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第139节
吴妍拿过信,便直接打开。
“哎呀,爹的身体,好像开始变差了。”
吴823妍有些发愁,不过,身为齐王妃,她也是不能轻易离开封地的。只能一脸忧愁的,去写回信。
另一封,是给朱榑的。
主要给他讲解现在朝堂的局势。
而与齐王府有关的,就是棉花问题。
信件的大体意思,就是大明朝堂之上,最近频繁讨论,取消棉花种植的问题。
而江阴侯可是知道,这天底下最大的棉布生意,就掌控在齐王府手中,而且,是整个齐王府所有收益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所以,提前给朱榑通通气。
朱榑叹了口气,来到卧室,齐王世子正在可以睡十几个人的大床上,抱着玩具跑来跑去,几个丫鬟在旁边看着。
王妃吴妍,则正在给江阴侯写回信。
朱榑对王妃吴妍说道:“你给皇后和母妃也去两封信。”
王妃吴妍有些诧异的望着朱榑:“啊?说什么啊?”
朱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说道:“就说,烶儿现在会叫人了。”
王妃吴妍眨了眨眼:“就这?”
朱榑点点头:“就这。”
王妃吴妍有些莫名其妙,但也听话的给皇后和达定妃写了两封信,基本就是家长里短,主要是说齐王世子朱贤烶的情况。
与此同时,朝堂上对于棉花种植的问题,还在持续争议中。
这两年,大明王朝的粮食产量,还是比较好的,民间百姓也有了一定的余粮。
与此同时,因为开荒行动,造就了大量的富裕阶层,中原和沿海一带开始出现大量的作坊,生产各种商品,参与到朝贡贸易和民间海外贸易当中。
同时,国内的贸易流通,也更加活跃,商业领域蒸蒸日上。
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棉纺织业。
虽然齐王府的纺织作坊把棉布的价格打了下来,这玩意不再算是奢侈品,但依旧拥有庞大的利润。
而且这一块市场,远比绸缎市场更加庞大,因为,他针对的是普通的老百姓。
而随着很多老百姓家庭情况好转,对于棉布的需求量,也是持续攀升,这就导致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棉花的供应不足问题。
于是,原本很多用来种植粮食作物的田地,开始从种植粮食改成大肆种植棉花。
而这种变化,是悄无声息的持续扩散的,其中,主要是利益驱动,因为种植棉花,对于老百姓而言,所获得的银两收益是更大的。
现在棉花供不应求,不论是齐王府,还是其他民间的棉布纺织作坊,都在疯狂抢夺棉花资源。
老百姓在田间地头,刚把棉花摘回来,立刻就被收购而去。
如今的青州城,已经出现大量的棉花田地,齐王殿下自己的封地,更是种植了8成的棉花。
以青州城为中心,往四周扩散,整个齐鲁大地种植棉花的田地,数量着实不少,甚至,影响到了隔壁晋王和燕王的封地。
当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整个大明王朝在东部这一大片粮食产量最高的地区,已经有大量的田地,种植了棉花。
在刚开始的时候,官员们还是非常开心的,因为征收上来更高的赋税。自己的政绩,也非常好看。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察觉到这个问题,开始在朝堂上展开激烈的争议。
因为棉花种植的田地数量过多,势必会影响粮食作物的种植,而粮食作物的多少,关乎整个王朝的稳固。
因为一旦爆发天灾、战争等等特殊情况,对粮食的消耗,是非常恐怖的,没有储备粮,根本不行。
而现在,大明王朝与北元朝廷之间,已经达到白热化的阶段,不分胜负,是绝对不可能停下来的!
可以想象,未来一两年甚至四五年的时间,对粮食的需求,依旧是非常庞大的。
朝廷也会源源不断地,往北元那边派遣更多的兵力。
而民间老百姓,现在家里有了一点儿余粮,居然连土豆地瓜这种高产的粮食作物都瞧不上了,专门盯着经济作物,尤其是棉花。
这让不少忧国忧民的大臣感受到危机感。
然而,棉布生意为朝廷带来了大量的税收,以及在朝贡贸易中取得了大量的利润,这块利润是非常诱人的,连朱元璋都非常心动,更不用说下面的文武百官。
很多官员都在棉布生意中,攫取了大量的好处,甚至不少官员自己也安排人开设了棉布作坊。
即便参与不到朝贡贸易中,也可以参与民间的海外贸易,以及国内市场的争夺,这么大的利润,谁愿意停下来呢?
所以,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而且,一直没有定论。
太子朱标和太师李善长,坚决反对棉花的推广,要求取消大部分地区的棉花种植。
但这一次,很多大臣都站了出来,站在太子朱标和太师李善长的对立面。
因为,这个提议如果通过,会直接掀翻他们的蛋糕啊!
本来大明王朝的俸禄就不高,现在好不容易大明王朝国力充沛,已经没有那么缺乏粮食,而开荒行动又彻底停了下来,好处全归朝廷,官员、商贾、地主、普通百姓,都捞不到好处了。
官员们好不容易找到新的生财的路子,又要给堵上,很多人是受不了的。
而如果再走之前的老路,去贪污,去进行权钱交易,被杀头的风险又太大了。
如今这位大明皇帝杀起大臣来,可是毫不手软,尤其格外痛恨贪污的官员。
只要有可能寻求其他赚钱的路子,大部分大臣和皇亲国戚,都不愿意冒险去贪污。
而太子朱标和太师李善长,想掐断他们的财路,简直就跟踩了他们的尾巴一样。
因为棉纺织行业的门槛,并不算太高,而且,齐王府现在有三个大型的纺织作坊,已经淘汰了一批旧机器,这些机器流转到市场上之后,很多落到了官员的手中。
他们低价收购这些被齐王府淘汰的机器,然后,组织起廉价的劳动力,生产棉布。
还有的官员,直接仿制齐王府的纺织工具,也搞起了大大小小的作坊。
虽然规模无法与齐王府相比,但对于每一名官员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而且,这玩意儿就如同摇钱树一般,会源源不断的带来利润。
但是太子朱标和太师李善长的忧虑,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个帝国绝对不能出现粮食危机,一旦让老百姓吃不上饭,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
但是不论怎样,这也威胁到了齐王府的利益,因为现在纺织作坊依旧是齐王府赚钱的一个大头,如果取缔棉花的种植,毫无疑问,会拉高棉花的成本,压缩棉布的利润。
而朱榑现在,已经不从系统中兑换棉花了,因为现在他铺的摊子太大了,需要从系统中兑换的东西太多,消耗的经验值也非常多。
能够维持现状,已经非常不容易,何况,他还需要积攒经验值,为后面兑换更具有价值的东西做准备。
于是,更不想在棉花上再浪费一点点经验。
皇后宫中。
马皇后收到齐王妃的信,非常开心,对朱元璋说道:“哎哟!咱孙儿会叫人了呢!”
朱元璋没什么感觉,他都没见过朱贤烶。
何况,他孙子太多了,留守在应天府的,就一大堆呢。
但马皇后,毕竟亲自帮朱榑和吴妍照看过朱贤烶,对他自然无比喜爱。
“哎呀,真想再去趟青州城,看看我的乖孙儿。”
朱元璋哪舍得马皇后跑去青州城啊,上次一去,就是大半年。
“想看孙儿,何必非要去青州,让齐王妃带着烶儿回来一趟就是。”
朱元璋随口说道。
马皇后怔了怔:“这合适吗?”
朱元璋不在意的说道:“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江阴侯最近身体不太好,正好让齐王妃,也回来看看。”
马皇后大喜过望,也不信了,直接派人快马加鞭,接齐王妃和齐王世子回来一趟。
现在,两地早就通了沥青公路,没多久,齐王妃就带着齐王世子回来了。
回家看过江阴侯之后,就来到了后宫。
朱贤烶正是好玩的时候,齐王妃引导着他叫皇后,更是把马皇后乐得不行。
于是,齐王妃就趁机诉苦。
什么齐王殿下去了齐地,一点根基都没有,这好不容易攒点家底,弄起几个纺织作坊,现在棉花眼看不让种了,这齐王府都赚不到什么银子了。
这齐王世子也是可怜,以后只能啃粗粮饼子了。
马皇后不傻,她一听就知道,这是老七那臭小子,怂恿齐王妃在她耳边说的。
不过,马皇后也不点破,她也觉得,如果一刀切,会伤害到不少百姓的利益。
于是,就给朱元璋吹起枕边风。
PS:感谢彦祖的、评价、票票^_^.
第167章 民绑官,押送给朱元璋!
朱榑等人,很快就理清了头绪。
这个郭桓,野心是不小的,试图压过齐王府,争夺棉布纺织的皇商名额。
所有人都知道,棉布朝贡贸易的巨大利润,说不眼馋,那是假的。
但还真没有哪个达官权贵,或者富商,能够与齐王府相抗衡。棉布的皇商名额,一直被齐王府把控着。
齐王府的棉布,早就打出去名声,棉布质量好、价格还便宜,普通商人根本竞争不过。
现在棉花禁令一下来,棉布生意根本不好做。齐王府想要盈利,都非常吃力,更不用说郭桓。
而根据齐王府收集到的情报,郭桓虽然贵为户部侍郎,但家产似乎一般,甚至,还传出他变卖夫人嫁妆的消息,为此,还在家里大吵一架。
户部侍郎虽然在开荒行动中获取了一些横财,但随后在纺织作坊这块,铺的摊子也很大,手里的余钱并不多,而且,他手底下的几个作坊,前段时间还拖欠女工工钱来着。
这短短时间,不但解决了纺织作坊的资金短缺问题,甚至还要逆势扩张!
谁给他的勇气不说,这钱的来路,就很有问题。
“郭桓刚去浙西一带巡察灾情,征收赋税?”
上一篇:抗战之这个土匪是个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