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第94节

极大概率就是他弟弟这位灵帝的身边人把所有情报源源不断的传递给了哥哥。

在袁绍政变开始后,董旻估计就再次给董卓报信了。

随后董旻主动掺和到了政变中,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跟吴匡等军官联手弄死了何苗。

这个环节甚至是董卓最终掀翻袁绍的关键!

袁绍千算万算漏了董旻这个关键点,谁也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去掺和杀何进!

不过董卓仅仅三千人,袁绍仍然有办法搞定他。

董卓率军赶到显阳苑时(洛阳西郊),远望洛阳大火冲天,知道洛阳已经发生大变,不顾黑夜不休整部队全军奔袭,黎明时刻赶到洛阳城西。

董卓到达城西后一打听,乐大发了。

太监们全死了,顶头上司何进连脑袋都找不到了,整个洛阳城一片大乱,皇帝正在北郊避难。

董卓于是率领精锐部队赶往洛阳北郊,在邙山北与少帝刘辩相遇。

小皇帝看到董卓带兵来后已经快哭昏过去了,14岁的孩子哪见过这个,刚刚经历了如此凶悍的兵变,再加上从小没见过世面,接近半昏迷状态。

护驾官员告诉董卓:“天子有令,你的部队向后撤!”

董卓说:“快拉到吧!你们这帮完蛋玩意不能匡扶社稷,让君王流亡在外,还有脸让我的军队撤退!”

董卓上前参见刘辩,刘辩在惊恐中根本无法正常交流,语无伦次的整话都说不出来。

董卓比较失望,天子咋是这么个东西啊,再跟皇弟刘协谈话,询问事变经过,结果九岁的刘协对答如流,思维逻辑缜密清楚无所遗漏。

这是后来窝囊了一辈子的汉献帝的第一次登台亮相。

很是高光。

献帝虽然后面提心吊胆了一辈子,但有一点要说明,献帝其实很英明,是个好皇帝的材料,很无奈赶上了这世 道。

献帝这个谥号,并非是他把天下献出去就叫的献帝,那可都是好寓意。

“博闻多能,聪明睿智,圣哲有谋,智质有礼”,曰“献”。

曹操挟他刘协号令了诸侯一辈子,但是,他曹操让刘协也折腾的很心惊胆战。

后面我们会详细说,这是个有脑子的好青年,第一个识货的,是董卓。

董卓起了废皇帝的心。

要声明一点,并非单纯的刘协素质高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刘协身后没背景,好控制,而且他还是董太后养大的。

虽然跟董卓没有实际亲戚,但都姓董,这是董卓在以此攀高枝搭关系,他董卓要当新的外戚。

董卓废帝的打算还在谋划阶段,眼下,他还有关键的几步要走。

当天(八月二十八日),刘辩返回皇宫,发现传国玉玺丢了。

亡国之兆啊!

法人大印都丢了,你还玩个屁啊!.

第152章

何皇后何莲现在听的一愣一愣的。

大皇子刘征说的这一切,如果当成一个故事去听,很精彩。

可偏偏自己和儿子刘辨是这个故事里面极为悲哀的存在,让她很惶恐。

她所信赖和依赖的十常侍、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等人,在袁绍等人的筹谋之下,自相残杀,一个个地死了,只剩下她们孤儿寡母,不用多想,接下来的日子会非常地恐怖。

现在仿佛有个声音在告诉她,如果不是大皇子刘征出现,她的人生很有可能像刘征预测的那样,盛极而衰,转眼就成了他人的鱼肉。

她忍不住问道:“本宫和辩儿呢,我们的结局怎么样?”

大皇子刘征摇摇头,苦笑道:“很快就会说到你们的情况了。

在此之前,说一下董卓,你们要特别注意董卓的姓氏,董太后的董……”

何皇后何莲机灵打了个冷战,她不由得想起大皇子刘征之前说过的董太后和骠骑将军董重,就是她和兄长大将军何进弄死的。

“殿下,你继续说吧,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大皇子刘征继续说着那一段历史,对于何皇后而言宛若噩梦一样的历史。

……

董卓本身就带了三千人马入京,是如何完成蛇吞象的壮举呢?

在于他出现的关键时机和他弟弟的关键抉择。

董卓入京后先是马上派人回去征召大部队来洛阳,还每隔四五天,就命他的三千人悄悄溜出洛阳,第二天早上再战鼓震天、红旗招展的敲锣打鼓入城,这一招打造声势,吓唬住了很多人。

比如袁绍。

此时的骑都尉鲍信也恰巧自泰山募兵回来,对总导演袁绍说。

“董卓现在手握强兵,马上就要有邪路的打算,赶紧先下手为强,要不你就白忙活了!

趁他刚刚入京昼夜疲劳,赶紧下手必能擒之.〃!”

但袁绍在这个关头,犹豫了。

他打算再缓一下,确定优势巨大时再搞定董卓,因为此时董卓并没有变脸,而且还是他袁家的故吏。

这个选择不能说是错的,但是这个“正解”却使他断送了唯一一次干掉董卓的机会。

他此时手握司隶校尉军,他兄弟此时手握虎贲军,还有一堆比如鲍信这种挺他的帮手,偷袭掉董卓的先锋部队是有很大可能的。

鲍信看到这个情况预判出了结局,于是引兵回泰山了。

这个鲍信眼光极为高明,他后来在曹老板腾飞时入的原始股。

袁绍这一缓不要紧,人家董卓却在几天内霹雳手段的完成了对所有中央军权的抢班夺权。

此时此刻,最关键的军事力量是谁呢?

是皇宫禁军、北军五校军和西园校尉军,董卓那三千人根本不够看。

禁军基本上在袁家手上,但是北军五校和西园校尉都是在何进手上的。

袁绍本来是西园军的二把手,但后来被何进调走干监督京畿有主动开火权的司隶校尉去了。

何进死后,上述两股军事力量由何进的军官吴匡、张璋等暂时统领。

袁绍对鲍信说再等等的核心也在于袁绍要控制这股势力后再跟董卓开撕。

但是,最终输就输这了!

昨天我们说过,何进被杀后,他的部将吴匡等第一时间带队去攻打宫门,当时一块攻打宫门的兄弟单位是谁呢?

是虎贲军。

领导是虎贲中郎将袁术。

在跟袁术攻打宫门后不久,吴匡等得出了一个结论:是何进的弟弟何苗与宦官勾结才导致的何进被杀。

吴匡等军官早有这个感觉,但在这个时候突然想起来这么一件事,是何原因呢?

是不是袁术在蛊惑呢,有很大概率。

这个不深究了,人家袁家的最终目的达到了。

结果吴匡带兵去和何苗火拼,这个时候吴匡找了个盟友,是谁呢?

董卓的弟弟董旻。

当然袁家人不可能跟吴匡掺和杀何苗这事,因为袁家后面有安排,手必须要干净。

但跟吴匡这些军官们更铁的明显是董旻,而且董旻是隶属于光禄勋的,并不是何进的直属军,这就是友情价趟天大的浑水了!

这可是谋杀军界二把手啊!

在何苗被杀后,形势突然又有了变化。

因为袁绍下令杀的是太监,而被杀的何苗则是朝廷编制的车骑将军。

你们说何苗是阉党,证据呢?

我袁绍可从来没说何苗有罪!

堂堂的朝廷一等武职,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车骑将军让你们说杀就杀了,将来必须要有人为此负责。

军队向来要控制在自己关系最铁的人手里。

吴匡等是何进的人,不是他袁绍的人,将来势必要全部被换掉。

为了控制何进的军队,何家作为“.‖太监集团的受害人”极有可能在事后会被平反。

吴匡等军官下一步就是被此时当政的袁家以“谋杀朝廷命官”的这个名义做掉(吗吗好)。

然后何进的兵权被袁绍的人控制,袁绍彻底完成最后一步抢班夺权。

所以跟着吴匡一块打宫门的袁术根本就没掺和后面杀何苗的事杂。

吴匡这帮傻大哥们在当完袁家的枪后,在这混乱的一夜尘埃落定后,终于能想明白自己的冲动有多不值钱了。

谁给的你权力去杀的何苗?瞅给你能的!有文件吗?有盖章签字吗?

本来吴匡这帮在袁绍这一夜后迅速就该被逮捕归案然后军权通通归他袁家了。

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董卓来了。

董卓给了吴匡这些军官唯一的一条生路。

在董旻这个友军好兄弟的穿针引线和顺水推舟下,吴匡等军官为了自己的未来迅速表态加盟了董卓。.

第153章

何皇后听到是董卓收编了官军,将袁绍的阴谋破坏了,觉得匪夷所思。

“董卓可是袁隗举荐的,是袁家的门生故吏,他怎么敢跟袁家对抗呢?”

刘征冷笑道:“你难道不觉得董卓这样破坏规矩的人才是好的,如果全都是那种虔诚的门生故吏,大汉的天下将永远都是汝南袁家这样的门生故吏,你这个皇后当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首节 上一节 94/1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下一篇: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