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125节

将后续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刘征就领兵前往辽东郡!

本来想要在辽东郡制造一场意外,然后挑起争端,然后方便出师有名,好来对付高句丽!

可是高句丽的把柄实在太多了!

根本不需要刘征刻意的去找!

· ·········求鲜花· ·····

前一段时间,高句丽就趁着大汉的军队在各地扫屏内乱,他们悄悄派兵,就想要扩大领土,实际上就是想入侵大汉帝国!

他们竟然敢对辽东王刘征的封国辽东国下手(其实就是辽东郡,因为刘征是郡王),已经占领了一个县!

刘征正好出师有名,要灭掉高句丽!

这次刘征带领6万精锐汉军,4万乌桓骑兵,2万关宁铁骑,还有十万屯田兵转化成的辅兵!

之所以带这么多人马,可不只是为了灭掉高句丽,而是想把整个半岛都拿下!

.... ......... .......

原本不是说6万乌桓骑兵,其实没有那么多!

乌桓所有的青壮年骑兵加在一起还不到10万,只有8万,之前丘力居已经被俘虏了3万,两军阵前斩杀了1万多,只剩下4万多,还有一些带伤的!

原来只说是六万名乌桓骑兵,其实有一些不够格,年龄太小或者太老都被淘汰,去放牧或者耕种都好!

当他们前往高句丽的路上,刘征发现,乌桓骑兵的军纪在所有汉人军官的约束之下,变得好很多!

但是关宁铁骑还都是一副老兵痞的样子,军队纪律很差!

一路急行军的时候,不断有人临阵脱逃,还没打仗就有人当逃兵!

而每一次安营扎寨在乡村附近,都会有一些关宁铁骑的将士骚扰当地老百姓……

甚至有一些人对当地妇女进行了凌辱!

刘征让人去处置,那些兵痞子竟然想要发动兵变!

刘征看看关宁铁骑的样子,心中极为反感!

看来真的需要让他们做一下炮灰!

重新练兵也不至于练成这个逼样!人.

第219章

跟随军中的两位军师荀攸和沮授,都纷纷劝刘征。

“殿下!慈不掌兵,关宁铁骑如果不严肃整治,必定成为大患!”

“殿下!不知道这吴三桂是怎么练兵的,竟然将关宁铁骑带成这个样子!

但属下观察吴三桂此人,并非忠诚之人,颇有野心,殿下不可不查!”

此时,一直在皇后寝宫观看战场情况的何皇后何莲,也忍不住远程互动。

“殿下, 两位军师说得对啊,慈不掌兵,对于这等军纪败坏的军队,还是早做处置为好。”

刘征从谏如流:“二位军师,本王非常赞同你们的意见!

只是,你们觉得这些兵痞子还能挽救吗!”

荀攸和沮授两人面面相觑。

关宁铁骑确实是不可拯救的!

如果刘征像曹操那样,通过到处屠城来振奋士气,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不管自己的名声,那关宁铁骑也可以留存下来,甚至可以作为一只主力人马!

可是,刘征不想像曹操那样,他想打造的是人民子弟兵!

他不想让自己的名声因为这样一支垃圾军队遭到玷污!

他更不想让大汉百姓被这样的一支垃圾军队祸害!

所以,刘征决定慈不掌兵!

……

慈不掌兵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非常可怕的教训!

吕布的好基友,上党太守张扬,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性格温和,从不使用过于严厉的刑罚,下属有人造反,他都能忍,还拉着对方询问缘由,甚至哭泣,过后,当没发生过一样。

——这就很尴尬了。

后来,张扬就是给部将杨丑给杀害了。

杨丑响应许都曹操,杨丑是被眭固杀了,眭固却曾是黑山军一员,并非张扬嫡系。

所以,“慈不掌兵”的反面教材就是张扬这样的人。

张辽在逍遥津挑战孙权之时,带着八百步兵冲突吴军阵中,杀得吴军夺气,在突围之时,张辽第一波只带出了数十人,其余仍被围困的士兵高呼:“张将军不要我们了吗?”张辽闻言,立刻转身再杀入吴军围中,将所有人一起救出来。

曹丕称帝后,对张辽信赖有加,甚至将跟随张辽作战的士兵全部提拔为虎贲军(皇家禁卫军之一)。

张辽晚年患病后,曹丕还派太医去给张辽看病,太医返回京师后,这些跟随过张辽的虎贲士兵还沿途找太医打听张辽的健康状况。

张辽的行为,则解释了“慈不掌兵”的准确定位:“对自己士兵有如兄弟骨肉般的亲情,最终换来士兵对他如亲人般的感情. .........这当然前提必须是在战场上,这样,才能获得士兵拥戴,提高军队整体战力。”

张扬的行为,说是反面教材,他仁慈到连背叛自己的人都能原谅,这种执法不严的行为,并不是对下属示好的方式,最终损害的是军法的严肃公正。

虽然本传没有明说这个被原谅的叛将就是杨丑,但是大家还是能看到,他的部下并没有因为他的仁慈而敬重他,反而,有个杨丑为了曹操的高官厚禄而继续背叛他。

杨丑大概心想,无非刺杀失败了,哭一阵,道个歉就能没事了的,成了,就等着许都的封赏,平步青云吧。

……

1.5

所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按照刘征以前的军纪,整个关宁铁骑的人都要被杀光!

但这毕竟是2万人马!

“叮咚!根据主人面临的状况,重启神级选择模式,给主人两个选择!

第1个选择,以军纪败坏为由,击杀所有关宁铁骑,主人将会得到2万辽东铁骑!

第2个选择,让关宁铁骑作为前锋,战死在战场,主人将会得到一万玄甲骑兵!”.

第220章

乍一看,辽东铁骑有2万,要比1万玄甲骑兵多出1万!

但是,辽东铁骑之前说过,是李成梁李如松这辽东军阀手下骑兵,历史上都渐渐成为了汉奸,用他们还不如关宁铁骑!

而玄甲骑兵这是李世民手下最精锐的骑兵!

“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玄甲军的战斗力和作用可见一斑。李世民几乎每战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19领着骑兵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声势迫人,加上玄甲军本身的精锐,几乎是无坚不摧的。

从历史上玄甲军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野战无敌,估计1万玄甲军能够将5万关宁铁骑打得落花流水!

玄甲军不同于东汉的幽州突骑,他并不由单一地区或者单一部族的兵员组成,玄甲军是从李世民所统帅骑兵中选拔出来的精锐,组成应该非常复杂,而且玄甲军担负的作战任务很重,每战必当先锋,伤亡也不在少数,估计应该是不断选拔补充,保持一定的兵员定额。

李渊作为并州的军政长官,正担负着防御突厥的责任。他在与突厥的交战过程中,首先仿效突厥建立了一支精锐的轻骑兵。

“渊选善骑射者二千人,使之饮食舍止一如突厥,或与突厥遇,则伺便击之,前后屡捷,突厥颇惮之。”这支骑兵能够在机动性上与突厥匹敌,应当是轻骑兵无疑。这部分骑兵,可以看做玄甲军最初的基础。

李渊太原起兵之后,从突厥购买了良马2000匹,还借来了小部分突厥骑兵,西突厥部落的史大柰也率领部下的骑兵在会宁归附了李渊,更加壮大了李渊部下的骑兵队伍。

因为受突厥的影响,而且本来就有不少突厥骑兵的加入,轻骑兵成为李渊部队的主要力量。

在霍邑之战中,李世民所率领的精锐骑兵,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唐朝夺取了关中,又陆续平定了陇西、凉州等地的割据势力,陇西的骑兵也非常精锐,他们的加入,无疑又壮大了唐军的骑兵队伍。

同样受突厥支持的刘武周与唐朝在并州展开激战,被李世民挫败,他的部众很多都归降了唐朝,尤其是尉迟敬德这样非常勇猛的骑将,他的部众就有8000多人,相信不乏精锐的骑兵。

关东的秦叔宝、程知节等人也是骁勇的骑将,同样投到了李世民的麾下。在李世民麾下,有着这样一支纠合了四方精锐的骑兵部队,在此基础之上选拔出来的玄甲军,必然是极其骁悍的。

现在问题来了,玄甲军是轻骑兵,还是重装骑兵呢?

那么玄甲军到底是轻骑兵,还是延续了南北朝传统的重装骑兵呢?

根据各种表现来看,应该是轻骑兵。一则是受突厥的影响比较多,很多战士就是突厥人,二则从战例上来看,唐军骑兵的机动性很强,作战中往往实施迂回攻击,而且能够进行长途追击,在攻击薛仁果和刘武周的战役中,都有长途追击的纪录,尤其是追击刘武周所部,在昼夜急行200里以后,又连续追击了3天多,重甲骑兵恐怕很难支持这样长距离的追击作战。

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可以根据府兵制来推测当时的训练情况。府兵在冬季训练的时候,主要有“薄战”和“纵猎”两项内容。其中以“薄战”为主要内容。当时作战,队 形的变化非常重要,“薄战”主要是训练士兵熟悉军中的旌旗、金鼓等指挥号令,进行前进后退,队形变化,操演熟练,以做到战时临阵有序,随阵入战。

“纵猎”就是进行游猎,在此过程中训练士兵的武艺,提高士兵个人的战斗技能。

府兵在服役之前,还又有折冲府的官员对他们校阅考察,进行演练。服役期间的闲暇时间,他们也会经常进行骑射训练。

……

不管怎么说,一万玄甲军战力相当于5万关宁铁骑!

所以,大皇子刘征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2种!

“吴三桂!你初来乍到,需要多立功勋,本王才方便提拔你,现在就任你为前锋,率领手下2万关宁铁骑前去讨伐高句丽!

军令如山,只准前进进攻,不准后退,违令者斩!”.

第221章

吴三桂昂首接令!

在他看来,现在的高句丽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人马,自己这番前去,一定能够旗开得胜!

而且,他准备在攻破高句丽的都城之后烧杀抢掠,让兄弟们好好的乐呵乐呵!

当吴三桂率领2万关宁铁骑离开之后,大皇子刘征又传令下去。

“锦衣卫指挥使玄武听命,你去通告潜伏在高句丽的锦衣卫,将关宁铁骑行军路线告知高句丽国王!”

首节 上一节 125/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