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第38节

“中涵(方从哲字),你的想法呢?”

叶首辅眉头一挑,把问题又踢了回去。

上级面对下属的优势。

在此刻。

表现的淋漓尽致。

“御林军军士、锦衣卫缇骑和东西厂番子,全是粗人,在管民治民的能力上,我有点担心。”

方次辅指出本次赈济灾民中的关键问题,并隐约表达了自身的意思。

军士也好,缇骑番子也罢,这些糙汉子,根本不会管民治民。

在赈灾前期,只需发粮食,这没有问题,等后面百万人聚集起来呢?

人吃饱了,又无事可做,时间长了,必然会生出乱子。

届时。

这些糙汉子们,能起到的作用有多少?

而内阁、户部官员不同。

可谓是“身经百战”。

派过去管理。

十拿九稳!

“虞臣,你的意思呢?”

叶首辅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看向韩阁老,主动点名问道。

“对次辅大人的话,我也有此同感!”

韩阁老大加赞赏,正气凛然道:“孙承宗初上任蓟辽总督,手底下无人可用,只能拿着天子剑强令御林军、锦衣卫和东西厂。

以权压人,容易生出怨怼,时间久了,军士缇骑番子们难以尽心。

为了蓟辽灾民,我提议,从内阁派出一位阁老,户部选派两名侍郎十名主事,前去协助赈济。”

在这上面。

韩阁老才思敏捷,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还贴切提出了解决方案。

但是。

内阁选派哪位阁老不说。

户部,或者说六部,每个部都是两名侍郎,即左右侍郎。

选派两名。

不如说把侍郎全派去。

可满朝文武谁不知道户部左右侍郎是东林党人?

再就是。

左右侍郎官职之下。

是郎中。

韩阁老你是提都没提啊。

直接往更下选择了十位主事。

户部一共十二名主事。

十一名是东林党人。

这选派。

真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君美,你呢?”

叶首辅依然不点头不摇头,目光落在何阁老身上,温和道。

“以我之见,孙老总督是老成谋国之人,不会置灾民于险地,既然老总督没有请求内阁或户部派人协助,那么,就是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凭现有的人手完美解决!”

何阁老持反对意见,颇有深意道:“而且我觉得,随便派人去协助赈济,不仅不会有帮助,反而会有反效果!”

闻言。

韩阁老很是不爽,觉得自己好像被内涵了。

“季晦,你当过户部尚书,有什么想法?”

叶首辅把目光转向刘阁老,继续征求着建议。

“我的想法很简单,不派遣官员前去协助!”

“理由呢?”

“理由只有一个,“官”字上下两张口!”

刘阁老直言不讳道。

对于某道愤恨的目光,毫不退让的回应。

在担任户部尚书时。

他曾亲身前去赈灾,亲眼见过被观音土活活胀死的人,见过千里平原所有树木的树皮都被啃光的情形。

甚至,连史书里的“易子而食”,他都亲眼目睹了。

孩子被换着吃。

成为了锅里的一堆肉。

那时。

他的心都凉了。

同时也知道了。

不论朝廷发下多少救灾的粮食,永远也不够。

不但不够。

朝廷发下的米粮也会变成牲口吃的麸糠草料。

在他质问赈灾的下属时,下属却振振有词的“教育”他。

“救民先救官!

官都活不了,还救什么民?

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的灾民呐。

靠谁去给灾民发赈灾粮款。

是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喂饱了这些人,这些人才肯去卖命。

一斤粮食,能换三斤麸糠草料。

这样变通。

牲口吃的东西不重要。

重要的是灾民已经不是人了。

自然也就不在乎吃什么东西了。

能够让更多灾民活下来就可以了。

若是不变通。

他看到的就不是灾民,而是白骨喽。”

如此荒谬绝伦的言论。

却被国朝无数官员奉为圭臬。

整个灾情中,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官员,却要先被救济,还要拿出最多的粮款去救济。

本次赈济蓟辽灾民的事。

若是有内阁或户部官员插手其中,估计,还是会如上次赈灾那般。

刘阁老泪水从眼角滑落,不忍去想那场面。

叶首辅默然点头,沉吟道:“既然诸位阁老说完了,那请听我一言。

赈济蓟辽灾民的事,事关重大,且,是陛下登基后的首件重政,内阁必须谨慎处理。

首先,孙承宗作为蓟辽总督,全权负责赈济的事,是陛下金口玉言。

所以,在孙承宗总督未出现重大失误,或请求内阁或户部官员协助之前,内阁和户部也不便插手。

不过。

事关百万生民,内阁完全作壁上观,也不太合适。

本相看,不如就派遣一名阁老前去监督赈济事务,若是没有发现问题,是生民之幸、国朝之幸也。

若发现其中问题,随时传信回来。

这样,为内阁留下来充足准备的时间。

本相提醒各位阁老,派遣监督的阁老,只有监督的权力,而没有插手指挥赈济事务的权力。

众位阁老,以为如何?”

第29章 半方黄金,成章入京

监督职权。

无权指挥干涉。

眼巴巴看着有什么意思?

对此。

首节 上一节 38/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下一篇:特种兵:摊牌了,我不是童子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