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挽天倾

红楼之挽天倾 第122节

“臣刑部尚书赵默附议最终连尚书级的官员都下场附议。

听着群起附议之声,杨国昌面色愈发难看,抬起苍老面容,盯着那着飞鱼服的少年权贵,目光深处,晦暗之色愈发浓郁。

“此子才是乱政之源。”

贾珩听着周围一众翰林科道的赞扬与附议,面无表情,心头则在思量着韩癀其人。

第一,毫无疑问,方才之言,还是卖好天子,毕竟去了贺均诚,又以许庐主审,这是什么意思?不得不引人联想。

是不是将许庐抬到了阁臣的位置?

阁臣递补,终究还是要廷推的,天子不可能独断专行,仍然需要平衡势力第二,示他以人情,既是他检发此事,那么由他主导此事,顺理成章,而且正合他心意第三,自不必说,就是打击内阁首辅一系的势力,待尘埃落定,或者不等落定,这位内阁次辅就要运作自己一系的官员递补阁员。

江浙士绅一系的官僚,自此就可声势大振。

嗯?

贾珩心头一惊,他方才似乎听到了刑部尚书赵默之名?

余光瞥了一眼,韩癀身旁头戴黑色乌纱,着锦鸡补子的刑部尚书赵默。

所以,刑部尚书赵默是韩痛的人?

提防。

随着他对朝政的关切,已经开始将内阁几位大学士的立场琢磨的七七八八。

陈汉的大事,如他所言有三件,但核心一件,还是边事,边事是危殆国祚社稷的大事,是崇平帝的心腹之患。

可以说,谁掌握了边事国策的制定,谁就能坐稳内阁那把椅子。

内阁首辅,齐党魁首,杨国昌擅理财货,故而颇受天子器重。

至于次辅韩痛,其人既为江浙士绅的代表,对朝廷近年以来累课重税于东南,不可能没有想法肌乎都是烂泥塘,赤裸裸的财政黑洞,唯东南三省,湖广以数说句不好听话,倒杨之声,说不得于东南,已是甚嚣尘上。

故而,政争哪有意气之争?

既是人事之争,也是名利之争军,平帝听所奏,默然许久在思协助京兆衙门整治东城匪患。户部待郎梁元

.阻塞言路,罚俸半年提点、管勾、

权知,这都是前宋临时派官以差遣之职而创造的名目,陈汉沿袭前明的基础上,糅合了不少唐宋官制,谓之袭前明之会典枢要鉴唐宋之典制当然,这也是崇平帝思忖片刻,想出的权宜之计。

“圣上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众官吏闻言,都是山呼万岁,无不觉得又是一次文官集团的辉煌胜利。

有所请,十之八九,无不允准。

只有户部侍郎梁元,面色阴沉,冷冷看着那锦衣少年。

罚俸,他自是不稀罕俸禄,但此事一起,仕途会大受影响这才是要命的事儿!

而在这时,礼部尚书贺均诚刚从左掖门而来,刚和兵部尚书李瓒叙了几句话,正好听到大明宫前,内监宣读的旨意,苍老身躯就是一震,脸色微变。

只有一个念头,这内阁阁臣,他做不长了。

李瓒冷硬面色也是现出一丝讶异,沉吟了下,说道:“贺阁老,等下去见圣上?”

贺均诚叹了一口气,目光闪烁了下,说道:“李阁老,老朽身体不适,先回去了。

纵是去面圣又如何,再被一些科甲后辈指着鼻子骂?不若打道回府,急流勇退。

贺均诚,这位当年的科甲魁首,显然也是有脾气的,冲李瓒拱了拱手,转身就走。

六十出头,鬓发斑白的老头儿,健步如飞,没多大一会儿就消失在宫门。

哪有身体不适的模样?

李瓒暗暗摇了摇头,冷硬、瘦削的面容上若有所思,思付道:“贺阁老年前一去蓟镇,不能再让齐党的人胡闹了,至于韩阁老私心太重,谋东南一域之利,而不顾国家社稷显然,这位楚党魁首也要借此事,渐渐挤压以内阁首辅为首的齐党在东虏戎务上的话语权。

因为内阁首辅杨国昌擅理财货,度支钱粮,手下又有一帮出身山东籍的地方督抚、边军将校为之附和声援,李瓒这位兵部尚书在边事方略上,于人事、钱粮方面受掣时,拳脚不得伸展兵部尚书李瓒收起一些纷乱的思绪,整理了下官袍,向着大明宫而去,这时,一众科道言官也是平息了怒火,在崇平帝的安抚下,

渐渐散去有的不少没吃午饭,这时怒气一散,自是觉得腹中饥渴。

而崇平帝这边厢,也将一双威严目光落在了韩癀、杨国昌等阁臣身上,默然片刻,而后看向贾珩,说道:“几位大学士先至东阁,让御膳房送一些膳食过去,子钰,随朕进宫,戴权,你去召京兆尹许德清进宫。

就在这时,李瓒已至大明宫前,冲崇平帝见礼道:“臣李瓒见过圣上。

李卿也来了,若是没有用过午饭,可先至东阁。”崇平帝点了点头,清声说道

“臣遵冒。”李璜看了一眼贾珩,情知圣上要单独召见此子,面授机宜,遂知趣应道.

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子如不负我我也不负天子

大明宫偏殿中崇平帝仍是坐在那张条案以后,吩附着一旁的内监,说道:“去准备一些午膳来,朕有些饿了。”

“奴婢遵旨。”一旁的内监,连忙领命而去。

贾珩闻言,面色惶恐,颤声说道:“圣上日理万机,宵衣旰食,臣伐登闻鼓,惊扰圣上用午膳,臣死罪。”

崇平帝摆了摆手,道:“你惊扰不了朕,谁也惊扰不了朕!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贾珩嘴唇翕动,正欲开口,却听崇平帝又温声道

“来人,给贾子钰搬个锦墩。”

这时,一个内监,连忙从一旁转出,搬过一个锦墩。

贾珩却不敢坐,整理了下思绪,

迎着崇平帝的审视目光原原本本道出细情将自己怀疑裘良和贾赦勾连,报复自己,甚至连董迁是自家表兄事都未曾隐瞒,颤声道:

重当时惊间此事,只觉怒火中烧!幼年失估跟着表兄一起长大,及家母去后多赖表兄照料、扶持,如是他被人殴残,珩有何颜面立于天地之间!珩自知有违圣心,还请圣上治罪。

他方才见识过崇平帝的番手腕,已经深深看出,在这位天子面前,最好是不要耍那种小心机,与其等旁人进以谗言,说他因表兄一事而小题大做,去伐登闻鼓,还不如他提前消弭这个隐患。

崇平帝闻言,面色默然,盯着贾珩半晌,许久,问道:“你确定是裘良所为?”

重间底松了一口气,面色定,业已询问了衣卫百户曲明,其人对东流知之深其所言东城一伙儿臣签定必是此人司的残,裘良为五城兵马司上小更,这才被报复欧东城甚久彼辈手眼通天,

连就连锦衣卫府中的锦衣,都有崇平帝闻言,面色倏地一冷,沉喝道:“五城兵马司,锦衣府,还真是手眼通天!"

国家公器与江湖帮派沆瀣一气,同流合污,殴残应考举子,甚至连锦衣府都被渗透,最后一项,这才是触碰到底线的大事!

至于政潮看似风浪起得甚高,但崇平帝自持权术,圣心独运,冷眼旁观三党之争,并不会生出焦头烂额的感触。

尽管觉得贾珩少年意气,但听其方才所言,转念之间,反而觉得小小年纪,品行拙朴,不失赤子之心。。

毕竟是一个十几岁少年,因家人殴残愤愤而伐登闻鼓,足显情义本色。

这说来,还是贾珩一开始给崇平帝的人设感官太好。

有情有义,有勇有智,宁折不弯,刚直不阿。

先前,通过内厂的密谋探查,将贾珩与宁荣二府的冲突细节,汇总成文字,摆在在崇平帝案头。

因妻子秦氏被贾珍惦念一事,而奋起反抗贾珍,待到献策受爵,又固辞爵不受,为族长后,严厉约束族人,而后深入敌境,剿灭匪有的时候,一件事儿不起眼,但几件事儿一叠加在一起,形象聚集效应就很明显了。

一个骁勇坚贞,不畏强权的少年英杰形象,就是出现在崇平帝面前,

真要学韩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崇平帝只会生出此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老谋深算,再大一些,那还了得?

当然,也不能是直的愣头青,不知进退。

而且还有一个崇平帝身为帝王,心底最深处也不愿承认的地方,愈是刚直不阿,得罪的人就愈多,就只能依赖圣眷。

来日,再观此子心志,若心志嬗变,圣眷一去,群起而攻,自可从容收拾,不会给继任子孙留下后患崇平帝思忖片刻,看向贾珩,说道:“东城之匪患,你打算以何策制之?”

东城之乱系因近年以来,山东、河南、陕西三省百姓入神京讨生活所致,很多人来源不明户籍班沉险道只为派对流药透治安化,系以为首要先肃清帮派,再行保甲之策,登载户籍,侯募品行端正之青壮,不明户籍管理混乱纲纪,巡警治安,如得军卒菁英,也能为来日陛下整军经武,另练新军做准备。

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东城为何渐成神京城癫疮,无非是近年灾害频仍,百姓多入神京城讨生活,而朝廷的抚恤救济、民生保障等配套制度供给不足。

底层百姓,拉帮结派,治安渐渐恶化。

而有活力的社会组织的出现,迅速填充了社区基层的权力真空。

当然,基层治理的失灵,一来是没钱,只能放任自流,二来是治理效能低下,治理成本高昂。

这個治理成本,不仅是钱粮,还有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都不愿沉沦下吏,因为一辈子都可能被焊那了。

基层无法吸引人才,只能挑挑拣拣,将治安、卫生、税收托付给乡贤。

现在就是想办法恢复基层治理,扫黑除恶。

“可是要编练新军?”崇平帝目光一亮,却是想起贾珩先前曾言的编练新军。

不得不说,当日一句“天子之军”,在崇平帝心中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

谁也无法拒绝一支完全效忠自己的军队。

贾珩拱手说道:“圣上,此非国家正式军制,不耗户部钱粮,也暂不需兵部供以军械,而是预备役,如来日圣上欲建新军,臣当为圣上择其菁英筹建。

入神京讨生活的外地老百对帮派势力肯定是深恶痛绝的,这就是民心所向,只要他以官方名义接管这一块儿,建立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治安内卫部队,就能迅速聚拢入心。

“以何名目筹建?如是另筹新军,此事恐怕会引来莫大非议。”崇平帝面色微动,略有几分动心,但觉得可能几位大学士那里可能不会太同意。

因为这无疑是另起炉灶,这种风波不亚于政潮。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如今五城兵马司已有治安缉捕职能,与京兆府尹也常有冲突,再设一衙司,未免有叠床架屋之嫌。你如今提点五城兵马司,当思治安靖绥之策。

贾珩想了想,终究是把“城管”二字压了下去,

捕侦京兆法司掌陶谢定罪。臣之后寇事,登记户籍,暂且挂靠在五城兵马司下崇平帝闻言,默然片刻,喃喃道:“巡警司?巡查警视,倒是浅白、贴切,只是你要改五城兵马司之制?”

贾珩面色微顿,拱手道:“圣上圣明,如今的五城兵马司,既要巡捕盗贼,又要梳理街道,还要防火、收税臣以为职责十分混当分司而制,可在五城兵马司下,设治安司,禁火司,巡警司,税务司可以说五城兵马司这个衙门,原本是五个分司,自隆治二年后,始五司合一,设五城兵马司,设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一人,其余五司各设指挥。

当然后世的话说,这叫增强行政执法合力,推进综合执法。

崇平帝想了想,说道:“此事事关府司职权,待许庐过来,你和他好生商议才是。”

府司争执,自前任京兆府尹孙亮臣与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就闹的沸沸扬扬,而后崇平帝为了再生类似之事,甚至空悬了指挥使,算是在立场上倾向了京兆府尹贾珩点了点头。

而在这时,外面内监也准备了午膳,进奉过来,崇平帝目光温和,说道:“子钰也一起用些?”

贾珩闻言,面色感激,道:“多谢圣上,臣已用过午饭,腹中并不饥饿。”

崇平帝净罢了手,轻笑了下,说道:“少用一些无妨,朕一人用膳,略显乏味。”

见崇平帝坚持,贾珩面色现出诚惶诚恐,说道:“多谢圣上。”

与天子同桌就膳,这是何等的恩宠?

首节 上一节 122/4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这明末强的离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