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149节

古代的识字率非常低,40年代的时候,成年男子的识字率大概在15%,你想再往前那会儿能有多高。

所以,很多流传下来的故事,包括史书,其实都是当时的文人写的,而文人天然地心理上会更偏向于同样是饱读诗书的文官集团,或者其本身就是文官,所以对其他势力,甚至对一些对文人不够友好的皇帝的记录,一定也不会太友好。

这就是后世大部分史料中明朝皇帝、太监、武将形象如此不堪的原因之一。

明末,魏忠贤执政几年,坚定地延续了万历的矿监政策,极力向中上层征税,使帝国不至于被财政拖垮,崇祯上台重用东林党,撤销了这一政策和加征三饷反而从侧面肯定了这一政策的可行性,没有证据表明魏忠贤在执政时有过侵害百姓,肆意杀民的行为,和刘瑾、严嵩等人相比贪得实在不多,就算相比权势也没有多大。

大明英宗皇帝第二次登基很有意思,几个大臣带着走回皇宫,就登基了……然后,开始了大明文官一统天下的时代,成化年间更是加重了这种局面。孝宗皇帝时期史书都说国舅贪张枉法坏事做绝暗无天日什么的,但是李梦阳追着国舅打,最后国舅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正德年间太监和武将势力终于有点起色,结果正德莫名其妙就落水了,落水之后回京他的心腹都被关在皇宫外面,想见正德都见不到. .........

后来想想嘉靖万历死活不出宫也不是没原因的不是……

相对于魏忠贤、刘瑾、王振等人,宦尚有王岳、徐智、范亨、覃昌等皆为一时忠良廉靖更有文雅如萧敬,谨厚如陈宽,忠谠如何文鼎,廉洁如金安,耿介如兴安,知人如金英,持正如怀恩,刚勇如张永、节义如王承恩者还有张宏修身自守,田义无私至公,陈宏以圣贤道理为准则。对比一下,太监们出坏人的概率等于文人们出清官的概率……

但是呢,历史是文人书写1.5的,文人们把天下治理着治理者就把天下治到自己家去了,总得找个替罪羊吧?

话说王振刘瑾魏忠贤三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扶持他们起来的皇帝下场都不好,英宗北狩,后来回来再次登上皇位之后很乖了,正德死的莫名其妙,天启也死的莫名其妙……落水……

让人不寒而栗,文官集团实在是太阴了!.

第284章

刘征意识到,因为文官集团学识最高,最会阴人,所以使得每个朝代最后各方势力占据主动的就是他们。

本来东汉朝堂上应该有外戚、勋贵、文官、武将、太监。

结果,袁隗袁绍袁术为首的世家文官集团一番操作,使得外戚和太监自相残杀,勋贵以前早就被文官集团算计了,幸好外来的武将集团代表董卓入京,不然天下被袁隗袁绍袁术为首的文官集团就占领了!

在明朝中后期也是如此,土木堡之变,给人感觉就是文官集团出卖了大明,使得勋贵、武将、太监集团全都覆灭,使得文官集团彻底强大起来,以后的皇帝都被他们摆布了。

19  为什么说文官集团出卖了大明,因为他们是最大受益者!

咱们聊聊,古代的王朝,朝堂上不外乎有五种势力,分别是外戚、勋贵、文官、武将、太监。

外戚的势力在汉朝和唐朝最为鼎盛,主要是皇帝的老丈人,大舅子,小舅子什么的。

举几个例子,西汉大将军卫青,是汉武帝的小舅子。打的匈奴哭爹喊娘的霍去病,是小舅子的外甥。把持朝政多年的霍光,篡汉自立的王莽,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这都是有名的外戚。再看看唐朝,武则天那一大家子(武三思、武承嗣等),都是外戚。

(西汉打败匈奴人,逼得匈奴人西迁,匈奴人西迁打败哥特人,哥特人西迁打败日耳曼人,日耳曼人西迁灭亡西罗马帝国,所以,罗马帝国是咱们的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手下败将的三次方,如果再碰到拿罗马帝国和大汉相比的问题,咱们可以率先使用“呵呵”。)

勋贵指的是跟着开国皇帝(一般称太祖爷)一起打江山的这帮兄弟们,现在叫“初始创业团队”。那么兄弟们帮爷打下了江山,坐稳之后,太祖爷当然也要表示表示,大封官爵,这帮人和他们的后代(俗称各种二代三代)便是那朝的勋贵。

在朝政上,勋贵们说话是很有分量的。比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宋朝的赵匡胤,都是前朝的勋贵。再比如清朝的八旗旗主、铁帽子王等等。

可是勋贵们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时候,往往就因为物质条件的丰厚和政治条件的优越,慢慢丧失了斗志、战斗力和上进心,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争气的孩子能继续保持水准,但是总体而言,二代三代们是逐渐衰落的,那么朝堂之上,就要补充一些上进心强的,能力水平也高的新鲜血液,这就是3和4。

(推荐新书《大唐:反娶小舅子女神长孙皇后》

接李秀宁拜堂,冷艳高贵丈母娘窦氏加价。

“彩礼加到20万贯,不然休想娶秀宁!”

李世民:姐夫多加点,我要娶长孙小姐!

卢明宇冷笑,20万贯,相当后 世14亿!

老子可不想当他们李家起兵的钱袋子!

他看着小舅子李世民的未婚妻长孙无垢。

“娶你也要那么多彩礼,要不咱们成婚!”

长孙无垢笑意盈盈:“我愿意!”

李世民、窦氏全都傻眼了!

“恭喜主人做出正确选择,奖励大唐国运!”

“奖励主人李存孝……”

他和长孙无垢的婚宴,高朋满座,将星云集!

李靖房玄龄秦琼尉迟恭恭贺新禧参见主公!

李世民羡慕嫉妒:姐夫麾下猛人怎么这么多!

卢明宇:只有傻子才会认为我五年无所作为!).

第285章

文官集团特别擅长用道德的大旗,站在制高点上抨击别人!

他们特别像后世的那些键盘侠,特别的可恶,喻国无益!

所以刘征不会像朱元璋那样去设置什么言论官员,他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如果以史为鉴的话,刘征不只是吸收东汉灭亡的教训,也会吸取宋朝和明朝灭亡的原因,特别是明朝的。

其实这三个王朝灭亡的原因都离不开一点,无限扩张的文官集团自私自利。

明朝在某些角度很像东汉,是个奇特的朝代,以道德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道德高尚的人做什么都是对的,道德有瑕疵的人不论做什么都会被人诟病。再比如说你的家人亲戚如果犯了法,如果你袒护他们,别人就会称赞你,甚至因此而出名;相反,如果你秉公处理的话,人就会认为你不道德。这是礼教束缚,道德高于一切的社会,既没有尚武的风尚,也没有改造国家,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宏远,所有的目的就在于人民能吃饱肚子,维持住大明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的统治地位。

首先,我们来看,明朝最流行的学说是程朱理学,而且此时的理学已经非常成熟,已然成为儒家正统,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也给它披上了一件亮堂堂的外衣,也迎合士大夫们志趣高洁的性格。

其次科举的完善和发展为国家选拔人才,同时也为文官集团源源不断地提供生力军。

另一方面明朝的八股取士,从思想上禁锢文人,进而控制文人,朱元璋本意是要控制文官集团,加强皇权,但这种禁锢和控制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文人们读死书,不识五谷,不通实物,比比皆是。

明朝官场讲究人情关系往来,同窗、同门、同乡、同年、老师学生,正是这种复杂的关系,更容易让官员们抱团,这就为文官集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我们从头来看看,明初,朱元璋、朱棣都是很强势的皇帝,对朝政的掌控力度很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更是对文官集团进行了几次清洗,胡惟庸案,郭恒,数万官员被牵连;另一方面荒废了近百年的科举制度刚刚恢复,文官集团势力还很弱,还不足以和皇权对抗。

靖难之役的成功,为文官们的投机带来了红利,文官实力得到加强,此时明朝武将的势力还是非常强大,地位明显高于文官,为了对武将们有所制衡,朱棣创立内阁,文官们终于可以接触到帝国的最高权力,和武将势力、新兴太监势力成为皇帝下面的三驾马车。

仁宗、宣宗时,武将势力受到打压,尤其是汉王朱高煦造反,大批武将或杀或贬,仁宗时正式设置了守备太监和镇守太监,以分武将之权,又使文臣参赞军务,以牵制武将,避免武将拥兵自重,文官和太监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内阁大臣也从皇帝的秘书,变成了皇帝的政务顾问,品级更是从五品升到从一品,权力越来越大,明朝开始形成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

随着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宣宗为了避免大权旁落,开始扶持太监,设立内书房教导太监,起用太监代行批红权,一方面牵制文官,也更好地帮皇帝处(李王的)理政务,最终形成司礼监和内阁互相牵制,皇帝居中大权独揽的局势。

土木堡之变之后,武将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勋贵们死伤惨重,而此时因为拥立景泰帝,击败瓦剌有功,以于谦为代表的文官集团第一次掌握国家政权,从此之后,政治场的主角变成了文官集团和皇帝。

虽然此后有夺门之变,文官集团势力遭到武将势力和太监的反扑和打压,但文官们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重要力量。.

第286章

在大皇子刘征看来,宋朝不足取,过度的矫枉过正,为了限制武将集团,过度的重用文官集团。

明朝则是比较相似,拥有研究的意义。

明朝一开始的时候,还算可以,对于文官集团还是有些限制。

虽然洪武帝一开始有些政策就埋了明朝一定灭亡的火药。

到了明朝宪宗后期,皇帝荒废朝政,耽于玩乐,国家政务赖于文官来运转,文官集团已成为限制皇权的主要力量。

为了限制文官权力,太监势力开始抬头,孝宗、武宗文官们和太监们进行了拉锯战。武宗重用太监,以刘瑾等“八虎”来抗衡文官们,在与皇帝、勋贵、太监的斗争中,文官们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实力也增强了不少 。

嘉靖皇帝绝对是明朝历代皇帝中最聪明,天生的权术高手,嘉靖帝刚即位,就掀起了大礼议事件,数百人被杖毙,文官们一下子被镇住了,嘉靖皇帝才能几十年不上朝,仍把国家权柄抓在手中。可是嘉靖死后,文官们又重新掌握国家政权,特别是万历年间,虽然有张居正这个异类,限制了文官势力的发展,但在其死后仍受到文官们的清算,万历皇帝更因“国本之争”与文官们反复斗争,最终屈服于众意。似乎认清了文官们的嘴脸,此后万历皇帝不理朝政,听之任之,文官势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所以天启皇帝不得不通过魏忠贤来限制文官们,崇祯即位后打破了这种政治平衡,文官一家独大,再也没有人可以限制文官势力的膨胀,不过在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和女真人的崛起下,这种膨胀势头被毫不留情地戳破。

儒家主张“仁政”、“王道”,其政治理想是“大同”,在政治上提倡皇帝“垂拱而治”,百官各司其职,帮助皇帝实现太平盛世,文官登上政治舞台,有利于形成了完整地政治运转体制,稳定国家形式。文官集团的壮大,打破了政治平衡,皇帝不得不重用太监,终明一代,文官和太监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文官们似乎很喜欢和人斗,不仅和太监斗,自己内部也斗争激烈。

比如嘉靖时期,就有以严嵩为代表的严党和以徐阶为代表的徐党的斗争,万历时,有东林党、浙党、齐党、楚党、宣 党、昆党。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文官集团不受限制的壮大,加剧了国家内部的斗争。明末党争几乎是东林党和全国党派的斗争,绵延数十年,国家朝政也因此败坏得一发不可收拾。虽然不能说明朝亡于党争,但党争也让国家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

在大皇子刘征之下,只有一个声音,保皇党。

没有其他的文官集团,更不可能将文官集团分拆成不同的派系。

(推荐新书《大唐:反娶小舅子女神长孙皇后》

接李秀宁拜堂,冷艳高贵丈母娘窦氏加价。

“彩礼加到20万贯,不然休想娶秀宁!”

李世民:姐夫多加点,我要娶长孙小姐!

卢明宇冷笑,20万贯,相当后世14亿!

老子可不想当他们李家起兵的钱袋子!

他看着小舅子李世民的未婚妻长孙无垢。

“娶你也要那么多彩礼,要不咱们成婚!”

长孙无垢笑意盈盈:“我愿意!”

李世民、窦氏全都傻眼了!

“恭喜主人做出正确选择,奖励大唐国运!”

“奖励主人李存孝……”

他和长孙无垢的婚宴,高朋满座,将星云集!

李靖房玄龄秦琼尉迟恭恭贺新禧参见主公!

李世民羡慕嫉妒:姐夫麾下猛人怎么这么多!

卢明宇:只有傻子才会认为我五年无所作为!).

第287章

刘征说保皇党,这个保皇党跟清末时期说的君主立宪的保皇党截然不同。

去他妈的君主立宪,那都是文官集团为了美化自己的自私说的词。

没有皇室的监督,文官集团只会更加的贪腐自私无恶不作,咱们国家最黑暗的一段时间,每次不都是君权虚弱的时候吗!

刘征所说的保皇党,在原来的历史上,跟阉党~有些相似。

阉党约等于保皇党,因为宦官是依附于皇权,而文官集团则是跟-皇室对抗的。

首节 上一节 149/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