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那年:军火,从狗大户开始

那年:军火,从狗大户开始 第8节

“我们管这玩意叫狙击炮,单兵手持,口径40mm,枪重30斤,精准射程一千米....单兵一杆在手,打遍天下无敌手!”

老刘自豪道。

“啥?”

吴清差点“噗嗤”一口热茶喷了出来。

口径40mm???

重30斤???

让士兵背着一杆三十斤的枪上战场,

这是疯了吧!

要知道,士兵除了带枪,还有其它的防弹服、弹药、食物、工兵铲等随身补给。

他们还没有抵达战场,恐怕在半路上都要被这负重给累死了,

“老刘啊,你没看全军枪械发展的指导思想吗?

减重!

减重啊!

全世界的枪械都在小口径化,保证威力的同时,想办法减轻士兵和大后勤的保障压力。

我们夏国已经确定了的5.8mm口径枪械为主力单兵枪械装备。

你这忽然鼓捣出一个40mm口径重30斤的大家伙,简直是疯了,这部队能要吗?”

“什么小口径,滚他娘的~!

火力够猛,才是硬道理!

吴主任,就说你们后勤部采购不采购吧?”

刘国良顿时没好气。

他不服!

他手里这杆狙击炮,强大多了。

“老刘,

军备采购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这违反了我们军方已经定下的小口径枪械发展思路,涉及到战术战略和后勤调整,需要军方开研讨才行。

最起码,要研究论证半年!

至少半年内,军部肯定不可能给你们下订单采购的!”

吴清想了想,还是郑重严肃的摇头。

一件全新的枪械,装备到夏国的部队。

这可是大事。

一个班,携带哪些武器,完成什么级别的战术任务?!

一个连,携带哪些武器,可以带来多大的战斗力?!

光是研讨,至少要好几个月。

全世界的枪械小口径化,这是大势所趋。

夏国定下的5.8mm口径,减轻士兵的负担,都是花了长达十多年的实践和研讨才最终决定下来。

这根本不是他一个国防局采购科主任能下决定的。

不管这枪是什么性能,必须先通过军方的研讨会。

他只能在军方已经确定允许携带的装备里面,进行采购。

像红旗军工厂鼓捣出来,全世界独一无二的40mm狙击炮,太奇葩了,根本进不了军方的采购清单。

“要半年?”

刘国良一听懵了。

这时间太长了。

红旗军工厂现在十分困难,连最后一笔资金都投入在狙击榴弹发射器的研发和生产上。

国家给红旗军工厂下达的扭亏为盈的最后期限,就是半年期限。

等到半年之后,就算军方通过了研讨会,红旗军工厂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早就破产重组了!

他等不了!

“这太久了啊!”

王岩坐在一旁凳子上,顿时急了。

可是,吴大主任和厂长说话,他这小小军工厂小主任也不敢插话。

对了,

苏尘!

赶紧让设计出这杆枪械的苏尘进来,向吴主任解说一下这狙击炮的超级强大的性能,看看能不能打动这位吴主任。

让吴主任,抓紧推动一下这狙击炮在军方的研讨进度。

8看到苏尘,吴清惊喜交加,坐不住..

王岩急忙出门,找到门外闲着的苏尘,急燎急火的跟苏尘一说。

苏尘一下就明白怎么回事。

夏国军方的采购程序,有些漫长和繁琐。

红旗军工厂一直没有生产订单,资金非常紧张,明显是等不及这么长的时间。

咚咚~!

“吴叔,是我!”

苏尘敲了一敲门,满脸笑容的走了进来。

“小苏同志?”

吴清看到苏尘,目光又惊又喜,十分的惊讶。

他连忙从座位站起来,快步迎了上去,一把握住苏尘的手。

满脸的笑容!

“哎呀,小苏同志!你怎么亲自来了?...我前几天听你父亲说,你一毕业就去了大西南的一家工厂?!

你这国防大学顶级毕业生,在帝都的岗位那是随便挑啊,怎么去西南这么偏僻冷门的地方呢!

我们国防局这么多重要的部门,都急切的等待新人来补充新鲜力量。

我后勤部正缺一位部级办公室机要大秘书,是个要紧的缺,可以暂时待一两年历练一下!

要不你重新考虑?”

吴清有些疑惑,连忙热情的给苏尘泡了一杯茶,放在他手上。

别说苏尘自己的学历足够的出色。

哪怕仅仅是苏尘父辈这一层的关系,也足以在帝都任何一个部门,轻松拿到一个合适的高级岗位。

更何况,苏老爷子那一层,那就更别提了,那是他这个国防局后勤采购科,科室主任这一辈子都可望不可即的高度。

...

厂长刘国良、主任王岩看着都懵了,在旁边坐立不安。

这...,吴清主任怎么忽然这么热情客气?!

吴清认识苏尘的父辈?

这位帝都国防大学毕业生的关系,太硬了!

卧槽,早知道有这层关系,他们刚才也不用浪费口舌,直接让苏尘来说了。

“吴叔,别!

无功不受禄!

我这是去大西南的红旗军工厂历练,给自己涨一些基层的资历。

冷僻的地方,正好可以一门心思扎根干事。

这不,我在红旗军工厂做枪械设计工作,设计了一杆狙击枪。看看能不能进军方的采购清单!”

苏尘摇头笑道。

他来自后世,可是十分清楚,干部的最基层历练的经验非常非常的重要。

越难的地方,越容易出功绩!

直接在帝都高级部门,清闲的衙门,没有那么多功绩和基层资历,反而未必有长期优势。

夏国有一个潜规则。

越往顶层走,越需要早期的基层资历。

五年打底,十年起步!

不论是大西南,还是去大西北!

在基层扎根历练十年,他才有希望脱颖而出,一飞冲天。

当然,也不是基层历练过的人,都能起飞。

基层太多人了,金子也可能被埋藏在一大堆的沙子里,一待就是一辈子。

还是得有上面强大的关系网,才能被关注到。

苏尘恰恰不缺。

在基层扎实历练扎根,自然不怕不能起飞。

首节 上一节 8/1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特种兵:摊牌了,我不是童子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