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112节

譬如说洛邑的福王,有养赡庄田四万顷。

开封府的周王有养赡庄田两万顷。

卫辉府的潞王有养赡庄田万顷,还占有河泊所26处。

等等。

亲王26人,郡王16人,分布在国朝八个省中,任何一人所占养赡庄田,不会低于千顷。

总占田地。

近二十五万顷。

一顷,是一百亩地。

那就是两千五百万亩地。

国朝所耕田总亩数不过三万万亩。

国朝亲王郡王占据了十分之一。

再算上数以万计的宗室。

所占之耕田近国朝总耕田的三成。

若能全部归还于百姓。

足以福泽四千万百姓,那可是超过国朝三分之一的人口。

“既然是清丈国朝范围内的田亩数量,又如何能皇族置身事外?”

朱由检眼神泛起寒光,漠然道:“凡事,都有个尽头,国朝百姓供养皇族两百余载,是时候,结束了!”

拿走皇族养赡庄田是第一步。

之后。

更要废除国朝按时给皇室宗亲发放的禄米。

要知道。

国朝每年给皇族宗亲发放禄米共计五千九百六十万石。

近九亿斤的粮食。

养着这群“猪”一般的存在。

不可容忍。

禄米之后。

那些婚礼丧葬、住宅,衣饰等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要废除。

民间常言的“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要全部成为历史。

“陛下,皇族族老们会同意吗?”

叶首辅面露凝重道。

在重“孝”重“礼法”的国朝,推行如此“灭绝族人”的国策,陛下受到的诟病,将超过成祖爷,且,远甚。

“同意,可活,不同意,就试试朕的天子剑是否锋利!”

第79章 穷文富武,女子学堂

“嗡!”

在朱由检身后,斜挂着的天子剑,无风而动,发出剑鸣声。

似是在响应天子之意。

众阁老又惊又奇。

难道。

皇族之患。

惹得苍天都有了感应?

“臣愿亲自主持清丈田亩,还地于民的国策。”

刘阁老心潮澎湃道。

这道国策。

必将受到大族豪强、皇族宗亲的重重阻拦。

一般人很难推行下去。

但为了天下万民,刘阁老决心一试。

“既然刘阁老有此心意,内阁拟个章程,把国策正式公函递交,以刘阁老为执行者!”

朱由检没有拒绝道。

一事不烦二主。

刘阁老是提出者,那么又主动请缨,委任于他,办的事自然也能尽善尽美。

“臣等遵旨!”

叶首辅三人肃声道。

这人选。

倒也合适。

只是有些心疼刘阁老。

第一道国策,得罪了天下士子。

第二道国策,得罪了国朝大族豪强和皇族。

惹得仇恨何止百万。

以后这明枪暗箭的,难挡啊。

“这条路道阻且坚,朕不能置忠良于危亡而不顾,赐汝天子剑,两厂一卫可随意调动,愿卿能凯旋而归!”

朱由检沉吟道。

光让马儿跑,不管跑的什么路,也不行。

跑的久了,马蹄磨断了,或跌入泥潭中,那就糟了。

刘阁老这是匹千里马。

适当的爱护。

是必须的。

“多谢陛下!”

刘阁老接过魏忠送来的天子剑,恭声道。

现在。

蟒服加身。

天子剑在手。

执行国策时再无顾虑。

凡有所阻,一剑破之!

叶首辅三人再次道贺,心中倒没有太多羡慕。

这份荣耀,简直是拿命去换来的。

没有羡慕。

更多的是钦佩。

“刘阁老,对国朝国策,可还有建议要说?”

朱由检亲近道。

此乃,忠臣。

可近之。

“回陛下,臣确实还有个未完成的国策建议,可不知该不该讲。”

“但说无妨!”

“是。”

刘阁老稍微停顿了下,缓声道:“这道国策建议,臣并未完全想清楚,只是根据福城所见,升起了一点小想法。

在福城中。

孙承宗总督为了使上工的父母安心,安顿孩童们,专门为孩童们修建了学堂,请了先生授课。

臣曾数次在傍晚时分在学堂门前驻足,对放学后的孩童们进行了观察。

虽说孩童们放学后,谈论的内容,大多是去哪玩玩什么,但有不少的孩童,在背诵在学堂学到的新字,以及先生布置的课业。

臣从这些孩童的眼中,隐约看到了属于智慧的光芒在闪耀。

臣觉得,学识不该是士族们的代表,更该被国朝所有孩童接触学习。

似福城的学堂,应在国朝范围内广泛推行开来,凡是想要学习的孩童,都可以入学,且,不收任何费用。

臣只想到这里,具体细节没有想清楚,请陛下和诸公帮助完善。”

国朝免费学堂初步意向。

这不能算是完整的国策建议。

但朱由检听来,这不就是义务教育的雏形吗?

这几乎是后世孩童必须经历的过程。

也是振兴国朝教育的必经之路。

首节 上一节 112/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下一篇:特种兵:摊牌了,我不是童子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