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218节

萧阁老快变成苦瓜脸了。

国朝的手艺人。

自古就有个习惯,敝扫自珍。

什么“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这些。

何况是教徒弟,再喜爱,也会留一手。

留着,留着,手艺就失传了。

即便如此,失传了,也不能让人学去。

这想法,深入骨髓。

尤其。

是工部大匠作这些老古董。

一旦人去军方,绝对把技艺全带走。

若下命令,强迫大匠作留下技艺,恐怕不但没有作用,反而会激起逆反。

“陛下,臣办不到啊。”

萧阁老咬了咬牙,硬着头皮道:“这些技艺,是那些大匠作传家的,怕是不会轻易留在工部。”

“不会轻易留,那证明还是可以留的。”

朱由检嘴角上扬,淡笑道:“技艺,技艺,说到底,是吃饭的手艺,想传家,不外乎是给子孙留口饭。

是吃饭手艺,那就能以金钱来衡量。

大匠作们,年纪基本已经大了,而且在工部、在军方,皆是国朝发工钱。

朕会下道旨意,只要大匠作们愿意将技艺倾囊相授,教三位或以上的徒弟,以现有的工钱多少,立刻补偿二十年工钱。

而大匠作们愿意将技艺留在工部,那以大匠作临终前的工钱数目,福荫其子孙,待其子孙加冠之后,可按月到国朝任意衙门支取临终工钱同等数目的金银。

根据技艺对国朝的重要程度,福荫一代以上的子孙,最多,福荫九代!”

工部大匠作。

在工钱虽无定式,但最高的,也就是每月八两纹银。

未来再涨。

每月十两纹银差不多就到头了。

一年,一百二十两纹银。

国朝加冠之龄,是二十岁。

国朝百姓平均寿命,不到五十岁,往大的想,就按寿命六十岁算。

领四十年工钱,是四千八百两纹银。

换句话说。

对国朝技艺拥有最高贡献的大匠作,福荫一代子孙,朝廷花费仅四千八百两纹银。

福荫九代,才四万三千二百两纹银。

但其创造的价值。

于工部、于朝廷、于国朝而言,远非四万三千二百两纹银能比的。

工匠的创造价值和廉价使用,令人唏嘘。

“陛下大德!”

萧阁老无比动容,跪伏于地,叩首道:“臣代工部三万大匠作,叩谢陛下大恩大德!”

君子之泽。

仅仅五世而斩。

而大匠作们只要足够努力,能得到九世而斩。

福荫九世孙,别说大匠作们会动心,就连他这位内阁阁老都动心了。

可惜。

虽然身为前工部尚书,但家中却没什么技艺传承下来。

嗯?

怎么当官算吗?

“该说谢的,应是朕才对。”

朱由检摇摇头,叹了口气道。

大匠作得到的,与创造的价值,完全不成正比,却要处处感恩。

这人世间,真是怪啊。

“陛下?”

萧阁老不解其意,疑惑道。

给了大匠作工作和工钱,又给了大匠作福荫子孙的机会,本该大匠作们感激啊,怎么会是陛下呢?

“没什么。”

朱由检驱散脑海中的杂思,心情有点沉重道:“阁老,还有别的事吗?”

“有,请问陛下,朝廷需要裁撤兵部吗?”

萧阁老神色一正,肃穆道。

国朝的兵部。

一直以来,是朝廷,或者直接说,是文官集团控制军方的衙门,诸多官员以兵部为跳板,进入军方担任重职。

军政分离后。

摆脱控制的军方,对这旧怨无数的衙门,八成理都不理。

对朝廷而言,兵部,就成了无用的衙门。

朝廷不养闲人,更不养闲衙门,那裁撤掉兵部整个衙门,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

从三国魏置五兵尚书为始,作为六部之一的兵部,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在历朝历代中,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尚书,也是九卿之一。

裁撤掉兵部,等同于国朝少了一卿,那就不能叫九卿,该改为八卿了。

此事,关系不小!

第一百六十二章 以子为质,帝王薄凉

“兵部,暂不做处理,待军政分离后,视情况而定。”

朱由检沉思后,否决道。

就如后世那般。

军政最初分离时,地方上,除了驻军,仍有城防军种,以应对动乱。

名义上,城防军种是属于军方的,但实际上,城防军种与地方衙门关系更加紧密。

像这部分的城防军种,可由兵部配合军方先管理着。

等到以后,国朝稳固,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动乱,或动乱发生极少时,再减少城防军种。

最终,让城防军种归入可控范围之内后,再将城防军种单独从军方划出,成为独立的存在。

这独立存在,就是兵部管辖的主体了。

所以。

兵部无需裁撤,只是对权力部分进行改变即可。

“若是如此,陛下,对兵部官员进入军方的人数,是否进行限制?”

萧阁老点点头,补充道。

当官。

能当县令不当县丞。

能掌实权不做虚位。

军政分离后的兵部,失去了大部分的实权,对绝大多数兵部官员来说,趁机投身日渐强盛的军方之中,绝对不是坏的选择。

即便进入军方后,没有成为将军、参将之类的存在。

就是管个后勤辎重,也是极好的。

毕竟。

分离后的军方,迫切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

像兵部官员们,哪怕不是进士出身,也是举人的出身。

在学识上,办事上,总比军中莽夫们强的多。

而且。

陛下对军方的偏爱,毫不加掩饰,往军队砸钱,简直是上不封顶的架势。

先皇及以前的先皇时期,军士们个个面黄肌瘦,看着就没什么精神。

再看看现在的军士,哪个不是膘肥体壮,跟小牛犊子似的。

进到军方别的不说,这长期坐轿伏案理政落下的病根都能改改,活的时间长些。

坐的位置越高,越知道寿命的重要性。

千万把身体养好。

入朝为官多年,谁没个仇人或者仇家?

首节 上一节 218/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下一篇:特种兵:摊牌了,我不是童子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