改变一些!”

刘征苦笑:“将来能够改变的也许就只有,不许任何女人守寡,给丈夫守灵一年之后必须改嫁,必须要为大汉民族的繁衍作出贡献,不然就罚款……

至于让大汉民族像那些胡人一样,父兄死,妻后母,报寡嫂,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最起码二皇子成为皇帝之后,也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一点!”

他在心中默默的加了一条,如果我成为皇帝还差不多!

何皇后何莲也马上意识到,这里面有一些让自己不太能够接受的地方,因为只有刘征继承了汉灵帝刘宏的皇位,所希望那一切才能够成立,如果是自己的亲儿子刘辨继承了汉灵帝刘宏的皇位,那一切都不成立了!

可是何皇后何莲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刘辨能够继承皇位!

所以何皇后何莲就转移话题,却聊了别的事情。

刘征就跟何皇后何莲聊了乌桓人的特殊风俗。

“乌桓人曾经学习了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也有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

乌桓是以畜牧业为主,辅以弋猎、农耕,俗喜骑射,弋猎禽兽为事。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

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畜牧业颇发达,马、牛、羊甚多,因此,不仅是其衣食的来源,同时,婚嫁也皆以马、牛、羊为聘币,人亡则取死者生前所乘之马烧以殉葬,若仇杀,也可出马、牛、羊以赎死。

并用牛、羊祭祀鬼神、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先大人有健名者,毕皆烧之。

同时,马、牛、羊及皮货还作为匈奴交纳的贡税及朝贡或互市之物,成为交战双方的主要掠夺品。”

“乌桓俗贵少贱老。怒杀父兄,不以为有罪,然不害其母,因母有族类;而父兄以己为种,故无人过问。血族复仇之风颇盛。”

乌桓人土葬,用棺。葬时亲旧环坐,两人诵咒文,杀一肥犬及死者生前所乘马,烧衣物、服饰,歌舞、哭泣相送。相传犬能护佑死者神灵返归赤山,不致中途遭横鬼遮拦。

乌桓人敬鬼神,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已故著名大人。以牛羊为牺牲,饮食必先祭。”

何皇后何莲赞叹道:“如此说来,乌桓人的风俗习惯跟我们大汉还有些相通之。

如果是那样的话,本宫还是希望皇子你能够善待乌桓人,不要赶尽杀绝!”

大皇子刘征摇摇头说道:“如果皇后娘娘明白乌桓人这些年都在做些什么,就不会对他们心慈手软!

本王不是把所有乌桓人都杀了,只是杀掉那几个头人,其他的乌桓男人全都阉割,乌桓女子则会分配给有功的将士们……”

何皇后何莲满意的点点头:“如此甚好!”

跟何皇后何莲结束远程互动之后,锦衣卫指挥使白虎继续汇报关于乌桓的各种情况。

“200多年前,自匈奴击破东胡后,乌桓势孤力单,故役属于匈奴。

匈奴单于每岁向乌桓征收牲畜、皮革,若逾时不交,便没收其妻子为 奴婢。

武帝在位期间,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武帝元狩四年,汉军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

乌桓臣属汉朝,被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

始置护乌桓校尉,持节监护乌桓各部不得与匈奴通。”

“王莽执政,令乌桓不再向匈奴缴纳皮布税,匈奴遂劫掠乌桓人畜。

王莽又驱乌桓攻匈奴,以乌桓妻子为质,以杀戮为威,乌桓遂降匈奴。”

“东汉初,乌桓常与匈奴联兵扰乱代郡以东各地。建武二十一年,汉将马援率军往讨,不胜。

次年,匈奴内乱,且遭旱灾蝗祸,乌桓又乘机攻击之,匈奴转徙漠北。汉光武帝刘秀乃以金、帛贿赂乌桓大人。”

刘征猛然一愣:“等一下,光武帝刘秀贿赂乌桓大人?这记录是否有错,堂堂一国皇帝竟然贿赂乌桓部落大人?”.

第191章

锦衣卫指挥使白虎苦笑道:“虽然难以置信,但确实如此。

本朝初年,乌桓不断发展壮大,日益强盛,乌桓铁骑不仅称霸草原,更是威震中原。

乌桓人向来恩仇必报,他们趁匈奴内乱之际,大举进攻,逼迫匈奴向北迁徙千里之遥,然后不断南下侵扰中原边境。

他们金戈铁马,一日千里,清晨从草原出发,傍晚便可抵达东汉边城。

这一时期,光武帝政权刚刚建立,根本没有能力抵挡乌桓入侵。

乌桓骑兵神出鬼没,战力强悍,突入中原,如入无人之境,让光武帝刘秀不胜其烦。

最后,干脆决定以大量财物贿赂乌桓,反正你来了也是为抢东西,干脆直接给你好了,并要求乌桓归附。

乌桓人领略过汉朝的实力,于是部族中以势力最强大的辽西乌桓大人郝旦为首的各郡首领顺坡下驴,也归附了东汉。

光武帝二十五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降汉,贡奴婢、牛马及虎豹、貂皮等。汉乃封其渠帅、大人共八十一人为王侯、君长,许其内迁,使驻牧于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雁门、太原、朔方十郡鄣塞之内,并置乌桓校尉于上谷宁城,掌赏赐、质子、关市诸事。

就这样,从公元前206年匈奴袭击东胡,直到公元49年光武帝用赏赐收服乌桓,前后240多年的时间,乌桓这个驻扎于科尔沁草原深处的小部落,从匈奴、西汉、王莽政权、东汉的征服下发展了起来,成为漠南草原最强盛的民族。

乌桓人从此深入中原地区腹地,随后经明帝、章帝、和帝三世,与东汉王朝基本保持着相安无事的平衡状态.〃。”

刘征脸色一沉:“没想到先祖竟然对胡人如此胆怯……”

白虎劝谏道:“殿下,从王莽新朝末年开始,中原的战事就没有停息过,要想再分出力量对抗匈奴,对于光武帝而言,显然是力不从心。想当年,汉武帝进攻匈奴,那也是经过文帝、景帝多年的努力,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才让汉武帝嚣张一回。

打仗打的是钱,是综合国力,没钱没实力,这仗根本就没法打。光武帝从草莽起兵,短短三年登基为帝,之后的十二年中,战事没有停过,等到一切平定,中原大地破败不堪,百废待兴。对于如此情况,光武帝只能放下刀枪,恢复生产,这才是上上策。

为此,光武帝对匈奴采取了怀柔政策,尽可能减少冲突,尽可能避免大规模冲突,能和亲尽量以和亲来解决。

在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之后,有人上奏,劝说光武帝趁匈奴衰弱之际,发兵攻灭。

对比外敌的袭扰,光武帝更看重国内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危,所以对匈奴他选择隐忍,避免不必要的冲突。雄才伟略的光武帝,自然也想到了藩王割据的威胁,于是他裁撤了大量边防军,并改革了军制,原来的正卒制,改为募兵制,由于改革也导致了军队战力下降。

然而,古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般来讲,军队是国家的核心力量,要想维持军队的稳定,必须保证绝大多数军兵是汉族人。光武帝实行了相对怀柔的民族政策,以至于在汉军中,掺杂了数量众多的外来兵种。

首节 上一节 111/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