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121节

“三级主政官升迁制度”,是国朝官员内部改革,由叶首辅亲自主持,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注定风波不会大。

即便出现了某些不小问题。

以叶首辅的能力和手段,也是能够平息的。

而“清丈田亩,还地于民”则不同。

动了大族豪强,乃至于皇族最基本的利益。

这些大族。

哪个都不是善茬。

豢养些豪奴、护院之类是正常的。

到那时。

少不得真刀真枪碰一碰。

依靠地方被大族收买的府衙县衙衙役,恐怕连门都进不去,就会被赶出来。

必须寻求两厂一卫的支持。

嗯。

主要是锦衣卫和西厂的支持。

而沈指挥使、雨督主和曹督主,因为四大神器锻造保密事宜,经常蹲在工部这。

于是。

刘阁老就来拜访了。

负责警戒的两厂一卫缇骑番子,看到那阁老怀中的天子剑,嘴角微微抽搐。

熟悉!

太熟悉了!

蓟辽总督孙承宗有一把。

蓟辽督师孙传庭有一把。

大理寺卿叶成章有一把。

这三位。

拿着天子剑皆是不当人的主。

使唤起两厂一卫更是当成牲口使。

脏活、累活,扔过来就不管了。

虽说两厂一卫每次被用完,都能得到不少好处。

但这频繁,谁受得了。

所以。

两厂一卫上下,现在是看到天子剑,心里就开始发毛。

负责警戒的缇骑番子对视一眼,默契选择祸水东引。

对刘阁老进行放行。

随后通知自家指挥使和督主前来迎接。

刚入工部工坊。

沈指挥使、雨督主和曹督主,就迎了出来。

看到熟悉的剑影,脸皮也不禁微微抽搐了下。

第四把了。

“拜见阁老!”

三人齐声拜见,朗声道。

不论心里如何活动,该怎么见礼,还是怎么见礼,动作既要快又要恭敬。

“非是正式场合,不必多礼!”

刘阁老摇摇头,和声和气道:“找个僻静的地方,咱们聊聊!”

“是!”

……

湖心亭。

这本是城外的湖。

工部选址选到了这。

然后以此为中心建造工坊。

变相把这湖围了起来。

后来。

工部大匠作们一合计。

就在这湖中心建造了个亭子。

以做平日工作之余的休憩之地。

显然。

在紧张的神器锻造中。

大匠作已没有时间来此了。

亭子的石桌和石凳,落了些灰尘。

沈指挥使衣袖一挥,内力喷薄而出,整个亭子焕然一新。

雨督主拎了四个红灯笼来,用内力送到亭子四角悬挂,烛火照耀四方。

吸引了湖中的鱼儿向此靠近,冲撞着逐渐稀薄的冰面。

发出“叮咚咚”的细微响声。

冬日雅趣。

曹督主拎来火炉和茶壶,放了点水,待到煮沸后,为众人冲倒在茶碗里。

“阁老,先喝点热茶,暖暖身子!”

曹督主将茶奉上,谄媚道:“阁老,这湖中菜花鲈鱼正肥,可想吃点宵食?”

“身怀六甲,已是不易,且腹中孕育着万千生灵,勿遭杀孽!”

刘阁老笑了笑,拒绝道:“况且,我也不爱吃鱼!”

“不造杀孽好!不造杀孽好。”

曹督主讪讪一笑道。

落座在石凳上,端起茶碗慢悠悠喝着,不再言语。

这种时候。

东厂已失去了发表意见的机会,只能做些杂活,然后在旁听着。

倍感凄凉。

一碗茶下肚。

众人明显感觉身体热起来了。

“阁老可以说正事了。”

沈指挥使正色道。

做好了迎难而上的心理准备。

“内阁遵圣意,拟出了几道国策,其中一道是…”

刘阁老点点头,详尽讲诉了国策大体内容,总结道:““清丈田亩,还地于民”的国策,依靠地方衙门很难完成,故而陛下赐下来天子剑,两厂一卫,能拿出多少人?”

“蒙陛下赏赐,锦衣卫进行适当人手扩充,在推动国策中,锦衣卫有自信,凡是阁老所需情报,密使们皆能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诸葛神侯的护龙山庄和洛邑的福王府的情报。

但遗憾的是,尤其扩充时间比较短,在可能发生的国策王府对抗中,锦衣卫能提供正面帮助的人手,依然是比较少的。

主要是从西山杀戮回来的,再加上招收的江湖人。

能拿出一万武功不错的人手。”

沈指挥使交底道。

武功。

除了天赋异禀的妖孽。

更多是水磨功夫。

能拿出一万人。

是锦衣卫的极限了。

本来。

锦衣卫人手扩充,该从国朝军队中选拔,精锐的军士,稍作情报方面的训练,即可成为优秀人才。

可孙传庭督师,把九边十三镇的军士聚集到一起,统一练兵。

暂不允许锦衣卫从军队抽调精锐。

因此。

锦衣卫目前人手扩充,多是在情报网下功夫,除此之外,招收了些天赋不错的练功苗子和江湖高手。

在推行国策上。

江湖高手能直接用上。

可人数太少了。

首节 上一节 121/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下一篇:特种兵:摊牌了,我不是童子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